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甫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继续教育<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继续教育<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
第二节 实用的教案格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整个教学活动作系统策划,而且要把一般的教学理论物化到具体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之中,要以学习者的学为出发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性,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应用教学媒体,描述教学过程。

一、中小学教案的基本内容?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是为学生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这个过程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我们必须明确,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为学习服务。为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核心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应用所学知识,并广泛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尤其要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设计教学目标。
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特别地,设计教学目标,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考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更长目标。?

(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
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分析,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

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个是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一个是要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此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个极具宏观性的蓝本,覆盖着极其广阔的时空,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学习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本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

在新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有两种基本模式,其中一个是探究发现式,一个是有意义接受式。?

探究发现式的基本环节是:问题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关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FY]求解[FY]解释与应用[FY]拓宽、反思。?

有意义接受式的基本环节是:创设有意义接受的情景[FY]采用接受式传授有关知识[FY]正反例解释应用[FY]巩固、强化[FY]小结、结束。?

按照新理念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要将新的学科观、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要按照知识科学性、知识体系、编排特点、知识深度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情境、问题、背景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和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融合和优化。?

(四)设计教学评价。
主要反思的问题是,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分析原因,提供改进的方案,有哪些突发的灵感,印象最深的讨论,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

(五)编写出教案。
中小学备课报告编写的格式,一般有课时教案、表格、流程图等几种形式。?

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备课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的酝酿、思考,具备驾驭教材、驾驭学生的能力,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二、中小学实用教案的格式?
课时教案通常简称为“教案”,它是课堂教学之前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设计的最后成果之一,它应反映出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概貌。由于每堂课的具体任务不同,课的类型与结构不一,同时由于各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同,教学过程千差万别,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写教案的模式。但不管哪一种教案,都包括下列两项内容:一是说明这堂课的目的要求;二是拟定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的计划。?

如果是新授课,教学过程就要反映新授课的几个环节,如传统新授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是:第一步,复习,引入新课(有时还要检查课外作业);第二步,讲授新课;第三步,巩固,小结;最后布置作业。?

当然,不同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新授课教学基本过程不尽相同,教学环节也千差万别,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如果是练习课或复习课,教学过程又要分别按这两种课型的结构编写。?

此外,教案还有详简之分。教案的详简主要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特别是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是详写还是简写。以新授课为例,详细的教案要求写出如何检查课外作业,复习哪些具体内容,提问哪几个学生;讲新课是如何提出任务,如何逐步启发诱导,详细步骤怎样(如果采用谈话法教学,要写出问题怎样一个接着一个提出);巩固阶段是由教师还是由学生归纳和小结,课堂练习如何进行,谁上黑板演练,等等,布置课外作业时,如果有需要提示或解释的,也要写明。同时,需要使用哪些教具,板书如何计划,各环节需要多少时间,也可在教案中说明。教案的最后还可附一个教学后记(也叫教后反思),以便上课之后记载这堂课的教学经验和问题,反思其中的得失。至于简略的教案,则相当于详细教案的提纲。它虽然简明扼要,但也必须包含教师和学生进行活动的基本步骤,并简要地说明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新教师宜于写出详细教案,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自己备课更加仔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自己逐步积累教学经验。那些写得详细又认真做了教学后记的教案,对于将来在教同一内容时,将是很好的参考,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事半功倍。此外,观摩教学或示范教学的教案,一般应写得详细些,以便大家学习和讨论。当然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案也可以写得简单一些。因为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灵活而富于创造性地掌握好各个教学环节,完满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编写一堂课的教案的同时,应连带通盘设计后面几节课的教学细节,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时间,而且可以对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作通盘筹划,使前课与后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克服教学工作中的忙乱现象,保证教学质量。?

初当教师的人在教案编写完毕之后,如果对即将要上的课还觉得没有十足的把握,那么最好在上课前按照教案试讲。关于教案的具体格式,各地要求不尽相同,可以借阅有关教师的教案,以供学习时参考。下图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案。?

【案例呈现】 教案的基本格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继续教育<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
第三节 教案设计的若干实用技巧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是教育者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处理、整合知识信息的指导和组织方案,更是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秘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学生。?

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广大同行发现、总结了教案编写的一些常用技巧。熟悉并适当掌握其中的一些技巧,有助于迅速提高自己的备课水平。

一、把握教学细节的设计?
把握教案设计的细节,就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精心设计学习的反馈与调控。?

