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3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方法】
  朗读法、感悟、品味、交流。

【课前准备】
  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探究与练习。

【课堂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回忆鲁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学习文章结构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⑴ 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⑵ 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⑶ 过渡段:第9自然段。
  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四、学习景物描写
  4、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⑴ 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⑵ 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⑶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⑶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5、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五、学习民间故事和冬天的百草园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捕鸟。
  6、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7:1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二、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5、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6、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8、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9、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习”:一题的3小题)


三、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自主检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7:2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一、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二、订正作业


三、自主检测上的课外练习

  要求:当堂练习,集体评讲。


四、积累

  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业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7:2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播放课文朗读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三、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技巧提示: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窥察文章的“窗口”,它们或暗示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强化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等等。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指导阅读。内容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1~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问题探究

  1、铺垫性问题:

    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作者至今仍是满怀留恋与依依之情的。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2、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时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要轻读,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在朗读时语速稍缓,语调柔和,要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要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 (此处不妨多费点功夫,让学生逐句揣摩和朗读)。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两部分,可让学生绘声绘色进行想象性朗读(或讲故事)表演,体会作者玄妙的记述中表现出的儿童神奇欢乐的心理及对百草园热爱迷恋的感情,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叙述语调。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有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五、主题归纳

  (参考课后练习进行)


六、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7: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鲁迅先生的散文,文笔朴实优美,且形象感特强,往往寥寥数笔,便使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表现出极为出色的绘影图形的描写能力。我想,教学本文时,若能激发学生借助想象和个人体验,参悟文字,还原形象,效果一定很好。因此本设计采用“我给课文绘插图”的构想。


【教学步骤】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内容、主题和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感情以及课文的语言特点,感知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


二、绘制插图,教师导引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面,极有诱惑力。我想,对于喜爱绘画的鲁迅来说,画画他眷恋的这些时光,一定是他有闲时最美妙的消遣。况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之《后记》中也曾表示,想寻几幅插图,不知同学们能否满足他这一愿望?今天,课本就是素材,请同学们借助想象和自己的体验,把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童年生活画下来。

  教师示例:老师画了一幅《先生素描》(实物投影)。我作画时用了课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的一段文字:“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这里鲁迅仅用三十余字,就勾画出了先生形象,突现出他年龄、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代表性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学生分组作画,选材、命名、作画、修改等均组员商量决定,分工协作。
 

三、插图汇编

  插图展示,全班交流。先说画的名称,再说作画依托,边展示边介绍其中自创的成分和画面的表达。

  评选录用充满童趣的、适合课文的、有独特创意的、有审美价值的绘画,编序编组,收录装裱成册。


四、评价补充

  你觉得我们今天收录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图》,还有哪些缺憾?若是没能完全涵盖课文内容,你能补充说说哪些文字没入画吗?若是画面的问题,还有没有改动的余地,怎么改?


五、观画激励

  欣赏鲁迅先生小时最爱看的《三海经》(绘画本)中的图画。欣赏鲁迅先生辑录的《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插图。欣赏丁聪先生所配《鲁迅小说全编》插图。欣赏同学们课堂创作的插图。

  欣赏网上下载的相关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7:4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本文最值得学的是简洁质朴而饱含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后识记并学用其中的典型例子,对学习语言定会大有裨益。所以本设计定位在语言学用。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积累生字新词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内容和语言特色


三、语言体味,学用

  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自由地朗读。

  说说你喜爱的理由。教师注意及时点拨。

  你能仿照说一句话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文语言学用点:

    关联缀景,条理分明的……

    摹形状物,惟妙惟肖的……

    简笔勾勒,形象传神的……

    场景描写,渲染气氛的……

    词句反复,表现深情的……

    精彩用词,传达独特感受的……

    动词连用,清晰交代过程的……


四、下发本文语言欣赏材料,自读体会


【资料整合平台】

  程树榛《追寻伟人的足迹》(作课堂联读材料,见《中国校园文学》2002年第3期,作者为著名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成人和儿童的反向叙述》

  王得后《〈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上网搜索“鲁迅”,可查阅到“鲁迅纪念馆”“评读鲁迅”“鲁迅文集”“鲁迅全集”等诸多资料,进入“鲁迅纪念馆”可读到鲁迅的生平简介、大事年表、音容笑貌、回忆怀念、评论研究、相关报道、纪念场所、影音作品,还可点击“纪念场所”看到鲁迅绍兴故居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7:54 | 只看该作者
【学生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初一的学生大多是十三四岁,正处于由童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过渡的阶段,既有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又有对青年时期的憧憬,本文所描绘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应该可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其次,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散文的一般规律,学习散文的一般方法都有所了解,这篇文章在内容上不存在很大难度,可由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上,同时培养他们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建议】

  这是开学的第一篇课文,应该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来教授和学习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童年经历,以引起共鸣。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在对课文主体的理解上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不宜做统一规定。这篇文章是传统课文,教学上应以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到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文中简洁质朴而包含感情的语言,可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后识记并学会用其中的典型例子,对学习语言定大有裨益。

  鲁迅先生的散文,文笔朴实优美,且形象感强,往往寥寥数笔,便使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表现出极为出色的绘影图形的描写能力。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在教学本课时,若能激发学生借助想象和个人体验参悟文字,还原形象,效果一定不错。学习两相比照的文章结构。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方法1:

   ⑴ 学生复习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⑵ 介绍《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散文集,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⑶ 解题: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鲁迅12~17岁读书的私塾。

    注:此种方法是为了一般以旧带新,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2、方法2:

    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最难忘的事情,活跃气氛,创设情景。

    (教师可以参与讨论)


二、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记叙了那些事情?

    (输理文章层次)

    18:在百草园的生活

    9:过渡 告别百草园

    10~24: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2、重点研读:

    主问题:作者在百草园体会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学生思考、讨论不必强求答案。

    (为课堂的进行做铺垫)

   ⑴ 学生默读(1~8段),用一个词概括百草园在“我”心中的地位?

     (“乐园”)

   ⑵ 思考“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与“乐园”是否矛盾?

     (不矛盾 似乎确凿──大人的眼光,乐园──小孩的眼光)

   ⑶ 学生齐读第2段:

     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①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 桑椹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② 作者的描写是以什么为序?

      不必说……也不必说   整 体    植物→动物
                   |     (静→动)
                   |    由低→高 高→低
                   ↓
      单是(突出强调)    局 部    动物→植物
                         (动→静)

   ③ 作者在百草园中是如何玩耍的呢?如何描写与他玩耍的事物呢?

     看(视)  碧绿的菜畦   紫红的桑椹  (色)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肥胖的黄蜂   轻捷的叫天子直窜云霄(形)

     听     细蛉低唱    蟋蟀弹琴 (声)

     挖(触)  遇见蜈蚣    按斑蝥

                   臃肿
           拔何首乌
                   莲房一样的果实(形)

                   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形)
          摘覆盆子
                   又酸又甜(味)

    ④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感情:

      过渡,问:在百草园中除了以上游戏,还可以做什么?

      (听长妈妈讲故事,冬天捉鸟)

    ⑤ 请你用一个词概括“我”在百草园的生活。

      (轻松、自由、无忧无虑)

    ⑥ “我”为什么离开了百草园,原因肯定吗?第9段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7: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