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工作笔记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07: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队工作开展没有多久,有个小队旧脱颖而出,这个小队就是骄阳小队,这个小队周周都获得第一名,两个小队长都是女生,都是文文静静的,可是再淘气的学生到了这个小队都会十分听话。一上课,最安静、坐得最整齐、卫生最好的一定是他们队。我们班的张政同学学习不好,原来纪律也极差,我做了很多工作也不见效。可自从到了这个小队,坐得特别直,听讲特别认真,我就十分奇怪,后来我才发现,两个组长手中都有这样一个夹子,大家看,这就是这个小队的其中一位队长的评比夹,第一页是这个小队的口号,第二页是这一小队的必做细则,也就是说,作为骄阳队的队员你必须做到这五点,每个队员要烂熟于心。第三页是这一小队的评比细则还有评出的优秀组员的名字;第四页是评比表,有每一个组员的名字,下面还有不同的贴图代表不同的意思,这样的评比表根据评比的项目不同有好几个样式。每一周根据队员的表现,在纪律、学习方面评出“学习小能手”和“纪律小先锋”发给这样的卡片。“学习小能手”上这样写道:我是学习小能手,因为我能做到1、按时教作业,作业错题能及时改错。2、学习成绩较好。3、学习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纪律小先锋”上这样写道“我是纪律小先锋,因为我能做到1、上课不说话,不迟到,不被老师点名。2、下课不在走廊里讲话,打闹。3、做正当游戏。”得到卡片的队员要把卡片贴在桌角,这样使卡片随时看到,既是对自己的认可也是对自己的提醒。这是他们组的喜报,下面有组长的签名,评比的内容不同,喜报的设计也不同。组员表现好还可以得到这样的领奖卡,每个卡代表不同的分值,累积下来期末时组长用零花钱买来小礼品送给他们。我还在这个夹子里发现了一张他们在最后一周写给队员的喜报,正文是这样的:“乔木同学:在期末最后一周,各个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特此鼓励,希望继续努力,你会成为最优秀的好学生。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五年二班骄阳小队组长王睿。”最让人感动的是她还在旁边写了这样一段话:总评,你表现得太好了,希望你考一个好成绩,也希望你还能和我在一组,努力呀!”这样的话语,哪一个组员不心动呢?最后还有各个队员的联系电话,以便及时与队员和家长沟通。发现这种管理方法之后,我在班级大张旗鼓的宣传。因为效果有目共睹,不久之后,每一个小队长都有了这样的夹子,能打印的就打印,不能打印的就自己画表。每个小队的评价方法都不一样,但效果是相同的,看happy小队的“个人档案”,威格瑞小队的“男女擂台”等,班级的小队长主人翁意识提高,各小队的队员们主人翁责任感也增强了。“队荣我荣,队耻我耻”的观念已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队员的心中。
    当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在管理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拿小队工作来说吧,有时队员不听话,小队长工作不负责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时候需要教师和班长做一些工作进行调节。
3、严格而完善的管理、评价制度是自主管理顺利实施的保障。
    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但绝不是一味的放手,班级要有严格而完善的管理、评价制度。这学期我们学年为了配合小队评比工作每班都订做了两面这样的流动红旗,一面为“标兵组”,一面为“模范组”。我们班原有的评比表在黑板的右下角,又在上面接出一块开展“夺旗阵地”。即:标兵组可以得到小红旗、模范组可以得到小黄旗,最后一名要贴上一面小黑旗。学生只要一抬头,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小队的评比情况,各个小队都憋足了气,好的想要更好,不好的看见黑旗要求自己做得更好。这种透明化管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提高。
  针对班干部队伍,我们班级每一个月还进行一次班干部测评。班干部要把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向同学们述职,然后由学生为他们打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分数。不合格超过半数的要“下岗”。  
   大家不难看出,这两项制度是针对班级管理的两大块而制定的。有人可能要疑问,这样做难道不会束缚学生的能力吗?不是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们所获得的自由空间也要在最基本的规则下才能获得。这就如交通规则一样,如果每个人都想获得自由而不遵守规则,那就都没有了真正的自由。
  除此之外,我还采取了激励的原则。如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励激励等。如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表彰。好的班干部发奖励。通过表彰我发现好的班干部越来越不好评,因为负责的、工作有方法的班干部越来越多。
    期末的时候,我用自己的钱给所有的班干部都买了礼物,表达感激,最佳小队--“骄阳小队”,每个队员也得到了奖励。每个学生都在自主管理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得到了回报。
三、自主管理为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好处。
