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8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9:4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会感到很困难,但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挑战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为了二者兼顾,我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而且效果非常理想,为我以后上数学课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师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

    在学习《展开与折叠》内容一周前,我就提前了解本单元的内容,备好课。把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下来,回去利用卡纸剪好(展开图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当我在上本节课前一天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每个同学都做了,而且做的非常好,令老师十分满意。有的还做好了正方体,这样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以免在上课的时候措手不及。

二、充分相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让学生自己把手中的正方体沿着一条棱剪开得到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到前面老师准备的教具中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展开图把它贴在黑板上这个环节时,当时真有点提心吊胆,害怕学生做不好。但为了真正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亲身经历这个过程,经历即经验,我毅然放手让学生去剪。“奇迹”出现了,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剪出了我想要的11种正方体展开图。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不时摒弃自己的思维枷锁,松开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课堂中不断地释放自己。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面对黑板上杂乱摆着的11种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还真不简单,可如果不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以后就会很迷惘。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试着给它们归类。刚开始,只有一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分类也不成熟。随后,我继续组织同学们观察,比较,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同学们把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找的淋漓尽致。与其千万遍地描述花儿的美丽,还不如让它一瓣一瓣地开放,让我们的学生也每天在课堂上尽情地绽放吧。

四、渗透迁移的思想

    本节课还要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展开图,但我没有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已学的方法、知识,自己判断,自己操作,说出什么样的展开图能折成一个长方体,因为我充分相信学生会做的很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9:46:59 | 只看该作者
《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展开与折叠》是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内容是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认识的延伸,同时也是为后继教学表面积知识做好铺垫。《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新增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充分让学生进行操作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是正方体的展开,一个是长文体的展开。教学过程中,我从正方体的展开引入,为学生创造了想象和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借助昨天实践活动所制作的棱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体来展开,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怎样展开?有多少种展开的结果?之后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并要求同学最好能六个面连在一起,不要断掉。同样的一个正方体,通过不同学生的剪,却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展开图。我通过巡视收集不一样的展开图,一一贴到黑板上进行了展示,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观察,有几种不同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展开图虽然不同,但他们有没有存在着什么共同点?

2、充分让学生发现规律

为了让学生自主的发现这些展开图有没有共同点,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在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操作、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有学生发现,有的是三个面在一起,有的有四个面在一起。在得到我的肯定之后,我又提示到,其他的面是怎么分布的?慢慢的有学生又发现,其实它们都可以看成是四个面在一起,三个面的可以通过移动得到,其他的两个面分别分布在这四个面的左右两边。就这样,在共同的探究研讨之下,发现这些展开图的共同特点。我们师生之间都感到非常的有趣和开心。

3、充分让学生运用规律

有了正方体的展开的经验,对于长方体的展开孩子们就得心应手了。由于经历了实际的操作,对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建立了表象,充分地体会到了体与面的联系,知道了展开图的特征,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在练习中孩子们大多能正确的判断什么样的图形能刚好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在经历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之后,孩子们都非常有成就感。

虽然有了以上的成功体验,可也还存在着不足,如由于让孩子们充分的进行操作和探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练习时就显得有点仓促,没办法把所安排的内容全部上完,因此如何处理好即充分的让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学习,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关系上,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9:47:09 | 只看该作者
                                         《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形状。因此,教学时我从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包装盒入手,把熟悉的生活带入课堂,引起学生注意,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拆、合,使学生获取“平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突破这一难点必须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想象的基础上。设立了“从操作到想象”,再“由操作印证想象”的教学进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意义,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同桌是学习的师友,遇到问题很容易互相讨论起来,他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分类—汇报形成规律—说特征想特征—理性归纳的一般过程,探究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先感性再理性使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从棱柱的展开与折叠延伸到的正方体展开与折叠,先易后难,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进一步自行探究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实验活动提供了基础。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角色,体现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节课真正体现了课改的理念。这节课我精心设计,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想像,任意剪准备的正方体,从无意识剪到有意识地去想像,为什么会剪出不同的平面图形呢?这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其次,注重了个体的发展。如“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是怎么剪的?”学生先思考,再自己动手剪,然后与同伴交流。这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为个性发展创造了机会。

      无论是怎样精心的设计,一节课下来都会有些许遗憾。课后我静静的反思,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
      第二、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只是方法不同,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第三、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很踊跃。但得出的情况很单一,缺乏想象力。
      第四、真正的课堂我们要对它有所设计,让孩子们体会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与帮助,增强孩子们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孩子们关注探索不够,总结反思的不够,比较分析过程的教学设计欠缺。以前孩子们没有充分的体会小组合作的快乐与价值。
      第五、教师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学生。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从中也能深刻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最终得到圆满结论,并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极大地调动起自主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要比解答若干习题、教师的讲解的功效强若干倍。
      第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加大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教学思想,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营造了一个自由、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展开与折叠的奥秘,认识了“面―体―面”的转换,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形成了新的知识,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敢于大胆说自己的想法,教学效果感觉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9:47:31 | 只看该作者
《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形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突破这一难点必须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想象的基础上。因此,课前让学生搜集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包装盒,把熟悉的生活带入课堂,引起学生注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我通过演示包装盒的拆、合,使学生获取“平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自行探究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实验活动提供了基础,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活动,努力想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如何转换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一般过程,探究的方法从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先感性再理性使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从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延伸到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先易后难,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为了帮助学生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展开与折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本节课进行了大量的实物操作演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反思等活动。通过对比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展开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新知。

本课设计中,安排“看一看 ”、“想一想”、“试一试”、“折一折 ”、“练一练”,让学生先猜想、操作,从折叠到展开,再折叠,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实践能力,而且在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种类时,体现集体智慧的结晶;然后通过学生“试一试”,把平面图形折叠形成立体图形,又一次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对于较复杂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或动手操作验证来解决。最后“创意纸盒设计大赛”结合生活的实际,不仅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更重要的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合作交流、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积累方法,全面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9:47:57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展开与折叠一课是北师大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教材主要从以下三步来帮助学生思考、判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3)通过立体与平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能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如何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探究的空间,如何组织好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我本节课在备课时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在脑子里想象长方体纸盒展开与折叠的过程→探究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巩固练习。

在课前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课上的较为顺利,特别是在剪开正方体时,展开图呈现了多种形式。但本节课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

(2)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只是方法不同,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3: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