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复制链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07: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

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对“燃烧的条件”探究中,加入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改进了“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使实验更容易完成。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08-9-13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燃烧与灭火 说课稿  



河南省安阳市曙光学校 常士杰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



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一节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实施“五字方针”:听、思、说、议、乐。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乐──乐于探究。



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主线,通过五个环节来向大家展示我的第三个问题“我的教学实践”。



三、我的教学实践



环节1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2 :探究燃烧的条件。这里通过三个分组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纸棒与裹在铁棒上的纸棒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在分组实验(3)中,纸棒的燃烧对比实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将纸条缠绕在铁棒上,来做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个看似与化学课堂无关的动作,其实是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教育,注重知识的完整建构过程。



环节3 :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通过对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灭火都需要什么条件?



环节4 :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七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环节5 :最后,学习防火自救常识,防患于未然,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一张纸条,一些沙土,一块抹布,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08-9-13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燃烧与灭火 教案

河南省安阳市曙光学校 常士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具准备]
1、仪器:镊子、酒精灯、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
2、药品及其它:水、碱面、白醋、火柴、木块、蜡烛、白磷、红磷、热水、胶水、滤纸、展示台、自制教具、小刀、湿抹布、沙土、药匙、石棉网、铁棒、纸条、纸卷、酒精、水、点滴板
3、多媒体、自制教具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










燃烧的概念


燃烧的条件





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灭火


灭火的原理



防火自救常识


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燃烧的特征。
①展示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图片。
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定义燃烧的概念。
通过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小组讨论、发言。
①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燃烧的条件。③评价各组的探究活动。

①观察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

②讨论、分析燃烧的发生都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②展示教具,归纳总结,突破难点。
①参与灭火行动。
②从同学们的灭火实践中总结出灭火原理及方法。
①模拟火灾现场。
②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灭火),给学生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③在学生的灭火行动中给予帮助,并做出评价。
④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原理及方法。


①讨论交流如果生活中遇到火情应如何灭火与自救。
②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①提出情景问题,考查学生安全意识。
②展示图片,介绍消防安全知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
[讲解词]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有趣的甲骨文字,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距今约有3300多年年历史。今天我们暂且可以把这个时间忽略不计,而把时间追溯到五十万前,来看看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反应。在化学大事记中,第一个就是“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
火更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助手,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的帮助。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但燃烧不当、失控,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所有的燃烧从化学角度来说都是一样的,但燃烧是有利还是有害,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加以控制。如果我们掌握了燃烧与化学反应的联系,那我们就能有效控制燃烧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谈一谈燃烧。
[讲授新课]
一、燃烧
[展示图片]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
展示碳、硫、磷、铁、镁、蜡烛等物质的燃烧图片。
[学生讨论]
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板书)
[设疑]
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
二、燃烧的条件:
[学生分组实验]: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在点滴板的两个凹槽中分别滴入酒精和水,用火柴点燃。
教师巡视,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
实验小组发言,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08-9-13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结论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可燃物。
进而举例哪些物质是可燃物,哪些物质不是可燃物。
[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同实验1
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结论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对燃烧概念进行充实]:指出该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是氧化反应的实质)
[师生同做实验3]:(准备两个纸卷)分别点燃纸卷,点燃缠在铁棒上的另一纸卷
分析比较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
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结论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结]:燃烧的条件(板书)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设问]:
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
对燃烧的条件做进一步研究论证:
[演示实验]: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
让学生分析白磷、红磷在不同情况下能否发生燃烧,对燃烧的发生有更清楚的认识。
[得出结论]
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出示教具]
利用教具进一步加深印象,并强调这三个条件共同构成“火三角”。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板书)
[课堂练习与巩固]
用所学知识来加以解释:课本105页生活启示(野炊时点燃枯柴
[过渡]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能造福于人类,比如我们刚开始看到的图片,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燃烧失控引起火灾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展示图片]:展示一组火灾图片,引出灭火。
三、灭火:
[再次利用自制教具]
作承上启下的小结,并演示说明,如果破坏了其中的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发生,这样就达到了灭火的目的。
[学生探究活动]
熄灭蜡烛实验(提供的材料和工具仅供参考)
灭火方法

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用水灭火


2、用嘴吹灭


3、用剪刀灭火


4、用烧杯灭火


5、用沙土灭火


6、用湿抹布灭火


7………


学生上讲台演示用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烛,并说出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刚才熄灭蜡烛过程中,都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并进行总结。
[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板书)
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火源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联系生活]
如在生活中遇到着火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如:炒菜时油锅着火,电热毯引燃被子,楼房下层着火如何防火自救,学生各抒己见
[展示图片]
介绍一些防火自救常识(展示防火自救常识图片)。
认识消防安全图标。
灭火救火不如防火,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调查与研究]
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2、为2008奥运会设计点火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08-9-13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黄小燕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六、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引入新课

2.5min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观看】
【思考并回答】略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复习回顾交流

