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工作笔记

[复制链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在轰轰烈烈大搞开放教学的时候,我们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那些锋芒毕露的学生所吸引,似乎只有有了这些优等生,才有了课堂的精彩,才能博得听课者的阵阵笑声与掌声。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以下称之为“后进生”)语不惊人的回答,甚至吞吞吐吐的表述,终究成了陪衬那些优等生的“后进生”。课堂上,他们成了过渡的工具,完全体验不到丝毫成功的喜悦,有些甚至成为毫不相干的旁观者。身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开放的目光更多地投在这些“后进生”身上呢?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培养进取心,坚韧不拔地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满怀信心地迎接明天。


课堂不是优等生的“专利”,实施开放教学的今天,教师肩负着“使全体学生走上成长之路,将他们培养成不同层次的人才”的重任。作为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焕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为此,我们应当语文教学做好以下工作:


一、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有善恶好坏之分。可以说每个自他懂事起愿意追求美善的事物,就希望自己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朝着受尊重的方面努力。学生当中之所以会有先进与后进之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也有关系。


为此,教师要让后进生感受到爱,学会爱。首先要注意自身建设,树立榜样,重视示范,润物无声。对后进生尤其要爱,不能因为他们学习差或纪律差就冷落他们。同时,要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在后进生周围形成一种同学之间友谊互爱的氛围,使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答对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答错了,同学们嘲笑时,我赶紧说:“他们敢于大声回答问题,要表扬。回答错了,不要紧,继续努力。同学们不能嘲笑别人,要懂得热情帮助他人。”就这样,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气氛,使后进生增强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敢于发言,乐于学习,奋起直追。


二、运用“赏识——成功”教育法。


学生既受生理因素影响,又受心理因素影响,主要是心理影响。因此,教师要运用“赏识——成功”教育法,树立两个基本信念:一是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二是坚信“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不少后进生在班级活动中的某一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有的体育方面很棒,有的热爱劳动,有的歌唱得好,等等。我及时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肯定,还让他们担任班干部,负责班上的一些事务,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信任、鼓励,逐步树立自信心,由此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进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一些厌学的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开始启动了。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经验,成为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又为争取新的成功提供了动力。


三、后进生开“小灶”。


后进生有他的缺点,学习较差,纪律也不好,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但我并没有冷落他们,给他们开“小灶”,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行,课余找他们交谈,亲近他们,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作业方面,后进生做作业缓慢,同样的作业量,他们用加倍的时间也做不完,看见完成作业的同学在欢乐地活动,而自己还被作业禁闭起来,常忍不住乱做或放弃做作业。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安排作业方面给予特殊化,作业量减少一点,或延迟交作业时间,但要求做好,做正确。对做得对又写得工整的,还评100分,奖红花,以示鼓励。另外,还可以在班级中组建“一帮一”、“结对子”互助小组,使后进生通过“开小灶”缩短与优等生的差距。


总而言之,善待后进生,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让这些“后进生”在开放教学中焕发所有的光芒,使每一个学生在开放教学中都有所得,都有成功的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在人们的心里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和实践活动中,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讲,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增强角色魅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二、能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 遇到这样的班级,班主任如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班主任当做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学生也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四、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只晓理,不动情,干巴巴的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 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不稳定的,这时班主任表现出冷静沉着、坚定自信,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并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力量。可以看到,班主任情感的感染力多么重要。

  五、能激励差生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生。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教育和转化差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把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所以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
一、 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心是道德的基点,在日常工作中即表现为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班主任工作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组织各种活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应做到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及时积极地把在班级工作的问题向学校反馈,从而达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
二、 宽容心是给后进生的一剂良药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班主任的宽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情,如我班的戎亮,成天调皮捣蛋,,我接班后不几天,他就打架了,当时以为小孩教育一下就了事了,没想到几天后又打架了,火气冲天的我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自以为这下没事了,可没几天故事又重演了,想想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正当我为难之际,班里的孩子告诉了我一个不知的事实:二年级时他天天要打架的,现在已经好多了。我的心里明白了,于是找来戎亮,先表扬他比上学期有进步,打架的次数减少了,再明确告诉他打架是不文明的,老师愿意看到一个讲文明的孩子……现在的戎亮对于打架已经开始陌生。所以说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但宽容应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成了纵容了。
三、 公平心能得到全班同学的爱
  常听孩子们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某某老师看面子,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轻描淡写的批评一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大骂特骂,某某同学的爸爸是干部,他表现不好也当班长,还是三好生……听到这些议论我就会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小孩歌"--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出现这样一直现象:我们时常教育孩子学做真人的同时却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做一个"假人"。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该知道每个班级总是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在你不知不觉的工作中宠坏了一半,同时也失去了另一半。所以我在接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不管你过去表现怎样,不管你父母是谁,你在我的班级里就是我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受表扬和受批评的待遇,不仅要这样说,更要这样做,在班级里我通常会把很多事情放到班级中让大家一起解决,正因为有了一颗公平心,我也就拥有了整个班级。
四、 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块牌子上赫然写着:教育者,爱胜过一切。每次走过我都会看上一遍,让他铭记于我心,因为我深知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而是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五、 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
  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他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化;班级中流行的玩具等等。细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在引导他们。
  让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始终陪伴着你,因为他们能让我们的班级拥有凝聚力、拥有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一、寓言故事说服法
  我所教的班级中,有特长班。特长班的学生中有的除了钟情于自己的爱好以外,对其它各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经常打瞌睡。怎样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呢?一次上课,我讲了一则寓言故事:一天,一个人在海边散步,忽然听到一个声音:捡一些贝壳和石头放在你的口袋里吧。他下意识地捡了些。回到家里一看,那些石头和贝壳全都变成了光闪闪的金子。于是,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毕竟捡了些,后悔的是他没有捡更多。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能利用在校时的优越条件多学些东西,何愁将来不能立足于社会呢?“艺多不压身”哪!自此,学生上课情况大有好转。
  
