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41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0:3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虽然学生在商场、超市等地见过小数,但学生也只仅仅知道其书写形式,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本节课我采用导学案执教,首先让学生汇报预习结果,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研究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见过用“元”作单位表示商品的价格,所以首先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小组研究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由于长度单位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分层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第一个层次先让学生借助分数理解1米以内的小数的一样,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身高来进行研究,最后再就某一个学生的身高拓展学生理解“1.40米”与“1.4米”的关系。

    本节课探究新知部分,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分小组汇报展示,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0:39:43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一、二位小数的大小。由于本学期学生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小数的(如:借助人民币或长度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小数),所以本节课我也采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本节课我还是尝试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可以通过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上来,所以本节课我采取的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教学形式。

    在导学案中我设计了“比较本小组内所有伙伴的身高”这一活动,学生个个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在具体的情境中很快就发现了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在这一活动中,我还收获了一个意外的精彩——有一个小组在汇报时提出1.3米和1.30米比较,谁高?这不正是我下一步要进行的拓展教学吗?抓住这一契机,我再次让学生进行重点讨论,一阵激烈的交流后,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的汇报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1.30米高一些、有的认为1.3米高一些、还有的认为一样高,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中,学生们最后达成共识——1.30米表示1米30厘米,1.3米表示1米3分米,30厘米=3分米,所以1.30米=1.3米。虽然在这一刻,课堂纪律有点乱,但我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真理是越辩越明”。

    总之,虽然还是处于试行导学案的时间,但我觉得本节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还是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点评

  发表于 2014-4-14 23: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0:39:51 | 只看该作者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到超市购物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本节课我利用知识的正迁移,首先复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和小数的意义,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购物经验,所以多数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把小数点对齐”的方法。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积极性,我将后面的课堂练习也都设计成“购物”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0:40:09 |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比较小数的大小及小数的加减法等相关知识的检测。

    从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看,“小数的读写”、“比较小数的大小”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三个内容学生掌握较好。这些内容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像3.6-2.88这样的计算还要加强练习,有部分学生失分。

    本次检测学生掌握不好的则是“小数的意义”这一部分。如:大于0.5而小于0.6的两位小数有( )个。从1里连续减去0.01,连续减()次,结果为0。这两题学生失分较多。

    还有一题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仔细审题导致失分较多。如:7/10-4/10=( )-( )=( )  1元-6角=( )-( )=( )(都用小数表示)学生没有发现后面的要求,直接按自己的想法解答。

    针对本次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同时还要增加对小数意义理解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0:41:52 | 只看该作者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整节课可以说还是按照我的设想比较顺的进行下来了,但是在我的这节课中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的。首先,我们现在运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在我的课堂中体现的则不是太明显,特别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兵教兵”的环节,我将其给漏掉了,完全变成了我们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是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我的不足。

另外,虽然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设计自学指导的语言,也在不断地修改如何才能让自学指导更易于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问题仍然是比较大的。例如第一个自学指导中有这样一段话“找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这一句话既有些太笼统了,没有给学生指出发现的方法,最还能够一步步的预设、铺垫,最后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在练习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可以的。借助教材上“做一做”运用 “填一填”“对口令”“我是小法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练习。但是有一点就是练习题的梯度不大,没有层次性,而选做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达到对优等生的配有工作。

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习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0:42:49 | 只看该作者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后记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新课开始,我创设学生选购物品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他们对已有经验的回忆。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要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把一个正方形看作“1”,把“1”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十分之一,就是0.1;把“1”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它的一百分之一,也就是0.01。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在练习中通过在直线图上表示十进分数和小数的问题,进一步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老师引导太多。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3: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