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复制链接]
92#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氧化碳 教学实录

广东省深圳市上步中学 魏 峰
教学目的
    1、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不同,了解这两种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2、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法:采用启发、实验、对比、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学法:观察、实验、联想、对比、归纳等方法。
教具:储气装置、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硬质玻璃管、石灰水、氧化铜、火柴、电脑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1、同学们,平常在煤炉里煤层上方是否常看到蓝色火焰呢?这是为什么呢?
2、同学们是否听说过煤气中毒呢?煤气是什么气体呢?它为什么可以使中毒呢?
师: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让同学们回答,就不一定能说清楚了。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弄清这些问题呢?那么,这就需要认真学习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板书:
第一节
一氧化碳

师:我们已经知道:碳充分燃烧生成CO2,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CO,比较一下CO和CO2组成、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生:它们都是由C、O元素组成,不同点是CO分子比CO2分子少一个氧原子。
师:分子不同,它们的性质会相同吗?下面就来学习CO的性质。
板书: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师:我手里拿了一瓶事先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请同学们试着说一下CO的主要物理性质。
生:CO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师:CO和CO2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
电脑打出:CO与CO2的物理性质比较:
物质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g/L)(标况)

水溶性
(通常)
CO



1.250
难溶
CO2



1.977
可溶
师:可见CO、CO2分子不同,物理性质也有些细微的差别,那么CO它的化学性质又有些什么呢?
演示: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一瓶CO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而后让学生用手背接触瓶壁,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生:纯净的CO气体能够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瓶壁温热,说明放热。
师:反应后生成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
生: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瓶中少许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电脑打出:1、可燃性 2CO+O22CO2(蓝色火焰)
师:讲到这个地方同学们想一下是否可以回答课前提出的第一问题呢?“煤炉里煤层上方看到的蓝色火焰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是CO在燃烧。
师:煤层里CO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碳不充分燃烧得到,还可以是CO2与炽热碳反应得来。
师:既然CO具有可燃性,点燃CO之前,应注意些什么呢?
生:验纯。
师:H2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那么CO能否象H2一样也可以与CuO反应呢?请同学的看课本。
师:这个装置是用一个硬质玻璃管盛放CuO,两端配有带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这与H2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比有何优点呢?为什么要用气球收集尾气?实验完毕后,气球里的尾气又应该怎样处理呢?
生:优点是:不易使CO逸散到空气中,用气球收集尾气是为了避免CO污染空气,完毕后气球里的尾气应燃烧掉。
师:为了把尾气处理掉,把装置该改成99页装置。
电脑显示:CO与CuO的反应装置
师:下面就用这套装置演示一下,先介绍各部名称及作用,做这个实验的步骤是否象氢气一样,先通气体一会儿,再加热,反应后,先停止加热,还要通CO气体直到冷却呢?


生:是的。
师:洗气瓶中气体是长管进短管出,若进气方向相反可以吗?会怎样呢?
生:不可以,这样就会把液体压出。
师:让两个学生上台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洗瓶内澄清石灰水有没变化?玻璃管内黑色粉未怎样变化?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尖嘴管有什么现象?
生:先通CO,洗瓶内澄清石灰水没变化,说明CO与Ca (OH)2不反应,加热后变浑浊,说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黑色的氧化铜粉未变成红色粉末。尖嘴处看到有蓝色火焰。
电脑打出:还原性  CO+CuOCu+CO2
师:CO的还原性在工业上常常用来冶炼金属,如工业上用赤铁矿石冶炼生铁。
电脑打出:3CO+Fe2O3 2Fe+3CO2
师:CO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CO2气体有这种性质吗?为什么呢?
生:CO2没有,CO的可燃性及还原性,实质上都是与氧反应生成CO2,在CO中C显+2价,还可以氧化,生成CO2,而CO2中C显+4价,已是C的最高价态,不可再氧化。
师:虽然CO、CO2化学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否有相互转化呢?请同学们想一下转化方法。
电脑打出:   2CO+O22CO2           CO2+C2CO
师:其实如果我们用煤炉做饭取暖时,在煤炉里就反复发生CO和CO2转化。当煤炉下方通入足量的空气时,碳充分燃烧生成CO2,CO2上升遇到炽热碳生成CO,若煤层上方温度足够高,CO就与氧气燃烧生成CO2,若温度不够高,CO就释放到空气中,污染房中的空气,可能引起中毒。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师:一氧化碳为什么可使人中毒呢?同学们看下面图示。
电脑打开:一氧化碳的中毒,展示人体的呼吸及血液循环图示。
师: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正常情况下,O2吸引进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随血液流通全身,但当空气中含CO时,CO吸进肺里也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合血红蛋的,随血液流通全身,并且,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200~300倍,而碳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缓慢3600倍,因此CO一经吸入,即与氧气争夺血红蛋白,使人体急性缺氧而中毒。
师:既然CO易使人中毒,日常生活中有人说:“我年轻,嗅觉灵敏,当闻到煤气是,就把火炉从房间内搬出去”。还有人说:“在房间内防一盆水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了”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吗?
生: 他们的说法都不对,因为CO是无色、难溶水的气体。
师:既然CO易使人中毒,日常生活中时如何防治CO中毒?比如:在有煤炉的房间呆的时间少长,会感到头痛。这是该怎么办呢?
生:开窗、通风。
师: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紧闭窗户怎么办呢?
生:装烟囱。
师:装烟囱固燃很好,这样CO就排放到室外空气中,大家可想,你家排,我家排,家家户户都在空气中排CO,就会对空气中的污染。
板书:


