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教材更新与教学观念变革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香一小学 许 英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时代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在本学期教材更新的浪潮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音乐教学习惯于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师授生学的教学模式牢牢地禁烟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为此,教师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的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仅仅当作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狭隘观念,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作为体验美感、情感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挥。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允许学生挑战权威,同时也允许学生出错,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教授歌曲《两只小象》时,我打破了以往教学中传统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在故事中引出歌词并通过聆听来学会演唱歌曲,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歌曲,使课堂上呈现平等和谐,热烈的气氛。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从而将全课推向了高潮。同时通过歌曲教学也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的道理。课后学生都说还没上够,最喜欢上音乐课。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育不单单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塑造人格的艰苦劳动。

二、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基本观念发生过两次转变:一次是灌输式教育转变成园丁式教育;再次是从园丁式教育转变为交流式教育,这种观念变化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师生关系的调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多次告诫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学好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的情感世界。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粗暴、冷淡、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学生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也给予他们就好了,那样是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相互尊重的美好和谐。这种美好和诺不正是我们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教育工作也更可能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音乐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并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认为教师能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做学生可信赖的师长,可亲近的朋友,愉快的教学氛围由此而产生,师生间的课堂交际和学生间的课堂交际轻松而又愉快。实践证明音乐课堂越是活跃和丰富,学生越是容易被带入其中,并在参与中培养学生感受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总之,音乐教师必须意识到音乐教学的使命已经发生变化;音乐教师必须从一个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真正深入地和学生对话和交流,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生活。只有交流式的音乐教育观念,才能使教师用自己的音乐世界与学生的音乐世界碰撞、交融,创造新世纪的音乐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与课改并进



辽宁省大连市北岗桥小学 刘爱红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调整培养目标,转变人材培养模式,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便是本次课改的理念与灵魂,他不仅强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更要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因此,作为本次课改的实施者和推广者,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鉴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地位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具体表现在: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用专业教育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问题;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有的重要辅助、促进作用。以上的这些做法都是与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

二、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传统教学把学生看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的人,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力求让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人人成功。例如:我在教学《用声音编织故事》这一课时,为使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学习,我按学生的不同程度分成了若干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故事片段,用各种用具发出的不同声音来编织故事片段,再把各个小组的创作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表演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为自己的小组尽心尽力,并为完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欢欣鼓舞。在默契的合作中,蕴藏着学生的自我精神与集体精神。这一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对儿童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提高审美素质,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美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审美素质。

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怎样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如何按照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官乐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呢?在此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例如:在《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一课的教学中,我潜心挖掘教材中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象,为学生创设了感受这首艺术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的学习环境:音乐教室的讲台前,布满长江、黄河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图片和地图。当音乐声起,随之播放从VCD中剪辑下来的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断:巍峨的群山、壮观的瀑布、静静的山谷、缓缓的小溪、山间的野花……这首艺术歌曲的形象有静、有动,随之动感不断加强,高潮后力度渐弱到最弱。在这“音与像”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流畅而富于表现的钢琴伴奏,学生的情感为之感动,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展开了丰富的想像与联想,感受着伟大祖国的名山大河之壮丽。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的听觉和视觉感受,融会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发育中。学生们起伏的歌声,描绘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也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赞美之情,同时提高了自身综合审美素质。

总之,教师介入新课程之后,将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新教材和教学策略的挑战,教师思考、应对这些新事物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丰富学科知识,不断地超越课堂的局限去思考问题和行动。新课程为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提供了紧迫的需求和巨大的推动力,作为一名一线教育事业者,我要紧跟课改的步伐与课改并进,为我国教育事业发一分光,献一分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深化课改不断创新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水仙小学 薛 晶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课程标准的问世以及各种版本教材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关怀与重视,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新世纪、新千年建立高质量基础音乐的发展方向、改革力度和未来前景,所以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及教改精神,并坚决贯彻执行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天职。自教改实验以来,我陆续地参加了各种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在秦皇岛参加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培训,更使我耳目一新,感触颇深。当然,观念上的转变只是课改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上,在这半年的教学中,我针对小组合作式学习进行了尝试。

分组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学习、相互协作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对于改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苏联教育家舍吉宁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十教师。”在愉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原理,在音乐教学中,应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以普通身分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指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个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在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

1.改变座位组合。

传统音乐课中“秧田式”的座位组合,是所有学生围绕教师一人的传统班级授课制形式,它有很大的局限性。(l)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学习的探求性和创造性不易发挥。(2)缺少合作性,学生之间的交流少。(3)实践性不强,活动受限制,学生动手机会少。(4)强调统一性,缺少灵活性。所以我首先改变学生的座位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让学生坐成“O形”“四字形”及“马蹄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扩大了学生交往的范围,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