    1、自主管理有助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通过上述的阐述,大家不难看出在自主管理模式下,学生们有了展现自我能力的空间和愿望,并真的在这个管理舞台上做出了一番成绩。有了自主管理,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了,学习好不再是评价班干部的唯一标准。成绩好、纪律好、工作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学生衡量班干部的新的标准。开学初聘任的班长代博元是连任四年的班长。原来学生十分崇拜他,他的自身的优越感也很强。学期中,他却下了岗。原因是散漫、身上的习气不好。让班长下岗,这可能只有班主任才有这样的权利,在我们班,这个权利真切地在学生手中。每一个班干部都有自己施展的空间,会使学生们的视野开阔,评价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2、自主管理使教师的工作压力减轻,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当中。
    班主任有句话说“忙得脚打后脑勺了”,这是说班主任工作的琐事太多。是的,作为班主任的确工作压力很大,在教学上,我们要教语文、社会、法制三样课,教育工作更始繁杂。每天都很忙是很可怜的,每天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是很可悲的,忙得没有时间思考更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有时间思考才有能力创新,而班级自主管理正是让班主任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进行研究更有探索性的、支撑性的、指导性的东西,通过不断的学习、把自己的方法积累、理解、提升再运用。这一年中我在别人被班级琐事包围的时候仅教育随笔就写了二十余篇,有几篇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有的案例和教学实录被收入到书中。更何况最后还洋洋洒洒写了这样一篇文章与大家交流呢?可以说学生收获着,我也收获着。
    “自主管理”的经验的交流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觉得对于我一切才刚刚开始,因为自主管理有很大的领域等着我去探索。我愿同大家一道去开垦这块“处女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都属问题行为。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始终伴随“试误”活动而发展。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等影响,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作为教育者,我们怎样做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导,用脑去处理,根据问题行为的轻重大小对症下药,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方法、手段不一样,其结果就可能是天壤之别。这里我们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了  一些方法,作为抛砖引,与同行磋。                                                                                                                                                                                                                                                                                                                            一.规章约束
    要利用学校规章的约束力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学校和班级在建立规章时,要组织学生主动参加。要让他们充分酝酿,积极讨论,做到人人提建议,个个表态度,使整个形成过程成为学生认同内化规章的过程。这样的规章学生认同度高,当然对学生的约束力就强。即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老师用其进行对照处理,他也会心悦诚服。如果在行进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对规章进行学习,对照检查,让规章的内容和精神得到强化,学生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减少或者免除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提前预防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不希望出现问题行为,尤其老师更是这样。要做到少出或者不出问题行为,我们就得治本。要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要根据人地时空做出有预见性地分析,要制定计划,预期落实。我们不但要有问题行为的意识,更要有预防问题行为的行动,这样才能将问题行为扼杀在萌芽之前。比如对学生进行规类档案管理,利用晨会班会或者其他时间经常给学生讲道理提要求,对个别学生进行谈心嘱咐等都是可取的办法。
三、保持冷静
    冷静是处理问题行为的关键。学生问题行为出现以后,只要不是有可能继续发生的暴力事件,一般我们都要进行冷处理(如:等一下,我马上来处理;你们先想一想,等一会我就来处理),让时间向后延一延,使心态静一静,做到保持平常心,见怪不怪。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省自悟,又利于老师摸清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从而选准处理问题行为的最佳办法。同时还可以避免简单粗暴,杜绝体罚。


