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很美国,很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教材编写角度读《美国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王 林



作为一位语文教材编写者,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何选择最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思考练习题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回应文本?如何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通过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所以,在阅读厚厚两大本的《美国语文》时,我的阅读方式可能和大部分人都不一样,我常常迫使自己停下来思考:这样一个编写体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如果我读到这篇文章,我会选择它作课文吗?我会像他们这么来设计思考题目吗?换位思考的方式让我在阅读这套书时收获颇丰,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受到了不少启发。



一、编写体例的宏大与精细



编写体例是教材的骨架。有的教材按文学体裁(如,小说、戏剧),有的按文章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有的则按主题或专题(如,名人故事、保护环境),还有的按读写训练点(如,根据文章推断作者的想法),这些编写体例各有优劣。《美国语文》则是一种我从来没想到过的体例,它用美国历史做经线、用美国文学做纬线,穿插语文听说读写和活动能力的培养,兼有基础性的词语累积和延展性的创意思考,真是一个让人拍手叫好的编写思路。



这个体例可以取精用宏,充分展示美国几百年来的精神史。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依次是“文明的交会”“国家的诞生”“国家的发展”“分裂、和解和扩展”“不满、觉醒与反抗”“繁荣与保护”;每一个部分下再分成5──7课,选择的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如“国家的诞生”由《富兰克林自传》《独立宣言》《在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穷里查德的年鉴》《从新白宫里写给女儿的信》组成;在每一篇课文后面,就是围绕这篇课文进行的听说读写的练习和各种语文活动的开展。纲举目张,肌理清晰。



我们可以设想,学完这本教材的美国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会有比较深厚的了解,而这种了解不是建立在枯燥的大事记和干巴巴的结论上,而是建立在血肉丰腴的文学作品上,记忆当会更加深刻。在文学作品中展开的美国历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长卷,优美而跌宕地展开。这套书并没有一个编者前言来叙述编写理念,但能感觉到其目的是要增强民族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强化“美国梦”。例如,在讲述20世纪美国文学时,教材说,“进入20世纪的美国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优势的国家……美国文学的一个新纪元到来了。20世纪早期的剧变预示了一个充满艺术实验和不朽文学成就的时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文化自信也会感染学生。



美国的历史短。有一个段子是说,美国人讽刺法国人,说他们往上数三代,就不知道自己的祖父是谁,暗示法国人的多情;而法国人则讽刺美国人,说他们根本就往上数不到三代,意谓美国的历史短。以这样短的历史,编辑成厚厚的教材供中学生学习,我们应该敬佩编者的视野和文化胸襟。回想我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浩浩汤汤,经典名著更是灿若星辰,可惜我们没有这样系统地向中学生介绍文学、历史的教材,并以此更好地培植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想象,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一套教材,大概就不需要用《大学人文读本》这样的书来补课了吧?



二、课文选择的宏富与精当



课文是教材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写作规律,印证语文知识、进行文学熏陶。《美国语文》面对浩如烟海的作品,它是如何来选择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作品而不是其他?编者没有说明,只有仔细阅读后,才会品出其中的味道。



课文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一篇课文是哥伦布的《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应该说有一定难度,但节选的部分是哥伦布初登美洲大陆的遭遇,以及和印第安人打交道的情景。在介绍印第安人的原始文化时,用的是他们口头传承的神话。一些闪烁着文辞之光的政论文和演讲词也被选入课文中,例如《独立宣言》的节选和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说》。



课文的选择还注意到了体裁的多样。小说、神话、散文,戏剧、诗歌都有,不过翻译本限于篇幅,诗歌和戏剧并没有译出来。不同的文体代表不同的语言形式,一定要丰富才能培养文学欣赏能力。很多课文都采用节选的方式,这一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有很多的经典文学名著都是长篇作品,但教材由于篇幅限制,不可能无限制选入,有的时候只好放弃,这样也会造成教材中散文和诗歌比重偏多,而小说又多局限在微型小说的情况,而学生在教室外最可能阅读是长篇作品,尤其又以小说为多,这样容易形成课内和课外阅读运用之间的落差。采用节选的另一好处是,如果学生多这个片段很感兴趣,他们就有更多机会找到整本书来读。



