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复制链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江苏江阴市一中 徐建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取;

2.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丰富二氧化碳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逐步熟悉研究化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分组活动探究、猜想、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实验仪器及药品

【课型类型】

研究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风光,可爱的卡通画“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自由地翱翔”,拉开了本课的序幕。

在前面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情况下,先请两个学生上台制取五瓶二氧化碳气体,再由学生分组制取三瓶(包括可乐瓶)气体。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讲述“魔鬼山洞”的故事,导出杀人凶手是二氧化碳,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学生思考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可告知我们哪些信息?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三、讨论与交流

由学生通过感知得到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相比较)以及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通过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得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点出进入山洞的最好方法是用火把引路。

四、验证与解释

请学生回忆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何异同?二氧化碳是怎样鉴定的?

学生按图6-13、图6-14以及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验证性体验,并共同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讨论:石灰水瓶内壁白色物质是何物?如何除去?

五、猜想与假设

从实验6-6(Ⅳ)中小花为何会变红的问题引出二氧化碳是否还会与水发生反应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出以下三种猜想与假设。

①水能使小花变成红色。

②二氧化碳气体能使干燥小花变成红色。

③水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小花变成红色。

六、探究与检验

为证明假设的正确与否,收集证据十分重要。通过实验6-6(Ⅱ)(Ⅲ)及补充实验──盐酸与石蕊的作用,对上述假设一一作出判断。指出小花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作用生成碳酸的缘故。

引出H2O+CO2=H2CO3和H2CO3H2O+CO2↑。

七、总结与延伸

教师指出二氧化碳与水作用不仅可生成碳酸,如改变反应条件还可产生其他产物,进而引出光合作用。加深学生对自然界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的认识,进而引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通过“温室效应”的模拟实验,组织学生讨论“温室效应”的起因、利弊和防止“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

接着由学生归纳出本课学习要点。

八、思考与设计

科学探究是课改的灵魂,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探究。随着问题:“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水中或石灰水中,会观察到哪些现象?”的引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回答问题。教师鼓励他们思考还能设计哪些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等起反应,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

九、活动汇报

最后,由本班化学兴趣小组成员就“教室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这一课题研究,对全班学生做了汇报。

小组成员从问题的起因、问题的提出到实验的原理,从如何采样分析到作出结论,运用媒体一一做了简述,并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提出了两条合理化建议。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新的学习方法。

点评:

本课是以第六单元课题3中二氧化碳为主而精心设计的一堂研究课。这堂课学生活动积极,气氛活跃,学有争议、教有创意,教学内容丰富,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用“情、奇、理、疑、问、趣”入境激发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新关系的特点,倡导了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特级教师宋永良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实验教学



江苏无锡市江南中学 陆 菁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一、人教版教材本单元实验内容概述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中有木炭吸附实验、碳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家庭小实验中有石墨(铅笔芯)导电实验和蜡烛不完全燃烧碟底有炭黑产生的实验以及习题5木炭吸附红棕色二氧化氮的实验。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安排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和实践。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有利用二氧化碳性质的验满实验、二氧化碳灭蜡烛火焰的实验、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小花变色的实验、一氧化碳燃烧实验、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及家庭小实验中的鸡蛋壳与醋酸反应的实验。

二、实验内容的特点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新教材本单元的化学实验,不论是保留或修改的老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如保留下来的二氧化碳灭蜡烛火焰的实验,修改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使小花变色的实验),还是新增加的实验(如一氧化碳使鸡血变色的实验等),都力求贴近生活,以学生生活实际素材创设情境。这样编排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甚至兴奋的心情,去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好化学的信心。

(二)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新课标提出化学教学应加强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第六单元的二氧化碳溶于水、饮料瓶瘪下去的实验与物理学中气压的变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利用已具备的物理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得到正确结论。又如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与生物学及环境保护等知识有机结合,这些都体现了重视学科间知识联系、相互渗透的特点。

(三)注重探究能力培养

如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假设、分析、对比、验证等手段,设计出一套理想的制取方案(可与教材提示的相同,更应鼓励学生设计与教材不同、有创新的方案)。这样的探究活动,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地、研究性地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三、实验教学中的建议

