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07: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水资源环境调查的探究活动

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学 王寒斌
一、主题与内容
尝试以无锡市五里湖水质调查为主题,在我校化学课外活动中开展水资源环境调查探究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五里湖水质富营养化知识讲座,8项水质指标的现场监测,湖泊水质富营养化污染程度的判别,五里湖湖底淤泥清除工程、退渔还湖工程的现场参观以及环境游览和环境宣传等。通过此次活动,增强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环境意识,学习了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了水质监测的基本操作技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五里湖功能与污染
无锡市五里湖是一个集游览、养殖为主要功能的浅水湖泊,它与太湖相连,是全国少有的活水湖,也是无锡市最大的水上风景区和天然浴场。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A级标准。近20年间,由于经济发展不能很好地兼顾环境保护,大量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入使五里湖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对无锡市旅游业、渔业及居民健康带来了影响。据了解,湖水污染的特征是重富营养化,其中60%的污染与人类生活有关。
三、科技活动目标
四、制订方案
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查阅五里湖有关资料(市环保局、市环境科研所)──实地考察
──集体研究──形成成果
(1)对五里湖20年来的水质、水系等进行调查,由学生赴市环保局、环科所查阅资料,掌握其水源、水质、污染程度变化、污染类型等历史资料。
(2)对五里湖污染现状进行实地察看、测定、统计,掌握污染现状。
(3)汇总材料,集体研讨。
(4)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治理湖水污染的方案,撰写调查报告、科普小论文等。
五、实施过程
(一)确定课题
1.五里湖水质的调查;2.从“围湖造田”到“退渔还湖”;3.治理五里湖,提高城市环境竞争力;4.五里湖的污染现状;5.治理五里湖工程参观记。
(二)获取信息
1.查阅报刊资料。
无锡市已对五里湖进行综合治理,对于五里湖的污染现状、治理方案等,报刊已有较多的报道,学生可查阅有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2.访问、咨询校外有关人士。
学生通过采访沿湖的居民,了解五里湖的污染发展状况,在研究课题遇到困难时,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与有关学校、环保局等联系,以得到帮助。
3.实地调查。
通过对湖水的水样监测,湖底清淤工程,退渔还湖的拆迁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厂的现场参观,掌握实际资料。
(三)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在课题研究结束后,以最能反映自己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进行交流,比如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数据分析表格等。本着评价研究成果的标准,从科学性、创意性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等方面,对每个课题研究都合理评价。
水质测定的实施步骤如下:(1)采样;(2)观察;(3)测定;(4)完成调查报告。测定表如下所示。
六、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五里湖不同水域的水样水质分析,发现五里湖南端袁家湾处湖水水质最差,水样浑浊,含大量泥沙,经调查为附近采矿企业排出的污水直接通入湖中所致,由南往北水质好转,透明度增大。但在宝界桥处湖水黄绿,有刺鼻腥臭味,经调查原因为附近大量鱼池饲料形成肥水流入五里湖,使湖水富营养化而变质。研究小组在水质分析的基础上,还走访了环保等有关部门,探讨了湖水受污染的其他原因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为使五里湖早日恢复清澈透明,提出如下建议:(1)政府部门及各企业从上到下都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有关部门要督促并协助工厂的污水治理及制定排放措施;(2)堵死现有排放污水进五里湖的下水道,并重新规划下水道线路,扩大污水管网截流范围,工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3)搬迁沿湖而建的污染性较严重的工厂,建立污水处理工厂,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4)清除湖底富营养化淤泥,同时在湖边种植物,提高湖水自身净化能力;(5)大力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环境意识,不用含磷洗衣粉;(6)加强执法监督,凡是违反禁令随意排放超标污水的任何企业都要给予处罚,促使厂家改善生产工艺。
七、研究评价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上述实验及实地调查,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现代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观念和环境行为准则,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实地调查中锻炼了意志和能力,在研讨交流中相互学习,培养了与人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多渠道、多层次地收集信息资料,分析数据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总之,通过此次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收获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6: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案例(1)