(一)进行设计问题情境?
人的思维过程其实是知、情、意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样地,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在知识上的交流过程,还是情感、意志交流的过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实现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教案设计时,要不断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不断探索研究和发现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使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二)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强化师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与参与的质量,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

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双方特征或交往的简单加总,还受以往互动经历的影响,是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为此,在备课时,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师生参与、互动的环节,时刻考虑学生的情感交流、行为参与和真正的认知参与。其次,我们应该以多样化的呈现教学内容,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最后,我们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准备,尤其是师生的对话,使得这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三)精心设计学习的反馈与调控?
良好的学习反馈与调控,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在教学反馈活动中,教师更多地要考虑如何通过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去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评价反馈的激励功能、矫正功能和改进功能。而这一切,均来自备课过程中的有备无患。

二、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当前,中小学集体备课一般是按照“定量主备 定人主讲 集体评议 完善共享 复备教案 课后反思”的步骤来进行。此时,尤其要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例如,其中的“共性教案”主要关注教学环节是否衔接紧密,起合是否自然,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可行,教学策略是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材处理是否科学,能否实现“增值”;而“个性教案”主要关注教师的增、删、改、补是否符合班级学情,是否张扬个性,教学反思是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情,是否思有所得。

三、与学生一起备课,在教案中体现学案的风格
有些学者认为,教案作为教育者的心智成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学生。其好与坏,发言权当在全体学生,其编撰权,学生也自然有一份。因而,与学生一起备课,让教案体现学案的风格,这也是提高备课实效性的有效技巧之一。?

(一)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很难想象,一个只有教师一人闭门造车,一厢情愿抛出的教案,何以去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全班学生的创造潜力。因而,一篇好的有分量的教案,必然是师生共同揣摩、双向交流、相互沟通的产物,是师生群体的意志,而绝非教师单向意愿,个体所为。在教案的编制上,为师者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权,使其知情,让其修订。?

(二)将发言权交还学生,边教边改,边改边创?
事实上,名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教学情境中善于变“死教案”为“活教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三)让学生拥有教案编撰权?
这是当前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教育新理念对教育的呼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生本思想的建立,意味着教师中心弱化,学生主体意识加强。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势必将随着时代的前进东风,挥手作别,代之的则是以学为中心、发展为本的新教案。教案成学案,师生竞相登场,思维相互碰撞,教案尽在学生的掌握之中,学习成了有趣的知识之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继续教育<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
第三节 教案设计的若干实用技巧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是教育者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处理、整合知识信息的指导和组织方案,更是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秘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学生。?

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广大同行发现、总结了教案编写的一些常用技巧。熟悉并适当掌握其中的一些技巧,有助于迅速提高自己的备课水平。

一、把握教学细节的设计?
把握教案设计的细节,就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精心设计学习的反馈与调控。?

(一)进行设计问题情境?
人的思维过程其实是知、情、意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样地,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在知识上的交流过程,还是情感、意志交流的过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实现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教案设计时,要不断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不断探索研究和发现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使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二)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强化师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与参与的质量,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

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双方特征或交往的简单加总,还受以往互动经历的影响,是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为此,在备课时,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师生参与、互动的环节,时刻考虑学生的情感交流、行为参与和真正的认知参与。其次,我们应该以多样化的呈现教学内容,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最后,我们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准备,尤其是师生的对话,使得这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三)精心设计学习的反馈与调控?
良好的学习反馈与调控,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在教学反馈活动中,教师更多地要考虑如何通过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去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评价反馈的激励功能、矫正功能和改进功能。而这一切,均来自备课过程中的有备无患。

二、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当前,中小学集体备课一般是按照“定量主备 定人主讲 集体评议 完善共享 复备教案 课后反思”的步骤来进行。此时,尤其要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例如,其中的“共性教案”主要关注教学环节是否衔接紧密,起合是否自然,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可行,教学策略是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材处理是否科学,能否实现“增值”;而“个性教案”主要关注教师的增、删、改、补是否符合班级学情,是否张扬个性,教学反思是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情,是否思有所得。

三、与学生一起备课,在教案中体现学案的风格
有些学者认为,教案作为教育者的心智成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学生。其好与坏,发言权当在全体学生,其编撰权,学生也自然有一份。因而,与学生一起备课,让教案体现学案的风格,这也是提高备课实效性的有效技巧之一。?

