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课、评课:“热闹”还是“门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06: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看评课的四种境界

朱华贤



在中小学学科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是最为广泛和经常的形式,也是一个最有实效、最受欢迎的环节。不管这是一节成功的、一般的还是失败的课,听课后,深入、细致、专业性的评课,对执教者和听课教师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涉足教坛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听课评课后,往往会得到一种全新的顿悟和启迪。听而不评,犹如学而不思,食而不化。听课怎么听?评课怎么评?怎么样的评课才是最理想的?笔者以为,根据它所产生的不同作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境界。



第一境界:对照判断式



有些人评课,往往根据某一种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标尺,当然是比较先进和时尚的,比如新课程理论,比如素质教育理论,比如流行的口号,然后一一对照课堂教学实际,作出明确的判断,哪些安排是符合理论的,哪些环节不太符合。这种评课,有助于大家认识新的理论,能使参与者对新的理念有更直观和具体的理解。但是,这种评课有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有的人往往会把新理论作为唯一正确的标准,排斥其他同样是正确的理论,那就很不科学了。因为教学理论和课堂实际总是不可能完全对应的,新理念不大可能覆盖课堂现实的全部内涵,课堂现实的内涵比理论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形象往往大于思想,这种把新理念作为唯一判断依据的评价就极有可能失之偏颇,或者过于狭隘,或者对不上号。第二,由于只是判断,只有结论,没有充分的理由和明确的指向,即使判断完全正确,也仍然难以让人信服,更难以让人有效落实新理论。



第二境界:原因剖析式



这是在第一境界基础上的深化。有些人评课,不但能根据教学理论作出恰当的判断,而且能具体分析得失成败的原因。比如,课堂散乱,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主线串联,或者是没有找到最佳切入点,或者是目标过多。再比如,基础知识不落实,教学内容过于空泛,原因是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被严重忽视了。这种原因分析式的评课,有助于教师找准毛病、改正缺点,以免重蹈覆辙。但这是一种只知亡羊而不知补牢的评课,有事后诸葛亮之嫌,只停留在修修补补阶段,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不大,对以后的课堂教学难以产生全新的思路和独特的创意。



第三境界:献计献策式



如果说第二境界是“破”,那么这就是“立”。这是一种用建设与创立来代替判断和分析的评价。评课者起点较高,在问题设计、环节安排、线索切入、板书构成等方面,能用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认识,站在新的制高点上,为执教者献计献策,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由于评价者通常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建议又是合情合理的,因而,这种建议,常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执教者事先没有想到或者难以想到的。但是,这种评价往往局限于这一节课或者这个内容上,它的意义也是有限的。还不可能算是高屋建瓴的评价。



第四境界:独特发现式



评价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与洞察力,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注重发展的历史眼光,既着眼于某一个教学内容,又不局限于这一个内容,宏观与微观兼顾,现实与历史参照。评价中,常常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独特发现,这是一种处在最高境界的、最理想的评价。这种评课,能给人一种顿悟,一种觉醒,一种思想认识上的升华。



独特发现式课堂评价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 发现原创性亮点。如今的教师,文化素质普遍比较高,吸收的信息量很大,也很及时,又善于借鉴和灵活运用。在课堂实践中,许多教师都在努力进行探索和尝试,各种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原创性的亮点。评课时,一旦发现这种原创性的亮点,不管是否成熟,都要给予足够的肯定,以鼓励其继续创新。从大的方面说,原创性亮点有两方面:一是教学思想观念的突破与创新;二是操作设计方面独特巧妙。例如,有位教师在指导话题作文《笔》时,通过构词成句的方法来引爆子题。先要学生在“笔”前加一个动词,于是,就有了“买了一支新笔”、“借笔记”、“还笔的故事” 等子题; 随后又要学生在“笔”后加动词或形容词,又有了“钢笔旅行记”、“钢笔漏水了”、“钢笔新生了”等;接着,要学生在“笔”前加一个修饰词或限制词,构成偏正式复合词组,有了“爷爷的古董笔”、“烦人的笔”、“会说话的笔”、“我的钢笔朋友”、“汗水换来的笔”、“不争气的笔”等;最后,教师不拘一格,让学生围绕“笔”自由组词构句,这又引出了“我想有支双色笔”、“钢笔的自述”、“电脑,让钢笔冷落”等。子题引爆越多,表明学生的思路打得越开,这就为他们选择到自己的独特材料成为可能。这无疑是一种具有创意的指导方法。评课时,大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值得学习。对于原创性亮点进行赞赏,这是评课的重要使命。