  四、调整动机


动机是产生行为的根源,要根治问题行为就得从改变动机开始。首先要摸清问题行为的源头,找准问题行为的实质所在。要区别偶发性和一贯性。对好心办坏事,为了某种欲望的满足,恶作剧,故意扰乱,要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通过引导、激励、调整、改变的办法调整行为动机。让学生从阴影里走入阳光地。


五、有意淡化


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也随之加强。在学校或者班级里,尤其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常常被沦为漠视群体。他们为争取自己的地位,往往通过问题行为表现不满意或者反叛,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大惊小怪,就使这些学生的不良欲望得到了满足和强化。因此,我们在这类问题行为面前要有意淡化。如:某学生在物理课上看小说,老师就可有意不看这位同学说:“要注意看物理课本。”等等。


    六、积极转移


当人受到不平等待遇或者遭受意外伤害憋了一肚子气后,往往会把心中的怒火转嫁给别人,而且会“转移攻击目标”。医学界将其定义为“心理转移”。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多都是由“消极心理转移”产生的。如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这一点,并尽可能地寻求“积极心理转移”,学生的问题行为就可减少或者遏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关训练。如倾注爱心,担负责任,磨炼毅力,锤炼意志等活动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七.以爱换德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我们的教师只要是真诚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他们的合理要求,再调皮的学生也是会被老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中央台《实话实说》栏目报道,深圳一位老师为了找回一个不愿上学的学生,相继家访了三十八次。在第三十八次时,这位学生终于被老师的真诚打动,从此返回学校发奋学习。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好了它,不仅对处理学生问题行为作用很大,而且其综合效力也是无穷的巨大的。


    八.因势利导


凡事都有两面性,只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我们就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有利面,也有它的不利面。学生的问题行为当然也一样,虽然是不正常行为,但从反面看,大多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至少有值得发掘的成分。比如爱说话的同学就有乐于交流心理倾向,喜欢打架好动的同学就有体力充沛的特长,等等。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勤于集累,我们就可消极为积极,变问题为有利。


    九.活动补偿


由于课程、设备和师资的限制,现在的学校大多都只重视理性活动,重视室内活动。学生的活动空间几乎只有教室,差不多整天都是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形式单调呆板,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得不到满足。学生的肢体力量得不到释放。于是产生不满、焦虑、烦躁和反抗,进而出现各种问题行为。尤其是学困生根本找不到一点成功的乐趣。对此,如果我们想办法,挤时间组织一些肢体活动,户外活动,并且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为了这些活动的落实,在班上成立体育部(球队等)、文化部(班容班规)、宣传部(新闻、广播)、统战部(协调关系)、环卫部(卫生、防疫)、文艺部(晚会、班会)、信息部(动态板报)等,让学生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这样,学生的心理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的肢体力量得到了释放,当然,这方面产生的问题行为也就可自然地减少了。


    十.引发宣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吃败仗的篮球队员为了表示不满,往往把篮球狠狠地向地上一扔。受老师批评后的学生痛哭一场后,倒显得很平静,而且有可能行为更规范。篮球队员为什么要这样做?受批评后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这就是发泄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挫折引发的发泄形式多数表现为攻击。因此,只要我们把脉学生心理,当学生内心有积愤时,引导发泄;当学生情绪不满时,找机会让其倾述,学生的攻击行为就可得到控制,甚至得到利用。


十一.一反常态


这是一个战略战术问题,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如果方式和态度偶尔一反常态,让学生打破心理准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内心产生振动,就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将平常火爆的脾气一改温和慈善,学生就会感到关怀备至,深受感动。将平常温和慈善一改凶狠火爆,学生就会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然老师不会这样,从而引起高度的警觉。这样的处理办法虽然不可常用,但偶尔一用会收奇效,因为学生记忆深刻,行为变化也就会持久。


    十二.速战速决


学生在出现问题行为后,往往有一种自责的心理,只要是怀疑会被老师知道,就希望尽早了断,以求得解脱。老师如果抓住了这个契机,进行及时处理,既了却了师生双方的后顾之忧,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有利于健康心理的需要。也以免夜长梦多,引起事态的扩散和发展,从而浪费时间和耗散精力。


同时,快刀斩乱麻的工作作风也是教师效率意识的体现


    十三.迂回出击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棘手的情况,某些问题行为反复性特强,出现的时间间隙短,次数多,叫你防不甚防,而且往往事态严重影响特坏。针对这样的“老大难”问题,“老油条”学生,我们想立即见效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扭跟泡”的办法,扭着学生不松,跟着学生不放,陪着学生不走,与学生比忍性,比韧劲,比耐心,比心计,同时要绵里藏针刚柔相济(一般都要先紧后松,先硬后软),尤其第一起这类问题,一定要治服。


    十四.头脑风暴


学生在发生问题行为后,往往装作若无其事,一旦被老师发现后,他们又装作理直气壮。其实,这时他们都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尤其是那些胆汁质的学生,他们大多不会用心计,或者又是初犯,我们都可用这种急病猛药的办法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如:大发脾气,甚至雷霆万钧;很很训斥;加重责难等。总之,要做到火暴刚烈,甚至专横跋户,横蛮不理。当然,这种办法一定要特别慎用。


