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2-22 08:14:45
|
只看该作者
二
雷锋精神已经跨过新的世纪。它的时代化、常态化和大众化,决定了它持久的“后劲”。它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具有开放性的价值系统——内涵丰富,面向未来,所有站在国家命运、人民福祉的高度上认识个人价值,在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中寻找人生意义的态度与行为,都可以也应该为它提供与时俱进的注解。
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中,奔赴救灾一线的数十万志愿者们,谁说他们不是在践行雷锋精神?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义务服务的大学生们,谁说他们不是在践行雷锋精神?不顾个人安危,徒手接住坠楼儿童的“最美妈妈”、“最美叔叔”,谁说他们不是在践行雷锋精神?发起爱心之旅,千里护送贫困患儿进京治疗的两位湖南大学生,谁说他们不是在践行雷锋精神?雷锋永生。郭明义、杨善洲、余文丽以及数百位全国道德模范,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好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活的雷锋。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为全社会提供了鲜活的公民道德样本,勾勒出了理想的公民人格。仔细品读雷锋的事迹——“把省吃俭用的钱寄给灾区人民,寄给家庭困难的战友”,“节假日去部队驻地附近的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无不体现出一种主人翁态度,无不展示着公民道德所能达到的高度。“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微公益”、“随手公益”、“将公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相互印证、互通精神,展示着雷锋精神与时代共进的容量与能力。
不断融汇和归纳新的内涵,是雷锋精神具有持久感染力和广泛适应性的基础。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认识雷锋精神,也许“过不过时”的问题,就无须讨论。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雷锋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见诸于无数人们的行动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