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6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9:5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一课是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们认识了圆柱体积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因此它与圆柱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们有了学习圆柱体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认识圆锥应不成问题,再加上学生们会在动手合作中进行学习,这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前端分析之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改革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学生想学什么,想怎样学,这都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认识圆锥体的基本特征时自己的设计是先认识底面,再认识侧面,我先用教具演示后再认识高。在学习中,有圆锥转化到圆锥后,学生们先说出了高,我也就及时的让学生指一指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利用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因此我设计在本节课上利用大量的时间充分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把公式的应用这一教学任务放在了下一节课,这样学生们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探究。

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提倡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理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数学课上体现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从难点出发,设计学生自学提问。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一个圆柱中削出一个最大的圆锥,并观察:1、圆柱、圆锥的什么相等?2、圆柱被削下去多少,还剩下多少?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4、削下去的部分是留下的几倍?

通过自学提示的设计,让学生在回顾削铅笔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顺利地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下来感到基本比较顺,在课中有几点惊喜:

一、学生们的想象力已经初步形成,这对于学生们认识图形很有帮助。这一点体现在:

1、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很清楚:在没有课件演示的情况下,通过老师的讲解:圆柱的上底面收缩变小,在收缩变小,最后收缩成了一个点,这样圆柱也就转化成了圆锥。学生们通过头脑中的想象,很快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2、对高的认识与测量:学生们通过观察、测量,理解了圆锥侧面积上的直线是扇形的半径,但半径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测量。

3、直角三角形沿一条高旋转一周之后就是圆锥。

二、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正在逐步地形成。

通过学生们课上精彩的发言,体会到学生们已初步具备了推理的能力,并在利用这一能力进行新知的学习。

三、教师的灵感更闪光。

在原教案中,自己设计的是老师先进行演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之后再让学生们进行自学。在进行教学中,学生们对圆锥体的基本特正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己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先让学生们进行实践后老师再进行演示,效果一定会更好。果不其然,学习的效果真的很好。这使我再一次体会到老师灵活驾驭课堂会使学生有更大的收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9:51:45 | 只看该作者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设想

教学:
“圆锥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在学生掌握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的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大胆放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重新组合教学内容,设疑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圆锥实物或模型的做、摸、剪、切、转、设计等操作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圆锥的特征,从而初步认识圆锥。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测量高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动手操作、类比法
教具学具准备:圆柱形铅笔、剥笔器、圆锥体实物模型、直尺、三角板、平板等、研究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猜想新知。
师:想先研究哪一个问题呢?
生1:就从最基本的开始的。
生2:按照圆柱的思路来探究吧。
二、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小制作,有好多同学还是制作小能手,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请利用课桌上给出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一个圆锥模型。
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分工合理,老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设计过程。
生1:我把橡皮泥装在圆锥形冰淇淋的纸筒里再倒出来,加工成了圆锥。
师:这种方法很高效。
生2:我在硬纸上,先描出铅锤的一个圆面做成底;再用纸包起来另一个面剪下多余部分,组装成圆锥。
生3:我用直尺测量出圆锥底面直径,用圆规画出这个圆,然后把圆锥躺在硬纸口滚动一周,把滚过的轨迹剪下来,做成圆锥。
师:在纸上的轨迹是什么形?
生3:扇形。
师:了不起的发现,请现场展示一下。
师: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了设计,相信同学们能勇敢地继续探究。
 师:正所谓圆锥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好的世界,你喜欢圆锥吗?请把喜欢的理由写出来。
【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整个学习活动中没有高档的教学设备,从随手所得的一支铅笔开场,从生活中收集、制作、解剖、玩赏。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
2、动态生成——学习自己的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9:52:02 | 只看该作者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教学时首先列举生活中大量的圆锥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引入。再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互说圆锥的特征,加深对圆锥的认识。课后让学生创作一个圆锥的物品,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

本节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知道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在本课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大家积极发言,争先操作,参与率很高。

3 、加强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 “看一看 ”, “摸一摸 ”, “比一比 ”, “指一指 ”, “说一说 ”, “猜一猜 ”等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 “找 ”中学,在 “测 ”中学,在 “思 ”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 “动 ”起来、 “活 ”起来,让学生在 “做 ”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 合理运用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中,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大量圆锥形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以及动态演示圆锥侧面的展开过程、圆锥高的测量方法等,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9:52:1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课的延伸,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有益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学生通过自由的结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索,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再设计,设计出的圆柱、圆锥合情合理……,这样的体验,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为数学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导入就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跨上探索的道路。当学生发现问题,在其内力的驱使下开展探索研究活动,充分发挥了民主,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研究。在这个充满体验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学会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18: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