(一)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很难想象,一个只有教师一人闭门造车,一厢情愿抛出的教案,何以去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全班学生的创造潜力。因而,一篇好的有分量的教案,必然是师生共同揣摩、双向交流、相互沟通的产物,是师生群体的意志,而绝非教师单向意愿,个体所为。在教案的编制上,为师者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权,使其知情,让其修订。?

(二)将发言权交还学生,边教边改,边改边创?
事实上,名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教学情境中善于变“死教案”为“活教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三)让学生拥有教案编撰权?
这是当前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教育新理念对教育的呼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生本思想的建立,意味着教师中心弱化,学生主体意识加强。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势必将随着时代的前进东风,挥手作别,代之的则是以学为中心、发展为本的新教案。教案成学案,师生竞相登场,思维相互碰撞,教案尽在学生的掌握之中,学习成了有趣的知识之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继续教育<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六章?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问题导入】
在备课中,主要存在哪些常见的误区?应该如何矫正??

备课是上课的基本前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备课的影响和制约。这一章,我们比较系统地分析备课中的误区及产生的初步原因。??

第一节 认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备课常常遭遇诸多困难,陷入诸多误区之中。这些误区大致可以归结为认识层面的误区,管理层面的误区,技术、操作层面的误区。

一、认识层面的误区的种种表现?
表现之一:备课=写教案=抄教科书?
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写一份教案,而教案的内容也就是抄一遍教材。殊不知,备课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1.在内容上要找准重点和难点?

如果备课的重点和难点不明确,教学中主次不分,这样讲出来的课学生是无法学好的。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找出教材前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认识,能知道“是什么”)、理解(对概念和规律达到理性认识,能说明“为什么”)、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迅速解决问题,知晓“怎么做”),确定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另外,即使同一科目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也不同,备课的侧重点也就大不相同了,而学生也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掌握重点内容,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2.教师要了解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教材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看教材,还应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链接,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对教材中滞后内容及欠妥之处作必要调整,使教学内容成为适宜的、完善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的知识丰富了,重点突出了,才能使课讲得生动,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表现之二:备课=背课?
在备课过程中很多内容都要牢记于心,有些教师就把备课过程转变成“背课”过程了,将要教的内容记在心中,上课时就平铺直叙。从表面上看,老师讲得似乎滔滔不绝,功底深厚,而实际上课堂已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成了演讲。老师是演讲者,而学生则转变成了听众。因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备教法。?

表现之三:备课就是抄已有的教案?
1.不加思考,照抄名师教案?

教师备课不是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要点,不是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而是舍本逐末,通过购买《名师优秀教案选》或《教案》之类的书,把别人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搬下来。检查起来,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学校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数量,检查只是停留在“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上,忽视备课的内质,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抄教案,甚至补教案。这种无效的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 缺乏实效。?

2.改头换面,重整旧案

教师在新学期备课时,虽没有照抄现成的教案,却打起了往年备课本的主意,更有甚者,索性将往年的备课本换上新封面当做本学期的备课,权且应付了事。?

3.大刀阔斧,化繁为简?

这些教师连“备”都觉得麻烦,干脆在“备”的过程中,拿着购来的《教案》,简单地摘录“重点环节”,并美其名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直接拿来,照本宣科?

这些教师更是走“捷径”,直接拿着教案,为己所用。他们认为,《教案精选》或《教案》本身就是优秀的结晶,不须要再加工,没有“写”、“备”教案的必要,直接拿来,照本宣科就行了。

二、归因分析?
(一)个人理解上的误区?
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教师对教师间的竞争的认识有偏颇,在日常教学与研究中,唯竞争而竞争,各自为残,忽视了竞争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在集体备课中“守口如瓶”,制约了教师间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缓慢,集体备课形同虚设。?

(二)传统观念的演习——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传统观念的演习?
教师本着以“课程标准”为纲,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教参为权威,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教师工作缺乏创新性,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

反思备课现状,它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素质的发展,致使我们现行的备课管理、备课研究、备课方式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如何挖掘学校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方式,用扎实有效、讲究实用等教师能接受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集体备课的普遍性问题,已刻不容缓。?

加强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有效性管理,以集体备课的有效实施作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是改善当前备课工作、提高效率的突破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继续教育<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六章?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第二节 管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当前,备课存在的种种误区,有些属于认识层面的问题,而有些则属于管理层面的问题。其中,集体备课中的形式主义、管理上的简单化最为典型。

一、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当前,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备课出现了一些误区,从而流于形式。?

