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0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养花》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4:4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养花》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12册中的《养花》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老舍先生的养花实践,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养花带来的乐趣,抒发了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在带领学生精读文章前,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为1。: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安排材料的。2。体会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有如下体会。

一、课前预习有针对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阅读了好几篇老舍先生的作品,如《猫》,《林海》,《草原》,对老舍先生以及他的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一课教学前,我只是让学生课下去回顾老舍先生的生平,重温他的作品,并没有像原来那样花大量时间对作者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针对这篇课文中的内容,提出疑问。预习中学生对课文第4自然段中提到的老舍先生的腿病提出了疑问,这也正与文章内容有关。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了解他腿病的有关情况,为准确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抓住中心问题,统领全文。

在第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理请了作者的思路,明确了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先让他们谈谈自己养花的感受,从而引入课文。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次“这多么有意思呀”展开教学。让学生仔细读文,找出两次“这多么有意思呀”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中找到了答案:第一次是因为作者摸着了养花的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让作者觉着有意思。第二次是因为养花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所以作者觉着有意思。这也正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所在。

三、找方法,突破难点。

文章中有一处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写花死了,作者很伤心。既然伤心,怎么还能说是养花的乐趣呢?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能够联系上下文,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以往读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生活态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养花就要经历这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乐观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学生的回答,我知道他们是真正读懂了课文。

四、课后练习,突出重点。

为了更好的理情文章的思路,我在理解课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老舍先生以(    )为主线,先概括的说明我(     ),再分述(    ),最后点明中心(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在精度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理清文章思路。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还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好,并且按照:“我喜欢(    ),它可以(    ),可以(    ),还可以(     ),这就是(      )带给我的乐趣。”这样的形式来说说。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1.本课的教学,对文章中一些语句和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入,如第三自然段的“像朋友似的关切它们”应该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做的;第四自然段的抢救花草,应该让学生想想当时的场面,或者做一做动作,体会体力劳动的不容易。2。理解体会语句的方法还是不够多样。应该多寻找一些适合于学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注意这些,在教材的理解上多下功夫,尝试运用更多可行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4:50:13 | 只看该作者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著名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发表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章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从养花当中得到的乐趣。“有喜,有笑,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视为养花的乐趣,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我们都好理解。可“有忧,有泪”怎么会成为养花的乐趣的呢?课文到这里似乎充满了矛盾。这也正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所在。
    关于“有忧,有泪”,在课文中,老舍是这样描述的:“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其实,你解决好了下面几个问题,这个难点也就突破了。1、为什么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因为他们很伤心,难过。2、从哪看出他们伤心的程度?从能清楚地历数出被砸死的菊花的棵数和种数,从“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中,感受到的。3、死了一些花居然还去仔细清点一番,详细了解死了多少棵,多少种;居然全家人都好几天不开心,足见他们的伤心程度。那是因为什么而使得他们如此伤心呢?一切都缘于对花的喜欢。通过这个看似伤感的小插曲,全家人强烈的爱花惜花之情更是不言自明了。就像跟你亲如伙伴的小狗与你家的某只鸡受伤了,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一样,心疼正是因为心中有爱。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套用一句老话:酸甜苦辣才是生活的本味啊!无忧只喜,无泪只笑,生活就变得了无味道了。再加上,老舍就爱种那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就正是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他知道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作者在这一节流露出来的对花的深爱之情与全篇洋溢着的爱花之情是一脉相通的。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有忧有泪,只因养花本身是一种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4:50:28 | 只看该作者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整篇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法。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齐读总结段,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总结段找出相应的段落。就这样,学生们轻松地从大体上理解了课文。

在课堂上,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养花的情趣,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首先,我问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做是事情是什么吗?由此学生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因此,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欢你所做的事情?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受?由此,学生谈出各自喜欢做的事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身上的事的认识和感悟,再走进文章,老舍先生为什么喜欢养花?他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教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进行了点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通过这种对比和迁移的教学手法,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来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能使他们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一方面也引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真正的参与思考。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能把自己的生活乐趣同老舍先生的养花生活进行对比,把自己的故事也写成文章,并从小事当中感悟到了一个人生的道理。一是达到了理解课文主题的目的,一是让他们学会了从小事中总结经验及人生道理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4:50:47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养花》一文讲述了作者老舍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老舍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中作者传递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还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育花之理”,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
  在反复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教学思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重点抓住这样一个环节展开:文章怎样围绕着养花的乐趣安排材料的?

  教学片段: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吗?

  板书:爱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二)讲读“为什么养花”(第1、7自然段):

  1. 说说你怎么理解“乐趣”这个词语?课文几次提到养花是一种乐趣?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2. 出示句子,读一读: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 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为什么养花,第七自然段总结养花有什么乐趣;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

  4. 默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体现“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A. 指名回答

  B. 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5. 自读第7自然段

  A. 思考:是怎样总结出养花的乐趣的?

  B. 指名回答

  C. 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3、过渡:中间这几部分会写什么呢?(具体写养花的乐趣)

  4、通过指导第2自然段,归纳概括自然段内容的方法。

  5、自主研读第3—6自然段。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学生虽然能够感受到老舍先生在写养花的乐趣,但这些内容学生有的自己能够归纳出来,有的归纳不出来,如何指导他们归纳每段的段意,从而按自然段来编写提纲是我教学中的重点。理解“获得知识之乐”和“付出劳动之乐”是课文的难点。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我是这样设计的: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养花的乐趣”来写的,那么我应先让学生首先有个明确地认识,即每个自然段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所以在教学伊始,我就安排学生抓住一头一尾两次提到的“养花的乐趣”的句子,来体会文章的主线。通过比较这两句的异同,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头尾的相互照应,确立课文中间的内容是具体说明养花有哪些乐趣的。再通过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理解“获得知识之乐”,归纳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学后面的内容。

  但通过教学的实践,这样的设计还是有许多问题的:首先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够明确,教学始终是在按照我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再次就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句子的意义上,反复的分析某个重点句,肢解了文章的整体性,占用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使整节课的阅读量没有达到要求。

  通过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我改进教学方案,初步的设计是教学的主线不变,抓住两次“养花的乐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指导,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加强朗读体会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整体内容理解难句,再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减少无效的提问,组织学生主动把读文章的发现感受谈出来。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我还将从课文本身、课后练习以及学生实际入手,细致研究教学设计,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深入理解的读”,使语文课更加生动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6: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