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8:0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检查相关知识落实情况


二、正课

  1、学生朗读10~24段。

  2、教师简介三味书屋。

  3、学生找出对先生描写的词语:

    师问: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先生?

    (学生自由发言)(和蔼 方正 质朴 博学)

    师问:你对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估计答案:和蔼 开始严厉 后来就可以)

    不用戒尺 只瞪眼睛 有些迂腐 不愿回答“怪哉”的问题,读书入神的神态、动作

    师问:“我”对先生的态度是什么?

    恭敬。

  4、师问:“我”在三味书屋中除了读书,还可以做什么?

    (溜到花园去玩 偷着画画 读书的乐趣)

  5、你觉得作者是喜欢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

    引出本文中心。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6、教师总结: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快乐,学会享受不同阶段的快乐。
 

三、学生质疑


四、教学反馈

  布置学生讨论:

  1、你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2、模仿第二段,描写你童年的一个“乐园”。

  3、通过对神态描写,刻画一位老师。
 

【案例推荐】

  教学步骤: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内容、主题和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感情以及课文的语言特点,感知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


二、绘制插图

  教师引导: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面,极有诱惑力。我想,对于喜爱绘画的鲁迅来说,画画他眷恋的这些时光,一定是他有闲时最美妙的消遣。况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之《后记》中也曾表示,想寻几幅插图,不知同学们能否满足他这一愿望?今天,课本就是素材,请同学们借助想象和自己的体验,把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屋》中的童年生活画下来。

  教师示例:老师画了一幅《先生素描》(实物投影)。我作画时用了课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的一段文字:“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这里鲁迅仅用三十余字,就勾画出了先生形象,突现出他年龄、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代表性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学生分组作画,选材、命名、作画、修改等均组员商量决定,分工协作。


三、插图汇编

  插图展示,全班交流。先说画的名称,再说作画依托,边展示边介绍其中自创的戏分和画面的表达。

  评选录用充满童趣的、适合课文的、有独特创意的、有审美价值的绘画,编序编组,收录装裱成册。


四、评价补充

  你觉得我们今天收录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图》,还有哪些缺憾?若是没能完全涵盖课文内容,你能补充说说哪些文字没入画吗?若是画面的问题,还有没有改动的余地,怎么改?

五、观画激励

  欣赏鲁迅先生小时最爱看的《三海经》(绘画本)中的图画。欣赏鲁迅先生辑录的《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插图。欣赏丁聪先生所配《鲁迅小说全编》插图。欣赏同学们课堂创作的插图。欣赏网上下载的相关图片。

     (湖北 杨红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1)


【练习题库】

一、基础、积累与应用

  1、给下列词语注音:

    缠络(  )  渊博(  )  确凿(  )  纳凉(  )
    秕谷(  )  珊瑚(  )  菜畦(  )  倜傥(  )

  2、根据拼音书写相应的汉字:

    人声 dǐng 沸( )  无人 jiàn 赏( )  骨 suǐ( )

    yōngzhǒng(  )  竹 shāi( ) 收 liǎn( )

  3、文学常识填空:

   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体裁_________,这种文体的最重要特点是 ,文中的“我”指__________。

   ⑵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___________,作者用“朝花夕拾”为这本集子取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是浙江__________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选自散文诗集《    》的散文《    》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的题:

  不必说______的菜畦,______的石井栏,______的皂荚树,______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A、碧绿 高大 光滑 紫红

   B、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C、紫红 高大 光滑 碧绿

   D、紫红 光滑 高大 碧绿

  2、对“不必说……与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3、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4、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______,后写______,再写______;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______,再写______;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的哪句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6、仿写“不必说……与不必说……单是”。


三、拓展延伸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人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的,他说不出来。

  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旋涡( )( )  啮掉( )  围拢( )  瓦砾( )

  2、贾平凹曾写过另一篇文章《丑石》,写一块大石头平时没人注意,人们干各种活都因其丑而不屑用它,后来一位科学家发现了它,认定是一块陨石,便找人把它运到省城,成了一个科研的成品。丑石和这只贝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3、珍珠的形成过程给这只贝带来了什么?起初是什么?后来是什么?

  4、“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为什么“可怜”,又为什么“可敬”?