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为了应付检查,阳奉阴违,学校往往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权当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形无实。

现象之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师自我解放,在备课组长的“倡导”下,各位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分头在线查找,资源共享,成功下载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其实,这种备课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其实有名无份。?

现象之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不少地方的学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不同,将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分成组,每组挑选一位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当组长。由于组长往往年纪较长,并且是学科教学中的“元老”,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因而,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内容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智慧,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现象之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无独有偶,网上有这样一则报道:一所学校对外公开五堂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老师听到的五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使得听课教师有点纳闷:为什么五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五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

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不是一人说了算的“家长制”,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述说,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总之,集体备课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否则,集体备课只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中看不中用,既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

其实,集体备课的本义在于,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就了教师。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师也各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

为此,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独具匠心”,因地制宜地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方案、手段来施教,创造性加以发挥、拓展,而不能由集体备课一包到底。

二、简单化,形式化?
备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含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然而,传统的备课要求教师做到步骤要完整,内容要齐全,知识点要突出,备课要超周等,成了多年不变的戒律。这样就使备课陷入了一个怪圈

一是模式化,即所谓的完整性。备课设计成了《教师备课手册》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二是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三是备“死”课不备“活”课,强调的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等习惯,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

当前,按照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三、对策分析?
解决备课管理层面的误区,一个基本的宗旨在于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备课观。简言之,我们要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亦即,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备课活动。?

相对于教师个人的备课而言,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针对集体备课的困惑,正确把握集体备课的良性化发展,避免形式化,追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是当前集体备课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个人钻研——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
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因为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是不同的。集体备课前,应先布置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集体备课时,提出自己的思考、经验、困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师个人的集体备课记录本,不仅要成为集体备课时分享智慧的记录本,更应成为集体备课前梳理经验的记录本,倾诉困惑的记录本。有了充分的思考和酝酿,教师才能主动参与,畅所欲言,以个人的思考凝结集体的智慧,最终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

(二)求同存异——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 ?
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期望一个教学方案放之各班而皆准,显然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教育永远不可能是工厂规模化的生产。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对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课堂教学的蜜。”蜜蜂采集花粉酿蜜的观点,应该是我们对待集体备课的积极态度。 ?

我们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整体目标以及探寻普遍的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则不宜过于统一。我们应该将求同存异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倡导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用集体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 ?

(三)解决问题——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 ?
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定位在研讨并解决问题上,就有利于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基础上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就有利于紧扣教学的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就有利于避免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集体备课,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种新的境界。 ?

(四)制度建设——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
营造良好的集体备课氛围还需要制度建设作为保证。集体备课在坚持全员参与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到“四定”,是确保集体备课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定时间,即各备课组除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外,还应安排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星期一二课时;?

定地点,即固定集体备课的地点,一般安排在年级组办公室进行,这样便于集体备课及时开展;?

定课题,即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讨论课题;?

定中心发言人,即每次备课组活动应有一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事先初步拟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讨论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继续教育<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六章?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第三节 技术、操作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备课活动中出现的诸多误区,有些是由于技术和方法的误用所致,有些则是对备课的具体方法的误用所致。在本节,我们讨论备课中的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误区及其基本对策。

一、对备课的基本方法把握不准?
正如前文分析的,备课工作的诸多误区,有不少是由于对技术、方法不熟悉所致。例如,“一次失败的集体备课”

就是其中的一个反例。这次活动是青年教师小王要参加市“新秀杯”赛课。由于是提前一天领取上课内容通知,那边小王去抽取执教内容,学校这边已经成立了一个临时备课小组,备课小组成员由校语文教学骨干组成。李校长、熊校长二位亲自挂帅,他俩可是市学科带头人,可谓强强联合。?

