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3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下册第九课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0:4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情感充盈,一泄笔尖

——《渔歌子》教学反思

           南京市春江学校 黄春青

今天进行了第九课《词两首》的教学,我是两首词同时进行教学的,大致的思路和诗一样,在教学完第一首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后,让同学们进一步总结学习古诗词的方法:1、同桌交流理解的字、词。2、不理解的查资料或问老师。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词的主要意思。4、品味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随后,让孩子们按照方法同桌自学《渔歌子》。

……

几分钟后,

师:好!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

……

师:同学们,这首词中,作者为我们描写了许多的景物,谁来说说,都有哪些景物?

生1:西塞山、白露、桃花、流水、鳜鱼、风、雨。

生蠢蠢欲动。

师:还有?(还有)

生2:还有一个钓鱼的老翁。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青箬笠、绿蓑衣,还有文章的插图。

师:你真会学习,观察得很仔细,课文的插图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去感受。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双眼,静静地聆听着优美的古乐,心中默默地背一背这首词,想一想,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播放古曲渲染气氛。)

静静地等待着,不一会,一位同学举手了。又不一会,两三个同学举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手渐渐多了起来。

生1: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师:“连绵起伏”这个词用得很好。就这样,还有谁来交流?

生2:我仿佛看到了姹紫嫣红的桃花开放了,河里的鱼儿在欢快的游动着……

生3: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前有几行白鹭在自由自在的漫舞……

生4:我仿佛看到了老翁的鱼篓里装着自己亲手钓到的鱼儿,心中充满喜悦……

生5:我仿佛看到了连绵的西塞山前点点白鹭在漫天飞舞,和煦的风吹在人脸上很舒服,老翁看到这样的美景,有些陶醉了。

……

孩子们的发言越发让我激动。

师:同学们,如此美丽的画面,诗一般的美妙,将你看到的画面用笔写下来好吗?

点头。

不一会工夫,便有同学举手。

从他们声情并茂地交流中,我感觉很知足。

学生对于古诗词很熟悉,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课堂上,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弄懂古诗词的大意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已没有任何问题。

这时如果将剩下的时间用来让孩子们感受、体悟、想象诗词所描绘的优美境界,让同学们在感受充盈之时一泄于笔尖,那将是多么畅快的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0:51:1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语文课进行了第九课词两首中《渔歌子》的教学。通过简单的字面理解后我便引导学生感悟词中意境,由景入手先让学生说说透过诗词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再逐步提高要求,结合春天的特点畅想画面中景物的美,学生们说得很不错,你一言我一语描绘出一幅景色宜人充满生机的山水画。接着由视觉的色彩美转到听觉的声音美,让学生想像能听到那些声音。学生很活跃,想到动听欢快的鸟鸣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白鹭飞腾的拍翅声,雨入水面的淅沥声,学生们都很投入,说得都很好。争相回答中,一个平时比较腼腆的男孩举起了手,说还有一种声音是渔翁钓到鱼时,鱼儿出水的扑腾声和渔夫的欢笑声。我一下子愣住了,虽说这也是学生想象的合情合理的结果但总觉得与《渔歌子》这首词悠闲清远的意境不符,模棱两可之下我表扬了那位学生。课后上网查找资料,收获不少:
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结合《渔歌子》可以了解,张志和为什么不愿归?因为那里景色太美了。……他不想去做官了,那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官场上的人争斗了……张志和钓鱼是用直钩垂钓,不放鱼饵,那么他钓到了什么呢?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张志和隐居垂钓,钓来的是悠闲和飘逸。也只有那样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了解到这些,自然可以确定那渔夫的笑声和鱼儿上钩的扑腾声定是不存在的,不过孩子的想象与诗词并不违背,同时也说明他感受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的愉悦,既然无伤大雅,那还是让渔翁笑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0:51:57 | 只看该作者
《词两首》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由两首词组成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箱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两首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它们在写作上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融情与景,以景写情,情景相生,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两首词都有唯美的图画,美好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带领学生感悟画面美,领悟意境美,体会情感美,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带领学生抓住景物,感知画面美。教学《渔歌子》时,我让学生眼睛看着文字,脑海中构成相应的形象:郁郁葱葱的西塞山、振翅飞翔的白鹭、尽情盛开的桃花、肥美悠闲的鳜鱼、戴笠披蓑的渔翁……学生抓住了这些景物,脑海中就容易自由组合,整体感知出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卷。

其次,我带领学生展开想象,领悟意境美。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像作者一样,因为沉醉二迷失了回家的方向,解雇闯进了荷塘的深处。迷迷糊糊之中,展现在眼前的,竟然是朵朵娇艳的荷花和片片碧绿的荷叶……此时此刻,你是不是也陶醉其间了?

再次,我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情景美。两首词多描绘的自然景物和相应意境,绝非为了描景而绘景,为了创意而设景,而是在所描绘的景物中,在所创设的意境里,寄托作者的意向,赋予相关的情思。张志和《渔歌子》中的渔翁,他那里实在垂钓肥美的鳜鱼,而是在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的景象、悠闲地感受大自然无限的生机。不过,作者融寄于景物于意境之中的情感,有些事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因此,我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体悟作者融寄于景物于意境之中的情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上完课,我也觉得有不少遗憾之处:首先,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得不够到位,学生读得不好时,教师就应进行示范读。其次,对于画面的理解,我觉得学生想象的还不够深入,教师应该进行引导,让学生想到更多更美的画面,而不是只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0:52:17 | 只看该作者
《词两首》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江南春天美丽的水光山色,作者借词中表现渔夫生活来表达自己隐居生活的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如梦令》讲的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青年时期追忆旧游“溪亭日暮”, 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迷路误入“藕花深处”,见到惊起的一滩鸥鹭时的有趣境况。表达词人对词中景与人的深切怀念。
记得自己曾经的语文老师在教诗、词时都习惯性采用“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在之前讲解古诗的时候也有些类似这样的讲法,但如今想想:这样的讲述,会令学生们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十分呆板无趣。孩子们没有兴趣与激情,多的只是一份压力和对古人文字的抗拒。今天我一改往常的教学方法,尝试着将课堂的自主性还给孩子们,而我只是适做引导。尽管课堂上有些凌乱,但我发现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孩子今天都有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且能开始动嘴说起来了。
两首词我让学生们先充分地读,在通顺流利的基本上我再一步步地引导他们理解词意。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孩子们边读边画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再发挥想象联系画面,最后让他们将这些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具体地描述出来。这样,整首词的意思孩子们在想象与描述中理解了!为加强巩固,课堂尾声,我再以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书声中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羡景。
遗憾的是学生对画面的描述,语言不够优美,看样子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得多多引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当然,如果今天的这两堂课我能利用多媒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再进行说话练习,那么对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的发言也一定会更加地精彩!看样子我得挤时间出来做课件了!孩子们,等着,我一定会让你们爱上我的语文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4: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