    十五.角色体验


一节自习课上,老师要求要保持安静,可在很静的课堂上,却有一个学生伏案大声说闲话,不只是因为环境特别吵闹,想试探老师,还是与老师暗暗挑战。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如果不刹住,就有可能后患无穷。因此,这位老师没有简单对待,而是对学生宣布要对其严肃处理。课后老师要求这位学生做值日,并授意这位学生安排同学清掉操场上的某些垃圾,又让其巡视寝室,并根据值日的要求相继作处理。之后,让这位学生在班上谈体会。这位同学说:“做老师真不容易,管那么多学生,如果学生不听安排,有时气得只想打人,但又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实现自我教育,这种方法虽然很费时,但效果却长远。


    十六.跟踪管理


发展的学生自然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要一出现就惊慌失措,小起大作;也不要一有平息就麻痹大意,放松警惕。要有问题意识和超前意识,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问题来后才想办法处理,要明白只有对付问题的方法不是好办法。我们的管理行为和育人意识一直要伴随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对那些有劣迹的同学,我们的视线要形影相随,要掌握他们的言行踪迹。为了防止时紧时松,没有持续性,我们还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做定期的思想工作和调查工作,做一次记一次,保障跟踪落实。


    十七.引发反思


经常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及其他应付的办法。因此,老师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都不大奏效。如果教育者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的思想斗争或情绪出动,给予启发诱导,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就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成为问题行为的转折点。如有位老师为了教育一位偷了自行车的学生,他给那位学生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迈的母亲听说自己的儿子犯法要判刑,当场气死。从而唤起那位同学的良知和自责,激起那位同学对爱与归属的强烈需求,进而深知自己错误的严重性。


    十八.自我教育


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增强自我胜任感和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才是我们治理问题行为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更本的目的。例如:在每期开学时,我们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行为计划,并按星期按月组织学生对照计划进行阶段性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实施情况,同时再一次调整自己的行为计划。其间,让学生通过不断内化,明白自己的进步,强化自己的责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十九.相互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组织精神、团队作用、个人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在我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全凭自己个人的能耐是很难做成大事的。当然,对一个班级,不管是从现实管理还是从教育的未来意识来说,都应该重视这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尤其是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老师面对十几位同学,如果只凭自己一盯一,那是无济于事的,也是绝对无效的。因此,我们对学生除了要重视自律意识培养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相互提醒、相互照顾的策略和方法,以通过互相帮助的途径,达到全班协调、整合,实现自主管理的目的。


二十、不追根源


学生违背规章制度,出现问题行为,大多都是无意识的,或者是约束力不强,经不起利益诱惑和别人唆使,有的即使有目的、有计划,甚至是明知故犯,但也很少是本质问题和思想问题。因此,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一般都不要刨根究底,找思想根源。要明白即使要找也只是为难学生,根本打不到教育目的。尤其是中小学生世界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品德、个性还不稳定,我们更多的是要作正向疏导、激励,从正面加以引导。


二一、表征奖励


这种办法是编制一套表征奖励系统,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得以矫正以后予以的肯定和奖励。奖励的表征可以是各种筹码(物资、荣誉、操行分、象征性物品)。在使用这个方法之前,须先向学生讲清楚表征奖励系统与行为的相应要求。通俗的说,就是达到了怎样的行为要求就可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刺激。心理学称这种办法叫“强化菜单”。菜单的内容是开放的,改正问题行为的途径也是开放,行为者可以按规定自由地选择相应的强化刺激,从而达到自发地矫正的目的。


二二、延时强化


任何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都强调强化的作用。按照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强化观点来分析,个体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延时强化,只顾为自己追求及时的满足,就极有可能出现问题行为。因此,有经验的老师最重视持续激励,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将行为与强化的间隙时间逐渐加大,将近期行为与远景目标紧密联系,从而逐步由自动管理、自主管理过渡到自我管理的实现。


二三、相反练习


这种办法心理学称为“过矫正 ”,就是让学生做与问题行为相反行为或者不相容的行为。如:发现学生在黑板上“涂鸦”,就可要求乱画的学生先把这些乱涂的东西擦干净,再把黑板两旁墙壁上的脏东西清除掉,然后要求他在以后一段时间(如一周)内负责黑板的整洁和教室环境的干净。在练习过程中要跟踪视导,保证落实,只要能做好就及时给予奖励强化,如果能坚持就要加大表扬。   