三、CO对空气的污染
电脑打出: 饼图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人为排放CO量3~4亿吨/年。
师:自从人类用煤作燃料以后,空气的污染现象就多了,一氧化碳是排放量很大的空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每年人为排放出CO量为3~4亿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气车排放的废气,其余主要来自煤等燃料的燃烧和石油炼制,钢铁冶炼等。另外,森林火灾,海洋和陆地生物的腐烂过程也产生CO,由于二氧化碳能严重的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联合国定为每年的6月5日为国际环境日,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防止和控制CO对大气的污染,因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最后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堂反馈练习(电脑打出)
1、一氧化碳是

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的是(  )
A.CO和CO2  B.CO2和Na2CO3  C.C和CO    D.CO  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
A.无色 无气味   B.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C.难溶于水     D.能溶于水
4、CO燃烧时发出    ,色火焰,同时
,CO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根据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5、CO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CO具有
性,在该反应中作
剂,反应的方程式是

6、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H2    B. N2    C. CO    D. CO2
7、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CO2的是(

A. 碳    B. 一氧化碳    C. 石蜡   D. 氢气
8、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A. 黄色   B. 兰色  C. 紫色   D. 淡兰色
9、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A.O2 和 CO2  B. H2和CO2  C. CO和CO2    D. H2 和  CO
10、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烧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CO    B. H2    C. C    D. CO2
11、鉴别CO和H2是根据它们的(

A.密度 B.溶解性  C. 还原性  D.燃烧后的产物
12、如果要除去CO2中的混有少量的CO,应采用的方法是(

A. 把混合气体点燃
B. 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 把混合气体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流程

江西省吉水县进士学校 杨时军
一、【导入】:在《祝你生日快乐》歌声中送出蛋糕图片。
设问】同学们知道蛋糕松软好吃,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疏松多孔吗?
告知原理】含碳酸根的物质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制取CO2原理)
设问】你还知道哪些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呢?
学生列举并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
小结】实验室制取CO2要考虑的因素。
设问】实验室到底怎样制取CO2呢?




二、【引出课题】 CO2 制取的研究
到底怎样制取CO2呢?联想蛋糕制作原理……



三、【探究活动1】探究制取CO2反应原理:现有碳酸钠粉末和石灰石等固体药品,以及稀盐酸和稀硫酸。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药品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参考实验报告给出的组合)小结】实验室常用

反应制取CO2 。
过渡】确定了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CO2还需要选择些什么呢?



四、【探究活动2】探究制取CO2的实验装置:
分析讨论】实验室确定制取气体实验装置时考虑的因素有            
复习比较】将制取CO2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进行比较。
实验设计】从给出的仪器中选择适当的仪器,设计并组装一套合理的装置。并说出设计的理由或依据。
实验评价】通过小组间的比较说出你组装的这套装置的优缺点。

教师点评



五、探究活动3】制取CO2
讨论】如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学生小结】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步骤、气体验证和验满方法。
探究活动】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教师点评



六、【反思小结
1、探究了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和选择了实验装置。
2、总结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七、【课堂练习】你会做吗?



