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wn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参考资料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8-9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参考资料


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草原上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此时正是天气宜人、水草丰茂、畜肥体壮的好时节。



节日举行的时间为3~10天不等。节日期间,各地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产品,从四面八方相聚而来,并在会场周围的草原上搭起白色的蒙古包,场面十分壮观。牧民们要在生机盎然的草地上举行竞技、歌舞表演和物资交流活动。此时,平静的草原沸腾起来,到处欢歌笑语,人流涌动。在广袤的天然竞技场上,要举行被称做“男儿三技”的摔跤、射箭、赛马比赛。赛场上,各路英雄争雄竞胜,表现出蒙古民族粗犷勇猛的性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8-9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参考资料


蒙古袍








生活在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常年在野外迁徙,他们选择了骑乘方便、又穿着舒适、保暖的蒙古袍作为他们日常起居的服装。



蒙古族男女都穿蒙古袍,并用红红绿绿的绸子扎在腰里。当然季节不同,做袍子的用料不同,夏季的袍子多是棉布或丝绸做成的。冬季的袍子则用毛皮缝成。



蒙古袍的特点之一是袍子十分肥大,腰带又宽又长。袍身松弛宽展,是为了在马背上

活动自如,还可以护住弯曲的膝盖不受风寒。蒙古袍的用途还不止这些,古代的蒙古族牧人常以马背为家,逐水草而居,夜里常常是和衣而卧。穿着这样的蒙古袍,下可铺身,上可当被,抵挡风寒。就是有蒙古包的牧民,夏夜也多半睡在勒勒车上,身子一蜷,用蒙古袍盖住头脚,避开蚊虫叮咬,呼呼睡去,由此可见蒙古袍还兼有睡袋和蚊帐的作用。



蒙古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领高袖长。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子叮咬;细而长的袖筒,还可以使骑手持缰绳的手腕不会冻僵。



通常牧民们总爱用一条宽大的绸带束在腰间。蒙古袍的腰带除了防寒,增加美感外,其用途也不可小视。宽大的丝绸腰带系于腰间,使得牧民骑在马上,能始终保持腰部的稳定垂直,减少腰部的疲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8: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参考资料


蒙古族的文化生活








蒙古族有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和精湛的工艺品。蒙古族一向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河套地区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只牛耳朵”,反映了内蒙古民歌之多。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



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舞、筷子舞、安代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表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粗壮的健康气质,特别是流传在鄂托克旗、乌审旗一带的“盅碗舞”“筷子舞”。在节日喜宴时,青年男女常以酒盅、碗筷即席翩翩起舞。通过草原的马上生活提炼成的马舞,造型挺拔豪迈,步伐洒脱轻盈,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腾跳之间,都使人感到骏马的纵跃和蒙古族人民骠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马头琴是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因为琴杆的上端雕有一个很精致的马头,所以叫“马头琴”。演奏马头琴的人多半是独奏,或是自拉自唱。马头琴的声音辽阔低沉,悠扬动听,仿佛把人们带进茫茫无边的草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8: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参考资料

蒙古族的文化生活








蒙古族有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和精湛的工艺品。蒙古族一向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河套地区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只牛耳朵”,反映了内蒙古民歌之多。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



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舞、筷子舞、安代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表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粗壮的健康气质,特别是流传在鄂托克旗、乌审旗一带的“盅碗舞”“筷子舞”。在节日喜宴时,青年男女常以酒盅、碗筷即席翩翩起舞。通过草原的马上生活提炼成的马舞,造型挺拔豪迈,步伐洒脱轻盈,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腾跳之间,都使人感到骏马的纵跃和蒙古族人民骠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马头琴是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因为琴杆的上端雕有一个很精致的马头,所以叫“马头琴”。演奏马头琴的人多半是独奏,或是自拉自唱。马头琴的声音辽阔低沉,悠扬动听,仿佛把人们带进茫茫无边的草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8: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参考资料


别具一格的奶制品








  内蒙古牧区人民以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奶制品有奶豆腐、奶皮子、奶干、奶酪、奶油、酸奶,以粮食、蔬菜为辅。早晨吃炒米喝奶茶,茶中加上酥油和少许青盐,味道鲜美可口。中午和晚上多喜吃牛羊肉。农村以粮食为主,奶食为辅。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煮好后加少许鲜奶,味道鲜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参考资料

草原上饮食文化的代表──手把肉和奶茶








蒙古民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畜牧业给他们提供了肉、奶、皮毛等原料,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民族充分利用这些来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这又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历史和他们的生存环境。蒙古民族的饮食与草原的生态环境有关。蒙古族食物的突出特点是“肉食”和“奶食”。其中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见的传统食品,而平时更是“茶”不离手。吃手把肉时,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或用手撕着吃,所以称为“手把肉”。肉味极为鲜美,肉仅半熟,会尽可能多地保留肉中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一般人可能都不习惯。其实这正保留了羊肉的原汁原味。牧民认为,再美的味道也比不过羊肉本身。其实这种风俗的形成还可能与草原上的牧民逐水草而居,很难得到盐和其他调味品有关。所以他们的手把肉全是白水下锅,开锅即可食。



奶茶是蒙古族饮料中的一种。很早以前,茶从内地传入蒙古族地区以后,就成了广大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常说:“宁可一日无饭,也不可一日无茶”。奶茶是牧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饮料。因为生活在高寒牧区,肉食较多,蔬菜很少,需要奶茶来帮助消化;加之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大量饮奶茶可以迅速驱寒,夏季可以驱暑解渴。奶茶具有解油腻,利于食物的消化等功能。



在草原上吃上一顿手把肉,再美美喝一碗茶,不仅荤素搭配,稠稀结合,口中不腻,胃里舒服,而且很容易消化,做法简单易行,非常适合游牧生活的需要,即使牧民迁徙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只要有水,捡几块干柴就能生火熬茶煮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参考资料


内蒙古








我国的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他多分布于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自治区。



“蒙古”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开始只是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后来逐渐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早在13世纪初,蒙古族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1947年5月1日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地方政府,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这里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居住着蒙古和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民族。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从广袤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到沃野千里的河套灌区,从额济纳河畔到浩瀚的大兴安岭林区,面积共120余万平方千米,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这里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大部分有植物覆盖,草原辽阔,牧草种类繁多,草质丰美,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和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自古以来,蒙古人民对马就有特殊感情,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能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善驯烈马,精于骑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9: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