    二四.适度惩罚


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它与体罚有着本质不同。虽然要慎用,但适度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主动地了解行为边际,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洋思中学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被江苏省政府、省教委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的农村学校——洋思中学,自1983年开始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改实验。1990年以来,学校连续10年的学生毕业率、合格率均为100%,居全市之首,全校学生的每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他们的做法是——每堂课教师只讲4分钟。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而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4分钟,其余的时间全部让学生自学;每堂课的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学校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好多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到洋思来都变好了。自1990年以来,学校连续10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均为100%,居全市之首。学校先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教委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和“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称号。校长蔡林森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首批名校长,1996年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受到***总书记的接见。许多外地区、外省市的家长都慕名把孩子送到这所农村学校就读。
  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语文课是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分析课文;数学课由学生自学例题,自己做练习题;理化课变成了游戏课,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也不需要教师讲解和演示。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4分钟。洋思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全校每个学科的每一个教师都是这样教学,这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启示1: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有许多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殊不知,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洋思中学的蔡校长讲:许多学校学习洋思的经验,把经念歪了。有的学校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蔡校长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不解放的人课堂教学改革是搞不好的。这几年笔者在中小学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许多教师仍然是讲满堂,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有些学校领导在听课时看到教师讲得少,就认为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启示2: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启示3: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后进生问题在全国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国内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
  启示4: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洋思中学的许多课都是自习课,上公开课也经常是“哑巴课”。有人说:“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自学,还要老师干什么?”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蔡校长打了一个比喻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另外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考虑如何解决。”可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启示5:学生自学能减轻他们的课下负担多年来我们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洋思中学1983年开始搞教学改革,首先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的,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每堂课都是自习课,教师只讲4分钟。另外,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07: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可塑性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如通宵网吧、录像厅、武打凶杀、色情书刊、影视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自私心较重、对物质生活过高的奢求;小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大,家长溺爱,“骄娇”二气严重,不爱劳动、生活不能自理,害怕吃苦;小学生缺乏社会公德意识,不懂得礼仪、不关心别人、不尊重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师长、集体活动、社交方面不懂规矩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及“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又出现了“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手段,以题海战术为方法,以应试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倾向。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目标,弊害极大,鼓励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智育被当作教育的唯一目标。德育被当作为智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手段;导致智育目标狭隘化,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作法,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学生严重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制造教育的不平等;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人的创造力。以上原因造成班风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地处批发市场附近又是城乡接壤处,我们班80%的学生家长在市场上做买卖,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市场内闲杂人员成分复杂。这种氛围给我班学生形成很多不良影响,使学生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如:语言不文明、不讲卫生、不守纪律、行为粗野等 。作为班主任为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班级体和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新时代的学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我们利用班会、礼仪课进行“学校的礼仪”“家庭的礼仪”“进餐的礼仪”待客礼仪”“到别人家做客礼仪” “孝敬日要求”、“春、秋游活动礼仪”、“观看演出的礼仪”等系列专题课。介绍了礼仪教育的意义、礼仪规范。这样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渗透礼仪教育抓激情育意。
     我作为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我在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语文课《中彩那天》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小足球赛》,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上《争吵》一课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诚意待人,知错就改……。
    三、班、队活动抓养成训练。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训练。
      1、主题队会:利用队活召开“玩礼仪棋,争当礼仪之星”,“击鼓传花学礼仪”、“礼仪知识知多少”、“少先队仪态训练”等各种形式主题队会。
      2、艺术活动:班级歌手竞赛,普通话朗诵竞赛,艺术节进行演出礼仪,当文明观众礼仪训练;剪纸、绘画、心意卡制作,泥塑竞赛,进行爱学校,自觉维护环境美的行为训练。
      3、体育活动:结合早操礼仪评比、全校拔河竞赛、田径队参赛等体育活动,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
  4、实践活动:同学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与“手拉手”学校通信交友;为“手拉手”学校捐书;为特困小伙伴捐款;到“手拉手”学校过一日夏令营生活,与农村小伙伴共学先烈事迹,同瞻仰烈士纪念碑、同演出、同做家务。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以礼助待、团结互相的行为训练。
    5、户外活动:利用春秋游活动进行公共场所礼仪训练,评比“公共礼仪之星”。
四、榜样示范抓正面诱导。
    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我们通过三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
     为人师表作示范。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先进人物示范。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向雷锋、赖宁等英雄人物的学习。还从身边选出我们班的先进人物黄文。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礼仪之星作示范。我们经常发现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典型事例,及时报道;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站在讲台上,接受同学的鼓掌激励;评比各类礼仪之星,在班会上表彰。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探索班风和同学们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转变。因此,礼仪教育对班主任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07: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展少先队工作,使每个队员都能健康、全面发展,使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都能受到启发和鼓舞,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当中去,是每一个中队辅导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几年我在开展中队工作时,力争做到“六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放手”