湖北省仙桃市实验初中 饶志权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
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究,驱动──引导分析。形成想象──巩固深化,反馈交流。
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透析本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根据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迁移运用,表达交流。
二、教案



《分子和原子》

授课人

饶志权



湖北省仙桃市实验初中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
仪器药品
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












【导入部分】一、分子的真实存在。
【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
动手实验,在衣服、纸上、手上等处滴一滴医用酒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回答:酒精挥发了。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
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
引导学生探究。
【播放动画1】无数的球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的小女孩的鼻孔处,小女孩发出声音:好香啊!
观看放映。
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想象。












【演示】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面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
【讲解】糖就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很多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的。
【提问】你能解释为什么酒清挥发了吗?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的香味吗?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板书】分子是客观存在的
【指导阅读】教材P47第一、二自然段
【组织讨论】1.为什么水会减少?2.解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阅读教材。
分组讨论并表达交流。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请猜想一下,品红在什么情况下可扩散得更快一些?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回答:在热水中,分子运动加快。
回答: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
联系物理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深入探求知识。
【过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借助先进仪器不仅能看到,而且我们还能移动它们。
【指导观察】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板书】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等。
观察,猜想它的大小。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分子的真实存在,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

【指导阅读】“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段话。
【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学生用课本数据回答。
理解“分子很小”。
【知识介绍】苯分子放大的倍数。
【动画2】水分子的小黑点与乒乓球比较,渐渐变大,变成乒乓球和地球模样
【板书】分子很小。
学生观看。
直观揭示分子的大小。
第三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2.分子的运动

【过渡】从品红的扩散,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引导探究】

阅读资料。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演示】取一只试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酞试液。
【提问】有什么现象?
【提出问题】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提供实验仪器】浓氨水、酚酞溶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等。
【提出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板书】分子的运动。实验探究过程等。
【引导分析】方案一,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


【巡回引导】
肯定学生的发言的正确性,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评价方案】


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


讨论:(发言要点汇总)
1.可能根据氨水易挥发的性质,再利用氨气的易溶于水。
2.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才能完成。

学生先分组动口讨论,再动手实验。几分钟后,表达交流。介绍自己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学生设计方案汇总:)

4.  其他方案。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如果改变温度会有什么影响?
归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投影】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
完成练习。
随堂巩固知识
第四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
【设疑】物质为什么有固(s)、液(l)、气(g)三态的变化?


再次激趣


【演示实验】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O2和NO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追问】根据这一现象,你还能提出什么假设?
【播放动画3】分子间隔和分子运动的微观过程:NO2分子向上运动,O2分子向下运动,最后趋向颜色一致。
观察,并描述现象:
下面瓶中的红棕色的气体逐渐进入上部的氧气中,随时间的推移,两瓶趋近一致,但颜色变浅。
学生回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观看,并理解分子的运动,初步形成分子间有间隔的想象表象。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提出课题】我们能够把分子间的间隔直观地表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组织讨论】评价实验方案是否能够成功,是否可行。
【自主探究】
提出假设: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设计实验方案汇总)
1.一定量有颜色的水和无颜色的水混合。
2.一定量酒精与水混合。
3.冰融化成水体积的变化。
4.一定量汽油与植物油混合等等。
学生分组交流,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具备创新的科学素养.
【提问】本实验探究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演示实验】用分子间隔演示仪做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水预先染色,现象更明显。)
【提问】请你分别用“◎”表示酒精分子,用“○”表示水分子,画图模拟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扩散。
归纳:1.必须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构成的物质。
2.先分离开来,后混合均匀。
(也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演示)


