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5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听课记录、评课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0:1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记叙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真正含义。

      文章中语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内含的,在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领悟课文精炼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凸显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体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学案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个新生的事物,从学案的设计到课堂的实际运用,都有种盲人探路的感觉,只能是跟着自己浮浅的感觉走。课堂教学中操作不得力的地方,肯请在坐的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0:17:51 | 只看该作者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6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的第一课时。

【说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这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文章,呼吁我们,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用爱心引导学生感悟爱、奉献爱。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初步认读生字,学习课文体会蔷薇花的娇弱,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第二课时,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适度拓展延伸。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解读与安排,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读本课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4)

4、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说教法学法】

1、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多读,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

2、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运用。架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桥梁。

【说课前准备】

我会准备ppt课件和野蔷薇的图片

【说教学过程】

我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大体上包括四个环节:一是揭题导读,围绕课题质疑;二是初读识字,整体感知课文;三是品读文本,体会蔷薇之娇弱;四是细读文本,感悟萨沙之真情。

一、揭题导读,围绕课题质疑

第一步,首先我以:“同学们知道“弱小”的意思吗?你是最弱小的吗?怎样才能不弱小呢“这些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出课题并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二步,老师相机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阅读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即使是同一个题目,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一步我注重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学生以后的朗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第三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可能会问:“还有比我更弱小的吗?谁以为我是最弱小的?什么是最弱小的?”等问题。

学贵有疑,所以在揭示教学课题后,我让学生紧紧围绕课题质疑、讨论,这是语文课堂自主性的很好体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变得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勇于表现。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步,学生自由读课文,提示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它是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础。在这我又设计了三个小步骤:

1、带拼音识词。通过范读、领读、小老师读让学生读正确。

2、去拼音读词。通过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赛读让学生读熟练。

3、去好朋友识字,出示本课8个生字,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二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那么让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复习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强化常用的,发现又创意的,比如编字谜,编的好的同学老师给与奖励,激发其他学生的好胜心。

第二步,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三、品读文本,体会蔷薇之娇弱

第一步,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

我认为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二步,学生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第三步,让学生谈谈当自己看到了这一株风雨中的野蔷薇,会怎么想?

我认为亲身的朗读实践,已经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此时展开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更容易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四、细读文本,感悟萨沙之真情

第一步,以问题“萨沙是怎么做的呢?”引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第二步,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自己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

第三步,抓重点句交流,并指导感情朗读。我认为交流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这一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我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

【说板书设计】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  爸爸——妈妈——萨沙(弱小?)——蔷薇花(娇弱)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说效果】

这节语文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0:18:55 | 只看该作者
学校:凌兆小学

执教:何玉萍

教材:二期课改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

课题: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中感悟。

教学中,何老师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熏陶。(如、这篇课文围绕“爱”的主线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五岁的萨沙心底的爱,她不仅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美好,因此有了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萨沙也因为有爱而变得勇敢、强大。

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感悟文中对蔷薇描写的作用,以及萨沙的三个问句,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何老师在课堂引导学生认真、反复、有选择的重读、精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不懂的做记号,能理解的作旁批,用心体会,在体会中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三、注重双基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对于本课的生字,何老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学着借鉴课辅资料掌握生字的笔顺与字意。又如在指导朗读课文时,可以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夏季森林的景色美,更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0:19:2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随想
今天下午和方菊凤老师、胡旭华老师、胡叶红老师一起聆听了蔡凡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后进行了互动式教学研讨。
                                       
                                我认为这堂课比较成功,因为它是一堂有深度的课,把父母对子女的呵护,也就是一种无私的爱,传递给了小孩,最小的萨莎又用这种爱去呵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多美好的心灵呀!这样的想法与行为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孕育了这种爱的种子。这是这堂课的主旨!蔡老师提升的相当到位,我想孩子经过这样的熏陶,在心底多多少少会埋下关心别人的思想种子。用自己的行动去证实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这样和谐的主题,如果能在课件上作一些修改会更棒哦!方老师还提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0:20:2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评课稿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文章讲了周末的一天,萨沙一家去森林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可雨衣只有一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萨沙却把雨衣遮在了比他弱小的野蔷薇上。读了这篇文章,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爱护着。有了爱,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风浪,我们不再害怕,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当风雨来临时,我们尽可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让他们不再害怕,也让这份融融的爱意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让一颗颗坚强的心团结在一起,共同战胜风雨,迎接更灿烂的彩虹。                                                                                                                 