  5、结尾处,“孩子们重新去沙滩找它”,“它”指代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重新”去找“它”?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应用

  1、chán luò yuān bó què záo nà liáng bǐ gǔ shān hú cài qí tì tǎng

  2、鼎 鉴 臃肿 筛 髓 敛

  3、《朝花夕拾》 散文 形散神聚 鲁迅

    《旧事重提》 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

    鲁迅 周树人 豫才 绍兴 文学家 史学家 革命家 《野草》 《风筝》


二、阅读理解

  1、B

  2、B

  3、B

  4、植物、动物、植物、整体、局部 、味觉 、听觉(触觉)

  5、有无限趣味。

  6、、仿写略。


三、拓展延伸

  1、xuàn wō niè lǒng lì

  2、相同之处:由最初的无人理解,到后来被发现其价值,受到重视。不同之处丑石本身具有科研价值,而贝则经历了苦痛才形成了珍珠,当人们发现珍珠时它却破碎消失了。

  3、起初是内在的折磨和人们的鄙弃,后来是人们的理解和敬佩。

  4、可怜是指它遭受了别的贝体验不到的苦痛。

    可敬是指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制造了灿烂璀璨的珍珠。

  5、那只贝。因为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制造了灿烂璀璨的珍珠,令孩子们同情和敬佩。


【资料链接】

  程树榛《追寻伟人的足迹》(《中国校园文学》2002年第3期)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成人和儿童的反向叙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8:1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学生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

  1、学生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方法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

一、通用阅读指导

  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及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

  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学生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摩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探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己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

  1、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猜测、联想、换位思维等方法,估测本文的写作内容、顺序安排和主要写法。

  2、学生讨论。

  3、归纳结论:

   ⑴ 从标题上看,作者必须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地点转移顺序来安排写作内容,重点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自的样子和生活状况;两者之间必须安排过渡,过渡段要交代转移的原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可能形成对比。

   ⑵ 从上面的猜测可以看出,阅读本文,应先从整体上掌握4个问题: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为什么到三味书屋?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课外围绕猜测获得的结论,作进一步深入的阅读,准备下课时交流阅读所得,参与讨论,收获自己的阅读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8:2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交流阅读所得、讨论读后疑问、整理各自领悟、收获到的阅读成果;

  2、进行语言运用训练。


〖教学程序〗

一、交流阅读所得,探讨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1、出示上课时学生归纳所得的对文章整体把握必须首先解决的4个问题:

   ⑴ 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

   ⑵ 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

   ⑶ 为什么到三味书屋?

   ⑷ 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3、对有不同看法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充分地给学生时间探讨,不能急于下结论。

  4、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是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悟解,要借助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明白: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保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教师要允许这种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阅读所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领悟

  1、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精彩成功的地方,或说出觉得作品写得失败的地方要求说明理由。

  2、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导学生说透,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百草园物事、雪地捕鸟、痛别百草园三个文段中语言运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达的作用,达成第3、4个教学目标。

  3、对精彩之处多形式朗读。


三、讨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激励深入或拓展式的探讨

  1、学生说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并陈述自己的理由,或陈述自己对答案的猜想。

  2、教师引导、激励学生参与探讨,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碰发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解读;对学生实在莫衷一是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点播;对课堂上解决不了,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并且存疑,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寻求答案。

  3、教师在本环节中要高度注意,随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讨论的情况,判断、选择、生成新的学习点,并引导学生探讨学习。


四、归纳形成结论

  1、学生整理阅读和探讨所得,在学案上整理、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交流学习成果,谈学习的感受。

  3、共同归纳学习成果,让学生形成必要的笔记。

  4、教师强调:这些成果都是同学们自己在阅读和探讨中自己收获的,而不是老师讲给的。


五、语言运用训练

  课后题二、三题。


六、作业

  1、基础作业:

   ⑴ 生字词抄写、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解释;

   ⑵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仿写;

   ⑶ 雪地捕鸟仿写:动词的准确运用。

  2、拓展阅读:练习册课外文段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8:3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会作者对少年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说明: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曾说:“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不错,文中描摹的情景、抒发的感受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旨在通过阅读探讨、思考对话等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张扬学生斑斓个性。


【教学重点】

  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词句的体味品读中,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深切怀念之情。

  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沉浸,教学过程是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理解认识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各种语文学力的过程。所以,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思考,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从题目看,本文回忆了两个地方的生活情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先请大家找出由百草园过渡到三味书屋的段落。(第9节)   导入新课,营造氛围,开始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齐读这一节,问:从这里,大家可看出少年鲁迅对百草园、三味书屋各抱有怎样的感情?
  对百草园──依恋、难舍、热爱。

