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的魅力》教后反思
提要:
《语言的魅力》一课讲述了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一位失明老人的事。备课时,反复读这篇课文,让我越来越感受到那语言的神奇魅力,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是我在备课中考虑最多的,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感受语言的魅力。首先,我抓住添上这六个字后前后的变化入手,进行比较和体会,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然后,抓住这六个字深入分析去感悟语言的魅力。先放手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再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体会文本。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的理解都很到位,在课件地配合下,学生对这句话的魅力也有了较深刻地体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语言的魅力》一课时我没有逐段逐句的去进行繁琐的分析,而是直奔主题。在学生阅读了文章后,让学生找出没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有魅力的语言又是哪一句。学生经过阅读很快地找出了这两句话,然后我就抓住这两句话展开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合理地分配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了原本就应该属于学生的思考时间,而且还教给了学生学习文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课文学完,我并没有急于收兵。有句话说的好:“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课堂上,学生从课文的描述中深切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因此,我安排了让学生展示收集的精彩广告词和打动人心的警示语,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然后我又让学生写几句有魅力的话,并与身边的一些实际事情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被动的感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创造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上完这节课感触也很多,特别是问题设计上,我从大处着手,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放开,让他们自己读、想、悟,使个性化的阅读真正得以体现。当然,这样做必然会出现问题,如: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散、比较碎;学生能力的不同,思维的方式不同,会答非所问等,使教师为难。
由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对课文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抓住文中那些内在的联系。在放手让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要能放能收。对课文的理解思路和引导固然设计要精巧,但备学生更重要,要尽可能的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预估,并设计好相对的指导。只有作好最充分的准备,才能从学生的回答中敏锐地捕捉到其思维的火花,并因势利导引入教学轨道之中,引导学生从纷繁的答案中准确的捕捉和体会文本的精华。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1、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没有给孩子们充分的展示时间,很遗憾。
2、朗读指导缺乏指向性。
3、教师的评价语言和导语设计还不够丰富,精巧。
4、学生读的有些多了,真正感悟的不多,没有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感悟,等等。
课讲完了,但我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会继续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