附: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导学单

一、探究制取CO2反应原理

药 品 组 合




反应是否有气泡、速率快还是慢

结 论

是否适合实验室制CO2

1、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





2、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反应化学方程式:
1、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CaCO3 + H2SO4 = CaSO4 + H2O + CO2↑
3、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二、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将CO2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进行比较

  比较内容

    O2



 CO2

  反应原理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与空气比较)







  是否溶于水









2、尝试画出你设计的装置图,并对你的装置进行评价:

 

装置是

否实用

是否有环

保意识

装置是

否有创新

能否节

约药品

参与竞争的奖

我的

装置









□最佳创新奖

□最佳环保奖

□最佳节约奖














三、探究活动三:制取CO2 探究活动报告

探究内容





实 验 药 品:



选择的理由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



装置(图)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操作步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中学 薛 静
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教学策略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具备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知识,可以选择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实验装置的选取,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地选择。
    1.实验装置的设计。
    建议教学中先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分析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所用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性质,从课本“活动与探究”提供的仪器中选取适当的仪器进行搭配,学生可以先用简图示意,有条件的最好提供实物,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要求能说出理由),并从中选出正确的和最佳的设计装置。
    2.实际操作。
    ①用选出的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②检验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充满;
    ③检验所收集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3.课后思考。
    ①若实验需要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可否采用收集人体的呼出气体的方法制备?
    ②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
    4.课后实践。
    尝试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如饮料瓶等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1)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中学 谭 斌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的创建者,是探究活动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教师应该是教学的责任人、课堂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知识的类比,通过复习氧气的制取,通过灵活的仪器选择,创设了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演绎能力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和技能,又锤炼思维,同时张扬个性。
二、教案
课  题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授课人 谭  斌
学  校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习探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对获得CO2的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捕捉化学知识和信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养成进行实证的科学行为习惯。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探究,主动与他人进行很好的交流和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运用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方法对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归纳和应用。
情感目标
通过对怎样获得氧气的广泛探究及成果的展示,获得科学探究的愉悦和兴奋感。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乐于参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
仪器、药品
仪器:铁架台、试管、集气瓶、橡胶管、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长颈漏斗、带双孔塞的导管、漏斗、带单孔塞的导管、酒精灯、注射器、破试管、铜网、分液漏斗、广口瓶
药品: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鸡蛋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我们前面已经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原料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 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请你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

小组代表简述从一些资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关途径。(如:木炭燃烧,人呼吸、煅烧石灰石、碳酸氢钙分解,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碳酸钠粉末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鸡蛋壳反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回忆氧气的有关知识,小组讨论交流,对多种制二氧化碳途径进行筛选,从能源和环保的角度、污染的角度、操作的困难,各抒己见,排除明显不适合的原料、方法。

活动探究:
实验现象:
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石灰石+稀盐酸→有许多气泡,反应速度适中。
鸡蛋壳+稀盐酸→有很少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碳酸钠+稀硫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石灰石+稀硫酸→有很少气泡,反应一会,反应停止。
鸡蛋壳+稀硫酸→有很少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选择原料的条件应该是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操作简便。
2)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为石灰石和稀盐酸。
让学生体验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并且善于提炼表达。







培养获取信息、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间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加深学生对原料选定的印象。
〈设置问题情景〉 同学们,我们已确定了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及原料,下面我们实验探究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呢?


通过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知识,你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什么吗?收集装置取决于什么吗?









〈提出问题〉 请你根据你们的思路,选择下面的仪器来组装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设计出CO2的收集、检验和验满实验方案。

思考、回答:实验装置


回忆、思考、总结:
  气体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主要有固固加热型和固液反应型。


   

收集装置则跟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和溶解性有紧密联系。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


通过知识的类比,达到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 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迁移把握得更游刃有余。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引导交流〉  同学们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请小组代表阐述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看看到底哪组装置是较好的。










〈继续引导交流〉 好,你们心目中基本都已确定了公认的最佳制取装置,那么如何收集、检验、验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展示交流:
   ①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②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③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总结:
(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联系汽水里溶有CO2)
(2)检验方案及原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CO2。(联系小学自然课)。
(3)验满方案及原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2。因为CO2不能支持燃烧(联系灭火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学知识联系上了生活现象。

〈运用探究成果〉 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 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气体的收集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作业〉 自己再设计出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

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放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回忆、比较、归纳。








积极响应。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2)

