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9:13 | 只看该作者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满堂灌”。一般的语文教师象“广播员”,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好一点的语文教师象“相声演员”,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共同点是,把一篇课文,掰碎了,嚼烂了,喂给学生,而学生却不会自己吃,吸收能力,消化能力都很差。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问答式,关键在于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逐步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解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是怎么写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教案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细致分析,整体把握,一定要避免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得要领。第一部分要详讲,第二部分可略讲。

【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解题思路】

  首先,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主语?

  (省略了“我”)

  其次,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再次,想一想,作者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找几个学生回答)

  从题目的示意中可以看出三点“可能”:第一,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的一个园子,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第二,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是怎么样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在那里学习情况如何;第三,还可能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我的老师》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写作者小时候的事情,时代背景有何不同?

  (一个是解放初,一个是清朝末年)
 

【朗读设计】

  1、范读。

    (如有录音带就放录音带)

  2、指名几个学生分别朗读。

    (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3、体会上面的猜测对不对,以加深对审题的认识。并思考如下问题:课文分为几部分?你对“百草园”的印像如何?

    (朗读完后,找几个学生回答。对第二个问题不要求答案一致。)
 

【讲读设计】

一、分析“百草园”部分

  “百草园”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株。但是,我们读了以后并不觉得荒凉,而是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百草园”?

    (1~8)

  2、从哪些方面写的“百草园”?有什么变化?

    (按四季变化来写,先写春、夏、秋季,后写冬季)

  3、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开门见山点题。

    为什么用“相传”二字?

    (不肯定,可能是小孩子自己取的名字)

    为什么会卖?

    (因为他家后来破落了,一家人离开了故乡)

    “那时”、“现在”两个词,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时代的变化)

    那时──,我的乐园;现在──野草。

    “似乎”与“确凿”连用,不矛盾吗?

    (真不相信,“我的乐园”怎么只有些野草呀?!所以作者用了“似乎确凿”。越是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变化,越是说明“我”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怀念。)

    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为何“却是我的乐园”?下面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乐园”的。

  4、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春、夏、秋季的百草园的?(2~8)写了些什么?

   ⑴ 先朗读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中心句是什么?

     (单是……无限乐趣。这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变化?

     “不必说……也不必说……”

     (略写,但很生动)

     记叙的次序和方位怎么样?记叙的对象又有什么区别?

     “不必说”:方位──地面上。次序──由低处到高处。对象──植物。

     “也不必说”:方位──空中。次序──由高处到低处。对象──动物。

     “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是什么语法成分?

     (定语)

     “鸣”是什么用法?

     (动词作形容词用,作状语)

     动词跟名词的搭配有何特点?

     (非常恰切:鸣蝉──长吟;黄蜂──伏;云雀──窜)

     本段着重写的是什么?

     (泥墙跟──无限趣味。紧扣题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点带面,局部代表全局,整个百草园更是──趣味无穷)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趣味?

     (动物,植物,我的活动)

     “低唱”、“弹琴”是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在泥墙跟一带的描写与前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插写了“我”的动作)

     写这些有什么好处?

     (少年的“我”对大自然里的东西的热爱)

     有什么特点?

     (细腻的动作描写:翻,按,拔,摘)

     你读了这一段是不是觉得有趣?再读一遍。

   ⑵ 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承上启下。

   ⑶ 第四、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听长妈妈讲故事和得到的教训)

   ⑷ 第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我”的心理活动)

     “觉得做人之险”是他小时候的想法吗?

     (不是,是指1926年的黑暗时代,鲁迅所处环境的险恶)

     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何深意?

     (实际上是用“旧事”来讽刺“时事”,向敌人猛投一枪)

  5、冬季的百草园怎么样?

    (比较的无味)

    真的“无味”吗?

    (不下雪就无味,下雪就有味: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着重写捕鸟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第七自然段写的什么?有什么特点?

    (捕鸟的经过)(动作描写)

    哪些词描写捕鸟的动作?

    (扫开,支起,撒,系,牵着,走到,拉)

    这些动作能否颠倒?

    (不能。因为它是捕鸟的连续性动作)

    捕鸟是否有趣?

    (再读一遍)

    那么写百草园突出了什么特点?