   中队辅导员为什么要放手?不放手行不行?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学校开展爱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每个中队都要举办一次主题队会。为了能将队会开好,我四处找材料,从确定主题到设置每一个环节我都一手包办。结果如何呢?队员毫无兴趣,凡响平平,与我预先设想的结果大相径庭。

   “放心”

   中队辅导员面临的是一群天真的孩子,大的十一、二岁,小的才七、八岁。许多中队辅导员都不放心把工作交给队员独立完成,认为队员年龄太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么,这么小的孩子能主力做事吗?我的经验是——能!而且能干得很好!还是上面提到的那次主题队会,由于我的包办代替没有受到好的效果,我决定让队员自己干。这下队员们可来了精神,一个个摩拳擦掌找材料、编节目、写串词,一板一眼,各项工作很快就完成了。看着一张张自信的面孔,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放开”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实施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对教育的要求。少先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队员具有新的构想,新的创意,队活动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拓展力。因此在组织少先队活动时,我们应放开学生的手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放胆”

  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我鼓励队员在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羽翼,鼓励队员根据所思进行创意。队员在活动中由身边的需要展开想象,有些想象看似荒唐,但在这异想天开中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大胆想象激发了创新活力。比如我们中队开展的“十年后我的名片”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十年后的情景,设计了大量新颖的名片,不仅使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放言”

   少先队应该是一个大家庭,每个队员都应该有发言权,都应该投身到少先队建设中来。我出来在开展中队活动时注意听取队员的意见外,还在班里设置了留言箱。队员想对辅导员说的心里话、对活动的建议和意见都可以放在里面。这样既缩短了辅导员和队员之间的距离,又给队员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

   “放权”

