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8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0: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比如说,在完成课本第7页第3题“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我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我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和提示,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   

上完课,我反思发现,有些情况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有时教师原先设计好的课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课上虽也根据突发情况灵活变动了,但因种种原因,变动后课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许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激活课堂气氛的构想没能淋漓尽致发挥作用。面对突发事件,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提高,备课时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不断提高自己的“二度设计”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0:20:44 | 只看该作者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一年级《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李晓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桌子有多长》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cm),建立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计;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引入
    预设:同学们在书上经常看到“估一估”,“估计”这些字眼,你知道它是什么含义吗?
    生成:就是我们心中是怎样想的,就把它猜出来。
    师:对,就是“猜一猜”的意思。那么现在我们来玩一玩“猜一猜”的游戏。首先请你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生成:我猜老师有37岁;我猜老师有29岁;我猜老师有33岁;我猜老师有92岁……
    老师告诉学生真实年龄,提问:谁猜得比较准?
    师:看来这几个同学有一双很厉害的眼睛!这正是我们学习中所需要的。那92岁符合实际吗?
    生:不符合,92岁就很老了,就是老婆婆了,不能给我们上课了。(学生笑)
    师:是啊!李老师有那么老吗?下面请同学们接着猜一猜:课桌有多长?
    生成:有53;有42长;有28长(学生急不可耐状)。师板书。
    师:我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啊?你们觉得这句话完整吗?(学生纳闷,疑惑状)。
    师点拨:刚才我们在说老师的年龄时,是用“岁”来表示的;我们数同学的个数时,是用的“个”来表示的;数花是用“朵”来表示的,那么,我们求课桌有多长也应该有统一的单位名称,你们说是吗?(学生点头)
    设计意图:教者在教学实际中发现,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对“估一估”,“估计”这两个词不太懂,课伊始,就提出这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并通过同伴的口通俗易懂的告诉大部分学生就是“猜一猜”的意思,继而设置猜老师年龄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并针对学生生成的“92岁”来进行讨论,提醒学生估计要切合实际,不能太离谱。接着引入课题,在估计课桌有多长的过程中,学生也并不象书本和老师预设的那样,用各种方法估计课桌的长,而是出乎意料地用刚学过的100以内的数单纯地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硬按《课标》规定的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体验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来发展,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冲突上作为切入点,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桌长53”,“课桌长42”合理吗?完整吗?激起新知学习的需要,我为学生有这样的生成而欣喜。
    二、探索新知
    1、找寻尺子上的奥秘。
    我们需要的东西就藏在我们的尺子里,快拿出尺子找一找吧!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生成1:尺子上有许多数字!
    师:看一看数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从0,1,2……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师:说得真好!0在直尺的哪边?(答:左边)
    师:对,最左边,在这里0叫做起点,测量长度一般都从它开始,与它对齐。
    生成2:尺子上还有许多的线,有的长,有的短。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那每二根长线之间的短线是一样多吗?数一数!(学生得出结论)
    生成3:我还发现每根长线上都标有数字!
    师:是啊,我们把这些线叫做刻度线,每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从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4到5也是1厘米,看一看你的尺子共长几厘米?学生答,同时,告诉学生老师的尺子长100厘米,为米的认识埋下伏笔。
    生成4:我还发现我的尺子上写有cm!
    师:你真细心!智慧老人告诉我们“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写成1厘米=1cm”,可要记住哦!
    2、认识身边的物体长度。
    问题1: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学生在找,量、议的过程中总结出指甲壳的宽,扣子的宽,图钉的长,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问题2:铅笔有多长?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教给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
    问题3:一拃有多长?木象皮有多长?桌子有多长?先估再量。
    设计意图:通过找、量、比身边较短物体的长度,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厘米这个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厘米的实际长度。
    三、巩固内化
    1、完成书中练习。
    2、反思今天所学知识。略。
课后反思:长度单位“厘米”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课前学生有怎样的知识储备,对教者来说也没底。因此我课前的预设首先是通过“估一估”老师的年龄来给学生做一个热身运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热情。接着让学生“估一估”课桌的长,我以为学生会和书本中一样,借助手指、铅笔、文具盒等多种工具来估测,结果两个班的学生都是直接用数字来表示,“课桌长53”、“课桌长26”一句句话让我惊讶不已!在惊讶的同时,也让我认同:这可能就是学生的真实!真实的认知!借此机会,我反问学生:你觉得这句话完整吗?该添上什么呢?进而引出新知,由此,新知的学习变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当然愿意学,把握了教学的最佳时机,我感觉这是教学的成功之一。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学生一个个精彩的发现,也让我深深感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好处,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

