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1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7:4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双手》课后反思 分类:教学反思

在家休了一年多,回来教的又是自己不在行的高年级语文,真是不知道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教,已经是愁绪万千,还没学到点什么,又接到讲示范课的任务,本想听完几位老师的示范课之后学习学习再讲,结果学校安排第一个讲,像挨了一头闷棍,我真有点傻眼了。没办法,课还是要上的,整理整理心情,我投入了艰难的痛苦的准备过程。
首先是对教学理念的准备。离开课堂一年多时间,不知道教学理念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每天晚上我都要翻阅两三本《山东教育》,寻找对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建议的文章以及一些名家大家的课堂实录,反复阅读,反复体会,寻找有价值的内容。经过对一些课堂实录的研究,我觉得阅读教学仍然是以读为主,按照这个理念我开始了对这节课的设计。
   其次是对课文的准备。我觉得自己的语文底子很差,所以首先将课文出声地读了好几遍,这好几遍只是处理了生字的问题,确信自己能将课文读准确读熟练,但课文的条理一直没有理清,又读了很多遍(真的是很多遍,记不清是否有20多遍),并反复对照参考书才理清了课文条理,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最后就是备课了。课文的条理理清之后,我才找到了这节课的切入点和情感点:就是通过对张迎善的手的特点的研究,发现这双手形成的原因,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由于现在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所以当导入设计好之后我就无法进行下面的备课,因为不知道学生会回答什么。于是就将这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反复琢磨,做到了然于胸。
课后我觉得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优点:一、这节课的设计线索清楚。抓住张迎善的手的特点将课文穿起来。着重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张迎善的手是什么样的,二是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在研究的过程中,升华学生的情感。二、朗读指导有点有面。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理解人物。在朗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没有过形式,而是抓住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通过个人自读自悟、齐读、指名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朗读。当然由于水平有限这节课还有很多漏洞比如数字计算错误,每月手往土里插十万多次,而我算成一万多次,使学生的感受大打折扣,板书中也存在错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学生明白张迎善的手形成原因之后让学生再找词语形容他的手也遗漏了,影响了学生感情的升华。总之我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教学研究,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7:45:57 | 只看该作者
  《一双手》教学反思
眉县槐芽中心小学    武亚宁
《一双手》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手,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让学生掌握抓住主要特征描写和运用数字对比的方法,同时体会课文中"美"与"丑"的关系,在朗读中表达对张迎善的敬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要想让学生对张迎善的一双手,对张迎善所创造的财富来细致的了解,就要利用资源来辅助教学,在课前我在远程教育资源下载中找想利用的资源,结果没有找到,于是我就利用和网络这个平台来找,结果找到了一个课件并下载了下来。下载的这个课件有9张,我觉得他还不太具体,我想要的没有,于是我又进行了修改,在9张的基础上,我又增添了3张,也就是加了一张小兴安岭这个图片,一张情感深化赞美一双手,一张张迎善手的简介。总之,在教学时我共设计了12张幻灯片,让学生细致的了解这双手,并产生敬佩之情。
本节课开始,我就出示课件2《一双手》引导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划出这双手的特点的句子,并让学生明白,这些特点作者是通过看、问、量、摸等方法知道的,也及时渗透学习方法,即抓主要特征一定要具体,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资料,使所表现的特征更加详细、具体、深刻。学生说到手的长度和宽度时,我在黑板上边量边画,和学生一起完成一双特征显明的手,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心中深深地记住张迎善的这双与众不同的手。
接着我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张迎善的手变成了这个样子呢?学生纷纷说出原因,而且各不相同,从而引导学生向下文积极探索,引出一系列的数字,相机讲解用数字进行说明的方法,并通过对本校数字的一些了解,真切地感受到数字说明的好处。最后课件出示关于森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张迎善的一双手为我们带来的不可估量的财富,进而体会到张迎善这个人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学生对张迎善产生敬佩与爱戴之情。
本课教学中,我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包括课堂资源也包括课外学习资源,即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我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再如,再学习数字描写的时候,我适当地利用我们学校的一些数字和张迎善创造的林地的一些数字来进行对比,学生就可以更直观地感觉到张迎善创造的财富之多。
      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我提出的问题是: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出示课件7》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了一些独到的感受,有的甚至发出了议论,提出了倡议。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也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向了深入。
但是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足,现在做一反思。
1对教材的深远意境的感悟、引申方面有所欠缺。
2、在教学这种结构相同的诗歌时,还应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件还操作时间长,因为声音有点小,学生后边的还听不见。
4、学生对于课件的关注度很高,兴趣特别浓厚。今后教学还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提高课堂效果。
5、课件还制作的不太精美,今后要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7:46:30 | 只看该作者
《一双手》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校内公开课《一双手》。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手,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让学生掌握抓住主要特征描写和运用数字对比的方法,同时体会课文中"美"与"丑"的关系,在朗读中表达对张迎善的敬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小学生好奇心很强,因此我先激趣导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拿出尺子量自己的手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描写主人公的手句子比一比,顺理成章的就把学生引进了课文的学习。