2. 教师走下“权威”的讲台,深入学生中间。

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如在歌曲学习中,与学生接龙对唱;在歌曲表演中,与学生一起载歌载舞等。我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主动找一些胆小拘谨的学生做朋友,消除他们对教师的敬畏感,沟通了师生间的情感,缩短了心理距离,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二、发挥“生生合作”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教育是这一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我充分发挥“生生合作”功能,诱导创新。

1.共同交流,丰富音乐的形象。

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想像,发挥主观能动性,互为补充,形成更清晰、更生动、丰富的形象。例如:在欣赏圣·桑的管弦乐《动物狂欢节》中的《狮子》《大象》时,学生听完后,小组讨论。在讨论中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大象在散步。”有的说:“狮子在吼叫。”有的说:“狗熊在跳舞。”等等,这种经过想像和讨论而得出的美丽画面,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2. 共同活动,表现音乐情趣。

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儿童音乐创造力,就必须充分挖掘歌曲、乐曲蕴含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动情,在共同活动中,尽情地用动作、语言、表演等方法创造美、表现美。如在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这首歌曲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片,了解故事内容,再让他们欣赏歌曲,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扮演各种角色,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合作表演,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并在合作中加强了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3.共同创造,拓宽思路。

“创作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更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像力,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在动物园里》一课时,我让学生重新创编歌词,并采用分组讨论汇报表演的方法。学生在讨论中思维异常活跃。有的说:“孔雀开屏多美丽。”有的说:“老虎正在散步。”……然后重新组成一首歌汇报表演,学生非常喜欢自己创作的歌曲。在音乐创作的合作活动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利用小组间的竞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想像、构思和创造。

综上所述,实施分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学会共处,学会同他人合作。因此,“分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需要,更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 郭方田 乔桂英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之后,我市被确定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这既是对我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激励,也是对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鞭策。本学期,我们认真贯彻了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精心组织教师培训,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掌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和课程标准,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有效地进行课程评价的改革。从整体上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本学期的基本情况做如下概要总结:

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师资必先行

面对新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新编的音乐教材,怎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最关键的就是要尽快更新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新观念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加强学习。针对我市音乐教师的情况,署假期间首先进行了集体培训,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使转变观念有了前提条件。通过听专家的报告(看录像),使教师明确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懂得了课程改革必须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了课程意识,初步形成了新的课程观,即对课程有了自己基本的看法,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隘的范畴。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们还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最重要的,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要搞好教学,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现、学生观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主动、探究、合作。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师们还明确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通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和参加教材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标准》的问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引起了全体音乐教师的普遍关注。《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明确了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展示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立足于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它的突出特点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进行教材培训,教师们了解了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了教材所体现的四个教学领域:即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二、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有观念才有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们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因此,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第一个教学理念。但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许多音乐课理性有余,情感不足,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和被分解后的音乐中找不到乐趣,不能进入音乐,哪里还谈得上审美。所以音乐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第一个课程目标。针对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教师们首先改变了观念,正确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性质。经过重新审视,老师们共同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去努力达到,即强化以审美为核心,加强基础能力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强化以审美为核心包括:情感的培养过程,以创造为中心,音乐愉悦性特征等;加强基础能力培养包括: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包括:弘扬民族民间音乐,学习世界优秀名作,了解时代气息音乐文化等。三个目标针对性强,例如强化,首先是针对当前对“性质”的模糊而必须“强化”提高认识,其次是说明审美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要发挥其独特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强化情感、创造、愉悦的教学活动,那么审美教育必然能得到“强化”,其结果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教学中,教师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突破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要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突破口,学生有了兴趣,一切都迎刃而解,有了兴趣可以产生情感,情感可以上升为审美,审美可以积淀情操,情操可以升华人格。例如,在有的音乐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教师设计的音乐活动学生非常有兴趣,学生能全员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们还重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很多课中可以看出,他们以即兴创作为抓手,以想像、联想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加强教研