     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毛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毛老师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毛老师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毛老师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在本节课中,毛老师还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她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理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通过指名表演,小组表演,男女生分组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角色体验。在音乐的渲染下,在一遍又一遍的表演中,小萨沙的形象在学生们的心中越来越丰满。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0:20:5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及点评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书后第三项读读写写中有几个词语,请打开听写本来听写一下。
  师:(抽出一本听写本投影)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附近”的“近”写错了。
  生:总体上写得还是挺漂亮的。(生笑)
  师:老师希望大家今后首先要把字写正确,其次还要把字写工整、写美观。
  师:(出示文中6个词语)这就是我们刚才听写的词语,请齐读一遍。
  师:大家对照批改,有错误的课后订正。
  师:全对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大部分学生举手)
  【点评: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既要“学得”,又要“习得”,尤其对孩子来讲,很多是“习得”的,需要在写字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学生写字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堂堂练、天天写,经常检查巩固。王老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听写词语,及时反馈评价,及时组织学生订正,并向学生提出“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要求,这样教学扎实、真实。】
  师:同学们刚才来上课的时候,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你能选用这些词语描述雨景吗?想好再说。
  生:今天天气闷热,过了一会儿,大雨如注。
  生:今天我们来上课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不一会儿,就大雨如注。
  【点评:教师善于因势利导,敏锐捕捉与课堂教学情境有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描述亲身的感受,沟通课堂生活与现实生活,沟通生活的世界与符号的世界,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符号的世界也变得不再抽象。】
  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写的小故事就发生在雨中,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假日里,天气闷热,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突然下起了大雨,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又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师: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板书:让雨衣)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让雨衣?
  生:他们为什么只带了一件雨衣?
  生: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
  【点评:美国人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当今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改革在于:课堂教学要从“问导”走向 “导问”。目前的语文教学,重视教师“问导”,但对学生“导问”重视不够;关注教师如何提问,但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在这种“生从师问”的局面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是消极的、被动的。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设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情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
  师:读到这儿,我们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萨沙也有自己的疑问,谁来读一读?
  生: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师:很好!你读出了萨沙的不明白、不理解。谁再来读一读?
  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
  生: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这是妈妈回答萨沙疑问时说的一句话。你读懂什么了?
  生:我读懂了萨沙在妈妈的眼中是弱小的。
  生:我读懂了每个人都要帮助比自己弱小的。
  师:谁会读这句话?
  师:(生读)老师听出你强调了“比自己”三个字。你会填吗?
  出示填空:在()的眼中,()是弱小的,所以()把雨衣让给了()。
  生:在爸爸的眼中,妈妈是弱小的,所以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
  生:在妈妈的眼中,萨沙是弱小的,所以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
  师:这句话暗示了在这一家人中,萨沙是最弱小的。爸爸妈妈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引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保护弱小 )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你为什么要强调“每个人”?
  生:因为每个人都有弱小的时候,都有需要保护的时候。
  生:大家都应该这么做。
  师:这里的每个人指所有人,当然也包括萨沙。妈妈为什么要对萨沙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做呢?
  生:妈妈告诉萨沙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生:妈妈在教育萨沙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师: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萨沙听了妈妈的话,怎么说的?
  生: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师: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难道我就是最弱小的?
  生:我一定要用行动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你怎么读?(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萨沙的那种不服气、不甘心。谁都不愿意当弱小者。
  师:妈妈听了笑着说什么?
  生: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师:你读懂了吗?
  生: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师:你能读出反问的语气吗?(指名读)
  师: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理解?请同学们默读萨沙与妈妈的两次对话,注意妈妈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再想一想。(默读、小组交流)
  生:要是你能保护比你弱小的,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
  生:要是你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你连妈妈的暗示都读出来了,能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真是了不起。
  师:谁想读?(指名读)
  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王老师也想读,想听吗?
  生:想。
  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要边听老师的声音,边看老师的表情。好吗?(师范读,生再读)
  师:萨沙听懂妈妈的话了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情急之下,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师:在萨沙的眼里,蔷薇花为什么是弱小的呢?
  生: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师: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蔷薇花此时很弱小,毫无抵抗能力。
  生:我体会到此时的雨下得很大。
  师:还有谁没机会回答的?好!就请你。
  生:我感受到蔷薇花很无助、很弱小,非常需要别人的帮助。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生:我从“低垂着头”“娇嫩纤弱” 读出来的。
  师:雨中娇嫩的蔷薇此时多么需要别人的保护啊!你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师:当滂沱大雨来临之时,萨沙掀起雨衣盖在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指板书)
  师:所以萨沙又对妈妈说什么?
  生:“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萨沙现在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他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师:从萨沙的表情可以体会他此时心情怎样?
  生:他很高兴。
  生:他很激动。
  生:很自豪。
  生:很有成就感。
  师:你会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点评:语文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曾这样说:“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语文课应该追求简单、纯朴,老师要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地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四年级下册有四个训练重点,其中一个就是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这里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之中,通过反复阅读,逐渐深入讨论,透彻理解妈妈所说的话,体会萨沙的情感变化。】
  师:故事到这儿戛然而止,你能想象一下,萨沙的妈妈听了这句话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又会怎么说呢?
  生:是的,你现在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
  生:妈妈微笑着说:“你用行动证明了你不是最弱小的。”
  生:你真聪明,妈妈为你自豪。
  生:妈妈欣慰地说:“你已经学会了保护比你更弱小的。”
  师:是啊,“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说这句话时,眼里看到的是这一家人,认为萨沙是一家人中最弱小的。萨沙不甘心弱小,受到妈妈的启发,急中生智,由人及物,保护了娇嫩纤弱的野蔷薇,他们一家人都分别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着这句话。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谁读萨沙的话?谁读妈妈的话?其他同学读叙述部分,边听边注意体会人物对话中蕴含的道理。(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萨沙不甘心做最弱小的,那你们甘心做最弱小的吗?生活中,你又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呢?好好回忆,把你保护弱小的真实的小故事写下来,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生:一天,我坐公共汽车,看见一位老奶奶,我就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连声向我道谢。
  生:有一次我在小区的花园里玩,看见一个小男孩跌倒了,我开始不想扶,后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生笑)走过去把他扶了起来。
  师:还没有机会交流的同学,下节课再安排时间交流。
  师: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大家庭里,有时候我们是弱小的,因此受到了别人的保护;但有时候我们也是强大的,因此我们也要去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多媒体出示图片)这一幅幅画面生动地说明了“每个人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师:课后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的第二、三题。
  【点评: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不仅因为语文本身就浸润着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精神,更因为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王老师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并借助于朗读、写话实现师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朗读是为了表达文本中的情感,而写话则是倾吐学生心中积蓄的情感。这样,既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0:21:1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评课稿

