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视学生操作,巩固学习成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视学生操作,巩固学习成果

[内容提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能

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加深对所学

的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

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关键词]     操作实践   主动获取  

听过几堂课,上课教师精彩的讲述,大量使用的现代教学技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程式化的教学也使我产生了疑问:教学中几个重要的动手实践过程都在课件的演示中迎刃而解,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还要不要动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实践?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主动参加,大胆探索,通过练习和操作,获取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概念和观点。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应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人下面谈谈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是培养数学操作能力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执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挖掘生活中的教材资源。如在学习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内容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学习的内容来自于学生身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操作的欲望强烈,成效也显而易见。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手操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如让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资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个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二、坚持三个原则,把握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方向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操作的活动应注意这样三个原则:第一,目标明确,即让学生明确操作过程以及操作所要达到的认知目标;第二,方法开放,即允许学生能按自己的认知水平、能力等进行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操作,不必过分强调学生必须按教师预先设计好并已在他们心中找好支撑位置的方法去操作;第三,多元指向,即操作不能仅仅单一指向过程,满足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操作活动中获得认识和发现的一般方法,使操作同时指向认知、能力、情感、技能多元领域。指导学生明确课堂操作要求,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感知数学问题。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好课堂操作情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  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做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从而为“循环小数”的教学作好有力的铺垫。

2、  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3、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4、用媒体创设情境。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的长度相等也一样,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5、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

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

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6-2+4=8(人)

问:谁把它编成求“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

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先来了2人,后面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

通过若干个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

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保证。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如在教学“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操作实践中,教师不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移一移,说说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操作探究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多探索,给学生成功的快乐享受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小学生的闪光点主要在课堂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赞赏。
  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简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和速度,我在教学中设计这样一道试题:“1.97+202+2.03 - 198”让学生计算。于是有的学生按照运算的顺序算出了结果,由此我作出了“算得真仔细”的评价;有的利用加法交换律性质简算:(1.97+2.03)+(202-198),我作了“能用加法的性质进行简算,既简单又快捷”的评价;有的采用“(1.97+2.03)+(200+2-200+2)”的方法进行简算,我作出了“思维活跃,计算方法有创意”的评价……。这样,通过实施激励性学习评价,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他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强烈。

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对精心设计的教案的演绎过程,应该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实践与完善的过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成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粗略的发现和简单的操作实践来学习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4: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