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3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天外来客——陨石》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20:1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天外来客——陨石》教学反思
             作者/平蓉静儿
    《天外来客——陨石》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的科普诗歌。在课文中,作者向学生们讲述了许多关于陨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并不是直接告诉我们的,它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手法将陨石为什么是星星,以及陨石的特点融于文学之中,让我们慢慢体会石头所蕴含的文化精髓,进而培养我们的观察、表达能力。
   下面谈谈我教后的几点儿感受:
(一)广泛收集资料,师生共享,拓展知识面
    对于科普类的诗歌教学,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到的事物现象,掌握生字词,能朗读课文即可。因为时间短暂,要求学生提前收集相关资料,教师收集的资料需要及时整理,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教师展示学生与自己收集的资料,达到资料共享,拓展学生知识面。
(二)通过教师的激情引入,让学生兴趣浓浓
    明朗的夜晚,繁星满天。我们抬头仰望夜空,有时可以
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夜空,很快消失在天边一些较大的流星在地球大气层内还没有完全燃烧就会落到地上,科学家称之为陨石,这样,我们很自然地就明白了陨石曾经是星星。
(三)围绕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轻松学习 。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讲述的知识,从而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难点是了解星星变成石头的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充分的读带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是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倘若学生理解不到位,则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每次讨论后,学生的认识都有提升。再加上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很踊跃,所以汇报的语言比较丰富,常常让老师很吃惊。
    教学最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平时爱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所以记忆力差的个别学生放声朗读的时候少,要背诵此首诗歌就比较困难,今后也要加大放声朗读的力度,争取要背诵的课文教学后都能当堂背诵,切实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20:12:57 | 只看该作者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反思


《天外来客——陨石》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与陨石、与自然、与宇宙进行了一次对话。文章用生动、有趣富裕想象力的语言,在介绍有关陨石的科普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对陨石来历、经历的无限遐想。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第四单元“金钥匙”的学习,让学生大略看一遍课文后提出自己想查找的内容。我在备课进行资料准备时,我发现在网上有许多陨石、流星雨的精美图片以及与陨石有关的资料。比如:什么是陨石、怎样鉴别陨石、陨石的起源、从陨石坑中能推测出什么、全球十大著名陨石坑……我看着这些丰富的资料时,决定带学生先通过多媒体教室去了解与陨石有关的资料,然后再上课。当学生看到陨石、流星雨的精美图片发出赞叹声时,当那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认真阅读陨石资料时,我知道后面课文内容的教学一定会很精彩。果然不出所料,教学课文时,学生们兴趣盎然。当我提问“你们从课文中读懂什么了?”学生们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简单的一句诗句也能让学生们有独特的感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堂上是空前高涨,有些平时不是特别爱发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了。因为在课前让学生们阅读了“从陨石坑中能推测出什么”的资料,当我让学生们想象陨石的来历和他们以前的经历时,他们想象的智慧火花也在这一刻被点燃。

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意识到要想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师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当需要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资料时,我们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些他们无法查找的资料,只有从这样课前准备才能真正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20:13:16 | 只看该作者
《天外来客——陨石》课后反思


《天外来客——陨石》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全文以现代诗的形式,用流畅、通俗易

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一些知识,并于结尾表述了作者的愿望——想知道它的过去。以此激发学生

对自然景观的好奇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拿到教材,首先粗粗浏览全文,我的第一感觉是:朴实!全文以及其简练的语言浅显地述说了陨石

的知识,表述了及其质朴的愿望,没有华美的语言,更没有可供挖掘品味的词句,通篇似乎只是对

陨石知识的泛呈,对于一向喜欢咬文嚼字的我来说,实在缺乏足够的吸引。

如何备好这样一堂课?

一、备课前的思考与准备

大家都知道,小语姓“小”,语文姓“语”,小学语文课堂的根本在于念好“识、写、读、背、说

、作、习”的七字歌。而千万不能将这样一堂科学味儿较浓的课,上成科普课。但是作为本节课需

掌握的重点,陨石的知识又不可能泛泛而谈,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陨石时就失去最佳的激发好奇之

情、培养探求欲望的时机。因此,如何将知识的严谨、情感的触发与语言文字的训练巧妙结合,上

出一堂有特色的好课,便成了我此课的落脚点。

对于陨石知识一窍不通的我,并没有急着备课,而是先上网寻找了大量有关陨石的知识,进行恶补

,做到心中有陨石,对陨石的物质组成、形成原因、科学价值、以及陨石的危害及世界各地的重要

陨石等等都作了初步的了解之后,重新拿起文本进行阅读。此时再读,与初次浏览有了明显不同的

感受,一节节读来,陨石如流动的画面一一从脑海闪现,竟有了历历在目的亲近感。

所以来新庄之前,我就请教研室的领导打电话通知,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课前搜集一些陨石的有关

资料,一方面是看看孩子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和途径,另一方面也是为此课打下伏笔,希望激发孩子

们的学习热情。

二、关于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好这个例子落实语文训练的任务才是我们教学的使命。于是我决定抓住课题

中天外来客的“客”字,让学生走近客人,亲近客人,了解客人,进而激发学生对客人更多的好奇

之情、探索之愿。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决定将陨石的“物质组成”、“陨石的旅程”和“作者的愿

望”这三个方面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并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加以落实。从而使本课的知识与能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三、关于本课语言训练的着力点

对于这样常识性的课文要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的确让我颇费心思。为了落实语文教学中朗读、

