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听课记录、评课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6:0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向阳花学校 :文柳英
一、说教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保护环境”。课文通过一个小村庄从环境优美、可爱到最后被大雨和洪水冲毁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依据文本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材虽短,但语言朴实,含义深刻,所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应作为教学重点。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课堂教学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观察、谈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文本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自主、想象、交流把“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板块一   创设情境,感受小村庄的美
    我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图”,引导学生描绘小村庄的美丽。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看着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描绘小村庄的美丽。此作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的“美丽”给自己带来的那种震撼的感觉。后来小村庄被砍伐、被洪水冲走的情景,也都设置了图片,让学生心灵与村庄的前后情景进行心灵碰撞,这些情境图片让他们积极地融入角色,走进文本。
    板块二 感情朗读,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确,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老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因此,在“感受小村庄的毁灭”这个板块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有全班读,男女生读、个别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其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提高。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悟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保护环境。
板块三 加强词句训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的许多句子含义深刻,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句式训练,在训练中,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体会,树立了环保意识。两次句式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村民们对树木的随意砍伐,从而造成最终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结果。
    板块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情感,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中。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剩下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启发呢?”问题的提出,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争相发言。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读读自己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然后观看我收集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学生情感的波澜汹涌澎湃时,我鼓励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在最后的课后作业,我要求学生回去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把这节课的学习引向了课外,让语文学习和生活连在了一起。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森林郁郁葱葱
            (空气清新甜润)
小河清澈见底     斧头        什么都没有了
天空湛蓝深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6:06:5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洪洞县玉峰街实验小学  韩从真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洪洞县玉峰街实验小学三年级五班的语文教师韩从真。我们学校申请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个子课题。自2月5日立项以来,我们大家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课题理念。

我说的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少,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强烈呼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让他们进行体验式学习。

语文学习过程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体验感悟,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体味言语对象表达的独特之处,才能提高语感能力,才能准确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本课我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让孩子们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课文中的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的渗透也水到渠成。
    接下来,我从四方面来说一说教学这一课的设计构思:

一、以“斧头”为主线,引发矛盾冲突。
  一堂课就是一幅生命整体的图景:生机勃发、诗意交融、生命流动。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这篇课文中,反复出现了“斧头”两个字,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虽然课文中斧头的修饰语只是“锋利”一词,但这斧头包含着许多层意,却不是孩子们粗读课文所能够体会的。导入新课后,我出示了小村庄早先的美丽图画:“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让学生观察感受,仿佛都走进了这美丽的小村庄。接着我把话锋一转,“不知从何时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继而提出问题,“村民们靠这把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读课文,谈感受,自然而然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达到情感共鸣。开始对于村民们来说,这也许是一把致富的斧头、带来幸福的斧头,而当村民们乱砍滥伐,导致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的时候,这又是一把罪恶的、残忍的、悲剧性的斧头。这样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得孩子们不得不深思:难道这一切都是斧头的罪过吗?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悲惨的结局呢?学生此时已经不知不觉由一个发现者转变成一个研究者的角色。此时,我特意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让他们置身于认真思考、不断发现的情境之中。孩子们除了懂得环境保护的道理外,还能够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站到更高的层面上客观地看待村民砍树的这一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仅仅去遗憾或是去痛恨。人们可以利用自然资源,但是不能过度地、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让“斧头”引出“斧头”背后的东西,这比起单纯地说教,要孩子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效果好得多。
     二、以“留白”为契机,挖掘文本含义。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隐性的语言文字,作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它们,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和深刻。在交流、理解五个重点句的教学中,我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抓住文本内部隐藏的信息和“留白”,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文本词句深层次的含义。比如村民们随意砍树,把“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屋,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等,紧接着我出示句式: “树木还变成    了         ,变成了          ,变成了            ……”让孩子们填空,当村民日子过得还不错的的时候,一场洪水卷走了小村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再读课文,读出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此句中的省略号里隐含的许多东西;又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什么都没有了”究竟指的是什么?让孩子们看到文字里的东西,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联想到文字外的事情来填补书本中的空白;在此过程中我还适时地穿插图片和视频(洪水视频),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去感受,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感受洪水的肆虐、可怕与不可抵挡,孩子们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达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

三、以朗读代解说,体验语言文字。
  首先,我采用复习词语、用词语说句子的方法引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既作为对第一课时学习的检测,又为学生引出了故事中的优美画面。  

其次,在教学几个重点句时,在学生对语句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每一次的朗读以对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朗读中体会两个“不断”,在朗读中理解三个“变成”,在朗读中目睹那“没喘气的大雨”,在朗读中经历漫长的“一年年一代代”和“多少年多少代”…….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课末,我让孩子们谈自己的想法:你想对“斧头”或是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紧紧联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补充了生活中许多破坏环境的图片,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孩子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吁:“保护环境,珍爱家园!”把这一篇看似简单,却令人深思的文章读出了味道,读进了心里,最终实现了情感目标。

新课程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我们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新课程下的我有很多疑惑和彷徨,怎样连接传统和创新,怎样处理预设和生成,怎样和谐工具和人文……我想,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这些疑问一定会在我们的课堂中慢慢地得到解答,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将绽放出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6:07:4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听课有感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旨在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许多处的想像说话训练,如在感受小村庄早先的美丽环境时,教师请学生轻轻地读这段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对这段中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四个成语的意思作了交流理解,这给学生铺设了一个想像的平台,学生都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自已想像中的美丽小村庄,有的说:“我仿佛闻到了泥土的香味。”有的说:“我听到了鸟儿的叫声。”使学生身临其境。再如在让学生体会村庄里的人们砍树的随意这一点时,教师问学生:人们除了用树木来盖房,造犁外,还会干些什么?学生马上就想到了很多,比如做饭,做家俱等,这样一来,学生对于人们砍树的随意性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了.并且心中由然而升一种对被砍树木的惋惜之情,和对于人们滥砍滥伐行为的愤怒.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紧紧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谁家……谁家……谁家”,“拎起”,“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等一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约束与限制,上山砍树非常随便,强烈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6:08:05 | 只看该作者
点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月27日下午第三节课,北新城小学全体班主任对史秀娟教师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进行了点评,交流中教师们发言积极,赞美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交流气氛很活跃。
   优点:借助短信导入本文很新颖,教师讲课思路明确;解决文中句子,重点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很好;文章精讲处讲得好,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得想法;课堂气氛较好,讲课较活,有新鲜感。
    不足:导入新颖但时间安排不合理;课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没有给予正确答复,使学生有模糊感。
最后史老师谈了自己的感受,周校长做了最后的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工作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07: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