黑龙江大庆市祥阁学校 赵军红
教学设计思路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力争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学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统一。基于以上思想设计此课,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课  题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授课人  赵军红
学  校  黑龙江大庆市祥阁学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重点
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讨论归纳。
仪器、药品
烧杯、烧瓶、锥形瓶、试管、集气瓶、玻璃片、长颈漏斗、水槽、酒精灯、导管、铁架台、注射器、胶塞(单孔、双孔)、点滴板、药匙、较头滴管等仪器;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等药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在盛有稀盐酸的烧杯里放一个鸡蛋。
提供各种仪器和药品,检验生成气体,并为学生提供反应原理。
问:你知道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供多种药品、仪器,鼓励学生缜密思维、大胆尝试、科学总结。
指导学生讨论,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对各组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学习体会。
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学生回忆并进行比较。
分工合作,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仪器并进行制取。
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
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及知识的总结,并写出探究报告。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使学生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评价意识,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全面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5中学秋实分校 吴建利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结合学生实际经验和生活素材设计学习专题,使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地得到发展,真正实现“教学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设计的不在是教师的教,而是设计让学生如何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学习、学会学习。设计中主要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探究实验的支持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向研究性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践制取二氧化碳三部分内容,设计教学时采用启发质疑──实验探索──总结实践三个环节进行。做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体发展教育。学习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分享他人的观点,学会如何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赢得对方的支持,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2、改变评价方式、内容。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注意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既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体验,强调评价的激励、发展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地、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人的表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程度。
3、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监督者。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做到有效地提高、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基础。
二、教案
课 题

授 课 人

吴 建 利



哈尔滨市35中学秋实分校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的一起名称及操作要点;初步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
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
药品: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炭、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新课导入】设计了图声并茂的“地球与空气的对话”。适时发问:你们知道“温室效应”是由什么气体过多引起的? 哪些因素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呢?这节课就来探究一下。从而引出课题。




问题讨论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我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的制取。

看影视材料。
思考:由材料想到了什么?要做什么?汇报想法。
思考、回答。
二氧化碳过多引起温室效应。


回忆、思考。
归纳后汇报、倾听。




倾听。


通过对话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使学生大脑神经很快进入亢奋的状态,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
引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的期待和注意。

复习旧知识。
指导分析方法。
为新课作铺垫。

引入新课。
确定探究的课题。
知识再现请大家思考,我们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写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求:学生自主、自由地到前面书写化学方程式。

【提供材料】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动画讲述以上事实),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问题】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么?



【提供材料】指导学生看选择化学反应原理的依据、反应物易找且价廉、反应条件易控制、有利于环保。

【各抒己见】其中哪一个化学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大家先提出假设,再实验验证,最后小结结论。

指导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小结

为了便于控制、易于收集。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问题讨论】通过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实验装置,请大家思考实验时选择实验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回忆、思考。
归纳后汇报。
倾听。

学生主动展示、到黑板上板演化学方程式。



看影像和材料、思考。



分析、思考。
书写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
CO2



识记、获得解决问题的新的信息。




讨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动手实验探究。
归纳、小结结论。

思考、讨论、回答。
1、  反应物的状态。
2、  反应条件。
3、  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



复习旧知识。
指导分析方法。
为解决新知做铺垫。
让学生学会主动评价他人的观点。




设置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信息的获得,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探究课题。
培养比较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比较法等。
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学会对已有知识的归纳、小结
设计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问题讨论】请大家用提供的实验仪器,结合化学反应原理,设计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连接实验装置。如没有仪器选择,画出简图即可。补充、释解学生的回答。

【问题讨论】如果用你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你如何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气体呢?


【体验实践】请大家用你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收集、验证二氧化碳

【说实话】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你有何收获呢?

学生讨论后提出设计方案,连接装置,展示成果。

并简要说明装置连接的理由。


回忆旧知识,讨论方法。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验满。

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成功。



小结、汇报自己的收获。


提出探究课题。
培养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动手画图能力。




复习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反馈教学效果。
【作业】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写出探究活动报告。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策略

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中学 薛 静
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教学策略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 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它的化学性质并不难掌握,相对来说学生对一氧化碳的了解并不多,另外两者性质的巨大差异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难度,建议在二氧化碳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为主,一氧化碳的学习则通过教师边实验边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对比,同时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来掌握。
    1. 课前由学生尝试设计一份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报告(形式不限),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实验6-3]、[实验6-4]、[实验6-5]、[实验6-6],并填写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报告。对设计有新意的探究报告可以在同学中传阅或张贴。
    2.关于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阅读课本以及有关信息库的知识后,采用讨论的形式分析二氧化碳的功过,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展示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的实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教师可对[实验6-8]作简单说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200倍;完成[实验6-9]后,可与碳还原氧化铜进行对比,总结出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碳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
    4.指导学生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巩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5.能力训练:①对课本上的部分习题进行讨论。②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对比后,分析造成性质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从而得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结论。③利用所学知识,归纳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④通过查阅资料、交流信息等,就温室效应写一篇小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 20: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