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08-9-14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观察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认识燃烧的条件)和推理能力(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
4.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和逃生方法)。
5.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具: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
五、教学过程
【引入】打开课件封面(一堆篝火熊熊燃烧)
师:这是什么?
生:火!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火?
生:不能!
师:想不想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生:想!
【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完成表格(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表扬)
表一
探究内容
用燃着的火柴分别放入盛有水和酒精的蒸发皿中
实验现象
水不燃烧,酒精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

表二
探究内容

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实验现象
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氧气
[size=+0]表三
探究内容

向金属片(覆盖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上各放少量红磷和白磷。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size=+0]
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讲评)
解释概念──着火点。向学生介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课件展示)
可然物
白磷
红磷

木炭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60
320~370
558
700~750
要求学生总结出实验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当学生答出一个条件就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当三个条件都出现时,在屏幕中央显示一堆火。)
讨论:水中的白磷能燃烧吗?如果能,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易行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08-9-14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补充实验】从学生中选出一种方案:让学生自己用一支空试管倒扣入热水中,罩向水中的白磷,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现象。

强调:只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是水火也相容。

提问: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燃烧有哪些共同点?你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吗?

由学生答完后,教师评议出燃烧的定义:(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关键词突出来)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师:人们掌握了燃烧的特点,利用它发出的光来照明、发出的热来烧煮食物、炼钢等,把人造卫星送上天!(边用课件展示图片)为人类造福。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能给人类带来益处呢?

生:不是!(要求学生举例后,用课件展示火灾的图片──说明燃烧失控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师:请同学们看看常见的灭火方法。(每看完一种方法,要求学生说出该方法的原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理念。)

1、隔离法 2、窒息法 3、冷却法

讨论:万一发生火灾时,你应采取什么措施?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学生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甚至有错误的。但没关系,教师可以和学生对不同的方案共同讨论、评判,达成共识,得出较科学的方案。)

多媒体播放课件:火灾现场逃生的动画。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完后,教师简单评。)

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方法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的现象。

②氧化反应都会引起燃烧。

③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2、为什么酒精灯用火柴就可点燃,而煤却不能呢?

3、用扇子扇煤炉火时,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时,为什么一扇就灭?

4、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

①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②邻居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

③由于电线短路而发生火灾。

【课外学习】在www.3721ww.com.上搜索“易燃易爆物”,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到互联网上去学习)

六、教学反思

1、与传统灌输教育不同,这里不再只是教师演示实验,或教师引导学生做验证性的实验,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获得知识,这样更灵活更有效。虽然科学探究活动的水平或层次不是很高,但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是其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可替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把书本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和见闻,打破了课堂学习时空的局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心扉,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真谛的热情,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而老师则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这样就落实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3、在教学实践中,课件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素材,对于一线教师深感建立素材库的重要性。另外,应注意协调解决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08-9-14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3)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 李 宁



一、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录像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验事实作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这些要素所组成科学探究过程,使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学生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用灭火的实例录像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制成动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教案

课  题  燃烧与灭火

授课人 李  宁

学  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 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难 点

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白磷、红磷、蜡烛、碳酸钠、盐酸、火柴、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08-9-14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引言】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火是燃烧的结果,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引入】播放一段录像,录像内容:

①点燃一根蜡烛

②将用纯碱与食醋制得二氧化碳倒在蜡烛上,蜡烛熄灭。




看过之后令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筛选与本课相关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将其修正为以下2个探究题目:

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参与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注意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燃烧的录像








观看录像





各小组通过讨论后提出问题

如:①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②产生气体是什么?

③火焰为什么熄灭?