1.本单元有两个化学实验可作为专题来研讨探究。其一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由实验室具体条件设备出发,围绕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检验这一主线来探究,药品可增加Na2CO3和HCl,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分析出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原因,同时为后面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学习打下伏笔。其二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教学时建议先提供一信息即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然后提出研究课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并引导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案与课本设计的小花变色相比较、讨论,分析哪种方案更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性学习方法。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目前中学实验室条件下,大多采用演示实验来教学,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观察、思维、讨论、设计、体验等活动。在教学中建议根据教材中实验装置示意图,按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实验装置→实验顺序→尾气处理这一主线来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对将尾气用导管连至加热氧化铜处燃烧的这一既防止了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能源,化废为宝的尾气处理方案,给予表扬。一节实验课教学后学生不仅认识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更有对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的领悟。

3.本单元有3个家庭小实验,受条件的限制,学生回家不一定都能完成,在教学中建议让学生做些了解,对于难以完成的家庭小实验,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其完成。如鸡蛋壳与醋精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家庭小实验,建议教师向家中无药品的学生提供澄清石灰水。这样学生不但顺利完成了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加深了印象,同时也了解了鸡蛋壳和醋精的主要成分和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4.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是唯一令人遗憾的实验,通过多次课前实验都观察不到鸡血变色现象,最后我们只能将这一实验制作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血液的颜色可调整)播放给学生看。但我们不回避做不成此实验的事实。我们向学生介绍了按教材实验内容做很难观察到血液颜色变化的情况,请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或请教医生或生物教师等,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这样一来师生都明显地感觉到“坏事”变成了好事,学生的知识面广阔了,相关知识也丰富了。

*本文原载《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年第5期,现刊出时略有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次别开生面的实验探究

江苏江阴市璜塘中学 陶建龙
新的化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其中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的范例和素材,不少活动是探究性的实验。我们对这些探究性的实验要高度重视,要让学生边实验、边探究、边思考、边体验,这对于他们顺利地提出假设,探索现象,验证结果大有裨益。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就一定能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在讲授“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结束后,为进一步让学生“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见本课题“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分组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并安排在下堂课时各组选出探究课题交流会演。会演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学生各显其能。许多实验构思巧妙、质朴实用,特别是4组(以下称甲、乙、丙、丁组)学生联手“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跟踪探究”,他们分工协作,设计新颖,其他学生感受很深。现将这一次探究会演概况陈述如下。
一、甲组
【探究活动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探究。
【探究活动目的】比较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的变化。
【用品】锥形瓶、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乳胶管、澄清石灰水。
【教师点评】甲组学生利用了“洗气瓶”原理和根据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征,设计了以上探究实验,简明地得出了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区别。
为进一步探究吸入的气体与呼出气体中其他气体的区别,学生拿出了自己查找的大量资料,以下列出了乙组学生查的资料。
二、乙组
【探究活动的名称】收集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资料。
【探究活动的目的】比较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
【实验用品】投影片
【教师点评】由上述资料可见,人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所以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至4%,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现象与理论一致。
为跟踪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HO2和O2的含量,丙、丁两组做了如下探究。
三、丙组
【探究活动名称】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区别。
【探究活动目的】验证乙组资料。
【实验用品】30 cm长玻璃管(2根) 鼓气气球
【教师点评】该组学生思考全面,构思了用玻璃管这样一个简单而巧妙的探究方法,简明地验证了呼出和吸入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区别,这种方法比向玻璃片上吹气效果明显,特别是气温较高时,仍有明显效果。
接下来由自称为“化学爱好者”的丁组学生应用物质的燃烧,设计并验证了人体呼出气体中仍含有的O2。
四、丁组
【探究活动名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仍有O2。
【探究活动目的】验证乙组资料。
【实验用品】烧杯、导管、开水、白磷
【教师点评】该组实验结合了物质(白磷)燃烧的条件,又验证了乙组学生资料中人呼出的气体仍含较多O2的内容,这个探究有一定的综合性且实验设计简单易行,很有新意,效果也较明显。(这个实验为达明显效果:①热水温度要高达近100 ℃;②白磷的量要多,且不要让熔化的白磷在杯底过于分散;③吹气要缓要连续。)