本学期结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全市确立了几个实验点校。九月下旬,省教研室音乐教研员李东老师和市教科院领导到一实小、二实小等几个实验点校调研音乐教学实验情况,进行了听课评课,李东老师首先肯定了音乐老师的教学成绩,然后给老师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教,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要注意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注意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因人而异,注重个性培养,不能要求千篇一律,用一个模子来套。二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不要被动地让老师牵着走,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想干什么,自己设计。如用碟子敲节奏。不能让学生只跟着老师敲碟子的一个位置,而应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变换着位置敲,敲出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节奏,这样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特别高,教学效果一定更好。三是教师不能用成人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要用生活化的儿童语言,并且教师要用情感打动学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通过李东老师的讲评,给音乐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指导课。老师们受到了很大鼓舞,更加明确了下一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十月下旬,人教社领导来我市了解音乐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听了几节音乐课,让老师们谈谈时使用新教材的看法。老师们一致认为;新教材编写得很好,特别以单元形式呈现,每个单元都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各个部分中都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选材范围宽泛,编排形式新颖,总之,充分体现出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十个基本理念,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总之,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科学性、愉悦性、综合性、艺术性等特点。

十月下旬,我市举行了小学音乐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有十八位教师参加了优质课评选,通过评选活动,评出了四名优质课教师,他们的优质课充分体现了新理念指导下的改革课,特别是12月中旬举行的两节小学音乐公开课,全市音乐教师都参加了听课,听后受到很大启发。首先,公开课普遍体现出教师树立了目标意识,由重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重视了情感体验,重视了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等,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全员参与实践活动,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并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三是体现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从多方面多角度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师生的平等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等等,总之,由于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所以课堂展示的是新理念指导下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改革课。两位教师的课还录制成了录像带。

结合课堂教学实验,部分音乐教师还写下了教学经验论文、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感想、教学体会等,对以后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总之,本学期的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已初见成效,但是就全市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整体上看,发展仍不够平稳,表现在有的音乐教师认识不到位,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丢不下,新的教学理念没有树立起来,有的音乐教师在创新面前畏难发愁,不愿吃苦,有的学校在教学实验上迈不出新步子,新教材老教法现象仍然存在。

今后的音乐课程实验改革工作,如何使观念到位仍是重要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勇于大胆地去探索、创新、实践,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追求,去不断完善、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探索出高密市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程改革



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 郭方田 乔桂英 张 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密市作为国家级实验区,音乐学科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在上一学年音乐课改实验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本学年又加大了改革力度,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基本形成之后,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力度

(一)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我市派出10名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参加了人教社在大连举行的实验教材研讨会及颁奖大会,我市有3名教师获得国家级录像课评比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二等奖,23名教师获得国家级课件优秀奖。到会的教师还与专家和全国各地的实验区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提高。并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我市乘着课改的东风,举行中小学音乐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评选的主要依据是彻底抛开前几年的陈旧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审美的认知规律,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具体做法是:先由乡镇评选出镇级教学能手,再推荐到市参加全市的能手评选。教师热情很高,踊跃参加,他们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活动,我市涌现出大批音乐教学骨于。

我市还举行了“潍坊市课改开放周” 活动。在崇实小学举行了全市课改开放周,由教学骨干教师出了两节公开课,全体音乐教师和部分外市的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这次参加讲课的两位教师都是青年教师,听完他们的课后各地的教师各抒己见,对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评论,找出优缺点,共同探讨课改新路子,使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基本形成之后,我们是怎样使用新教材的

新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编写的,从教材中可以看出,新教材改变了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编写体系,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学习音乐,突出了创造性,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的结合。我们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深入领会教材的意图

在教学中,注意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知识点、音乐表现手段、相关社会文化等内容,以音乐为主线,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新教材的每一单元基本上都是由四部分的教学内容组成: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月儿弯弯》的教学内容:一是学唱两首歌曲,二是欣赏两首有关月亮的歌曲,三是了解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和认识七个唱名。这些内容在教材中一目了然,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但都能贯穿音乐感受、音乐表现这些内容和针对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但隐含在教材中的内容,还有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唱名按音高排列优美的旋律线,培养学生的音高感、节奏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这些隐含内容,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深入领会。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为教师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了达到理想的、各具特色的教学目的,在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前提下,教师们经常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或调整顺序、或取舍内容、或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等等,体现出了教师对音乐的内涵及表现个人偏好与侧重,也体现了对教材再创造和教学模式再创造的过程。如:孙美华老师在二年级音乐公开课《雪花》一课上,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看一幅冬天的画面伴随着风声,然后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用物品模仿出来。学生用塑料瓶子模仿出了风声,非常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为了让学生了解雪的形成,通过看录像,又加入了剪纸环节,老师和学生一起把剪好的雪花贴到大背景画面上。把学生喜欢的美术剪纸运用到音乐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过程,能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基本形成之后,我们是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的

