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9:2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下课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起,这堂课师生都觉得轻松有趣。而我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学生首先充分地理解吸收了课本内容。然后在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中,让他们的想象思维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于是发散思维达到一个高潮。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然后我又指导孩子根据课文的介绍做试验:我用水盆模拟河面,用纵剖的旷泉水瓶做小船,分别用橡皮代替石头用转笔机代替大象。在实验中,我还请了几个孩子自己来动手试一试。通过亲手实验,孩子们比较形象地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原理。
      正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开始深入思考称象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而正是动手实验这种生动的讲解形式唤醒了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的思维如涌动的浪潮,汹涌澎湃。而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也应该是学生们自己探讨出来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课堂,也不应该按照教科书循规蹈矩地进行。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更需要教师具有开放课堂、驾驭课堂的理念与能力。
      当他们积极思索,吸收着书本知识,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时,课堂里便跳动着学生个性的脉搏,课堂因此而生机勃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9:26:0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曹冲称象》的教学反思
我曾经执教了第四册语文课文《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印象较深。下面把所教及所思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兴趣导入,课题质疑。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

由于我这个导入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于是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



【反思】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小学生。好的导入,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

就本文而言,“曹冲称象”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学生就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这件事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以生为主,思辨突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梳理了学生的问题后,抛开了课前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步骤如下:

(课堂实录)

1、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句型“有的……有的……也有的……”练说)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2、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3、提问:曹冲称象的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小结: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4、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生:动脑筋、想办法)

追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a、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b、能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反思】

什么是真正的课堂主体?怎样的课堂才是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课堂?我想:这里,我先让学生自主读书,提出问题后,再调整自己的教法,并沿着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这是学生作为真正课堂主体的主要表现之一;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我有意识、有目的的主动引领,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由浅入深地思辨,利用自己的主动思维去不断获得自己的结论,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是学生作为真正课堂主体的主要表现之二。这样的课堂也才是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体现出学生主动性作用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高度统一,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的真正有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9:26:40 | 只看该作者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做小实验(“称象”),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你还有其他称象的方法吗?试一试?),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9:26:57 | 只看该作者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0 01: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