  对三味书屋──畏惧、害怕、茫然。
  这堂课其实由两大块组成,即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学习情况,体会他丰富的思想感情。而第9段是条分界线,段中也自然流露了少年鲁迅对这两个地方不同的情感,因此把它选为突破口。
  那么,百草园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少年鲁迅如此留恋忘返呢?   关注学生活动,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对话,适时点拨、随机引导。     例如:园内有好吃的野果子(桑葚、覆盆子);有好听的虫鸣声(油蛉、蟋蟀)和刺激的故事(美女蛇);有好玩的昆虫(蜈蚣、斑蝥);还有好看的植物(菜畦、皂荚树、菜花)。简直是个不用买门票的天然植物园和动物园,是孩子的快乐天堂。所谓景语即情语,在生动有趣的描摹中,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之情跃然纸上。(也要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这部分文字,更好地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   教师的提问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容量,让他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阅读、圈划、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百草园带给少年鲁迅的种种快乐和满足;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训练他们查找、判断、概括、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要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把“过程”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过程中享受思维的快乐、学习的愉悦,也才能有智慧与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请大家看插图,这就是鲁迅呆了整整五年的学堂。本文的后半部分,较为详细地叙写了他当时在这里的读书生活。
  请大家浏览一下,看看这书屋里的读书生活有让你羡慕或遗憾的吗?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与见解,掌控好课堂气氛,尽量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例如: 羡慕──上课可以溜出去玩、先生是城里最博学质朴的人等等。 遗憾──所学科目单调、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老师会体罚学生、所学内容晦涩难懂等等。(学生自然会拿自己的在校学习生活与文本内容进行比照,会有丰富有趣的感受和见解)   爱作者所爱,憾作者所憾,让作品里的各种情感渗透到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中去,不但锻炼和提高语文能力,更获得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
  你认为作者人到中年回忆这些少年往事的目的何在?     老师可补充: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写在鲁迅生活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阐静来”,鲁迅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因而,挚诚的文字里还带着一抹淡淡的惆怅。   有前面学习流程中的充分理解和探讨,学生对全文主旨的把握应该不会有问题。

  主旨:表达作者对美好、有趣的少年生活的留恋、怀念之情。   昨日往事,不会重来,但我们常常会永远铭记。只因那些日子是自己亲自走过的。它可能稚嫩,但它真实,因而我们才倍感亲切与深刻。希望学生也能用心、用情、用智慧去过好每一个今日。唯有这样,当今日变成回忆时,才会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才会在时间的过滤下日趋甘美和香甜;才会永远滋润你的生活、你的生命!一个没有美好回忆的人,是苍白的、可悲的!
课后作业

  1、选择一样你所喜爱的事物,在描写中表达出由衷的喜爱之情。(80字左右)

  2、上网浏览,增进对鲁迅的了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认真体会描写百草园生活的传情文字,写出真情实感。   回家完成作业。   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通过网络开拓视野、增加累积。


【思路点拨】

  甜美的欢乐的回忆、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在作好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查找探讨哪些段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留恋之情。


【练习举隅】

  1、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摘抄自己最欣赏的两句,作简单评析。

  2、作为孩子,小鲁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学习,有的让人向往好奇、有的让人遗憾惋惜,请以“小鲁迅,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与他作一次真诚的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8:4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观察能力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4、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动漫导入新课:

  动漫简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间用足迹连接,意喻从幼儿成长成少年。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回顾作者及主要作品(PPT)。

  2、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并找出这两个部分起止句中的过渡段。

  3、默读课文,思考:的百草园,并阐述理由。

    有趣、乐、奇幻、……

  4、“乐”在何处?(园中美景、美女蛇传奇、雪地捕鸟)


三、品析园中美景语段

  1、学生阅读第二段,思考: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哪些见过?

    (14种,这段文章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小组讨论作者如何来描写这些景物的?为何这么描写?

    (详略、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感觉器官、动植物、动静结合)

  3、学生再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佳句妙词:

    例:“窜”字用得好,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机灵轻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8:5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继续分析第一部分

  1、美女蛇故事安排的作用?

    (奇幻,神秘)

    长妈妈讲故事的目的?

    为了不让小孩到角落玩,体现民俗文化。

  2、齐读课文第7节,划出生动形象写出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并讨论:这些动词的位置可否调换或可删去部分?

    (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清晰准确地记下捕鸟的全过程,可见“我”的童年时代,对捕鸟十分爱好,这也反映了鲁迅小时的广泛兴趣。一是写人的动作,二是写鸟雀的动作,三是写竹筛的动作)


二、质疑问难

  1、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

    (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诵读摇摆),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偷偷描画)。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有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2、正因为童年是如此有趣、快乐,作者才对这段经历产生依恋之情,请找出有关段落,并朗读,体会其当时心情。

    (过渡段,猜测心理)

  3、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课后练习一、3)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4、学生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交流解决。

  5、默读三味书屋部分,思考: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先生态度如何?你对先生的理解是怎样呢?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境”。先生态度“和蔼”,且又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要求严格,教学认真,因此,“我”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

  6、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9:0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一、拓展延伸

  文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词。

  请学生当场进行写作片断练习,可选取游戏、活动或劳动的过程。


二、体验反思

  你的童年又是怎样的?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

  2、完成作业本。


【教学反思】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30 02: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