在这温暖花开的季节里,迎来了我校的第四届教学节,在这期间,我有幸聆听了我校优秀教师和上海专家的八节语文课,受益匪浅。其中李丹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根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改写。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李老师的这一节课看似简简单单却上得扎扎实实;看似寻寻常常却蕴含着生命、爱的哲理。值得我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识字的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阅读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识字教学成了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这一重要任务。她在引导学生读描写雨前的蔷薇花的句子时,通过“从哪个词知道花美?”这个问题让学生找出了“芬芳扑鼻”一词,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练习用这个词语说话,最后引出了本节课要求学习的两个生字“芬芳”。李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认识形声字,接着老师范写,学生书空,最后学生练写,互相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芬、芳”这两个生字。

二、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情感的陶冶。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言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李老师就恰恰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描写雨前的蔷薇花的句子时,老师先让学生齐读,再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她读出了花的美吗?从哪个词知道花美?”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老师再随机进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蔷薇花的美,体会到萨沙喜爱蔷薇花的感情。这一做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情,把读书的权利、选择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同时在学习萨沙是怎么做的句子时,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掀”“遮”,提问:“你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开放性的自学要求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经历“感悟——提炼”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恰倒好处的引读、指导读,更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整节课首先是初读感知,接着,品读感悟,深入情境,同时又在研读中懂得了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每个人都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清亮的童声始终响彻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成了课堂最美的语言。

三、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教是为了不教。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通过看图理解“簇拥”的意思。通过积累词语理解“倾盆大雨”的意思。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蔷薇花的美。通过人物 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动作走进人物的心灵。

四、注重文本与生活实际的相结合。

文本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文本的延伸。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快结束时, ,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帮助弱小的。学生踊跃发言,在描叙自己的故事当中悄悄种下了爱的种子,生成了一种爱的积极情感,挖掘出了文本关于生命意义的高度:不甘做弱小、要爱护弱小。
    全课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但是在识字教学的环节中,我想:在学生写完“芬”“芳”这两个生字后,老师能够展示学生的书写进行适当的评价,那么识字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6 07: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