【案例呈现】 一次失败的集体备课?〖HTK〗
那天下午五点多钟,小王带回了执教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也许是“精英”组合让小王老师吃了定心丸,她看起来很轻松,倒是我们几个心事重重。这真是“打鱼的不急,背篓的跟在后面干着急”。各人匆匆读完课文,略作思考后,交流就开始了。李校长惯于宏观调控,整体把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反映祁黄羊一心为公的中心句,应扣住这一点进行教学。”熊校长紧接着说:“品读课文,字里行间无不显现出祁黄羊唯贤是举的博大胸怀。‘想了想’,‘郑重地说’,寥寥数语,读来却能使人深切地感受到祁黄羊举贤时谨慎的态度和无私的精神。我看教学时应该紧扣这些字眼让学生仔细琢磨,品味。”一直在网上搜寻的刘老师推荐大家看了一段史料记载:祁黄羊曾举荐解狐、祁午分别担任南阳县令和中军尉。后用之,果然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此事也不由称赞: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召[WTXT](zhāo)见还是召(zhào)见?压(yā)根儿还是压(yà)根儿?请大家回答。”葛老师说[WTBZ]话总是文绉绉的。赵老师常常出其不意:“我有些问题想不通,祁黄羊为何不先举荐祁午,而要先举荐解狐?同朝为官,祁黄羊不知解狐生病了吗?明知他生病了,还要举荐他,这怎么解释呢?难道祁黄羊早知解狐病了,故意举荐,以示自己的不计前嫌?这样解读,晋国良将岂不是变成奸佞之徒吗?这显然有悖于历史及文本的价值取向。可是课堂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怎么办?”他这一问,大家还都被难住了。还没等大家思考,小王老师开口了:“别管那么多了,明天就要上课了,拜托诸位快帮我整理出一份课案吧!”这时大家才想起来,小王一直在做听众。是啊,东拉西扯了半天,还没一个成型的东西。神侃就此打住,大家开始全心全意地帮她逐个环节地设计课案,连过渡语葛老师都没忘帮她设计。如“一个简单的‘想了想’却承载着祁黄羊‘公与私’、‘恩与仇’孰轻孰重的思想交锋”;“一代英才的逝去,甚是可惜”……这期间,小王老师一直没抬头,边听边忙着记,生怕错过一个字。?

课案理好了,小王老师长长舒了口气,笑了。?

可第二天上课的情况并不乐观。“预案执行得挺顺利,但不知怎么回事,课堂上一点感觉也没有。”小王老师如是说。后来小王老师的比赛名次也证明我们的这次集体备课失败了。?

如此的“强强联手”为何会遭遇失败?我们究竟失败在什么地方??

正如该文作者分析的,把集体备课定位在形成一套预案上,正是本次集体备课的致命伤。如此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进行如下思考:集体备课究竟应该追求什么?集体备课中当事人和帮助人的角色怎样定位?集体备课应该在什么背景下进行??

回答这些问题,正是把握备课的具体方法的关键。?

事实上,集体备课应该是促进当事人打开思维通道的一种大信息量交流。集体备课就是一个集体解读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相互启发,只有当事人将集体备课中的解读文本的过程迁移到教学中,物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当事人在集体备课前的独立思考,也需要帮助人有帮助的底线。这是那次失败的集体备课的启示。

二、对备课的技术把握有误?
备课是一门专门的技术,如果对其中的技术把握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技术上的误用。?

(一)误读课程标准,误读教学目标?
这种现象在中小学备课活动中时有发生,主要的表现就是,误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段目标理解为年级目标、单元目标,甚至课时目标。这显然是不了解课程标准所至,也与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教学大纲规定单元、课时目标有关。?

(二)误读学情?
误读学情也是备课中时常发生的现象,我们通过一个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呈现】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日记
学校举行了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之一——课堂教学的比赛,我们中高年级的教师执教的是第十二册《詹天佑》一文。以下是我在上课时的两个片段以及反思。?

片段一:在揭示课题,交流学过的以人物名字命题的课文有哪些后,我简单作了小结:这些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文章,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具有崇高的品质,那么你了解的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来汇报一下自己收集到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我说完后,有两三名同学举手,我又鼓励了几句,但情况并没有大的改变。后来,我叫了两名同学来汇报。?

片段二: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我设计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感到非常(),因为()。”这个填空。我出示了这个填空,让学生在充分地细读课文第二三段后,来讨论时,我发现举起的手寥寥无几,这样的讨论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分析: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我都有自己的意图。《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第三学段的学生必须初步学会查找资料的办法,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上课前一天的傍晚,我布置了让学生运用各种渠道去寻找詹天佑的资料的任务。设计上述的填空题,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并能在阅读中有所悟,有所得,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本以为这两个环节,都应该给了学生一个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特别是第二个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也应当是一个高潮。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由此来深刻地体会本文的中心: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上课时,我自己尽可能激情澎湃,而学生却是平静如水。我想造成这样的课堂氛围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备好学生的这一课。虽说上课前,听班主任老师交待过,本班学生不爱发言,但总以为这是六年级学生的通病,在正式课堂上,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启发,情况总会有所转变。于是,就这样轻松上阵了。?