   二、反问说服法
  每年的期末考试,学校都三令五申强调考风考纪,但仍有极个别学生抱有侥幸心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时,我班一名学生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抓住。在与该生谈话时,他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气冲冲地说:“作弊的又不是我一个人,为什么只抓我?”显然该生存在着严重的对立情绪,若正面交锋,很可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我这样问:“别人作弊算不算错?”“当然算。”“该不该抓?”“该抓。”“那么,你作弊是不是就不算错、不该抓呢?”学生无言。我趁机又说:“你是一个非常明理的学生,在对待这件事上,怎么不向不作弊的学生看齐,反而与作弊的学生相比?这是否有损自己的形象呢?”一席话,说得学生低下了头。
  
  三、比喻明理说服法
  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班主任时时敲警钟,但仍有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位学生甚至说:“毛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但是,李子还小就摘下来吃,是什么滋味?”我问。“又酸又涩。”“长成熟了呢?”“甜的。”“同学们,我们为什么不等到李子成熟了再享受呢?”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一个道理,不死板,不生硬,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由此,同学们改变了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浅谈小学生的自我管理

主要内容:

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

自我管理  赏识  鼓励  引导  塑造

现在的教师不好当,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要想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不是孤立片面的,它有自己的系统性和特殊性。关心孩子,尊重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更渴望与父母沟通,建立亲密的关系。作为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喜怒哀乐。不要居高临下地逼视孩子,也不要粗暴冷硬地刺伤孩子。要以大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平等自由地进行交流,倾听孩子的诉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分享孩子的快乐。
  引导孩子,塑造孩子。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可塑性大,这就要求家长注重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引导孩子求知。要从小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的习惯。二是引导孩子做人。身为父母,在为人处世方面必须给孩子做出榜样和示范,诸如真诚、勤劳、热情、善良、表里如一等,并支持引导孩子去经历、去体验,如鼓励孩子擦洗教室玻璃、为残疾人引路等。
  赏识孩子,鼓励孩子。一位家庭教育专家曾指出,教育的奥秘在于坚信孩子“行”。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受到赏识和肯定。我们要自始至终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让孩子激动好长时间,甚至会改变整个面貌。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做父母的就要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停地为他们鼓掌欢呼、加油喝彩。

21世纪,不再是遥远的召唤。我们正在踏上新世纪的门槛。21世纪的生活,并不单单只在时间上突然降临,它是人类曾经有过的长久的憧憬,它是我们对于未来生活的苦苦构思的展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1.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2.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③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学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要逐步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不但要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而且要多动脑筋,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用数学语言讲出来,然后再想一想,把弄明白的道理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

3.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发问。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把疑难的地方随时画出来,特别是对书上的新课叙述部分,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细看深究习惯,哪怕对一个词产生疑问也要提出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不敢发问,满足于一般理解的倾向,教师对各类学生的质疑都要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4.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①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②数学概念应精读。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③应用题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施为过程为:

(1)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性质、概念等,往往只揭示基本的推理和步骤。初读教材,要循“序”而读。沿着教材所揭示的知识发生、发展顺序追根溯源,探索每一步骤推理的依据,依着数学知识的结构,将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从整体高度加强认识。

(2)围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数学教材中的文字,多为提示思想性文字和结论性文字,语言简炼、准确。要能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系统性,就要在逐字逐句阅读的基础上精读,要斟词酌句,注重要点,把握精髓,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

(3)针对知识、“疑难”研读,得发展。研读教材,要对每一概念、法则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参阅其他书籍,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随时针对“疑难”研究探讨。

(4)低年级,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看书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跟着教师有顺序的看课本上的插图,要数清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教师要注意采用“先讲解后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

(5)中高年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读书的技巧。在普通读的基础上,重点内容,难理解的地方,注意勾画,认真推敲课本上的黑体字和方框中的内容,怎样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线段图与应用题的关系,如何看懂各种图表等。

5.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法有:①培养学生认真正确的看、听、读、说的学习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分析的习惯。在指导审题上,要寻找题中特点,思考计算法则,运用运算定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③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作业习惯。即作业书写规范化,作业订正自动化。④培养小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自查,用短程目标的管理,推动学生主动自查作业。互查,针对小学生好胜争强的心理,开展学生作业互查活动。