新课程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确立的音乐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从这十个音乐基本理念中可以看出,教学改革主要立足于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这次音乐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所以,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尝试用新的理念为指导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从新旧教育观的对比中,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由此带来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中强调学生的接受和掌握。如在唱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唱歌曲时,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反复练唱,机械重复,形式非常单调;在分析作品时,老师分析,学生听;在表现歌曲时,教师表演,学生跟着模仿;在用打击乐器伴奏时,老师指定让学生怎样伴奏学生就怎样伴奏。这样的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样的学习是教师在强制着学生学习,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把关注点放在了学生身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有的老师在上《过新年》一课导入时,让学生两手甩着花手绢,扭着秧歌,亲身感受过新年的热闹气氛。在最后的表现歌曲教学环节中,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有的学生用富有表情地演唱来表现,唱得有强有弱,对比明显;有的选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还有的选择了表演,边唱边甩起花手绢扭起秧歌,充分地表达出过新年时那种欢快热烈的情绪。这样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只起着引导、提示、帮助的作用,避免了教师长时间讲授,给学生留下动脑思考、实验操作、情感体验的空间,学生学习自觉主动,兴趣浓厚,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从音乐教学目标与目的的异同中,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音乐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同样引起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新变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知识体系和学科逻辑进行组织,教师制定教学目的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仅关心设计教什么,通过教达到什么目的,追求的是最后的教学效果,而不去考虑教学过程,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来设计目标要求及目标水平。如有的老师在上《红眼睛绿眼睛》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唱歌曲和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日常的行为规范。2.感受和认识四分休止符,能在心里默唱歌曲片断,并能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读儿歌。3.能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这样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比较清晰、具体,突出强调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参与着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态度。新课程把教学过程作为教学目标,所以,教师们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从音乐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拓展中,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唱游、器乐、识谱与视唱听音,在教学中是以唱歌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识谱为教学主线,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及拓展,新的教学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也就是把原来的唱歌、唱游、器乐都整合到表现里去了,另外拓展了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这样的整合与拓展,突出了音乐听觉审美体验的艺术特征,淡化了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重视了通过音乐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人文素养。如有的老师在上《我和星星打电话》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唱与齐唱这种演唱形式,老师和学生分别交换角色领读歌词、齐读歌词,然后过渡到领唱、齐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很自然地掌握了这种演唱形式,并且通过歌词中的相互对话,分角色表演,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使学生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不管学生的感受、体验,只顾教歌、教识谱。新的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创造性教学的空间,教师们基本上都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基本形成之后,我们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 中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即:“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对学生的评价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关注期末一次性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方法单调,强调量化成绩,只考课本上的知识与技能,没有其他的考查方式,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地发挥。新课程强调发展性评价,《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是这样做的:从评价内容上,主要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以及考查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从评价方法上,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平时积累的方法,把学生平时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随时用观察、谈话、提问、抽查演唱、演奏、笔试等方式进行定性评价与量化测评,随时加以记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60%(其中,情感态度18%,知识12%,技能30%);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占10%(其中情感态度3%,知识2%,技能5%);学生自我评价占20%(其中情感态度6%,知识4%,技能10%);学生相互评价占10%(其中情感态度3%,知识2%,技能5%)。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和各方面的发展。如在课堂上举行班级音乐会,展示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果,人人参与音乐演唱、演奏活动,有的学生配着伴奏音乐讲故事、朗诵诗,有的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录音录像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编排、主持、评定、总结,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五、深化音乐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

一年多来的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无论是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方面,还是在课堂教学的教改方面,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的课改,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本市大面积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一年半的课程改革实验,只是在一二年级和高年级的个别班级进行的,今后的任务是总结上一年的经验,把课改实验工作深入扎实地搞下去,把音乐课改实验由浅层次向更深层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课改中的进程。

2.继续探讨教与学新方式。因为新课程无论从教育观念到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有新的变化,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在新形式下,我们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新方式,使教学趋于“形式多样化”,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尽可能地实现新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3.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信息化社会,全球信息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时代呼唤高水平、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因为一个素养不高的音乐教师,无法指导学生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所以我们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意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并注意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加强教科研工作。教师要注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写出有教育价值的教学经验论文,并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再去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从而探索出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抓住机遇,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深入地学习课改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处理好继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扎扎实实在干中学,在学中用,为深入扎实地搞好这次课改实验而努力奋斗,再创佳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6: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情趣、情感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 李 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材反映了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改变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教法,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学习音乐。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审美教学理论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应以“情” 和“美”的视角切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 的构建上。

