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子和原子》学 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子和原子》学 案

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中学 伍艳萍



班级

姓名

合作者

时间




【探究活动一】 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1. 用小烧杯取约40 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2. 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我明白了:

3. 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结论




【探究活动二】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1.观察演示实验:50mL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
100 mL。

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上这种现象?
猜想:

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


讨论交流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2.观察演示实验: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后体积

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3.思考问题 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
分组实验:如图3所示,用两支医用注射器,一支吸水,一支吸空气,两者等体积,用手堵住末端注射孔,慢慢推压栓塞,观察现象。
发现:

结论:

【探究活动三】分子还能不能再分?
1.观看模拟动画:




归纳得出分子的定义:

2.观看模拟动画: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过程,理解发生变化的实质。
归纳得出原子的定义:

学完本课题我知道了: 1.。
2.
3.
……
【迁移运用】

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1)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2)常见的混凝土马路分成许多块,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课外延伸】
列表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基本性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6: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分子和原子》学 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

执教: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中学 伍艳萍
指导:湖北省荆门市教研室 孟庆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
活动
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
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
这一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
[板书]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画模拟]
桂花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

[得出结论] 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图像展示] 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进入情景,思考桂花“飘香”是什么原因?
猜想:……






边观看、边思考,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想象,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话题,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问题,确立正确的学习导向。




从生活体验和模拟动画中感知分子的存在。

活动
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启发诱导


探索新知
一、分子
[思考问题1] 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那这些微小粒子都有些什么样的特征(基本性质)呢?
[播放水分子的自述] “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咧。我想请你们猜一猜:我们这么小,我们会运动吗?当我们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水时,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
[板书]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疑惑,边听、边思考,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从猜一猜的问题中引发探求新知的欲望。










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分子会运动和分子之间有空隙的问题,从而顺利的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探究活动一】 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分组实验一:
分组实验二:





[思考问题2] 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
[动画模拟] 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
[板书] 2.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思考问题3] 物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 品红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扩散实验。
[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迁移运用一]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分组实验,分析、讨论实验条件,归纳、交流实验现象。





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的客观真实性。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举例说明。
采用逐步引导,自主探究的方法将学习推向深入,使“分子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活动
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启发诱导


探索新知
【探究活动二】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演示] 用带刻度的长玻管做50mL与50mL酒精混合的实验。
[演示] 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
[板书]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迁移运用二]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
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这一现象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吗?
[思考问题4]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
[实验探究]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


[结论]
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
[迁移运用三]  举例说明,利用分子间隔距离可以改变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实际运用?
【探究活动三】分子还能不能再分?
[动画模拟]   水→水蒸气

水→氢气+氧气
[板书]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的最小粒子。


[思考问题5] 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也各不相同,氧气能助燃,氢气能燃烧,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分析推理]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二、原子
[动画模拟]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过程。
[板书] 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归纳] 原子与分子相似,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停的运动和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等特征。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1+1≠2,提出猜想与假设。
从沙子钻到石子空隙中的真实情境里获得启发,理解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思考,回答。
(运动→溶解扩散,
空隙→液面下降)

分组实验



通过实验得出:液态物质,较难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气态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
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
第一种情形: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没变。
第二种情形: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归纳分子的基本特征,给分子下定义。
结合已知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推理,回答思考问题,进一步理解分子的定义。




观看动画,理解变化过程。发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建立原子的概念。
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思考与讨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当学生形成分子微粒特征的认识后,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得出分子、原子的定义。

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归纳小结] 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的定义;分子的基本性质。
[激疑思辨]
为什么在分子定义中只强调化学性质,而不提及物理性质?

在学生分析解释的基础上点津:如同一个人站不成任何队形一样,单个分子既无色、态、味可言,也无气、液、固之分,所以在分子的定义中自然不会提及物理性质。
[迁移运用四]
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是否正确?
(1)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2)常见的混凝土马路分成许多块,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课外延伸]
列表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归纳、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从颜色、味道、质量等方面分析出:能体现和测量出这些物理性质的必然是许许多多分子的聚集状态,肉眼看不见的单个分子是谈不上这些问题的。












从释疑解惑中加深对概念严密性、深刻性的理解。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析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列表对比归纳、总结分子与与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章节“原子的构成”做好准备。


四、设计反思
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两个突出:
(1)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2)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附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5: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