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里,我们会发现讲台桌上有许多学生捡到的铅笔和橡皮无人认领,有些甚至还是全新的,一次都还没用过的。同时,一些低年级的家长也时有反映:现在的孩子上学不久,就吵着要买许多橡皮、铅笔等。但买来的铅笔不是弄丢了,就是用卷笔刀削完了。有的孩子则将好端端的橡皮用小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还有的学生则将橡皮作为筹码,在课间与同学玩游戏,运气好的时候,橡皮多得铅笔盒也放不下。
而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遥遥对橡皮更是情有独衷。遥遥是个聪明的孩子,每天读书、学琴、跳舞,生活紧张有序,很少有“空闲”的时候。可是近日来遥遥的妈妈发现她有一个坏毛病,无论是画画还是写功课,遥遥总喜欢用橡皮不停地擦,别的小朋友用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她需要一两个小时。这不是因为她不会做,也不是因为她写得慢,而是因为她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满意,她就会全部擦掉重新写,有时甚至擦破了作业本。妈妈多次批评她,要求她认真做作业,少用橡皮更改,但遥遥似乎迷上了橡皮,坏毛病却愈演愈烈,甚至在使用时还会显得焦躁不安。
遥遥这是怎么了?
其实,此时的遥遥已经患上了当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种“时髦病”——橡皮综合征。调查表明:当前30%以上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橡皮综合症”。严格地讲,“橡皮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病,而是独生子女的不良心理行为。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小孩子有些在性格方面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什么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这种小孩相对来说比较内向,不愿意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从小就要求所有的事情都要做的非常好,要求非常细致,对事情经常不满意,对自己的信心总是不够足,经常反复做一件事情。做事情又比较容易抱怨,比如把什么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就一定要放在什么位置。有些则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做数学还是写语文,经常写错别字,或者将字写反了,如“手拉手”写成“毛拉毛”、“p”写成“b”、“6”写成“9”,家长、老师指出后,一下子改不了,总喜欢不停地使用橡皮,直到将作业本擦破为止。或是写作业时间拖得很长,经常是看一笔写一画;对字的记忆很差;字的间架结构排列不好,比如森林的“森”,下面的“木”就写两边了。有的甚至不用橡皮就无法做作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顽固的坏习惯。
“橡皮综合症”是孩子心理焦虑的反映,其原因之一是小学生心理压力太大。尤其在当今社会,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独生子女学业负担过重。几乎百分之百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而最恼火的事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差。现在的一些家长只有当孩子在做功课时,才最放心。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总是一阵训斥,有时还会招来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甚至还时不时要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的缺点,在孩子的心理压力上加码。可以想象,整天生活在紧张不安的环境中,孩子心理怎么会不紧张?
由于现在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呵护有加,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很容易得到满足,致使孩子的某些生理、心理功能退化。如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大,做事被动、胆怯,显得十分幼稚,甚至出现心理倒退现象,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情绪激动,易走极端等。“橡皮综合症”仅仅是他们心理问题中的一种表象。另一方面,“橡皮综合症”与学校升学考试、竞争过于激烈有关。过度竞争造成当前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上升。现在的孩子在享受父辈们幼时从未享受过的丰富物质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父辈们想像不到的精神压力。他们踏入小学校门的第一天,就站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现在课时偏紧,课程教材偏难、偏深,加上考试、考查太多,考后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造成学生厌学,把读书当作负担,苦差事,对各门功课缺乏兴趣和自觉性。有这样一项健康调查显示:小学生体重不足,血红蛋白下降,缺铁性贫血较普遍,由此而造成小学上午上课就出现疲劳感的占16%,下午出现疲劳感的占64%。这就容易诱发小学生的“橡皮综合症”。
为了预防小学生“橡皮综合症”的发生,平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这个学生是属于完美主义的性格,老师和家长就要注意多与小孩沟通,尽量让小孩把他自己所受到的压力感释放出来。比如小孩感觉写作业是很费劲的事情,那么老师和家长就少在小孩旁边给他指指点点,不管作业做得怎么样,我们更多的应该给予他们宽容。
2、如果有些小孩子不自信,我们就应该多鼓励他,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要给小孩定的目标太高,目的是使小孩能够自信起来。让小孩正视他自己,“我可以做好这件事情”、“我完全能够胜任这种事情”、“其实你已经做的非常好了,不擦掉也是非常好的。”多用鼓励的语气与小孩说话。当然不只是写作业,也包括他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其他方面。
3.家长不要给刚上学的孩子买功能过多、高档豪华的文具用品,这样会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容易成为诱发“橡皮综合症”的外因。当孩子考试、测验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千万不能使用打骂、训斥等粗暴偏激的言行,这样更容易加剧儿童的心理紧张。
4、父母不要焦虑。比如妈妈有洁癖、非常焦虑,或家长时时刻刻都在盯着小孩,给小孩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使他很紧张。这时他会小心翼翼尽量让对方满意,就很容易助长了这种行为。如果是这样妈妈本身心理要放松,不要跟着小孩一起焦虑。有的妈妈属于那种无微不至型的,恨不得小孩的一点点事情都要自己包办代替。还有的妈妈则像一个“特务”似的,小孩的一举一动都要搜索在眼里。
5、适当给小孩一些自由的空间。当孩子患有类似“橡皮综合症”的不良习惯时,家长可采用心理转移法进行治疗。如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做一些轻松的、他自己喜欢的事等,不要老是盯着孩子做功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6、如果孩子的症状较严重,可请心理医生作系统的“脱敏训练”,或者自己在家中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脱敏训练”。也可用奖励的办法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当孩子作业本保持干净或少用甚至不用时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应告诉他过多地使用橡皮会浪费时间,使作业本更脏,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等。
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特别爱钻牛角尖,做什么都总是要一丝都不能出错,动作也是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对事情的要求比妈妈爸爸还要认真,我们就应该引起注意。不是说这样的小孩今后一定会发生“橡皮综合症”,但是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而且父母又是非常焦虑的,对他的期望很高,那么就很有可能发展成“橡皮综合症”。
很多父母因为自己的小孩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并以此为自豪,其实没有必要,如果小孩对自己要求很高,可以鼓励。如果小孩很有耐心做一件事情,那么要鼓励;如果小孩一直做重复的事情,他不能接受变化,对事情一点都不能够通融,那么父母一定要注意了。
个性有先天的因素,但是后天培养也很重要,环境和周围人们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如果小孩具备先天的这种素质,但是经过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小孩会沿着父母希望看到的行为去发展。
另外,还有一些孩子的“橡皮综合症”是由于学习习惯差,作业马虎造成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该锻炼孩子不用橡皮,每次作业都认真仔细,争取一遍做对,这样既可克服孩子马虎的坏习惯,又是防止“橡皮综合症”的重要措施。
不用橡皮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可以锻炼孩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每次做题前先动脑再动笔,想好再写,争取一写就对。养成这个好习惯,将来长大了,对工作也能认真负责,先想好再干,争取一次成功,不出废品。其次,不用橡皮,孩子写错了就可以把错误留在作业本上,这是孩子思维的档案,错误留下来,以便复习时重点复习,有针对性地复习。不用橡皮可以促进孩子做作业认真仔细,但不等于不允许做错题,做错了还可以重做,只是把错了的留下,做上记号,不擦掉,在下面重新做出正确答案,这种做法需要老师与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逐步养成好习惯,让孩子从此不再依赖橡皮,远离“橡皮综合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