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1:0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最令老师尴尬的是学生的沉默。尤其在使用交流教学方式的时候。记得我在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时,提问“同学们,看了课题,你们会想到些什么” 大家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感到不能够再从中获取什么信息了,此时的课堂陷入了一片的沉默。其实,从题目来看,学生从中还是能够获取一些信息的。全班竟没有一个人举手,当时我就在想是我的问题提的有问题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呢?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沉重的思考,学生有时为什么都沉默在那里,一方面除了我们教师本身的提出的问题有所欠缺,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回答老师的有些问题时,感到很茫然,所以陷入了“沉默”。这样的场面恐怕是我们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愿看到的。

因此,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反思一: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实际。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似乎不太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走进生活的实践活动。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学生都不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自然就不会理解“可怕”。如果在讲授这节课前,教师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分小组,联系好以后,开展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然后再与成员进行交流、实地观察。,我想到那时,教师想让他们沉默,他们也都不会愿意。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实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生活的经验解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理解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而这些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有所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赋予学生一双“数学”慧眼,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和关注自我的意识。

反思二:给数学问题具有真实的生活背景。学生平时做的练习题大多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尽管有的问题题材来源于实际生活,但是大部分通过精加工以后都变成了纯粹的:“应用题”模型。实际上编题者(老师)代替学生完成了从实际生活中收取信息这一过程,学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复制”到模型中去就能够解决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多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者只是对现实问题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千万不要“浓缩”成百分之百的纯数学问题。

反思四:即时多元评价,打破学生的沉默。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里和思维的灵活性。

“沉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到那时,我们的课堂一定会不再“沉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反思
白色污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虽然有课前的介绍,学生对它的危害也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并不是很具体。怎样才能将环保教育融入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深刻地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呢?

1、 学习素材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本课中,学生走出课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课前调查记录,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有什么危害,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课一开始,学生就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汇报自家使用塑料袋的情况。他们兴奋地参与,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带着自己的经验去思考,去探究下面的数学知识。然后展开合理的想像,把计算出来的数据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作比较,把抽象的数据生活化,从而加深了对白色污染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危害性。有了自己的亲身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被调动力起来。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究知识过程化

新课程标准提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当学习内容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时,学生才能真正动起来。因此,只有当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事实,才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本课中,我以学生搜集到的数据为切入点,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填写统计表,求平均数。再让学生以全校家庭为例,计算全校一天、一周、一年所用的塑料袋数量。最后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每个塑料袋展开的面积”,算出这些塑料袋展开的总面积。这样步步紧扣,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感受到数据带给他们的震撼,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1:03:17 | 只看该作者
四年级数学《可怕的白色污染》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陈亮儒

(一)课前准备。

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

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平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

(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

(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设计反思: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青海省有一百二十多只羊,由于吃下的塑料袋长时间滞留在胃中,难以消化,被活活饿死;大兴南海子麋鹿苑有十只鹿因误食塑料袋死亡;长江葛洲坝水电站,由于江面遭受“白色污染”,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严重危害电厂供电等)

[设计反思: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倾听他们的收获,赞赏他们的劳动成果,并鼓励他们自主探索]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

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

(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

a、平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

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c、如果一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把全校学生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开,占地有多大?

    反馈:(各小组反馈计算结果)。

    3)分析交流

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

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

(主要有:一、视觉污染  二、潜在危害)

[设计反思:新课程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知识只有经过运用,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本环节我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知识去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探讨生活中的问题]

4、 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

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反思: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否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实际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9 10: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