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2-12 19:41:09
|
只看该作者
《天平游戏》教学反思
《天平游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新课程解方程教学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不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而是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说真的,本人原来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是建立在人教版的基础之上的。近年来,我县数学教材经历了人教版到苏教版再到北师大版的转变,曾由于工作需要,放下数学教学近四年,自然也就没有参加新教材的相关培训,因而对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体系、编排思路和编排特点缺少理性认知,这样每一个新的教学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方法、采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新尝试、一个新挑战。
课堂教学中我先用天平演示了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重量,天平任然保持平衡,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平保持平衡原理,为学生迁移类推到方程中打基础。然后让学生探究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列出方程y+8=10,提问:“怎样求出y有多重?”,引导学生思考,只要将天平两端同时减去8g,天平仍平衡,得到y等于2g。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把算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大部分学生快速的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y+8-8=10-8,于是我问: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减去8,而不减去其它数呢?学生沉默,终于有两双小手举起来了,“为了得到一个y得多少”,我又强调了一遍,我们的目标是求一个y的多少,所以要把多余的8减去,为了不耽误更多的时间,我没有继续深入探究。而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方程两边仍然相等。接下来就直接让学生类比推理尝试自主解决天平游戏(二)的内容。
按理说,只要稍加类推,学生应该能掌握方程的解法。但接下来的练习大大出人意料,除了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按照要求完成外,大部分几乎不会做,甚至动不了笔。问题出在哪里?通过对学生板演习题、自主练习结果及课后作业情况分析,认为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从天平过渡到方程,类推的过程学生理解不透,天平两端同时减去8g,就相当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8,这个过程写下来时,要强调左右两边原来保持不变,要原样写下来。这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不够,造成一些学生在真正解题时虽然明白等式的基本性质,但却不知道如何正确书写的问题。
二是对为什么要减去8讨论不够。教学中在用天平演示时学生懂得方程两边要同时减去相同的数,而且当时有的学生马上回答上来了,就认为这个问题学生都能掌握了,就没有随机出几道题让其他学生再说一说应该加或减,加或减什么数,比如:x-3=8,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这里为什么这里要加上3学生还是似懂非懂,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理解有困难。如果当时多举例,也许就很有效果,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就会发现我们要求出一个x是多少,就要根据方程的具体情况,若比x多余的就要减去,不足x的就要补足。让学生在反复的讨论、尝试练习中真正理解掌握算理,而不能想当然把几个学生的掌握当成全班学生的理解掌握。这说明我在备课中没有把握住教学关键,老师眼高手低,没有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是备学生环节出现差错。这部分内容乍一看很容易,但学生的现有基础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我过去的经验看,如果把方程中的字母即未知数看作括号,让学生从加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学生反而可以很轻松地算出答案,因为学生在以前做过大量类似的填空题。但北师大版教材却用等式的性质来求方程的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从过去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要根据等式的性质来书写求解的过程。正是由于对学生认知基础把握不准,导致上述学生对加或减什么数理解不透。
四是教学内容确定不恰当。本来我是想,课要有一定的容量,就把天平游戏(一)和天平游戏(二)放在一起教学,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只教学加法和减法的,乘法和除法的解法,学生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同样可能很快的得到解决。但事实是:由于班上学生是都是刚刚从各个学校转来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整体水平较差,因此安排两个例题有一定难度,显得有些操之过急,结果欲速则不达,这在今后一定要注意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分解教学内容,努力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