4min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
【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
【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
【交流汇报】略
【思考并回答】略
【思考并回答】略
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总结交流
12min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布置任务】同学们根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10分钟的探究活动寻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
【点评】学生探究报告
【介绍】着火点
【小结】燃烧的条件
【思考并回答】略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交流汇报与讨论】
【倾听】
【思考并回答】略
【倾听】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课堂练习
2min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图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

【思考并回答】略
【倾听】

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水火相容》
4min
【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的燃烧。

【分析小结】

【观看并思考】略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课堂练习
3min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略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回顾交流
5min
【演示实验】多次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

【同学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略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3min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
【分析】
【观看并思考】略
【思考并回答】略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方法。

分析小结练习

2min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略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

3min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与总结,明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小结】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回顾总结】


播放录像
4min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

【观看并思考】略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结束语

0.5min

师生一起庄重承诺: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08-9-13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七、学习评价设计

本课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两方面入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在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学习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活动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各占50分。
(1)学生活动评价(分值50%)
“燃烧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项目

质 性 评 价

量化评价(等级分)

具体评价内容

填写具体事实

满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1

提出问题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6







2

做出假设

1、
物质可燃;
2、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6







3

设计实验方案

能否自行设计合理的
实验方案


10







4

实验操作

能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有效



10







5

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推断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6







6

表达和交流

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6







7

反思、提出新问题

物质在其他气体中能燃烧吗?



6







等级





50







评语(教师填写)






(说明:1、等级分的评价标准:单项表现 优——6或10分,良——5或8分,中——3或6分,需努力——2或5分,特优——加2分; 2、等级评定标准:7项总分50以上为特优、45—50为优、40—45为良、30—40为中、30以下需努力)
自评(×40%)

小组互评(×30%)

教师评价(×30%)

总 评











(2)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分值50%)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笔试测验的方式进行。本课题设计了10分钟测试题(课内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结果给学生打分。两次评价的总分即为学生该课题的总成绩。(附《燃烧与灭火》的10分钟测试卷)
《燃烧与灭火》10分钟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1.
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如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却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




2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

                                         
3.
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




4.
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



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5.谈谈你将如何为你居住地区的防火、防爆做些有益的工作。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燃烧现象司空见惯,在教学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2.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3.创设问题情景并播放教学录像,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4.提供一些网上课堂的网址,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有用知识的习惯。
九、教学反思
通过实施本节课教学与聆听点评指导,受益非浅。
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这点初中老师不容易做到,要引起重视。
本次课前,我以课本的实验为蓝本演示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感觉操作较困难,白磷在热水中融化且游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作用制氧气不好控制氧气的流量。鉴于此,我作了如下改进,事先收集好一集气瓶氧气,实验时将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且环保。改进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另外,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跃,学生才可能更活跃更投入,才能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
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附: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学案

[提出问题]
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燃烧的一种现象。你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如镁条的燃烧、


等。

燃烧是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实验探究]
一、燃烧的条件
问题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假设  1、物质可燃;2、
;3、

实验步骤
1、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
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
3、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分析实验
请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探究问题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燃烧与物质有关吗?


可燃物才能燃烧

2、燃烧与温度有关吗?
常温下蜡烛不燃烧

点燃后的蜡烛燃烧



3
烧杯内的蜡烛熄灭了

烧杯外的蜡烛继续燃烧



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氧气(或空气)
你所知道的灭火的方法有:



二、灭火的原理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牢记下列安全警示标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08-9-13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

厦门市逸夫中学 廖彩娥
一、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展台、实物、图片、实验以及Flash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思路为: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初步悟出燃烧的条件──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观看图片以及Flash课件,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中逃生的技巧──演示灭火器原理以及面粉爆炸实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教案
课  题 燃烧和灭火
授课人 廖彩娥
学  校 厦门市逸夫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重点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难点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  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仪器、药品
学生分组:小蜡烛(2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滤纸、小刀、抽滤瓶、试管、灭火器。
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500 mL1只、1 000 mL3只)、铜板、吸耳球、酒精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参与小组活动并指导学生实验,宏观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
2、与同学一起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3、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初步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活动与探
究一: (约8 min)1、分组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2)
(3)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1、通过简单的实验,从活动中思考并悟出燃烧的条件。
2、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2、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二:[约10 min]
1、 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投影)
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 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 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活动小结:(板书)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此实验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所以老师演示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1、 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
4、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活动与探究三:[约15 min]
1、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2、 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3、 讨论与交流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 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在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演示灭火器原理活动与探究四: [约4 min]
阅读教材(P127)与交流: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教师演示:实验7-2:面粉爆炸实验活动与探究五: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约5 min]
1、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阅读P128-129内容。
3、 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后拓展与实践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2、作业:课本P131习题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三、对两个演示实验的反思与评价
1、实验改进: 此实验装置可将导管改为一个倒置的漏斗罩住白磷,通入氧气可用洗耳球向里面鼓入空气代替,效果不错,且简单易行。但要注意不要将水吸入洗耳球。
2、面粉爆炸的演示实验不易成功,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面粉太潮湿
②里面的蜡烛易熄灭
③随着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里面的氧气不足以使面粉爆炸。所以我认为此实验有待改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07: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