画图,相互讲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想象表象。
第五部分
迁移应用









设计意图

【组织讨论】1.为什么一滴酒精滴在纸上,过一会儿就消失了?
2.手上消失得快,还是纸上消失得快?为什么?
3.从体积上来说,1+1=2吗?为什么?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
结合刚学过的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课堂训练二
边做练习边回答。
巩固、深化知识。
【归纳板书】分子的基本性质。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发言。
加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指导练习】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6: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1)

福建南平市延平区老区中学 沈 健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合作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对于自来水净化过程的难点突破,采用课堂启发讲解,课后小组合作制造 “自来水生产模型”的方式,加深认识。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介绍,促使对其形成感性认识,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文安排的演示实验3-4(蒸馏水的制作),由于其直观性不强、讲解费时,故改用多媒体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蒸馏水制作”的教学短片,使学生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直观地获得大量信息。在本节课结束前安排一场“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交流会,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乡情、民情,培养学生“忧国”、“忧民”之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 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 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  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一、导课


1、陈述: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1、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2、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3、思考、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4、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4、听课
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二、水的净化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带来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1、回答: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上层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
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2、回答:静置的时间长一些。

3、陈述:农民为了净化水,会去药店买一种廉价的物质——明矾,洒入水中,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法。
3、听教师讲解,记录。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4、组织实验:请同学们把适量明矾加入到污水中,并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4、实验、观察现象。
5、提问:还有什么物质也有这种吸附能力呢?讲述: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
5、回答:活性炭。听教师讲解、记录。
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贡献。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
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
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
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
检查预习成果,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9、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
10、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
10、回答:我们课前预习后有一起讨论,总结了这个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在实验前,回顾了整个实验过程,做到胸有成竹。
分享成功。
11、教师总评:同学们观察仔细,评价也很正确,可见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
11、认真听教师讲解、记录。
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
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请同学们看课文图3-15
12、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
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
13、补充讲解: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这样千家万户就可以使用较纯净、安全的自来水了。
13、听讲、思考、记录。
扩宽知识面。
14、启发: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按图中提示,利用身边材料合作建设一个小型“自来水厂”,下周上课时把作品交流。
14、思考、兴奋、讨论。
启发学生自制“自来水生产模型”,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自来厂净水方法和过程的科学认识。
15、提问: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是纯净物呢?
15、回答:是,因为它澄清透明。不是,它可能还含有一些被溶解的杂质。
16、到底是不是纯净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硬水和软水就知道了。
16、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激疑,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三、硬水和软水


1、讲解: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象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1、听讲、思考、理解、记录,明确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从生活例子出发,感性地认识硬水和软水。
2、引导: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
2、观察、描述:一个烧杯中有很多肥皂泡,另一个烧杯却很少。
学习硬水和软水的签别方法。
3、讲解: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
3、阅读教材,说硬水危害:
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
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的危险。
了解硬水的危害。
4、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4、通过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硬水的危害及软水的应用。

5、讲述:如果我们除去硬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下面请同学观看“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5、听课,了解硬水软化的几种方法:煮沸,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蒸馏。观看教学短片。
学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过短片的观看,在有限时间内,传递了大量信息,直观地学习了蒸馏的实验方法。
6、讲述: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
6、认真听教师讲解。
明确水的蒸馏原理。
7、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使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7、回答: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卫生安全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四、调查报告交流会:


1、下面请各调查小组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对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1、学生调查报告:
1)全村有72.1%的居民使用上镇里统一提供的自来水;25.6%的居民合作自掘水井,抽水直接饮用;近2.3%的居民仍以挑水或竹管引山泉的方式获得饮用水。
2)有新闻报道南山镇芹山村村民寿命较高,是因为该村的水质好,含有有益身体健康的矿物质。
3)南山村藏春路部份居民有“氟斑牙”疾病,原因是居民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现已改用其它水源,但对当地人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
让学生以调查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一种“忧国、忧民”之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2、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很精彩,这些报告也说明了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那么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呢,这个课题我们将在下节课中一起学习、研究。
2、听教师讲解、思考。
引起对下节课学习的欲望。
五、本课总结:
请同学看投影。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认真听教师讲述,疏理一堂课的所学知识。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六、作业:
1、课后作业P56
1
23
2、社会调查P56
4

3、预习课题4 爱护水资源
记录
巩固知识,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6: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2)



广西容县中学 伍海军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与价值观

1.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实践间的差距;

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教学用品

仪器: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平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碎瓷片、带橡皮塞的双直角导管。滴管

药品:绣江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

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种物质?