    (有趣──乐园)

    第八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润土的父亲)(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劳动者的智慧的崇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9:28 | 只看该作者
二、学习“三味书屋”部分

  1、朗读这一部分,并思考:这一部分主要是写什么?

    (读书生活)

  2、第九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要去读书了)

    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

    哪些词句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

    “不知道”表明什么?

    (小孩不懂事)

    “最严厉”表明什么?

    (封建时代书塾令人生畏,对儿童没有吸引力)

    三个“也许”和两个“我的”表现了什么?

    (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正反映了“我”对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热爱。)

  3、第十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校,环境──竹门,匾,画)

    这些陈设使我们有什么感觉?

    (陈设古旧、气氛沉闷、冷清)

    突出写这些有何用意呢?

    (这样一个环境,正好和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越是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古旧,气氛沉闷,就越是突出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你觉得那里的学习生活会怎么样?

    (很枯燥,很单调)

  4、第十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老师和我的态度)

  5、第十二──十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习情况)

    学习方法怎样?

    (极其死板)

    学生向老师提问题,老师是什么态度?

    (很不高兴,有怒色)

    教师的态度说明什么?

    (这是对封建学校学习方法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学习方法是极其死板的。)

    学习内容是什么?“只”表现了什么?

    (非常单调)

    学习内容说明什么?

    (无用、乏味、难懂、庸俗)

  6、第十七──二十三自然段写什么?

    (我在学校的表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做些什么?

    (一是到后园里玩,一是画画儿)

    作者写这些是什么意思?

    (对这种学习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描写后园用了哪些动词?

    (爬,折,寻,捉,喂)

  7、为什么要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放在一起写?

    (互相映衬,鲜明对比)


三、讨论

  为什么作者把一个荒凉的园子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鲁迅在这篇有名的散文里,以生花的妙笔,充分地描绘了自然的乐趣,把一个荒凉的普通的百草园写得花团锦簇,有声有色,刻画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心理,所以特别能够吸引人,特别感人。)

  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任何人写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这篇文章里,鲁迅表达了酷爱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封建教育的憎恨和批判。)
 

【写作训练】

  1、请把“菜畦、石井栏、皂角树、桑椹”分别写一段话,要突出“趣”字。每组写一种,集体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

  2、记一次春游或秋游(题目自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9:4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孩提时代的情趣。

  2、过程与方法:

   ⑴ 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⑵ 揣摩本文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了解作者的生活情趣。

  2、难点:

    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鲁迅是一个中国老百姓都非常熟悉的文化名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历来被世人所传颂,提到鲁迅,我们会深深地被他刚毅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今天当我们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课文。

  2、纠正字音。

  3、出示思考题:

   ⑴ 根据文章题目和过渡句,文章可分为哪几部分?

   ⑵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⑶ 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觉是怎样的?

   ⑷ 课文两部分的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选取了哪几个片段?

  4、小组讨论,相互合作交流:

    讨论明确:可以把文章分成1~8自然,9~篇末两个部分,作者描写的百草园共有14个景物,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盎然有趣,是个充满情趣的儿童乐园。

    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眷恋,也反映了过去三味书屋的无可奈何之情,这部分写了先生的性格特点,上课的形式及上课的内容。


三、赏读课文,体验美感

  1、赏读课文,出示思考题:

   ⑴ 你认为写景状物精彩在哪里?为什么会精彩?

   ⑵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的情节,你喜欢哪一个?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作者分别从形态、色彩、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方法使得景物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美女蛇的故事使百草园笼罩了扑朔迷离的气氛,更具神奇色彩,“雪地捕鸟”中一连串传神的动词的运用,引人入胜,情趣盎然。


四、合作探究

  1、质疑:

   ⑴ 作者为何写贪玩逃学的情节?

   ⑵ 先生在回答学生提问时为何不高兴,脸有怒色?

  2、讨论明确:

    描写孩童逃学,上课画画的情节,是从侧面反映教学方式的枯燥以及教学内容的陈腐。


五、课堂小结

  首先由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最大收获?

  教师小结:我们一起了解了鲁迅的成长足迹,这段童年生活对他的成长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也应保持纯真活泼的天性,激发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已培养成为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


六、布置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准备好讲给同学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30 02: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