   辅导员在中队当中是什么位置呢?有人认为是领导者、是策划者。我认为不仅如此,辅导员更应该是队员的朋友。因此,每接一个中队我都将我的“权利”下放,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一份权利和义务,每个队员都既是队员又是队干部。从而使每个队员都能体会到自己在中队当中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正处于启蒙阶段,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求知和创新意识,懂得如何寻找创新活动的火花。少先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只有我们敢于“放”,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07: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我国目前有数百万中小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如果能把当前我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让全国数十万的班主任教师进行借鉴,这对提高我国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与能力,必将大有裨益。近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朱永新教授主编的《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一书,正好可以满足广大中小学班主任的学习需要。
  本书的7位作者都是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丰硕成果的中国著名班主任教师。这里既有孜孜不倦研究班级活动和班集体建设的丁如许老师、钱德仁老师以及蒋自立老师,也有为追求教育理想主义而不懈探索实践的李镇西老师;既有早已声名鹊起的魏书生老师和任小艾老师,也有刚刚30出头而成教坛新秀的窦桂梅老师。许多教师可能对这7位老师只是闻其名,而未能见其人,更谈不上思想的沟通与交流,那么,通过本书,你可以尽情地与这些“大师”对话、沟通。
  从这几位著名班主任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并不是天生就具备做班主任工作的天资和独特条件,他们大多都经历了由失败到成功,由普通到卓越这样一个过程。如任小艾老师在七十年代顶着“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的陈旧观念和父母亲友的反对,在高中毕业后留校做了教师,开始只是任课老师,后来“抢”到一个班主任职位,从一个不知如何做班主任的教师成为了教育界的知名人物,全国科技教育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模范班主任、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许多荣誉都是来自她十余年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中的努力和奋斗。李镇西老师也是一个获得过许多荣誉的班主任,但是李镇西老师也承认,他的班主任工作也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他说,在做班主任初期,“我很急躁,很武断,不止一次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学生;我缺乏宽容之心,有时以老眼光看学生;我不太注重仪表,穿着有时过于随便;我处理班务有时太情绪化,缺乏冷静与理智。”但是李镇西老师能够勇于认识和解剖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敢于把自己交给学生监督,鼓励学生对教师说“不”。通过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李镇西老师后来认为自己“性格大大改善,脾气也变得柔和了,处理事情也比过去冷静多了,对学生也多了些宽容……”。从李镇西老师的超越,我们可以看出他由普通成为优秀的转轨历程。其实,我们每个班主任都有成为优秀的潜能,但关键是自己是否能够勇于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否能够勇于追求卓越。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优秀班主任成功的“秘诀”——爱心、责任、民主和机智。
  爱心是本书7位著名班主任成功的第一个共同“秘诀”。窦桂梅老师说,“爱就是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任小艾老师也在本书中提出,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此外,丁如许、钱德仁、蒋自立、魏书生等老师的字里行间,也无不透露出他们所特有的对学生的至真关爱之心。我想,这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成功的前提。
  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是本书几位班主任成功的第二个共同“秘诀”。窦桂梅老师在书中提出,“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我们千万不要在他们生命的最初6年磨灭了他们的天资”,这是窦桂梅老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体现。李镇西老师把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作为自己最喜欢的格言——“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理念追求下,本身就透露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想,这些优秀班主任之所以“著名”和“优秀”,这与他们所具有的责任感、使命感敦促下而产生的不断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是分不开的。
  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必须体现出民主性的特征,这是本书几位班主任的第三个共同成功“秘诀”。李镇西老师在本书所写的“以民主培养民主”一文中提出,“教育者充满民主的爱心,必然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没有民主,便没有创造;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主的未来。”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李镇西老师所推行的班级民主化管理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法治”取代“人治”的班级管理思想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此外,任小艾等老师为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探索、钱德仁老师为探索班集体建设之路所采用的民主化方法以及蒋自立老师值周班长制的施行,无不体现出民主化的班主任工作特色。
  教师的教育教学离不开机智,班主任工作尤其如此。在本书这几位优秀班主任的工作实录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在这方面相同的成功之处。窦桂梅老师利用春游远足时机,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与素养,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丁如许老师通过班级活动“珍珠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任小艾老师采用“班委会定期轮换制”,为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是教育机智的体现;李镇西老师用“法治”取代“人治”,通过“班级法律”规范学生和自己,是教育机智的体现;魏书生老师使所有学生成为“副班主任”、“语文助理教师”也是教育机智的体现。班主任教育机智的源头活水来自于这些优秀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才使他们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当然,班主任工作的成功要素绝不仅仅限于上述四点,但是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者,那么本书7位优秀班主任在他们工作中所体现的四个共同特质是断不能缺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巴蜀小学是重庆市的重点学校,94年我们被授予重庆市首批“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95年被评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我们一贯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我校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本学期我校开展的“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系列活动就是前几年开展的“让文明的旗帜飘起来”系列活动和“学规范,学做人”系列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是贯彻市教委“一九九八到一九九九学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深入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争创新重庆首批“校风示范学校”的手段;从而达到以人为本,提高师生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育人兴校的目的。