反思:要上好一堂课,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学生的课,的确很重要。因为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现状应该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中上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上课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然后把这种了解融入到你的课堂设计中去。?

(三)忽视或误用课程资源
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传统意义上只注重“写教案”的备课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对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改善备课活动、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

提到教学资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教科书、教参等文本资料,其实,这些只是教学资源其中的一部分。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的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

特别地,备课中要善于利用教科书资源,但是,最容易出现的盲点就是,思路受教材限制,出现教学设计上的盲点。亦即,在教学准备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材、教参,教材和教参确实为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提供了方便,但往往也束缚了教师的思维,使教师备课时跳不出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参的固有思路。?

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先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参阅课本,自行设计方案,教学思路不要受某一版本教材的限制,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不放过任何一点质疑、一颗火花,树立“任何教材都是可以超越的”的思想。

(四)误读教学方式转变?
当前,在备课中,经常出现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中的形式化、片面化的认识。亦即,新课程就是要合作、自主、活动、探究,不探究,不是新课程。于是,出现了从过去的“满堂灌”到“满堂问”发展为今天的“满堂跑”。?

其实,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在于改善学生的课堂生存环境和学习生态环境。为此,备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世界中找到其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世界中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书本知识之中,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备课不仅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境。备课不仅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

总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克服备课中的困难和盲点,走出误区,才能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继续教育<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
????
【问题导入】
备课的完整过程是怎样的?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我这些要素以便于提高备课质量呢??

正如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每个环节的高质量并不等于整体的高质量,还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因而,把握备课的基本规律,不能仅仅停留在单项技能的训练上,还须要整体把握备课的完整过程。?

在本章,我们通过具体事例说说备课的完整过程,阐述影响备课的要素。??

第一节 一篇教案的形成过程分析??
正如前文分析的,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创造的具体过程。把握备课的基本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高质量的课程实施效果,受制于备课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

一、教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对于中小学教学实际来说,备课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含若干个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都有既定的任务和基本固定的步骤。?

(一)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停留于以往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等结果性目标上,而是全面考察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例如,对当前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来说,在备课中,需要将数学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具体目标。

(二)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进行任务分析的重点在于关注几个要点:?

—是关注学生的起点,二是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三是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四是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个是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一个是要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中小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本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个极其宏观性的蓝本,覆盖着极其广阔的时空,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使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比较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教本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事实上,对中小学生来说,喜好数学问题,对有关的数学活动充满好奇心,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要前提和动力源泉。?

特别地,要搞清学生的起点是什么?在达到可能的学习目标时,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是怎样的?学生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又是怎样的??

(三)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这个步骤也就是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尤其是创设哪些具体的情景,通过哪些线索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应附设计说明。?

一般地,在新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按照如下基本环节进行设计(以数学学科为例):?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得出有关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

(四)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标准是什么,通过哪些指导性策略和具体的指导性材料能够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五)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主要思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能提供改进的方案吗,有哪些突发的灵感,课堂上有没有印象最深的讨论以及学生独特的想法,等等。?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案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的酝酿、思考,掌握驾驭教材、驾驭学生的能力,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二、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案设计的详细过程例说?
下面我们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统计图的选择”一节课,的实际内容,分析教案设计的具体过程和步骤:?

第一步: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对这节课来说,具体的教学目标表现为:?

1.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比较三种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另一方面,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

2.过程性目标?

过程性目标包含四个方面:首先,经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活动过程;其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处理数据作出决策的能力;再次,体会数据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最后,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第二步: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这节课是在中小学统计图的基础上,对统计知识的一种延续与拓展。中小学统计的学习,更加关注学生通过统计图获取大量的信息的读图能力,以及通过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制图)的过程,体会统计对于客观合理地判断一件事情或决策、预测一件事情起到的积极作用。?

这节课的教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统计图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体现在学生调查了解、查阅资料等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以及在正确选择、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培养出的决策意识与判断能力。由于统计观念仍是本学段的学习难点,如果没有恰当的问题情景,如果没有亲身体验的机会,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统计的本意。?