④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所提出问题,得到本节课的2个探究题目。




分组讨论

在问题面前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想与假设:

1、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简练的语言引入新课,介绍燃烧的定义。






利用简单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导入课题,激发好奇心理及求知欲,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一个情景。




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做科学”的过程。






培养学生从化学学习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激励性语言引导下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能主动地或在他人启发下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指导学生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实验




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获得的事实进行归纳整理,经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听取各组的汇报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利用电脑展示一些具体的灭火的图片和录像,与学生共同分析其灭火原理。


播放动画,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练习】在图中找出这座房屋中的防火措施,并设计一种合理的自救措施。



【小结】完成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调查你的家庭、学校或一些大商场的防火措施


分组讨论,根据探究课题结合教材中提供实验设计化学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并将实验方案提交与教师及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完善。


按照实验方案,有条理地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关系,并与他人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选出各组代表汇报本组情况。


学生针对本次探究活动作出反思,发现自己或他人长处以及不足,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分析图片和录像中所用的灭火原理。



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完成练习





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及同组同学互相合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联系。

培养学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在学生、教师探讨过程中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生动有趣的图示激发学生的答题欲望。

利用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08-9-14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4)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八中学 王 红
课  题  燃烧与灭火
授课人  王 红
学  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八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仪器、药品、用品
多媒体、镊子、酒精灯、酒精、棉花、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一块煤、烧杯、扇子、沙子、水槽。

   



展示几幅有关燃烧的画面,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火对人类的意义。
观察画面,思考火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请同学们介绍学习和生活中所了解的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有关事例,并引出燃烧的概念。
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并形成燃烧的概念。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学生提出燃烧与灭火方面想了解哪些知识,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不同,将学生分成燃烧小组和灭火小组。
互动交流,猜想燃烧所应具备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依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推理能力,调控后续教学。
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探究方案,探究燃烧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为学生提供仪器和药品。
燃烧小组:
1.镊子、酒精灯、蘸有酒精的小棉花球、蘸有水的小棉花球、火柴;
2.两支小蜡烛、一支透明的玻璃杯、火柴;
3.镊子、一根小木条、一小块煤、酒精灯、火柴。
灭火小组:
蜡烛、火柴、空烧杯、扇子、沙子、水槽。
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燃烧小组探究燃烧条件获得结论:
1.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并引出着火点的概念。

灭火小组探究灭火方法及依据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隔绝空气或氧气。
用明显的实验现象验证学生的推理,使学生体验推理探究获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提出问题:灭火的方法较多,是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任何火灾呢?当大型火灾发生时,消防队员都采取了哪些灭火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消防队员扑灭火灾的片段。
学生以竟猜的方式去了解火灾的扑灭方法,了解三种常见灭火器,了解每种灭火器适用的范围及依据的原理。
使学生形成辨证地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带的仪器设计简易灭火器。赏识和激励学生。
学生利用自带的空矿泉水瓶、空酸奶瓶等仪器设计简易灭火器。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共同探究改进的方法。
使学生在探究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创新能力,真正达到了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展示消防安全标志。
猜一猜,引出爆炸。
畅想:家庭或高层宾馆发生火灾,假如你身居其中,你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组内合作,探究解决。猜一猜,找出生活中爆炸实例。
畅想……

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火灾与爆炸的危害。增强学生防火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畅谈本节课的体会,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侧重学法交流与感受、反思与评价,情感交流。
激励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布置作业: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
思考、研究。
深化课堂学习要点,通过开放性习题的布置,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08-9-15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5)

