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2:3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四数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主要是解决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分化与概念的运用,在概念的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智能。以下五句话,是本单元有效教学的很好做法。

一、在操作探究中形成概念

本单元的概念主要有:什么叫三角形?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

1.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画一画中探究三角形的概念。

让学生自主画一画任意三角形,讨论交流得出所画的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线段。然后再讨论交流以下二个问题

(1)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通过预习,通过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2.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画一画中探究三角形的高

作高,已经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过,这个不是问题。但是重点要放在作钝角三角形的高(这是作高的教学难点)。理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关系。

作完高后,再让学生交流讨论,什么叫三角形的高?

3.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做一做中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前,让学生做一做三角形框架和平行四边形框架,课堂上,教学生对角拉一拉自己所作两个框架,从而在探究中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

4.课前,让学生剪一剪P82安排的三组纸条,在课堂上摆一摆,在摆一摆的过程中探究得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5.让学生分组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教师课前用A4纸编印好不同大小,不同位置(变式图形)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若干个,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通过预习与分类的探究,能够将三角形分为三类,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分类?从而形成按角分类的三类三角形。

(有的老师让学生先量一量各个三角形的角,然后再分类。这样做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四上已学过锐角、直角、钝角,学生凭眼睛基本上可以判断锐角、直角、钝角了。对于90度左右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可以让学生借助三角板的直角区分即可)。

按角分类,得出三类三角形后,再探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探究出它们的概念。

(2)按边分类

也可以采用,教师在课前用A4纸编印好不同大小,不同位置(变式图形)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学生探究后即可将三角形按边分成三类。然后再来探究为什么这样分类?从而得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类。

按边分类得出三类三角形后,再探究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6.让学生量一量、拼一拼,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1)课前探究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剪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进行课前探究,用量角器量一量各个三角形的内角,然后加一加三个内角的度数和,课堂上进行汇报。

(2)课堂探究

在学生课前探究汇报后,可以安排学生折一折、拼一拼,得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这样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在对比练习中分化概念

这个单元,概念多且概念相近,容易混淆。需要进行对比练习,促进概念的形成与分化。对比练习题的设计,主要是抓住关键词,关键的字眼,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对比去分化概念。

例如:

(1)由三条直线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2)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3)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三、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概念

概念是否形成,要在解决问题中检验。问题能够解决,说明概念不但掌握,而且还能运用,这就达到教学目的。

1.将一个直角梯形,加上一条线段,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 将一个直角梯形,加上一条线段,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

3.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加上一条线段,分成二个钝角三角形(或二个锐角三角形)

4.一个三角形,∠1=40度,∠2=30度,求∠3是多少度?它是什么三角形?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是70度,另一个内角是多少度?

6.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40度,其中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7.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50度,问顶角是多少度?

8.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多少度?,

四、在知识联系中融会贯通

新知的学习,不能单一地进行,必须与旧知的巩固联系起来,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联系。

1. 教学画三角形的高时,可以与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联系起来,与梯形的高联系起来,同时也可以量一量这些图形周围各线段的长度,再求一求这引起图形的周长。

2. 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与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相联系。

3. 在探究得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可以复习复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

4.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角时,可以用两种方法,与简便计算结合起来。

五、在思维训练中提升智能

可以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提升智能,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1.一个三角形的二条边分别是5厘米、7厘米,第三条边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2.画一个顶角是90度的等腰三角形,腰长是4厘米,量一量它的底边长度,并求出它的周长,再求它底角是多少度?

3.画一个顶角是120度的等腰三角形,腰长是3厘米,量一量它的底边长度,求一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再求一求它的底角是多少?

4.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一求五边形的内角和。

5.结合图形的组拼与密铺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

用4块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图案。拼成的新长方形图案的面积是多少?周长可以是多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2:37:3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后记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角形的认识。由于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多地要依赖表象的支撑,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画图、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

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认识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或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因此,本单元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对操作活动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尽管操作活动组织得很好,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特征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多数学生尚不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将这些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单元复习时我又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相关练习,以沟通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的脉络层次;同时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渐掌握发现,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从而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我在《三角形》一课中通过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情境,从而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我让学生动手搭三角形,在搭与分类的过程中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得到三角形不同的名称,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四种不同颜色,不同长短的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搭三角形。学生的兴趣非常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18: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