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爱课本剧》实践活动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13:2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爱课本剧》实践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 校园小剧团 课题 我爱课本剧 第3-4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活动指导学生了解课本剧的改编、表演、评点。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活动形式 分组编排、表演课本剧 活动场地 学生家庭
501班教室
活动准备 开展活动之前,首先要把本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由每个小组任选一篇课文进行改编、表演。每个小组表演时,其他小组成员都要观看,同时做好观摩记录。表演结束后,每个小组首先自评,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活动过程(突出网络环境下学生参与过程的描述) 活动说明
一、选材
选材在这里就是选择哪一篇课文,或者课文的哪一部分进行编演。是选择小说,还是选择剧本,是选择整篇课文,还是课文的一个片段,需要小组内集体讨论决定。选材时,不仅要考虑到选材内容的故事情节是否具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还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兴趣和特长。
二、指导改编
改编课文是课本剧表演的关键步骤,可以按以下顺序进行:
1、研究课文,确定思路。   
2、构思情节,安排人物。
3、提炼台词,设计动作。
4、配置音乐,设计道具。
另外,课本剧编写时还要考虑到是否用“幕前台词”表述背景,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无法推动情节发展的时候,是否用“旁白”进行转换。
三、指导表演排练以及表演准备工作
1、排练。剧本编写好之后,要合理选择角色,可以采取主动报名的形式,然后由集体讨论表决,也可以由导演根据大家的意见直接安排角色。演员定好之后,导演要组织排练。排练之前,要求每个角色首先要整体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全貌,其次要口头复述角色台词,揣摩人物心理,看看哪些地方拗口或者不符合要求,然后修改。排练时,要注意各个角色的协调配合,场景转换的流畅连贯。排练之后,导演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完善剧本。排练时也可以要求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观看指导。
2.准备。课本剧表演之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舞台的布置,道具的安排等。如果需要邀请其他班级同学来观摩,还需要策划、张贴海报。  


课本剧的编写是完全忠实于原文,还是对原文内容进行创编,是编成独幕剧,还是多幕剧,这些都需要小组成员进行研讨。


当基本思路确定之后,需要设计哪些情节,安排哪些人物,小组成员要发挥集体智慧,展示想象,大胆构思。
  
3.分组表演课本剧。制作表演记录卡,为评价课本剧做准备。
四、学生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自主收集课本剧表演视频、图片、优秀课本剧,欣赏、体会课本剧的编排及表演形式。
五、分组编排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本剧表演,学生填写观摩记录卡。
七、指导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教师小结。
八、小结活动收获
九、活动小结
1、我们在小组中表演,同时教育我们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增强了我们对他人的了解和对互相依赖的认识,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适应时代的需求。
2、评选最佳课本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导演、编剧、剧务等。  


每小组同学进行表演时,观看的同学要做好记录,为后一阶段的评点做好准备。
活 动 拓 展
表演之后,各小组成员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结合观看记录开展自评、互评,分析、议论。一是评编演,评论改编是否合理,表演是否到位,哪些是创新和成功之处,哪些是有待改进的地方。二是评最佳小队、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导演、编剧、剧务等。激发学生表演课本剧的积极性。
活 动 反 思
改编课文前,首先要组织学生熟读所要改编的课文。其次要合理安排情节和人物,哪些情节在舞台上演出,哪些情节推到幕后;哪些人物要重点展示,哪些人物不上场等等。要详略得当。台词的编写要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做到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口语化强,切忌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学生在表演时要注重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刻画,在台词的朗读、动作的个性化上下工夫。要掌握好人物对话的语调、语气、速度、节奏,要注重细节的表演,要把最具有表现力的动作和细节表演到位。评议时,要注意从多个方面进行评议。可以评议剧本的编写,也可以评表演的得失,还可以评价道具是否有创意等等。其次要注意评议的方式。说话要有分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2: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