二、接着,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评注。

三、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互评的积极性,再全班交流。接着我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张迎善的手变成了这个样子呢?从而引导学生向下文积极探索,引出一系列的数字,相机讲解用数字进行说明的方法,并通过对本校数字的一些了解,真切地感受到数字说明的好处。最后出示关于森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张迎善的一双手为我们带来的不可估量的财富,进而体会到张迎善这个人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最后我选择了诗歌《母亲的手》进行增量阅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自己听懂了什么?最后交流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7:46:41 | 只看该作者
《一双手》教学反思


12月10日,我向语文组全体教师开设了组内公开课《一双手》。这节课设计的初衷是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以及四年级应试的要求来解读文本、训练能力,一堂课下来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受到了全组老师的一致好评。现就这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激趣导入,迅速把学生引入课堂。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所以我在导入这一环节里,设计让学生拿出尺子量自己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并把数字报出来,看看谁的手最大、谁的手最小。学生果然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报数。接着我话锋一转,把文中主人公的手的尺寸报了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到底谁的手这么大?为什么这么大?于是顺理成章的就把学生引进了课文的学习。

二、教学板块清晰,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多维训练。这篇课文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分了三大板块:1、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2、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3、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这一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另外也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在这三个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紧扣文本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始的整体感知和细读课文部分,注重听、读和说,后面的情感升华部分,注重读和写,这堂课听说读写贯穿始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三、解题方法指导到位,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本堂课教学是三大环节中,每一个训练点教师都有明确的方法指导,稍微难一点的都有示例配合讲解,这样使学生能有章可循,明确一类题的解答方法。例如,在“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这一环节中,要求⑴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评注。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方法:先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此手的特征,然后用文中的描写句印证。)

如: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号大手,你看:它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这里既有方法的提示,又有例句的参照,指向性特别明确。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居然还是出现了问题,有一个同学参照例句和方法的提示,完成了一个貌似正确的答案——“这是一双创造绿色的手,你看: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个人……”。我及时抓住这个问题,给予提示,学生马上意识到他找的内容不属于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尽管前面的概括是对的,但所找依据不符合题目要求也是不得分的。再如,在颁奖词的写作中,教师给出示例后指导写法,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紧扣文本提炼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如能坚持,我想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解题能力必然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7:47:02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一双手》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手,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让学生掌握抓住主要特征描写和运用数字对比的方法,同时体会课文中"美"与"丑"的关系,在朗读中表达对张迎善的敬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时我制做了11张幻灯片,让学生细致的了解这双手。

     本节课开始,我引导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划出这双手的特点的句子,并让学生明白,这些特点作者是通过看、问、量、摸等方法知道的,也及时渗透学习方法,即抓主要特征一定要具体,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资料,使所表现的特征更加详细、具体、深刻。学生说到手的长度和宽度时,我在黑板上边量边画,和学生一起完成一双特征显明的手,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心中深深地记住张迎善的这双与众不同的手。边看边想出示课件一《一双手》

    接着我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张迎善的手变成了这个样子呢?从而引导学生向下文积极探索,引出一系列的数字,相机讲解用数字进行说明的方法,并通过对本校数字的一些了解,真切地感受到数字说明的好处。最后出示关于森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张迎善的一双手为我们带来的不可估量的财富,进而体会到张迎善这个人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课教学中,我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包括课堂资源也包括课外学习资源,即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我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再如,再学习数字描写的时候,我适当地利用我们学校的一些数字和张迎善创造的林地的一些数字来进行对比,学生就可以更直观地感觉到张迎善创造的财富之多。

      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我提出的问题是: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出示课件7》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了一些独到的感受,有的甚至发出了议论,提出了倡议。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也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向了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7: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