  一、学习“规范”,让“规范”深入人心。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规范”深入人心,才可能实施“规范”。为此我就“规范”向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深入的学习。一是在开学典礼上,利用“开学动员”和大幅标语对“学规范,学做人”这一教育中心进行宣传,营造教育气氛。二是每周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演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规范”的系列讲演,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使“规范”深入人心。三是各班级根据学校的周教育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学习教育,使“学规范”更细致,更深入。
  二、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学习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规范”的内容,运用“规范”待人接物,我们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训练。
  1、全校性集合排队,进场秩序的训练。
  2、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化一的训练。
  3、站、立、行的军事化的训练。
  4、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态的训练。
  5、队礼、队歌、国歌、升旗仪式规范性的训练。
  三、用义务清扫的具体行动,创造文明的环境。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优美环境的好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号召各班成立“义务清扫突击队”,对校园的清洁卫生天天坚持清扫,让学生人人参与义务清扫,人人分享劳动成果,人人从劳动中受到教育,人人都不忍破坏自己亲手创造的干净环境,人人都不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劳动成果。使维护环境卫生,成为自己的事。同时,学校德育处还实行了教室卫生、过道卫生、公地卫生各班责任包干的办法。各班负责清扫、维护、保洁。除红领巾监督岗每天两次检查外,德育处还每周不定期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取消本周卫生流动红旗。
  四、争当文明小卫士,形成良好的文明竞争风气。
  在整个“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活动中,“争当文明小卫士”一直贯穿始终。“文明小卫士”的争当,必须是通过自荐、班级核实、大队部批准三个程序。也就是只要自己认为自己符合一个“文明小卫士”的标准就可自己到大队部自己推荐自己当文明小卫士,不必要同学选举,不需老师推荐,只要大队部到班级核实,文明行为基本属实,即可当上文明小卫士,然后担任红领巾监督岗执法工作。
  “自荐”,其实是给每个学生改正缺点,努力上进的一个机会,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当上“文明小卫士”。在“争”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主动养成文明习惯。不管这个学生最后当没当上“文明小卫士”,在“争创”的过程中,他或多或少受到了教育,规范了自己的言行;而当上了“文明小卫士”,参加了红领巾监督岗大执法工作后,除了用良好的文明言行为大家作出示范外,还要纠正校内不文明行为。这样既强化了文明小卫士们的文明言行,又监督、纠正、制止了不文明行为,在学校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小卫士。
  五、“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全校性中队主题队会观摩比赛,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展示了班级的文明风彩。
  98年12月,我校全校性的“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中队主题队会观摩比赛隆重举行。比赛分四个评审组同时进行,历时四天。全校32个班个个独立成中队参赛,共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5名,是我校近几年来中队主题队会活动质量较高,效果较好,规模较大的一次比赛。此次队会比赛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老师全员行动,学生整体参与,积极、热情。
  这次队会比赛,全校不仅每个班参加,而且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面达95%以上。阵容强、声势大。班主任老师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认真对待,从队会前的活动开展、思想教育、队会的材料收集整理、队会的结构设计、内容、串词的创编、学生的训练等等,花费不少时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此次队会比赛虽然没有设立科任老师的奖项,但科任老师们密切配合,积极参与。不管是出主意,想办法,还是做道具,搞训练,老师们主动、热情、有求必应。
  2、队会内容来源于学生实际,真实具体,有教育实效性。
  本次队会前有三个月的“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系列活动作准备,有一个思想教育、认识、实践、转变、提高的过程和一个月的活动总结、素材提炼过程,使队会内容来源于学生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具体生动。有的队会全方位反映了本中队历年来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有的局部反映本中队某一方面的文明礼仪活动或特色性的文明礼仪活动;有的是文明礼仪知识的宣传和学习,文明常规的训练和实践;有的则是对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和事进行宣传与颂扬等等。有教育实效性,使队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队会中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由于队会内容大都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大都能将自己的生活用小品、诗歌、三句半、歌曲、舞蹈等形式自己创编出来,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说、唱、表演中,又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能力。由于队会的训练,还更进一步地规范了学生言谈、举止文明程度,使学生的言谈、举止、表演做到落落大方,自然得体,又能做到文明、规范。
  4、众多的队会还体现了可贵的创新精神。
  所有的参赛队会,不仅做到了主题鲜明,有教育实效性,体现文明向上的班风外,还着力在队会的构思精巧,形式多样有创意等方面下功夫,追求较高的艺术性。
  三、四班的队会——文明大本营,大胆地引进了“欢乐大本营”的形式,通过“文明回答”、“文明放送”、“文明party”三个版块,让学生去了解文明、学习文明、实践文明。整个队会娱乐性强,学生乐于参加和接受,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四、四班的队会——规矩与方圆,以刚刚结束不久的军训为线索,取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设计独具匠心。
  一、六班的队会——我们都是好孩子,让“文明”在优美的舞姿和可爱的笑脸中得以证实,观其队会,宛如观看一部音乐舞蹈片,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四、二班队会中的“吃苹果”,六、二班队会中的“'人'字立起来”,五、二班队会中的“生活聚焦”等等都独具创意。
  整个主题队会比赛,既是队会赛场,又是学生文明行为的练兵场和班级文明风气的展示台;是全学期学校“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活动的小结,也是向市教委交上的一份“创校风示范学校”的答卷;它既反映本学期我校的学创活动情况,又反映了我校学生的文明风彩。我们巴蜀小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合格”即教会学生做人:“特长”是要培养学生在求真知的同时学创造,谋发展。我们坚信,经达我们的努力,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将在巴蜀摇篮里诞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20: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