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 通过速记游戏认识到,只有通过归纳整理,才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2. 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从不同的角度对本单元所接触的12个化学方程式进行分类,如从反应条件进行分类,从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分类,从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或对出现频率高的物质进行分析画出知识网络。
3. 课后完成总结作品,完成较好的制作演示文稿。
| 从游戏收到较大触动,认识到归纳的意义。
讨论
课后作业
| 明确目的,调动学习积极性。
合作讨论分类的方法。
每个学生分别对这些反应进行整理,实现每个学生自身的真正的意义建构。课前完成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充分思考。
|
课堂内容
标题
导入
2’
| 碳单元复习
我们在前面的课中,通过一个小游戏认识到,归纳总结对记忆的重要性。同学们在课前都从不同角度对我们在本单元接触的化学方程式进行了分类整理。下面请几位同学作为代表,介绍一下他们整理的作品,并说明该种分类的优点与不足。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他们汇报后请大家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建议。
|
| 明确本节课的目的和意义。
|
作品展示
| 一、基本反应类型(作品1)3’
二、反应条件(作品2)3’
三、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制备(作品3)5’
四、知识网络图表式(作品4)5’
分别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基本反应类型作品展示
2. 学生质疑与改进
3. 教师点评
|
认真思考,质疑、改进
生生交流,取长补短。
| 理解每一种分类方法的长处,从基本反应类型、反应条件、物质的化学性质等不同方面巩固记忆。
实现对知识整理的完善。
|
利用化学知识网络的典型题
| 关键点发散
1:有一种黑色粉末A,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推断A
见ppt演示文稿
关键点收敛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有CO2生成的化合反应
(2)有CO2生成的分解反应
(3)有CO2生成的置换反应
(4)有CO2生成,但不属于以上反应类型的反应
3: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 A:碳
学生分析思路
用到了哪种知识网络
(1) 碳和氧气
(2) 碳酸分解
(3) 碳和氧化铜
(4)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观察颜色
|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开放式的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知识网络后,就要利用知识网络来解决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设计主要利用网络中的关键点进行思维的发散、收敛,从而训练学生的深度思维,即体现了由“点→线→面”的认知层次。
|
小结
| 1. 如何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更有效的复习?试概括具体方法。
| 2. 建知识网络的意义
|
作业
| 修改、完善自己的从不同角度总结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