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5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因此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一、搜集资料,奠定情感基础。

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制造的其他罪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紧扣时间,理清文本脉络。

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等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为抓手,把“卢沟桥事变”化成多个激烈的战争画面,为学生复述课文做准备。

三、注重延伸,激发爱国热情。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年的战争早已成为永久的记忆。但是作为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又岂能忘记“母亲曾经的血泪”?“落后就要挨打”!将会一直成为激励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人永远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54:37 | 只看该作者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赞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每次上《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心中总会升腾起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另一方面是对现代教育的担忧。(我是70后,说句实话,我对日本人没有什么好印象,但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不能过多地将我的情感加给我的孩子们。)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思想内涵,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并在今年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两点:

1、  正确看待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读到描写日本侵略者遭到惨败的一系列词语,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等文字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总算解气了,嘿嘿!但后来读着读着,我就发现,这些文字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与事件的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出入。我曾经听大人们讲过与日本兵相处的一些真实的细节。他们并不像某些文学作品描写得那样十恶不赦,他们也有人性,现实中的日本兵比较具有真实性。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在上课过程中让孩子们注重比较描写敌我双方的不同文字,并在学习中提出自己个人的看法。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到了这一点,同时还讲到了电影电视中的正面和反面角色,交流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  新形势下爱国情感的新内容。

前几年中日双方举行的“学生夏令营”活动依然清晰地记在我的脑海,作为东道主国家的一个公民,心中所产生的羞耻感始终萦绕心头。如果说,以前日本侵略者用炮火轰开了祖国的大门,然后英勇的战士们用勇气和智慧打败了他们。那么和平年代的中日两国的较量体现在哪儿呢?我觉得体现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单看这一点,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日本人民在努力培养下一代坚强意志的时候,中国却培养了很多的“小皇帝”,夏令营过程中出现的一幕幕就是很好的证明。上课过程中,每次讲到这一点,同学们表现出的麻木让我无可奈何。

不知再过几十年,形式会变得如何?至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很是让人担忧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54:59 | 只看该作者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执教完了,这堂课,得到了区教育局庄副局长、学校校长、教研员张老师及众位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我很开心。

    这堂课的背后,实际上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

周三接到上课任务后,我还没有开始备课,办公室的谢奕老师、伍敏敏老师便急忙帮我上网搜集课件,准备教学资源,办公室的黄老师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布置好班级学生预习课文,为我的试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颇富审美的数学老师肖佳还为我的课件作了美工,没有她们的热情帮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备不好这节课的,我衷心的感谢她们。

关于这节课的备课思路,我是精心思考的。

市教研室从“培养预习习惯、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到“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的教学研讨活动已经有近三个年头了,围绕“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这个主题,市教研室仅上学期就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在六合实验小学听的陆华山老师的课,那是一次学科带头人的展示活动,陆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冕》,清晰的目标、内容的精选、设问的有效,令在场的老师都达到了震撼的效果。另一次印象较深的是参与鼓楼区年会,在金陵汇文小学听王恒老师执教《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的教学,他淡定的教学风格,中国文化“托物言志”的信手拈来,令我十分佩服。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从名特优教师观摩活动中,从同行备课时一次次的研讨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了我备这节课的基本主旨——目标要尽量清晰,内容要尽量精选,设问要尽量有效。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讲述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也相对匮乏,在处理时我首先补充了卢沟桥烽火的背景资料。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设置了三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地讲出“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我军的英勇无畏及捍卫国家安全强烈的爱国情怀。

其中,“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认为,本课的2—4段是教学的重点段落。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选择了以下几个主导问题:

问题1: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为什么会选择侵占卢沟桥呢?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卢沟桥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问题2:卢沟桥烽火具体过程描写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呢?请迅速找出战争进程的时间。

    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卢沟桥烽火的过程。

问题3:为什么说“日军要求搜查我军营‘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这个问题的设置直击教学重难点,认清日寇的侵略行为。

问题4:日军偷袭卢沟桥的阴谋得逞了,这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虎狼之心,他们又有哪些丧心病狂的行为呢?

    这个问题同样也是直击教学重难点,认清日寇的侵略行为。

    整篇课文,在四个大问题的主导下,提纲挈领地初步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当然,本课教学还有许多的不足,经过我课后的反思,到目前为止,我主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不足1:没来得及带领学生复述“第四段”

本课教学,应该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复述课文,在备课时,我感觉这堂课上,通过给予学生“关键词”提示,学生应该能够复述出来第四段。由于前面耽误了时间,?没有完成预设。

不足2:应该给予学生想像的空间。我军英勇杀敌的场面,敌人抱头鼠窜、狼狈而逃的场面,应该给予学生去想象,去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也能更好地为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不足3:学生朗读太少。尤其是第四段,我军的杀敌的文字描写,特别适合学生朗读。

不足4:备课线条太粗,细节处理不够精致。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点,您的批评是我进步最好的良药,钟情恳请,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55:15 | 只看该作者
卢沟桥烽火》的教学反思1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第十册课文, 我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课时,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首先让学生带着课后作业4(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情感。在此基础上编写复述提纲,同桌练习试述。针对试述存在的问题,再次自读课文,力求弄清事件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所在,并着力体会关键词语的意义、作用,不明白的地方可向教师、同学质疑问难。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教师提名练习复述并根据具体情况,相机提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理解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充分,有所感悟,并熟记精要,才能叙述顺当。在学生复述的时候,教师要相机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读书感悟和复述事件经过练习到位,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的掌握了。
学生掌握了新知识以后,让其充分发挥,自我表现,不要求复述答案的统一。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创造力,同时还包含着审美能力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9: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