[问题]

1.在生活中你们知道有哪些水?

2.这些水中哪些是混合物?它们含有哪些杂质?

[展示]绣江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各一杯。

[小结导入] 海水、河水、湖水等都是天然水,跟纯水相比,
朗诵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回答:水



回答:海水、河水、湖水、矿泉水、蒸馏水……

思考、回答:海水、河水、湖水、矿泉水……

观察



听老师小结


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引入本课主题—水。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对比能力。

天然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所以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供生活使用。这节课我们学习

“课题3-水的净化”。

[问题]前几天布置同学们对“容城居民生活用水是怎样得到的”进行调查。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调查结果。



[讲述]其他城市的生活用水也是经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的。



[引入]下面我们通过对绣江河水的净化探究,重点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这几种净化方法。



[巡堂指导]

[引导]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问题]

1.怎样把水中的沉降物除去?

2.过滤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巡堂指导]



[问题]在实际的自来水生产中,可以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呢?

[展示]家用活性炭净水器并讲解其净水原理。

[设问]经过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 浑浊的绣江河水变澄清了,这是否意味绣江河水已经变成纯净物了呢?

[巡堂指导]





[问题]上节课布置同学们预习、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请说说硬水的危害。



[小结]硬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的危害,所以要把硬水转化成软水。有什么方法呢?



[设问]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可以软化硬水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蒸馏。

[演示实验]

水的蒸馏并检验其硬度。

[小结]可见通过蒸馏, 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容性杂质,又可降低水的硬度。一举两得。

[想象]学完本课以后,你想到些什么?请谈谈。



[课堂小节]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什么知识?

[布置]

1.课堂练习:课本P56 1、2两题

2.课后作业:课本P56 3、4题
汇报调查结果: 容城居民生活用水是经过下列过程得到的:绣江河水→明矾凝聚静置→过滤沉降物→活性炭吸附→漂白、消毒→生活用水。

阅读课本P52-53第一自然段,划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探究1]明矾净水。汇报活动结果:烧杯中的绣江河水上层变澄清了,下层有沉降物析出。说明明矾有凝聚悬浮物的作用,可做净水剂。

讨论、阅读课本P53内容。

回答: 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活动探究2]过滤沉降物

学习小组交流、汇报活动结果

思考、阅读课本P54第一自然段





观察、了解、思考







[活动探究3]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汇报活动结果:盛软水的烧杯中出现丰富的气泡,而盛硬水的烧杯则没有气泡,有大量的沉降物生成。

阅读课本P54 2—3自然段

回答:1.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2.锅炉用水硬度高,会结垢而浪费燃料,而且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甚至可能引起爆炸。3.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不利于人的健康。

思考、阅读课本P54 第5自然段。

回答:用煮沸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思考







观察、听老师讲解实验。

听讲、记忆





可能回答:1.我想发明一种新型净水机,通过处理,即可以除掉水中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2.我想发明一种新型锅炉,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在烧开水时自动降低水的硬度。











回忆、学生代表小结。

思考、练习
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养成关注生活中化学现象的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体会成功的情感。





养成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概括知识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并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网上资源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促进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以提高学习效率。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1.静置

2.过滤

二、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吸附

2.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6: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五中学 时 晶
一、教学设计思路
课题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从我们喝的水引入,继而把学生置于自来水厂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水的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由水壶中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教会学生利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由水壶盖上凝聚的水引出了蒸馏水的制备方法,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多做社会调查,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二、教案
  

水的净化


  

  