6.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①启做议练。即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②点化自学。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

7.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8.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多思的习惯,预习复习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有效果,必须天天布置预、复习作业,还要指点方法,经常检查完成的情况。对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课后看学习小报、参考书、习题书、有好的内容随时做些摘录,常整理知识,动手做学具等习惯。

9.快节奏有亲理习惯的培养

要做到提高效率,必须加强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做到教学方案设计合理,组织严密,环环相扣,提高教的效率,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的效率。①竞赛训练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竟赛、游戏等方法,训练做题又准又快的能力。②手势会意法。教师运用事先与学生约定好的,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并领会的手势信号来传递信息,以提高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班主任工作笔记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习更有效,笔者认为:

一、         要重视学生生活经历和实际操作体验

1、要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得,而且来之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学习方案,才能更好的推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进程。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在导入新课部分时,媒体出现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等实物让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是真实反映了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这样了解儿童现有的经验老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2、要重视数学活动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比高矮”一课时,我先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在前面,让大家判 断他们两个谁高、高矮。学生们一下子就判断 出来了。紧接着,我又请了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在前面让大家接着判断谁高、谁矮。 这一下学生们可判断不出来了,该怎么办呢? “比个儿,”一个学生大声说。这时老师接着说:“大家会比个儿吗?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可以互相比一比”。听到指令,学生立刻行动起来了。学生们的想法还真多,有的背靠背站着比,有的共同靠着墙站,然后标个记号比;有的面对面站着比;还有的并排站着比;有的垫高以后再比…… 。然后,我让学生介绍并演示自己的方法。比得不好的学生我却让他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比的,总结一下自己比得不好的原因。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标也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创新。

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又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多边形的模型让学生操作实验,看看哪些多边形最不容易变形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实践,亲身经历体验,就不难发现三角形最不容易变形,也就是最稳定的。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就明白房子的屋架、电线杆的固定、一些家具的固定为什么都用三角形的道理。

二、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它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两种意识:1、“探究”是每个学生的能及之事。多元的智慧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慧特性是多元的。为此,认知的方式也各显其特点。基于上述两种基本观点和意识,我认为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怪?兜慕萄с晌???灾鹘ü沟慕邮芙萄в挥氪送?币?×康匚???瓷杼骄康钠教ā;欢?灾??褪且?嘈琶扛鲅??拇丛烨绷γ????峁┖痛瓷璺岣坏奈侍馇榫埃?佣?蛊淅痔健⑸铺健h纾喝?切蚊婊??降耐频家豢危?ü??礁竦姆椒ㄇ蟪鋈?切蚊婊??偃醚??昧礁鋈?切纹窗凇r环矫嫫舴⒀??璺ò蜒芯康耐夹巫???丫?峒扑忝婊?耐夹危?硪环矫嬷鞫?骄克?芯康耐夹斡胍蜒у耐夹沃?溆惺裁囱?牧?担?佣?页雒婊?募扑惴椒ā?span style="mso-bidi-font-weight: bold">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学生的能及之事,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探究,老师只要在关键的时刻加以点拨、指导,充当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协作者、促进者,这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为什么底乘以高还要除以2,这道理学生也就明白了。学生也从数学活动的事实中,学到了数学方法。一次我拿一块不规则的小石块,提出谁能算出它的体积,结果有不少的学生都把这个小石块浸没在圆柱体或长方体的容器里。然后取出,水减少的体积就是这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把不规则的小石块转化成圆柱体或长方体。

2、“探究”是学生内心潜在的一种要求。布鲁纳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学生都有着一种以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欲望,这种欲望和需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在引导学生探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三角形的面积是 s = a h÷2,能否用s =( a÷2)×h   或 s = a ×( h÷2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1、沿三角形底的中点和其中一条腰的中点连线剪开,然后以被剪开一条腰的剪切点为轴向上边方向旋转180°,与被剪开腰的另一半重合,就成为一个与这个三角形等高,底是这个三角形一半的平行四边形;同样沿三角形两腰的中点剪开,然后以其中的一条腰的剪切点为轴向底边方向旋转180°,也成为一个底边与这个三角形底相等,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上述两个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也成立。提高了学生掌握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我发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发现是教学的核心。新课程的教学应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我发现,不断尝试和创新发现的过程。从发展论的角度思考,“发现“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核心,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本领。鼓励学生去勇敢的面对认知矛盾,积极地去尝试数学问题,自主地发现知识的本质规律,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每个学生都有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每次拿出一对进行实验。把圆锥体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观察要装几次;然后又把装满水的圆柱体倒入圆锥体,圆锥体可以装满几次。学生进行几次的实验发现:每对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关系都一样。这样学生经历、体验、探究,自主建构。学生发现事物的联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圆柱侧面积的推导,学生沿圆柱侧面展开,学生就发现圆柱侧面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可以看成圆柱底面周长,宽(或高)是圆柱的高,求圆柱的侧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生活经历和实际操作体验,倡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知识规律,实现个体的丰富多彩的智慧的提高,乃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果长此以往,必将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6: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