一、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音乐学习与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 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音乐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音乐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境” 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音乐氛围的创设,拉近了音乐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受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从而将唱歌、欣赏、活动的训练统一在具体生活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技能技巧,而且发展了音乐表现能力。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红灯停,绿灯行》这首歌曲时,我创设了一种看交通警察手势和红绿灯的指示过马路的生活情境,一部分学生扮演交通警察,另一部分学生则表演通过十字路口的行人,而我则手持红色和绿色的纸牌表示红绿灯。在歌声中,我跟着歌声举牌,扮“交通警察” 的学生则看交通灯的指示做交通手势,另一部分扮行人的学生看手势来行路。在活动中,有的学生表演司机,有的学生扮演骑自行车的人,还有的学生则扮演骑摩托车的人或步行的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既懂得了交通规则,学会看交通警察手势,也体会了歌曲的情绪,培养了音乐表现力。

由此可见,创设结合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对优化审美教育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二、发展情趣

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 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主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中让学生加入了形象的动作,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节奏,并且能够用形象的动作把它们表现出来。融听音训练、节奏律动、速度、感知、音乐想象、动作创编等音乐训能为一体,在自觉、主动地参与情况下,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音乐教学情趣性,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培养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章程的状态。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在教唱二年级上册《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时,我给学生们编了一个小乌鸦和乌鸦妈妈的动人故事,故事讲了乌鸦妈妈是怎样含辛茹苦地把小乌鸦养育大,终于有一天,当乌鸦妈妈年龄大了,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牢记妈妈的养育之恩,辛辛苦苦为妈妈寻找食物喂养妈妈。课中我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感人的语气感动学生,让学生从中明白妈妈的辛苦,以及应该怎样孝敬妈妈,疼爱妈妈,学生听了故事后,很感动,纷纷举手发言来表达自己将怎样疼爱自己的妈妈,并在学习歌曲和演唱歌曲时都很认真、专注,用心投入地演唱了这首歌曲,达到了德育与智育并举。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动脑,组织好各个环节的教学,用生动、形象、甜美的教学语言和动听的歌声与伴奏打动学生的心扉,唤起学生的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6: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做法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 徐晓华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是一个创造的时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时代。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创造音乐。

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我们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教,学生学,要求规划统一,教师一遍一遍教,学生一遍一遍学,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自己动脑创造实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培养独创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教师要放弃包办代替,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

在课改实践中,我尝试了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运用丰富的联想,创编音乐故事,创设情节,发展思维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二册教材中有很多课都是要求用声音编织故事的活动课,是有完整的情节的。如《龟兔赛跑》《小白兔盖新房》等,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作曲家、作词家、创编后传,还可以来表演自己编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兴致自然被教师激发出来了。

二、创设创新氛围,让学生大胆表演

对于音乐之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样的乐曲在不同的人听来,具体表现的内容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例如,德国的音乐教学就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这里略举一二与大家共勉。

例1: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保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随音乐节奏做律动。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感受能力。经常练习,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能不提高吗?那可真是闻乐起舞,学生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例2:可以将班里同学分组,每组固定人数,当音乐响起时,各组都模仿领头人的动作,要求领头人的动作千奇百怪,不能与其他人的动作相同,音乐停止,领头排到各组的最后一个,由第二位同学当领头人,游戏继续进行,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创造,并随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创作思维、创新精神和勇气都将有很大进步。

三、以音乐技能为基础,创造生活的音乐美

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节奏,教师可根据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并在游戏中完成节奏教学。例如,低段的节奏很简单,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实践模仿,掌握其基本特点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情景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实物创造节奏,如请一学生扮圣诞老人,戴上红帽子,挂上假白须,再披上红衣服。请其他同学唱圣诞歌,唱完一遍,“圣诞老人”从口袋里拿出一件礼物(那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玩具小鸡小鸭等),然后让“圣诞老人”请一学生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由他们自己找出这些动物的叫声的特点,教师归纳出小鸡叫X X X;小鸭叫X X;鹅叫X—;等等,然后可以根据这些节奏做各种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和运用节奏。

让学生自己创造语言,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以歌曲为范本,创作歌词

有的音乐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歌词创新能力,以达到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如一年级教材中的《小动物唱歌》这首歌。在学完新歌后,可以启发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以小组的形式继续创作歌词并设计动作表演。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学生能在实践中掌握曲调特点和旋律特点,能提高学生快捷反应、临场发挥灵活多变的能力,音乐表演自然流畅,富有激情,并且使学生在创造和表演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五、以对生活的热情为前提,创造简单的乐器

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造乐器。有的同学在易拉罐里放上沙子做沙锤;有的同学在易拉罐上放个皮筋,拉动皮筋产生声音;也有的同学拿几根铁棒做打击乐器,所有的创造热情都显露了出来,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是那样的活跃,让你耳目一新。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必要而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6: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