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评课稿:多一个人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1:1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来源
在一次户外接力赛跑游戏中,我发现有一小组多出一个小朋友,便向幼儿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多一个人怎么办?期望幼儿能通过协商或通过数学活动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但幼儿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所有的建议都是让多出来的这个小朋友从事比赛以外的活动:有的说让这个人去休息,停止游戏;有的说让这个人独自玩一会儿别的玩具,或去跑步;还有的提出让多的这个人去当裁判……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契机,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体验,关注别人的感受,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尝试通过协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录像机,不同幼儿体验后表达感受的录像,投影仪。
2.经验准备:幼儿成为“多出来的那个人”的活动经历。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尝试按不同方法排队,感受成为“多出来的那个人”的心情。
(1)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幼儿分别按不同指令进行排队,使幼儿体验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个多余的人。
(2)教师宣布排队结果,并把每次排队多出来的小朋友请到一边进行录像采访:当宣布你是“多出来的那个人”时,你有什么感受?现在你成为多的那个人了,如果让你停止游戏去休息,你心里会怎么想?
2.集体分享“成为多出来的那个人”的感受。
请幼儿观看录像,并引发以下讨论。
(1)提问:  “这些小朋友的感受是什么?”  (不高兴、不舒服、心里难受、难过。)
(2)询问幼儿:“你是多出来的那个人时,你有什么感受?”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结:在“成为多出来的那个人”时,小朋友心里都很难过、很伤心,害怕不能参加游戏,看来小朋友都愿意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刚才还有很多人提出可以让多出来的那个小朋友去当裁判,现在我们就玩一个游戏,请“多出来的那个人”去当裁判,试试当裁判的感受,你是否愿意当裁判?
3.玩“消防员”游戏,体验当裁判的感受。
(1)提出游戏要求,请幼儿轮流当裁判,组织幼儿游戏。
(2)游戏后提问:“你当裁判有什么感受?” “你愿意当裁判吗?”
幼儿有的表示愿意当裁判,因为“裁判可以宣布比赛开始、结束,还可以帮助老师判断哪队输赢”,“当裁判舒服,不用跑,就站在那里休息”;有的表示不愿意当裁判,因为“不会当裁判”,“当裁判没意思,不能玩,只能站着……”
4.集中分享、梳理幼儿的感受,引导幼儿移情。
(1)提问:“有的小朋友喜欢当裁判,有的小朋友不喜欢当裁判。那咱们让不想当裁判的小朋友去当裁判,他会是什么感受?”(会不高兴的)
(2)提问:“咱们在刚开始多出一个人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说让他停止游戏,或去干别的事情合适吗?”(不合适)
(3)提问:“我们应怎样解决问题?”  (商量,问他愿意干什么;谁愿意当裁判,就让他当裁判;请他参加游戏,我们不比第一,最重要的是参与……)
引导幼儿发现以前想的主意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今后决定一件事时,要考虑到别人的想法与感受。
小结:小朋友说得很好,出现问题,我们要协商解决,看看用什么方法解决最好,能使大家都高兴、都满意,又都参加了活动。
5.协商解决问题。
(1)提问:“怎样选裁判?”鼓励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在充分听取幼儿意见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梳理出几种方法:把愿意当裁判的小朋友记录下来,然后请这些小朋友先当裁判;从第一组小朋友开始轮流当裁判;从每队排头(队长)开始轮流当裁判。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实际游戏中尝试当裁判的几种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1:11:33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当李老师将历时一周的“多一个人怎么办”的活动向老师们介绍后,引发了大家热烈的争论。有的老师认为这是数学问题,完全可以用“怎样排队就不多出一个人了”的问题引导幼儿解决,没必要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有的老师却认为,李老师抓住了对孩子实施移情教育的契机,如果当时老师用“怎么排队就不多出一个人”的问题引开话题,就失去了一次良好的社会性教育的机会。
老师们争论的焦点正是整个活动凸现的价值点,也是目前社会性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转向,即从单纯的关注幼儿社会性认知到关注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形成。这也是我园园本课程理念“情操陶冶、行为养成、注重体验、渗透发展”的一个体现,是一次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
活动中,李老师发现并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将问题抛给孩子们,为他们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在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充分尊重了每个孩子的原有经验,尝试运用“如果你是多出来的那个人你会有什么感受”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移情。这也正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下教师的新做法、新尝试。以往的社会性教育重视说教,重视向幼儿讲清事实说明道理,有时教师还会运用创设情景表演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社会认知,而忽视了孩子的亲身体验。而幼儿园社会性学习的关键就是感受和体验,它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关键。幼儿只有通过活动以及与事物、同伴的相互作用,并在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行为的意义,才能将认识变成行为。本次活动中,老师相信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并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作促进幼儿积极体验、感受、调整行为的过程,帮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理解移情的意义,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
这一活动的另一个价值点在于:它来自幼儿的真实生活,是孩子的真问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特点就是生活化、日常化、自然化。本次活动中,“多出一个人”的问题情景并不是教师预设的,而是自然生成的。活动中的社会性目标和实施策略则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因此活动中要解决的社会性问题更多的是来源于孩子的需要。孩子们是围绕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而又有针对性的探索,是一个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老师不止一次地创设情景:“如果你是多出来的那个人你会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当裁判,你会有什么想法”?“如果让不愿意当裁判的人去当裁判,他会怎么想?”……让孩子们反复感受、体验,逐渐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要顾及他人的感受等,从而逐步渗透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 02: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