哈市五十五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会做沉淀、过滤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了解水净化的几种方法;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的积极作用,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增加饮水卫生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
  

硬水的蒸馏。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讨论法。
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导气管、试管、锥形瓶、胶塞、简易水过滤器、明矾、河水、水、多媒体等。



展示自然界中的清澈的水和污水实物图,自然界的水是纯净物吗?
观察并说出纯水与自然界的水的区别。
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自然界中天然水含有许多不可溶的杂质、可溶性的物质、细菌等。
设问:我们每天喝的水从哪里来?
这节课我们一起做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把它净化成自来水!

回答。
从生活走向化学。

为学生提供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
板书:一、净化水的方法
请把你们各组的工作过程记录下来。

养成实验记录的习惯,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设疑:想把河水净化,需经过哪些处理?实际净化前先加絮凝剂,为什么?

板书:净化水的方法――沉淀


思考、回答。
实验1:向两个盛有河水的烧杯中加入明矾,和另一杯河水对比,观察现象,讨论加明矾的作用。





培养用实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培养表达能力。
指导并检查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
展示过滤操作示意图。
实验中,如果滤液出现浑浊,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
板书: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实验2:各组成员根据生活经验设计过滤装置,分工合作进行过滤操作。
根据实验成败,讨论总结过滤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思考、讨论
使化学和生活紧密联系。


设疑: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经过不同程度处理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结:沉淀、过滤这两种方法主要除去什么样的杂质?

概括
讨论、小结。


培养比较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介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设疑:用活性炭进行过滤有什么优点?
板书:吸附(除杂质、除异味、除色)
实验3:各组动手自制简易水过滤器;
各组展示过滤器并互相评价。
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组装简易水过滤器,把生活的体验用到化学学习上。
设问:现在我们得到的是自来水吗?缺少什么操作?
用简易水过滤器得到的天然水,没有消毒。

板书:消毒
设疑:常用于水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示意图!
多媒体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讨论回答。


观看并思考。


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
设问:家中的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有什么现象?
解释:这是因为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这样的水叫硬水,在加热或长时间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
什么样的水叫软水?
板书:二、硬水和软水

回答。




阅读教材并回答。


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问:如何检验硬水和软水?

设问: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麻烦?
实验4:把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水和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阅读教材并回答。

教会学生利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
设问:怎样使硬水软化?
讲解:1.加入化学试剂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离子;
2.加热煮沸。
思考。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三、蒸馏水的制取
设问:水壶盖上的蒸馏水是经历了哪些过程得到的?
设疑:能利用桌上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吗?
实验5
通过迁移水壶盖上的蒸馏水的得到过程,讨论设计组装仪器。各组展示设计的蒸馏装置。

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选出其中一组较好的装置进行实验。介绍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原理及注意事项。
设问:制取蒸馏水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蒸馏水的制取实验。
回答。


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
指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


小组对比讨论各自的失败和成功之处,做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小结:水的几种净化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通过了解自来水制取过程,渗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思想。
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尚存疑问,相互解答。
渗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教育。
设疑:是不是饮用越纯的水就越好?
课后作业:
收集一些资料,从卫生、健康角度对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提出自己的看法。
思考

查阅资料概括总结。


把学习延伸到课下。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6: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4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案例(1)

北京市海淀区理工大学附中 陆 旻
    一、 教学设计思路 1.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它能较好的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很有益处。因本次探究性活动在低年级教学班中开展,所以事先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活动的“启动”课上,教师重点针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的进程、科学小论文的撰写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建议学生把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合理地进行小组分工。
2.活动将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下的研究活动中,我把自己定位成“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启发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指导他们分析调查结果、提示他们补充必要的数据、帮助他们优化课题;在汇报课上,我通过设计问题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认识问题,把课下各小组的独立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这次活动的意义。
3.在课堂小结中教师以点评学生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总结本次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教案
课题