因此,这节课可以采取以现实生活为实际背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学生活动大致分为四部分: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生活中收集数据;课堂上整理数据(选择制作统计图);根据统计作出决策。?

(三)第三步: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可以设计课前活动和课堂活动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

(1)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如:气象站发布的长春市2004年冬季月平均降雪量(条形统计图);学校卫生室对全校学生近视情况做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某商场10月份各部门的月销售额(扇形统计图等)。?

目的: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收集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要求: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比如:科技方面的“美国先进军事武器”;家庭生活方面的“家庭每月收支情况”;社会生活方面的“青少年犯罪率”;学校生活方面的“学校教师年龄段、学历问题、建国以来中小学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等问题。?

目的:根据个人实际,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为课堂教学中统计图的制作作好数据准备,用来源于学生真实调查的数据制作自己的统计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作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注意: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选择的调查对象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使调查更有实效性。?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

经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因此这节课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进行内容处理,而是组织学生从调查所得的大量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自觉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将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数据本身的特点、以及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并作出决策。?

(1)情境引入?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调查得到的统计图(可以是照片、资料,也可以是亲自仿制),并解说从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及此统计图对于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选3,4个小组代表讲解)。?

目的: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大量信息的读图能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总结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由此引出生活中各种统计图的广泛应用,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2)统计图的选择(以下将教材作了适当改动)?

①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1957—2005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②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05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③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05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④回想刚才小组展示的统计图,“京都议定书中二氧化碳主要排放国占全球排放量的比例”统计图,可以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吗? “人们对网上事业的期望”统计图,可以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吗??

⑤你能不能谈谈应该怎样合理选择统计图?(学生先想一想,再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并派代表回答)?

说明: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选择统计图的条件。前三个问题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体会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统计图本身的特点选择统计图,第四五个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体会数据本身的特点也是选择统计图时应考虑的因素,在以上五个问题的铺设下,问题六的设置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3)统计图的选择与制作?

学生根据小组收集到的感兴趣事件的数据,结合本小组制定的研究方向,小组讨论,选择哪种统计图展示数据最合适。?

小组成员各自制作统计图(组内互相交流协商、教师给予适当帮助)?

四人小组选出制作最好的统计图展示,并派代表讲解,最终对被研究的问题做出决策。?

完成调查报告(课堂时间有限,要求课后完成即可)。比如:调查青少年犯罪率,制成折线统计图,发现青少年犯罪率在逐年上升,因此得出决策:应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和道德教育。?

第三环节:[练一练] 教材P182 1(1)、(2);2.?

其中,1(1)题制作统计图后,应引导学生对生活垃圾问题的思考,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及“减少生活垃圾”等方面的环保意识,渗透教学的德育意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及课前的社会调查,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包括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怎样选择统计图、统计对于合理决策的作用、社会调查时学到的课外知识及切身感受?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教材P184(经过一周的调查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

(2)完成调查报告?

(四)第四步: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在上面的这节课中,这个环节旨在通过编制系列问题、系列活动,达到评估学生、调节教学节奏的目的。如在情景引入中,通过“请同学们回想在小学你学过了哪些统计图?你对统计图有什么样的认识,你认为它有什么用途?”等问题评估和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本课的预期起点,通过课前批阅同学们在生活中收集统计图作业的,通过课堂上有选择地请各小组代表展示所收集的统计图,通过“你们的统计图从哪里收集的,你能从中读取哪些信息”等问题,导入“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五)第五步: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已经充分考虑课堂上的综述性评估的落实。例如,在“统计图的选择与制作”的教学环节,通过六个问题串的设置,逐步引发学生对统计图选择的思考,由此铺垫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地总结归纳出第六个问题,而且结论的得出源于学生的亲身感受。?

实际的教学表明,此处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选择、制作,并且要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完整地经历“调查了解——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作出决策”的活动过程,体会统计决策的含义。同时,学生的争论、交流形成这节课实际课堂教学的一个小高潮,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其选择有了更深刻清晰的认识,其效果远远高于教师对统计图知识的讲解和强化,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备课,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将外在的教育理念物化为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和课堂教学行为,如何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上,应放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上,应放在如何更好地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数学活动上,应放在如何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而达到“三位一体”的效果上,应放在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上,应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上。?

教案的编写过程,既是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分析的过程,既是教学策略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同时,也要关注教学反思问题,以便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改进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6: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