在这四组学生的实验结束后,其他各组学生也分别献技:有用小木块、蜡烛、水槽、烧杯,验证空气中O2、N2含量的探究;有面粉爆炸实验的探究;有河水、井水、自来水、蒸锅水硬度的探究;有河水、净化水的探究;等等。
这次探究会演,虽然有些实验较简单,甚至未成功,但大多数学生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因而这一课题的知识点,学生掌握得较好。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实验探究会演,我深深体会到:(1)要重视化学实验,因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化学学科的特色就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凭着它本身具有的生动、直观、形象、鲜明的特点,激发和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不断处于探索的情景之中,从而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体验到认知加工的过程,使化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更加优化;(2)要重视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每个化学老师都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课程要求下化学教学的方向,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3)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的过程,首先教师要解放思想,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学科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4)要做好学生探究的向导,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要教师放任自流,教师是学生探究过程的向导,在本次实验会演之前,我布置了要求,在会演中,我给予了及时的点评,另外,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中也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以促使学生持续深入自主探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楠杆初中 杨秀云



一、教学设计思路

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筑一幢大楼,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真正的建筑师应该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为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教学活动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前,师生利用生活废品自制教具,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大额班实验仪器不足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中,让学生收集、整合实验室制取O2的有关信息,推理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再结合思路设计CO2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验证、验满CO2,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究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后,让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再设计一套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参加班级展览,将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学过程的参与者。

二、教案

课  题  CO2制取的研究

授课人  杨秀云

学  校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楠杆初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进行CO2制取的探究实验;

2、通过探究,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原理、装置和操作;

3、了解CO2的部分物理性质,学会收集、检验和验满CO2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理、解决问题;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对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

1、讨论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及收集、检验CO2的方法。

难点

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设计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法

对比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注射器、胶头滴管、火柴等。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大家从空气中吸进了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O2,请问:能否以空气为原料制取O2?为什么?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有哪些?”
做一次深呼吸。
    【回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激活思维,为问题的引出做好铺垫。
    整理旧知,引领思路,获取新知
    【请填表】



反应原理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比空气的大小

是否与水反应


氧气









    【请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适合于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吗?为什么?能改吗?怎样改?
【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渡
“吸进O2,呼出了CO2,如果需要一定量的CO2,能否以空气为原料制得?”
【设问】在实验室如何制取CO2呢?(揭开本节课的探究主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生练习、讨论、回答。






推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选择理想药品;2、确定合适的实验装置;3、验证气体。



再做一次深呼吸。
让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引发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达到轻松突破难点的学习效果。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分组实验,探究理想药品
【提供给学生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说明】从反应速率,生成的气体是否易于收集等方面考虑。
【小结】 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
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分组试验:观察、记录。


通过比较,选出实验室制取CO2的理想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让学生通过操作,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理想药品。初步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理想药品的选择依据。
    开动脑筋,设计实验装置 【问】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吗?
【激励】相信你能当一个小设计师,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屏幕显示】可供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仪器(也可另选或自制仪器,还可利用代用品)。
【展示学生作品】实验装置。请学生说出每种装置的优缺点,选出最佳方案。
【小结】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装置。
1、制取;2、收集。
分析、讨论、设计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装置,然后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与表达。

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展示自我 【请你告诉大家】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如何制取CO2?
【动画】实验室制取、验证、验满CO2。
    表达、交流、自查。    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自查自纠的能力。
    自制二氧化碳 请用自制仪器制取、验证、验满CO2,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1、现象;2、验证方法;3验满方法。
让学生从探究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巩固新知,自我检测,拓展思维
【请让我来告诉你】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填代号)
⑴写出标有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② ;③ ;④ 。
⑵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⑶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铵(NH4Cl)与固体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氨气(NH3),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NaCl+NH3↑+H2O,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能溶于水形成氨水。根据以上知识推断:实验室制取NH3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2、【趣味实验】鸡蛋在醋酸中潜水。
问:你能解释其中的奥秘吗?
学生抢答。







观察,讨论。
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检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谈收获体会
1、本课题研究什么内容?
2、有哪些收获?
3、从这些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
4、运用这些知识你想做点什么?
    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澄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模糊点、疏漏点。
【课外探究】
1、小发明:就地取材,选用你家中现有的物品(墨水瓶、塑料瓶、圆珠笔芯等),自制一套制取CO2的装置,参加班级展览、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试验。
2、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工业制取CO2的原理和方法。
    学生自制仪器,开展社会调查。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科学品质;强化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案例