课文要体现主流价值观,任何国家的教材都不例外。《美国语文》中的课文,自然也是为学生讲述民主、自由、平等、奋斗的精神和信仰,可以了解但不必全信。我感兴趣的是,在做这样讲述的时候,编者并没有采取只凸显一种声音而屏蔽相反声音的方式,而是都呈现出来让学生判断。例如,在描述美国内战的部分,有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说》和《第二次就职演说》,也有南方军队首领罗伯特·E·李的《给儿子的信》,还有普通人的日记和士兵的回忆,描述对战争的感受。



实际上,以我这个“老外”看来,《美国语文》中有的文章挺深的,而且不过多强调阅读的梯度。我边读边想,读着这样厚厚的教材,美国学生会不会闹着要“减负”啊。看得出来,编者很有主心骨,哪些文章必须是学生作为必备知识阅读的,即使有难度也要放到教材中,不会迁就难度而降低课文的质量。



三、思考练习的丰富与多元



思考练习是教材编写中导学系统的一部分,它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回应课文、延伸思考,它的作用我觉得甚至比课文还要大。而《美国语文》中对我震撼最大的也是这一部分。



课后的思考练习分为 “问题指南”和“作品累积”两个部分,下面又各分为一些小项目,如“问题指南”分为“文学与生活”“阅读理解”“思考”“文学聚焦”,“作品累计”分为“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和开放度让人常常拍案叫绝。



举例说明。书中有一篇课文是梭罗的《瓦尔登湖》的节选,这本将自然观察、社会批评和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的作品,对学生已经是不小的挑战了,课后的思考题则更是具有挑战性。指导阅读的“问题指南”有几道题目是:



根据你的看法,独自在一个自然环境中度过两年时光的有利之处和不利之处是什么?



梭罗可能对今天快节奏的社会有什么看法?你生活中的什么具体事情可能会特别让他担忧?



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梭罗对于个人主义和遵守常规的态度。



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穷人要比富人好?



你认为梭罗有可能在今天在今天的社会里进行他的“试验”吗?解释原因。



国际上一般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成四个层面:第一层,关注并提取明确陈述的信息;第二层,直接推论;第三层,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第四层,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的要点。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有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解词释句──朗读默读──归纳文章大意──提炼文章中心,关注第一、二层次比较多,老师也多扣住教材内容来提问,但这并不是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的重要目的是让读者把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结,最好能跳脱开文本进行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问的目的更多是激发学生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讨论甚至争论,而不是作为结论记下来。在《美国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后的思考题,编者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强迫学生认同某个观点,它甚至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



指导写作的“作品累积”部分有几道题是:



写给编辑的信。梭罗的哲学观点在今天能怎样应用?给一份报纸的编辑写一封信,宣传人们应该简化自己的生活的观点。



比较和对比。写一篇文章比较爱默生和梭罗的信念,利用他们作品中的段落和细节作为支持的证据。



说服性文章。梭罗在他感情强烈的观点的写作中表现得很有说服力。选择一个对于你来说很重要的事件,然后写一篇文章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并采取行动。使用一个因果关系的组织结构来对你的读者表明采取行动的结果──或者不采取行动的后果。



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原因很复杂。我觉得的主要的原因有:题目太玄虚,“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之类的题目看似容易,其实不好写;学生缺乏具体的写作对象,不知道写来是给谁看;缺乏对写作过程和写作方法的具体指导,操作性不强。《美国语文》中的写作题目,看上去比较难,但因为有具体的写作对象(哪怕是虚拟的),对方法的指导非常详细,实用性又很强,我想学生应该有比较大的写作兴趣。



《美国语文》的思考练习也并非只有阅读和写作,它在每课都有词汇和语法的讲解,不过翻译本没有把这部分译出来,但可以了解其实编者也是很重视语文的“工具性”的。而且,这本文学教材也并非“美国语文”课程的全部,它同样还有讲解语法的《英语》课和讲解词汇的《拼写》课。



阿普尔说,教科书“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因为它往往决定了“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确,《美国语文》是一套反映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教材,可是,这个主流价值观并不是依靠灌输结论来的,而是通过批判思考获得的,这是最“可怕”的地方。在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编者也花了很大的心思,可以预见到学生认真学完教材后,应该都能“写”会道。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语文》是“很美国”,“很语文”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5: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