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07: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市房山区 张翠青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作品等。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仅凭唱歌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因此,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音乐欣赏教学是否在整个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了作用呢?经多方面调查了解并不是很理想。多数学校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对欣赏课缺乏兴趣,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氛围不够轻松,有些枯燥,这是很多音乐教师为之苦恼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善这一局面,可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师要视讲台为舞台,激情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激情,会不会创设教学情境,能不能带领学生步入音乐描绘的境界,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曾这样说:“在自己心中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了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词语所能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热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教师在认真备课过程中深深被音乐所感动,在课堂上才能通过抑扬顿挫、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形态恰倒好处地创设出教学情境,将情绪传染给学生,使学生也如身临其境。

2.组织讨论,促进情感、信息的交流

讨论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一种活动模式。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对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一样。每个学生在听过一首音乐作品后所感受的音乐形象都是不尽相同的。在他们聆听音乐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分析作品,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高机会。我们知道《拉德斯基进行曲》刻画的是一个雄赳赳的军官形象,而有些学生则会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有的感觉像是体育比赛的热烈场面,有的则说是在庆祝盛大的节日等等,他们说得不无道理。因此,要积极地肯定这些同学的不同见解,不要扼杀学生难得的丰富想象力。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就越发深刻。

二、恰当使用多种教学形式

1.引导学生聆听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以听为主”是欣赏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但“以听为主”不是盲目地听,而是带着问题听,也就是说要有思维参与地听。只有吸引学生自觉地去听,才有可能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认真地听呢?可以具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I.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方法是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认真听的兴趣。所提问题应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例如:在低年级欣赏《小青蛙》时,由于这首歌音乐形象很鲜明,从乐曲中用模拟手法奏出的青蛙叫声,学生很容易捕捉音乐形象。可这样对学生说“今天请同学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谜语:白肚皮,大眼睛,唱起歌来顶呱呱,专吃害虫保庄稼)。并在学生欣赏前设问:“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到了什么小动物的叫声?”问题浅显易答并富有趣味性。在高年级,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则应提一些有吸引力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在欣赏《春节序曲》之前,可这样说:“请同学们为今天欣赏的这首乐曲起个名字,看谁起得最恰当。”因为这首乐曲节奏鲜明,作者以陕北民间唢呐曲和秧歌调素材写成,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表现了热烈欢腾的群舞场面,因此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欢度春节的情景。通过以上两例可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欣赏内容,而且很自然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之中。

Ⅱ.教给学生听的方法。有时我们在欣赏课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问学生听到了什么,是怎么听的时,学生总是答不上来,这说明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听音乐,是在被动地听。那么要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听,就要教给学生听音乐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最好能够跟着音乐的旋律在心里默唱或哼唱,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养成了仔细听音乐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引导学生去听辨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变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等。掌握了听音乐的方法,学生的听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听的自觉性也随之逐渐增强。

2.引导学生演唱或演奏主题旋律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起着催化作用。在欣赏教学中,演唱或演奏主题旋律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实践活动。主题旋律是一部音乐作品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演奏表现音乐,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与理解音乐,是对音乐的二度创作。因此,引导学生演唱或演奏主题旋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时,先让学生把主题旋律熟练演唱或演奏,在欣赏乐曲过程中,不管使用什么乐器演奏或怎样转调,学生均能够识别主题并明确其出现的次数。特别是在欣赏变奏曲时,这种方法更为必要,不管作品做怎样的变奏,学生都能从每次变奏中聆听到其中隐藏的主题旋律。

3.引导学生听音乐后想象音乐

音乐是抽象艺术,它不同于美术。比如画上有树林、小溪、阳光、房屋、鸟等具体的形象,而音乐不能再现事物的具体形象,它是由许多音乐要素构成的某种特殊的声响。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去欣赏和理解音乐呢?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想象,是引导学生参与欣赏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低年级欣赏《龟兔赛跑》时,在听到乐曲中“哨声”的时候,启发学生想象比赛的激烈场面。然后由学生口头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最后与教师出示的画面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便会理解乐曲的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还可与线条、图画、颜色相结合,比如:在描述音乐的情绪时,可以用颜色或线条代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如:热烈可用红色表示,活泼可用黄色表示,优美、平静可用线条“”表示等。再如,在表示乐曲的段落和结构分句时,可以用简易的图画来表示。如在欣赏乐曲《森吉德玛》时,可用树枝表示乐曲的不同段落,树枝上的花朵表示段落的乐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随着乐曲的节奏绘画,使本来较为抽象的段落结构变得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4.引导学生听音乐做动作

动作的类型很多,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如走步摆臂、模仿指挥及乐器表演、舞蹈等。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会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而晃动自己的头和身体,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对音乐的体验。因此,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是欣赏音乐的一种活泼的、令人精神愉悦的方式。瑞士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也谈到要训练学生用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可见,让学生欢乐地动起来,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动的范围比较广泛:从用手、脚打拍子,身体的晃动到随着旋律、节奏走步、摇摆、跳跃、挥臂等。但不能完全按舞蹈的规范要求学生,欣赏课中的动只要求学生的动作同音乐协调,不过分要求动作的技巧。

比如:在低年级欣赏《动物狂欢节》时,让学生随音乐的变化,演示不同动物的动作或形态。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时,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芭蕾舞中的小天鹅动作,表现小天鹅欢快的情绪和天真的形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动”的兴趣已不太浓厚,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可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动”。比如:在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乐曲段落之间不同的情绪变化,让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轻拍手或打拍子,从拍手与打拍子的变化中感受乐曲段落之间的速度、力度变化。再如:在高年级欣赏乐曲《阿细跳月》中,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让学生以集体舞的形式边听音乐边舞动,从而深刻感受彝族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舞蹈特点。

三、电教媒体的适时运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电化教学手段已经较多地引入了音乐课堂,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有关注意力的研究表明,在学生中,使用视觉媒体注意力集中的比例为81.7%,使用听觉媒体为54.6%,前者比后者高出很多,可见,中国有句古话“百闻不如一见”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果最高,而电教媒体的运用便体现了这一点。

l.为创设情境提供更多手段与素材

适当的气氛,可使学生作好欣赏乐曲的心理准备,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情景”对意义建构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运用课件等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宜的情境,可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产生正确的主观体验。如: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像《北京喜讯到边寨》、《阿细跳月》、《瑶族舞曲》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网络、录像、影碟、投影、电脑课件等手段,在最适宜的时机播放少数民族文化、风情、风光等,很自然地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轻松愉悦、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提高了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并从中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辅助教师更全面准确地传授音乐知识

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大大加强音乐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使繁琐、枯燥的音乐知识形象生动、易懂。

读谱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掌握一定的读谱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音乐的本领。但在实际教学中,读谱知识比较枯燥,不容易记忆,这时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比如讲解力度的渐强渐弱变化,仅靠讲解是不容易体会效果的,要是运用电脑设计一个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运动形象,再配上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声音变化,声音与影像的巧妙结合,形象地解决了抽象的问题。

再如向学生介绍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时,可利用电教手段展示实物图片或播放实物演奏影片,能够很容易地让学生记住乐器的形状、音色、奏法等,特别是让学生了解乐队编制时,可通过播放乐队演奏影片让学生去观察,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更准确地了解了乐器,理解了音乐作品。

以上只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一些手段和方法,其实可以运用的手段还有很多,还须广大音乐教育者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加强探索与研究。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时创造好的教学方法,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会提高教学质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09: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