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7:4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选择《游园不值》这课,缘于去年与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游园不值》教学实录的“偶遇”。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不遇”?怎么会有如此深邃的课堂?记得当时那份实录给我的震撼简直是爆炸性的。我想尝试古诗教学的念头已久,但在几年前上过一节古诗公开课后,就再没有勇气尝试第二次。看到窦桂梅能把这短短二十八个字精彩演绎四十分钟,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引领学生与文字“相遇”,与文化“相遇”,不由得折服她“三个超越”“主题教学”等前卫精深的教学理念与精湛自如的教学技艺。当时,我已经上过这课,颇感遗憾,总觉得如果不把这么精妙绝伦的教学设计奉献给我的学生,那简直是一种“罪过”。基于这样的心态,我又一次选择了古诗教学,选择了当一回窦桂梅的追随者。  

性格外向直爽的窦桂梅老师说“激情是她的一种状态。”而我则性格比较含蓄,教学风格也相应比较恬淡平和,再说,她的学生都是城市实验小学的学生,而我们的孩子一直住在农村,文化底蕴、文学素养、接受能力等稍逊城市学生。如果照搬她的教学设计,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多种渠道解词  

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相对农村学生就有优势,果然,一个女生生动地描述了她所看到的“青色的苔藓”,教师在表扬她“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大大咧咧不注意观察周围的学生,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感受“红杏”的美,我没有出示图片,因为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第一朵杏花》,肯定领略过杏花的魅力。而且,如果是实景图片的话,势必与书上插图中水墨杏花有所区别。权衡再三,大胆舍弃。  

二、舍弃教学环节  

窦桂梅老师的实录中,还几次引用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因为考虑这首诗学生不熟,而且本人没有特级老师丰厚的人文素养,缺少炉火纯青的巧妙引导,另一方面担心课的容量过大,学生会如走马观花,收获不多。所以,干脆把它删掉了。省下时间,让学生练习扎实的朗读。先读好词,再读好句,继而读好整首诗。  

三、寻“诗眼”悟诗情  

“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怜”,而找了个“春”字。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包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  

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五、板书“丰富多彩”  

不知道窦桂梅老师的板书是怎样的?这是我根据自己改动的方案而设计的板书。绿色的苍苔,咖啡色的柴扉,粉红的红杏,我试图用五彩的粉笔向学生勾画出一个五彩的春天。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比以往单色的板书来得丰富生动?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或许生涩,或许稚嫩,或许模仿的痕迹还有,或许自我的突破有限……但我相信,这“一枝红杏”一定会绽放在教师与学生心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7:42:00 | 只看该作者

    品字词  展意境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扬中市实验小学  徐小娥  

最近,因行政预约听课,我精心准备了《游园不值》古诗教学。通过这一首古诗的教学,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总以为古人的诗,多是古文,孩子在诗句理解上有问题,但是,当铺天盖地的教辅材料出现后,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已经是小菜一碟了。所以,今天的古诗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感悟诗人的情感,品析诗句中的妙词上。如何把这两点处理好,也就成了教学的难点。  

这节课,我在备课时,感觉到意境的体会应该是学生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的一个重要载体。那么诗中的意境如何展示,孩子如何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除了采用惯用的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诗人,我发现,抠字眼,也能展示意境。诗中“小扣”一词,表示轻轻敲,很久都没有人来开门了,我们心情怎样?我们会怎么做?学生会说很扫兴,很着急,会重重地敲。而是诗人为什么没有呢?因为诗人觉得这里太幽静了,青苔都长到了路上,很少有人来打破这份宁静,重重地敲会打破这份宁静。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读“小扣柴扉久不开”,就不用老师去强调读得轻一点,读出扫兴,因为,学生已经真正走入了那个情境中,无需技术指导,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对于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精妙词语的体会,学生的评析能力就显得成熟多了,他们能读出“关不住”的无奈,能读出春色满园的蓬蓬勃勃,不可阻挡。“出墙来”的“出”字,更是读出了不同的内涵:如:探出,看到一支调皮的红杏!伸出,读到的是一枝自然而然的红杏!挤出,感受到一支可爱的红杏!冲出,这是一只充满了生命力的红杏。再去朗读这两句,学生自然能把春天的生机勃勃,红杏无限的生命力读出来。而诗人对春天喜爱的情感体会更是水到渠成!  

由此可见,抠字眼,评析妙处,不一定是单枪匹马,为赏析而赏析,其实,在赏析的过程中,能水到渠成地把诗的意境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这就是古诗教学带给我的顿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6: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