▲发现普遍性现象。能够从一节课、一个环节设计、一种活动形式中,看到普遍性的现象,想到规律性的问题。就是把具体问题放在广阔的教学背景下来审视,由点到面,作为典型案例来解剖。这种评课,它的意义已经超越“这一节”的本身,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例如,有教师在听一节阅读分析课时,发现上课教师是用这样三句问话贯穿课堂全过程的:你最喜欢学哪一段?你感悟到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课堂流行语,有的教师已经把这三问当作时尚而每课必用,大有不用此三句就不够时尚之态势。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几位特级教师观摩课的影响。这显然是需要理性思考的。于是,评课时,这位听课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应该怎样看待流行语和流行模式?课堂教学是不是都得崇尚流行?这些问题,无疑会引起人们深刻的思考。最后,评价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别人用得好的,不一定就是自己也能用的。教学不崇尚流行,教学也没有时尚,教学反对浅薄,摒弃浮躁。教学追求的是适合,特别的你适合特别的学生。教学崇尚的是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崇尚的是真实和真诚,崇尚的是深厚的积淀。这种评价,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它所发挥的作用有可能是全局性的。



▲发现个性化品质。文如其人,课如其人。我们可以从二三节课中窥出一个人的性格,也可以从二三节课中把握住教师大体的教学个性。教学应该有个性,但个性还有一个完善过程。在评课时,我们首先应该正确把握教师的教学个性,再帮助其逐步完善。比如,教学需要激情,可有的过于张扬,以至于声调异样,动作夸张;再比如,教学需要沉稳和理性,可有的教师过于冷漠和拘谨,语言没有抑扬顿挫,脸上没有笑容。有的擅长借题发挥,有的擅长把握机遇,有的擅长诙谐幽默等等,个性是千姿百态的,但都有一个适合与恰当的问题。这个适合与恰当,就是指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高度吻合。只有适合与恰当,才能使个性产生魅力,才能闪耀个性的光辉。评课时,要努力为教师的教学个性保驾护航,特别是专门从事学科教学研究的教研员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个性,更要及时发现和促使其完善。



▲发现根源性问题。能够从细微处发现本质性、根源性的深层次问题。一滴水能够见太阳。课堂中,一个不为人留意的细节、一句随口而出的问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隐藏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但许多人忽略了,或者只是莞尔一笑,没有多想。高明的评课者却能有所发现,并讲出道理来,使人茅塞顿开。例如,有教师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然后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学生们齐声回答: “十二三岁。”教师接过话儿:“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得到也是“十二岁”的回答后,教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 “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从小就有,多么了不起啊!让我们再来好好朗读一遍。”对这个片断,谁也不会多想,谁也觉得很正常,然而,高明者却发现了问题:我们有些教师在教育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跪下,特别是在教那些赞扬伟大人物或英雄人物的内容时,有的故意拉大学生与文本人物的距离,用贬抑孩子自我形象的方法来抬高伟人,有的要学生在自己的忏悔声中趴下,然后用教徒般虔诚的眼神去仰望文本中的人物。这显然是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相违背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人活得有自信,有尊严,不管面对的是谁。让人趴着学,只会让人越学越矮,越学越没自信;让人挺直腰杆学,必然会振奋精神,鼓舞志气,然后积聚于心,表现于行。评课者的这一发现,无疑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它抓住一些教师思想深处的无意识积淀,进行根源性的挖掘,这种评价,能引发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反思。



▲发现阶段性嬗变。有些青年教师自己肯努力,而且既有底蕴,又有灵气,亮相的机会也比较多,他们在教学中的变化往往是很大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我们在两个不同的时段听了同一位教师的课后,不管执教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其变化大不大,都可以把这两个时段的课放在一起比较,发现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如果觉得变化很大,又是朝着正确和理想的方向在变化,是一种快速成长的迹象,那就应该充分肯定和鼓励,让他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可喜的变化。评课,在许多时候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节”课,而是应该由“这一节”联系到“前一节”,再想象到“下一节”,而且应该由课及人,要有发展的眼光,由一节课看到一个闪光的生命在成长,以培养和扶植的心态来评价课堂。应该看到,有些课,从“这一节”本身的角度来看,其设计或效果也许都不够理想,甚至十分稚嫩,但它潜藏着良好的素质和卓越的智慧,是一种新生力量的彰显,对此,我们更不能就课论课了。



发现是一种智慧,发现也是一种创造,唯其如此,独特发现式评课是处在最高境界的一种。发现是艰难的,但只要本着这样三颗心:强烈的责任心、真诚的关爱心、不断的求索心,就一定能从日常课堂教学中发现闪光的珍珠和独特的人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3: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