广西容县教研室 周 林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这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联系密切的特点,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案
课  题  碳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 周 林
学  校  广西容县教研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温度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影响。
2.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3.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3.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
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
①谈话法;②总结归纳法;③演译法;④阅读法;⑤实验观察法。
仪器、药品
酒精灯(带罩)、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药匙、带塞玻璃导管、小烧杯、火柴、Cu0粉、碳粉、澄清石灰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对生活关注的程度。你们都看到过哪些物质可以作燃料?
    木炭可以作燃料,由此可以说明木炭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大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成后同位之间、前后位之间互相检查并更正。
    现在我提出第二个问题:用煤气热水器洗澡的过程或冬天时把门窗关闭,在室内生个炭火盆的过程。谁听说过发生有人中毒的事情吗?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你们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互相检查并更正。
    学到这里,你们发现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感悟吗?
    现在我提出第三个问题,谁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什么作原料?
    铁矿石多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我们学习过的铁的氧化物有哪些?
    炼铁要以铁矿石和焦炭为原料,现在铁矿石以Fe2O3为例,你们完成用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并互相检查和讨论。
(举手回答)根据生活知识可能有的答案:木柴、煤气、液化石油气、木炭、煤、汽油、柴油等

(举手回答)可能答案: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可以跟氧气反应。
C+O2CO2

(举行回答)可能答案:CO2有毒;不完全燃烧时,生成CO,CO有毒;煤气有毒。
2C+O22CO

(举手回答)可能有: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有影响;反应条件有多种;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预期的产物。
(举行回答)可能有:铁矿石和焦炭;铁的化合物;含有铁的物质。

Fe2O3、FeO、Fe3O4

2Fe2O3+3C4Fe+3CO2↑
Fe2O3+3C2Fe+3CO↑
通过对生活的关注,对学生没有难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引出碳的化学性质,又实现前面氧气性质的复习。
    强调这是碳的可燃性。为生成CO进行比较做准备。
    强化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化学性质。促进生生交流又能照顾全体学生。
    增加生活知识,指出CO2无毒,又通过生活知识和质量守恒定律,推理引出碳不完全燃烧的新内容,促进对反应实质的认识,避免死记硬背,形成良好学习方法,提高对生活的感悟,提高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养成分析、总结、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工业知识推理,引出碳的还原性的新内容,强化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提高对学习化学的感悟。
    复习铁的氧化物,又为下面新内容碳与CuO反应探究作过渡。
    进一步强化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对反应实质的认识,强化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前后、纵横联系学习的方法形成。
碳因反应条件的影响,可以有不同的产物,在这里它的产物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做个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6-2
    你们根据实验使用的药品和现象完成化学方程式,并互相检查。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前面炼铁的反应中,碳的生成物是什么?
    写出另外两种铁矿石用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现在我提出第四个问题,在上面几种金属氧化物与碳反应中,表现出碳单质具有什么性质?阅读课本P108第2段。
    通过阅读得出什么结论?
    现在再阅读课本P107第1、2段这段文字,有什么结论?
    结合这点性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发现有什么规律?
    通过碳的化学性质说明碳有什么用途?
    现在再思考一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浊,黑色固体变红
2CuO+C2Cu+CO2↑
2FeO+C2Fe+CO2↑
Fe3O4+2C3Fe+2CO2↑
阅读
(举手回答)具有还原性,有还原作用。
阅读
(举手回答)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随温度的升高,碳的化学性质逐渐增强。
(举手回答)用墨书写的字画,年久不变色;埋电线杆前把埋入地里的一段用火烧焦。
(分组讨论)金属氧化物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碳元素跟氧结合,一般生成二氧化碳,氧元素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举手回答)作燃料,制油墨,冶炼金属。
    (举手回答)
根据实验使用的药品,要求学生写出反应物,然后根据现象写出生成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和方法,实验观察能力。
强化练习碳在高温条件下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原理认识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检查自学效果,补充和修正一些学生学习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生活化。
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总结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方法形成,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建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关系。
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板书设计】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C+O2CO2(氧气充足)
2C+O22CO(氧气不充足)
碳具有可燃性。
2.碳跟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Fe2O3+3C4Fe+3CO2↑    Fe2O3+3C2Fe+3CO↑
2CuO+C2Cu+CO2↑       2FeO+C2Fe+CO2↑
Fe3O4+2C3Fe+2CO2↑
碳单质具有还原性,可作还原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7 23: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