想象、说话的多角度训练,我将课文的三、四、五三个小节的教学内容作为本课教学训练的切入点

。首先,借助问题的引入: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而让学生懂得本

文围绕陨石讲了它的物质组成、它特殊的旅程以及作者的愿望。

关于陨石的物质组成,这是解决学生知识点的一个问题。基于课前已经让学生搜集资料,我先让学

生自行解决。当面对学生的疑惑,我坦承:关于这样的知识也是我曾经有过的疑惑。不过我们可以

共同分享这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这既是资源共享,其实也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暗示,那就是:资

料收集的重要性:知与不知有时就仅仅在于我们是否主动去获取。当然,知识的解决是为了更好地

感悟文本的情感内蕴,在让学生朗读“它沉默着那么安静,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这一句时,

我不仅让学生感受这份沉默,这份安静,更多地让他们去感受语言的话外音,陨石并不安静,也并

不沉默,而是用它特有的语言在悄悄地告诉我们它们曾经拥有的精彩与丰富的历程。

在理解“陨石的旅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巧妙地将文字与图片进行了有机对接。先让学生观察图片

然后将课文的内容与图片进行匹配,从而使学生借助直观的画面理解深奥的文字内容。

图文相结合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知识层面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落实朗读感悟的目标。因此,在这样

的教学基础上我采用选择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旅程,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这其实就是落实朗读训练的过程。面对繁星满天的夜空,学生似乎回到了那个蚊虫纷飞的夏夜,仰

望星空,注目点点繁星,学生进入了无比神奇的境界,那种神往之情自然就蕴含在学生的朗读之中

了。其次,目睹那瞬间即逝的流星,带给学生的又是一份惊喜,此时抓住一个“耀眼”,学生品出

的是流星的瞬息变化,流星的神秘行踪。对于理解“落在地球的怀抱,像一盏熄灭的灯。”让学生

更多地感悟陨石来到了地球成为我们的客人,我们应以主人的姿态欢迎它的到来,让它在地球的怀

抱睡得香甜一些,因此,学生的朗读是那样的温柔而亲切。在这份恬静中让学生感悟陨石需要我们

人类的呵护与关爱,需要我们人类去开发与研究。

除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练习说话,其主

要目的都是让学生将文本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四、关于本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觉得在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本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发掘的空间。因此,在广泛收

集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资源整合。由于农村学生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

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适度、适合、适用、适时的“四适”原则,我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在学生对“陨石”的物质组成不理解的情况下,我大胆地呈现相关图片资

料并加以介绍,让学生有效接受有意义的知识。除了运用图片资料外我还选取了短小精妙的故事,

有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张开想象的翅膀,耳闻故事、目睹精彩

图片,大脑积极思考,本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目标也就落到了实处。

五、关于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于教师的角色转换这是新课程所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

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

这是在教学中让我思考的问题。本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来承载很强的科学知识,因此巧妙地处理讲

读与感悟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艺术。讲,多之一份,则变成满堂灌;悟,少之层次,则变成隔靴搔

痒,缺少语文之情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在学生不懂处讲,在学生疑惑处点拨,在学生疑

问处给以点化,充分引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及时性评价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得到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成功的快乐。

新课堂教学强调要积极探索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但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并没有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是更多地将时间安排在多种形式的

朗读体味上。指名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教师的范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交织

使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本,对话文本,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更多地产出新的疑

问。本课的教学结束不仅让学生带着微笑走出教室,更多地是让学生的小脑袋装满新的疑问走出教

室。学生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我想此时学生们从小探求宇宙奥秘的科学

精神的种子已在心田滋生,广泛阅读科学书籍的欲望已在内心扩张,这就是学生大语文学习观的基

本确立,也是我本课教学的归宿所在。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预设的精彩需要实践生成的检验。课上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学的实际效果与课前的预设还是有差距的,不管是成功的还是缺憾的都将成为我教学研究的宝贵

资源。在此还想恳请在座的广大领导教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20:13:34 | 只看该作者
《天外来客——陨石》课后反思
《天外来客——陨石》是一篇科普类型的儿童诗,用儿童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陨石落地的过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在第一课时,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本课生字也较为简单,因此一课时还需要解决诗中关于陨石的信息,即“默读课文,你知道了陨石的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把陨石由空中落地的过程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利于学生了解这一科学过程,也有利于学生的背诵和记忆。

    在带着体会读课文的时候,把握几处细节,即“熄灭的灯、沉睡的物体、沉默着……”要从朗读中去体会陨石和星星之间的过渡与变化。另外,课后思考题有关押韵的内容我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在一课时初读课文时,部分学生的后鼻音发音不是非常标准,我就顺势请学生勾画出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并且请他们标出生字的读音。学生们发现了这些音节都有韵母“ing”和“eng”,这时我又板书了《静夜思》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以及他们的读音,学生发现几乎都是以“ing”结尾。这时我告诉学生这样的形式就叫做“押韵”,这样的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流传,并且也期待读到他们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20:13:4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天外来客——陨石》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热情及广阔的知识面让我震惊!对陨石的来历与故事,他们倍感好奇,话题与问题层出不穷。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跃跃欲试,课堂中学生对这首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诗歌也非常喜欢,每一个朗读环节不但能认真完成,而且朗读水平也让老师刮目相看,甚至连寻找诗歌规律押韵这样的难点也解决得很顺利,这说明教学中直观手段的应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还有收集知识后交流展示活动等设计都是使用于这节课内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6: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