    一个个精彩的生成成就了精彩的课堂!使我忍不住马上记录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0:20:59 | 只看该作者
在教学《桌子有多长》这节课时,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安排大量的测量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而在这节课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量物体的长度要从尺子的零刻度起,我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这样,而是提出:为什么要从尺子的零刻度量起?并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发现问题。课上,果真个别学生就发现了问题:如果从零刻度量起,量到哪里就是几厘米;而如果从别的刻度量起,还要算很麻烦。学生的这一发现立刻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这相对于教师的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去服务教学。

在教学“估一估,量一量”中,我发现测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大的难题,但是对于测量结果的记录,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没有学过小数,没有学过复名数,对于一些不是整厘米的或不是整米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表示。因此,本节课我将这个内容作为一个难点,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让学生对其中一个小组的记录结果先进行补充,展示出多样的记录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时,因为学生年龄小,头脑中对长度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如一开始就有一个学生估计课桌高100 cm,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估计标准,通过比较来进行估计。如果在教学时我能抓住一个学生以**的身高为标准来估计老师的身高这个契机,引导学生以自己身上的长度为标准来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的结果进行验证,这样就可以使估计较准确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帮助估计不够准确的学生找到较好的估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0:21:26 | 只看该作者
《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次认识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做准备。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了丰富的活动。

在教学中,首先我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引入新课,(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扎一扎地量了起来……)生动、有趣,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安排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桌子有多长时,学生想出许多办法,如:有的学生用尺量,有的用书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手量……当学生汇报结果时发现量的结果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学生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测量,验证他们的发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整节课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节课也出现了今后需要努力的问题:如个别学生对于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生在填估计与测量的数值时,总是没有先填出估计值,而是先测量出多少估计值也照写;有的学生对于估物体的长度时,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0:21:37 | 只看该作者

《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一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本节课根据教材的安排。我设计了丰富的测量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探究、体验,掌握了教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1、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十分重要,因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重亲历体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我想讲授这一课时,大多数老师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想知道桌子有多长应当怎么办呢?”学生往往会答道“用尺子量一量”。这让很多老师很头痛,我们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先用其他的东西量一量,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用直尺必须性。但由于学生已对直尺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马上就会想到用尺子量一量,但对为什么一定要用尺子量的原因却不清楚。因此,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一下子就能够说“出用尺子量一量”,此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要用尺子量一量呢?难倒不能用其他的东西吗?用其他的东西量一量,比如用……在用这些东西量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或者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观察能力,认识直尺的结构。其实学生早已接触过尺子,都能正确的认出尺子,但是他们真的认识尺子吗?尺子都有哪几部分构成,这些部分都有什么作用?学生并不一定都知道。引导孩子观察尺子的结构,有助于更好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4、    重视操作,在操作活动中,初步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学生在认识刻度尺的基础上,先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1厘米的长度,然后辅以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最后再找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厘米,进而判断书、本、铅笔盒等的厚度够不够1厘米,使学生初步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

5、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测量中加入估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空间意识,加强巩固“厘米”的概念。

6、    归纳总结测量步骤,尝试运用。学为所用,学以致用。尤其是测量知识更应该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加强、巩固、最后达到熟练的程度。

这节课大量的动手操作环节,附和孩子的心里,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这节课真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01: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