湖北省浠水县麻桥中学 罗旺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用品
学生部分
烧杯(热水)4个,漏斗、洗耳球(或气筒)4套;烧杯(冷水)4个,大试管(含橡皮塞)4支,酒精灯4个,试管夹4个;火柴8盒,小蜡烛16支,白磷若干。
教师部分
烧杯2个,大试管(含橡皮塞)1支,小蜡烛,碳酸钠粉末,浓盐酸,塑料瓶,小试管,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可燃物的燃烧,能为我们带来光明、温暖和能量,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二、问题和猜想
[提问]:可燃物燃烧会发出什么现象?
[讨论]:下列反应都会伴随什么现象?
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学生对这些反应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燃烧、可燃物,进而猜想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燃烧: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猜想]:燃烧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
三、实验与探究
[演示]:将装有白磷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提问]:这个实验满足了哪些条件?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还能燃烧吗?
[讨论]:你准备改变哪个条件?说出你的实验方案。
其中一个把白磷直接放入热水中,另一个把白磷放入试管,再把试管放入冷水中。
[学生实验]:选择两个方案中的一个,实验并观察现象。
[讨论]:你从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要想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达到一定温度,三着缺一不可。
[讲述]:我们把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幻灯片]: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没有着火燃烧呢?
[讨论]:如果给白磷补充上那个条件,白磷能燃烧吗?
你准备怎样为白磷提供那个被改变的条件?
向热水中的白磷补充空气,可以使用洗耳球连上漏斗,然后罩住白磷,效果特别好。有学生提到,需要“送气机”,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送气机。
[实验]:选择适当的方法,补充条件,实验并观察。
[讨论]:有什么现象?你从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只要有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水火也相容!
四、讨论和交流
[讲述]: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燃烧发生的条件,同学们,我们怎么熄灭火焰呢?
可燃物是燃烧的基础;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一定能燃烧。
[讨论]:灭火有哪些措施?“灭”字头上的“一横”起什么作用?
[活动]:熄灭小蜡烛。
[讨论]:你用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运用了什么措施?
[演示]: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灭火。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如果把碳酸钠和浓盐酸放入瓶子里去,会是怎样呢?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装置起什么作用?
[阅读]:学生阅读几种常见灭火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并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介绍。
五、练习和巩固
1.“釜底抽薪”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实验时,如果不慎把酒精洒在实验台上并燃烧起来,我们可以用湿抹布扑盖。利用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炒菜时油锅内的油不慎着火,灭火的方法挺多:
1)盖上锅盖,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这是利用了(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把菜放进去,也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这是利用了(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林砍掉。这样做为什么有利于灭火?
5.烧不坏的手帕
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将一块棉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等酒精火焰熄灭后,观察,手帕竟然丝毫无损。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六、情感交流
[讨论]这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触?
板书设计
实验说明
1.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分别探究氧气和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2.白磷燃烧后,要塞上橡皮塞,以减少白烟扩散。
教学后记
用学生分组实验代替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的设计和方法的确定上,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08-9-15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广东省佛山市惠景中学 夏建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集体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组织交流】请学生谈谈生活中常中的燃烧事例。
【导入新课】由同学们所列举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物质燃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与灭火。
【回答】煤气燃烧、火柴燃烧、电器设备着火燃烧……以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创设学习情景。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组织交流】组织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
【导入主题】燃烧有造福人类的一面,要利用燃烧,我们就要研究燃烧的条件。
【组织猜想】 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出猜想;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纸可以燃烧吗?石头可以燃烧吗?
2.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组织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7-1,并对实验7-1作了改进:考虑到白磷燃烧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用大烧杯罩着并放在水槽中有利于吸收五氧化二磷,减少对人体危害和环境的污染。
【收集证据】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回答】利:利用燃烧来做饭烧菜;弊:酿成火灾。
【猜想】燃烧要有氧气、火、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回答】1.纸可以燃烧,石头不可以。
2.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具有可燃物。
实验,并记录现象。
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探求未知知识,这种方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的改进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怀,以此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引导分析
【提问】看到这么有趣的现象,你有什么疑惑呢?
【提供信息】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白磷是40 ℃。
【追问】你能独立解决这些疑问吗?
【继续追问】怎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
【演示实验】用收集满氧气的试管罩着水中的白磷。
【提出问题】
1.为什么铝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
2.为什么铝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回答】1.铝片上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
【集体回答】往水中通入氧气。
以实验现象为依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用信息能力。
得出结论
【引导归纳】根据以上实验,你能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吗?
【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回答】归纳燃烧条件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习过程性评价
【学习过程评价】利用燃烧的条件对学生在实验7-1中出现的异常实验现象进行简要分析、评价。
异常现象:
1.铝片上的红磷也燃烧起来;
2.铝片上的白磷和白磷均不能燃烧。
【回答】1.铝片上的红磷也燃烧起来是因为红磷和白磷放得太靠近了,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铝片上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太少,传递的热量不足,温度低于白磷的着火点。
使学生逐步养成对实验进行评价和反思的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07: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