爱护水资源

授课人

陆旻

学校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现状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3. 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4. 初步学会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5.初步学习书写规范的调查报告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实验、观测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

2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书写调查报告及研究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难点

学生汇报:语言准确性的把握、节奏的控制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投影)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图标?
我们为什么要节水、爱水?
[过渡]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连坚硬的骨骼里也含水22%。(展示ppt图片)
在地球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储备情况怎样呢?北京水资源总量又是多少呢?请阅读书P58~59
补充资料:北京水资源
(见ppt板书1

[设问]这有限的水资源是否都能用来孕育生命呢?
请听刘卓周小组的研究汇报。






[设问]看来水质直接影响到生命质量,那么我们周边的水质情况怎么样呢?陈子悦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





[设问]面对岌岌可危的水资源、不容乐观的水质,政府企业、普通居民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林亦清、苏亦煌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








[小结]本次研究性学习总结,详见ppt板书2
中国节水标志

生命离不开水。

感受:失去了水,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通过看书、阅读补充资料分析水资源现状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几种化学日用品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对比了清水、盐水、洗衣粉液、电池液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通过持续一周的细心观察得出结论:水质直接影响生命质量。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昆玉河的水污染调查报告》。重点调查了昆玉河水质,分析了与此相关的垃圾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水价上涨后,服务行业用水情况调查》。该小组在分析了北京市近十年水价的变化趋势后,提出了他们对水价上涨原因的思考,并对游泳馆、美发店、洗车行、居民社区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家庭用水调查与探究》。针对居民用水情况精心设计问卷,并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又进行了再调查。

学生认真倾听,从老师的总结和其他小组的特色中吸取精华



让学生体会水的重大意义
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惊人的数据,强烈地感受到水资源的匮乏。

该小组采用的是——实验观测法
突出特点是:实验中采取了控温、控湿等严谨的对比实验法,且实验数据详实、效果显著。该小组前期曾将‘不当’课题(‘水与生命’)进行了转化,汇报时没能全程完成实验,但表示仍将继续完成实验。我希望他们不仅要展示出严谨的研究方法、出色的实验成果,还要展现出契而不舍的研究精神。

该小组采用的是——实地取证法
突出特点是:照片资料丰富,说服力较强,问题思考较深刻。
我希望他们不仅要展示出丰富照片,还希望他们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收获传递给大家。


该小组采用的是——采访调查法
突出特点是:在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后,采用DV实录,记录了实地调查的收获。
我希望他们展示出他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收获。



该小组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
突出特点是:分析方法独到、采用数据推理,具有说服力。
我希望他们展示出设计问卷、分析结果中的收获。


总结本次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板书设计】
一.  水是生命之源
二.水资源现状——匮乏
三.水质现状——污染
四.节水、爱水人人有责
ppt板书1



按照节水型城市的标准,北京只能支持1700万人口。据2003年底的统计,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1400万,但每天滞留在北京的人口已达到1700万。
ppt板书2
本次研究性学习总结
1. 同学们对爱护水资源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意识到了节水要从我做起
2.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做好节水宣传员工作的好帮手。
3. 活动中同学们运用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
文献法
付姗姗、高恩继等小组

问卷调查法
范嘉炜、林雨清、赵亦群、于天一等小组

实地采访
勒雅、张袆洁、林亦清、李锴小组

照片取证
张袆洁、李锴、陈子悦小组

录音访谈
张袆洁小组

DV实录
汪敬吾、勒雅小组

4.活动中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科学方法的使用会让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倍增!

能力的提升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6: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4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案例(2)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 何少艾
教材分析
《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概况,二是水资源保护,每部分内容又都是从两方面入手。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这种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状况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为在丰富的水储量与有限的淡水这一现实情况中,本身就蕴含着相对、辨证的思想,同时随着海水淡化等水处理工艺的发展,可利用水的短缺状况又是变化的、动态的,因此这里又蕴藏了发展、变化的观点。这里教材文字不多,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考虑到节水和水污染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宣传、报道的资料非常丰富、易得,相关内容也很好理解,因此节水只是以举例的方式简要给出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思路;防治水污染则只从污染源角度简明概括引起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也就是说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路,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并获得。教材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教材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学生分析
我们的学生是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内,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当看见被污染的河水或海水时,有学生会说:“这么大的江河湖海还怕这点污水?况且还有自来水厂在,不必太在意了。”另外,我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接触的外界信息很少,偶尔看到一点戈壁滩的画面,不是觉得很美,就是觉得那太遥远了。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一些方式,使之从科学的角度逐渐认识到水缺乏和水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关注。
设计理念
设计这样一堂课,主要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精神,使学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总之,通过学习化学,要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化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的关注程度,为他们成为环保“小卫士”提供一些智力支持和实践机会。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从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与本教材相关的资料和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情况报道。
教学流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播放“水的新生”配乐诗风景片。
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壮观的水画面对本课题产生无限的遐想。
师: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壮观、多么变化莫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水资源。
教师可引出课题──爱护水资源。
二、自学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测试内容: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
A、51%  B、61%  C、71%  D、81%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
A、江湖  B、海洋  C、冰川  D、溪流
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
A、2.23%  B、2.33%  C、2.43%  D、2.53%
4、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多少种?( )
A、50多种  B、60多种  C、70多种D、80多种
5、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 )
A、第二位  B、第四位  C、第六位  D、第八位
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 )
A、印尼  B、巴西  C、美国  D、中国
7、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
A、1/2 B、1/3  C、1/4  D、1/5
8、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 )
A、内蒙古  B、海南  C、西藏  D、青海
9、世界水日是几月几日?( )
A、3月22日  B、4月22日  C、6月4日  D、7月4日
10、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 )
A、湖北  B、内蒙古  C、河北  D、天津
11、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 )
A、1亿  B、3亿  C、5亿  D、7亿
12、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哪里的水调往北方?(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金沙江
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知道了水的分布现状,也证实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在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赞扬的语言,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们的自学能力给予肯定。)
三、师生互动
1、小结下列知识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球”
2、海洋水:
(1)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2)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3)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3、由于人口增多、工业、生活用水量增大,水污染也比较严重,造成水资源缺乏。
2、将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展示,并与教师准备的材料一起进行交流总结。
如:(1)爱护水资源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考虑。
(2)我国的“节水标志”。
(3)有关水污染而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图片和报道。
(在师生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完成下列课程内容。)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
(2)水体污染源:
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④其他污染:
A、病原微生物污染
B、需氧有机物污染
C、富营养化污染(赤潮)
D、恶臭物污染
E、地下水硬度升高
F、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俣病)
J、石油泄露造成的海水污染
H、热污染
I、放射性水污染
(3)水体污染的危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三、习题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2、科学家预言“水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
A、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提取这些资源消耗了水
B、由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
C、淡水资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
D、水不断受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不充裕
3、请你们谈谈自己的节水经验,在爱护水资源方面,你做的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吗?
四、结束语
重放“水的新生”,由学生朗诵配乐诗──水的新生。在优美的风景和诗篇中同学们更加体会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启发学生以“我认识的水”为题,从名称、化学式、组成元素、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等方面写一篇小论文。
课后反思
本堂课与过去明显的不同在于:把单纯的教师传授式改为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合,再加上艺术欣赏与表演,学生感到很新奇。课堂上所探讨的问题就在身边,更重要的是,不论课前、课中,都是学生唱主角,比给教师当听众要有趣的多,整堂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配合得很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和谐、轻松。我认为教师能将每堂课都设计好是上好一堂课的成功保证。不足的是我们还可以多让学生走出课堂,如:参观水厂,了解水厂收费情况;了解学校学生每个月的用水情况;了解中山市水的污染问题和歧江河改造工程以及一些矿泉水的水源来源等,使学生们更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7 21: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