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9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立足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丁永芹

我国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传播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技能和陶冶情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今许多世界发达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出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在音乐教学中,尝试着把创造的思想用于课堂实践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不仅会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
一、在发声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声练习即练声,常使用于一堂课音乐课的开始阶段。练声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声音,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烘托课堂欢快的气氛,为以后的音乐教学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是唱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音乐课上,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创造思维的练声曲,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编不同情绪的曲子,常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老师向学生出示一条简单短小的曲子:

学生通过识谱后很快学会了,教师再问,如何将这条发声曲唱得连贯、圆润呢?大家可以试着添加我们以前学的音乐符号。有的学生通过联想和视唱,有的同学会想到用“连音线”(⌒),把它添加在音符上方。

这样一唱,声音果然连贯圆润了,教师再问,我们如何才能让曲子变得活泼、跳跃呢?学生试着唱出跳跃的感觉,马上有同学想到用顿音记号()。

通过这一次小小的创造性尝试,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两条不同情绪,不同唱法的新练声曲,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他们也从中真正理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和唱法,进一步掌握了有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在节奏创作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节奏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音符组成的,是组成乐曲旋律的要素之一,它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让学生先读会歌曲的节奏,然后再学习曲谱。这样表面上看,学生们把歌曲学会了,但让他再读一读节奏,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读,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着重在节奏创作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课上,我除了把歌曲中的重点节奏提出来让学生读外,还给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动脑再创造的机会。

我发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这样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思维不断活跃,敢于想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使学生牢记了歌曲中的重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歌词创编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歌词教学是学习歌曲的重点。歌词表达的是歌曲的内容及情绪,是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歌曲学会以后,让学生自己深入理解歌曲,去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歌词创编过程也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在教第二册《数蛤蟆》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歌词: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不吃水太平年……
我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展开想象,也编写一段歌词,看谁创编的好?学生们都放声唱起来,顿时,教室里充满了歌声。有的学生不仅创作的歌词很好,而且唱时音调也很准。有的同学这样创编的《数兔子》:
一只兔子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爱吃萝卜和青菜呀/蹦蹦跳跳真可爱……
我请同学把自己编的歌唱给那些创作得不太规范的同学听,并希望他下课后继续创作,鼓励他们做一名很棒的词作家。这种在歌词教学中不拘一格,在教学方法中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敢于表现内容到善于表现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在表演和打击乐器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还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孩子们内心喜悦,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首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等。然后再请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并请学生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如第一册《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气氛。教师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样过的?同学们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呛”的词语,学生们听出这就是民族的锣鼓声,马上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呛的出现,也用手中的锣鼓给了大家听觉上的音响。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扭动身体。这种场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翩翩起舞的场面,活生生地表现了歌曲内容。
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抓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8-9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



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丁永芹



说起习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培根所说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而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美育教育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意味着在学习中掌握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意味着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把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作为自己的任务,而更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受益人。

一、关注常规训练。

习惯是一种不会忘记的东西,是通过许多次的训练习得的。关注平常,关注每一次,显得特别的重要。首先,课前准备要做到整队快、静、齐。其次,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再次,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发声的姿势、演唱歌曲的姿势、欣赏歌曲的姿势。我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规范课堂纪律。每一次学生进教室之前,我要求学生排好队,比一比哪一队排队时最快、最静、最齐,每一节课我都进行评比。学生得到表扬时心里有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成功的满足。每次坚持这样做,逐渐养成整队快、静、齐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情感。

音乐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所以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学陶冶人的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是我的追求。口琴教学是我校“今天行动计划”中的一个部分,帮助学生的发展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在音乐课上,我关注学生对器乐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努力让每个学生学会口琴的简单吹奏。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的学生喜爱上了口琴,喜欢吹奏口琴(哪怕学的曲子非常简单)。我深知,那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成功。成功不管大小,它都是让我们的学生继续发展的最好动力。有了兴趣可以产生情感,情感可以上升为审美,审美可以积淀情操,情操可以升华人格。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让我们的学生发展得更好。

三、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学能力。

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字,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在教唱一首新歌时,我一般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一遍,我将全歌范唱一遍,让学生有个整体感受,然后学生哼唱歌谱,学唱歌词,理解歌词含义,最后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四、运用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激励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为宗旨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激励评价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日形成。在教师的激励下,我们能看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纪律表现良好、主动参与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的学生的比例有所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挥;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有明显进步。这样,学生在和谐的音乐氛围中不但学会了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学习,同时也初步养成了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形式的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学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创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来看待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从细小之处入手,严格把好习惯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8-9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选择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丁永芹



选择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自我,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肯定、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江堰市在进步和成长。

选择教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延伸,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选择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选择发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选择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做主人,才能起到锻炼他们主体性的作用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会学习、自主进行选择、参与、探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是在做主人的过程中培养出来蝗。只有在做主人的时候思想及行为才会是最主动的。比如我在教材的选择上会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是音乐课的主人,按照常理,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会通览,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经验把教学内容加以归纳并确定本世纪末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而我在这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做了一个调查:1、请以小组为单位浏览教材的目击者录,看一看你感兴趣的单元主题是哪一个?2、翻一番、看一看你想学习哪首歌曲?想听哪首歌曲或乐曲?然后我把学生的意向作标准,这时的学生非常激动和主动,甚至争论起来,好像他们是教材编委一样。最感兴趣的是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和自制小乐器。最喜欢的单元有《动画城》、《可爱的家》、《小乐队》,最想学的歌曲有《哪吒传奇》、《快乐宝贝》、《大风车》、《可爱的家》、《法国号》、《打秋千》等。目前看来,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内容的学习参与度还是非常高的。

二、自主选择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一种选择自由,可以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去进行活动,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因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1. 为学生创设自主选择活动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凡是学生能动口就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就让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在学习演唱形式一课上,我是这样设计的:小引组讨论并尝试体验,本小组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课上)演唱《我和星星打电话》这首歌曲,目的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及学生个体的知识探索、归纳、总结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效果非常好。有人提议、有人反驳,反驳的过程中就是在归纳。而且这些内容并不是老师灌输的,我想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把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熟记在心。

2. 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活动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克服提出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或一部一答的现象,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激发他们自我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主选择音乐课堂改革实验,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选择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选择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的需要,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一种“自主选择创新”的课堂模式,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和谐发展,将来成为一名拥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8-9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浅析歌唱中的呼吸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许菲





摘 要:呼吸在生活中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呼吸或更加通俗地说喘气目的是为了向血液充痒和净化血液而把空气吸到肺里去的动作或程序,以及其后的呼吸。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地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的呼吸众说纷纭,由于气息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只有从感觉上加以理解。

关键词:呼吸 横膈膜 “漂浮的感觉” “吸着唱” 呼吸控制  

呼吸在生活中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呼吸或更加通俗地说喘气目的是为了向血液充痒和净化血液而把空气吸到肺里去的动作或程序,以及其后的呼吸。关于呼吸我们可以从任何有关生理学的标准书籍中找到对呼吸机能的全面说明。在斯塔林的《人类生理学》中,是这样描述呼吸的:“由于胸或胸腔有节奏地交替扩大或缩小的容积而使空气不断更新。胸的每次扩大而膨胀,使空气(气息)通过气管或风管被吸入肺里,这就是吸气。胸放松时,它收缩而容积缩小,从而把肺中的空气逐出或排出,这就是呼气。”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地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没有气息的冲击声带是不会发声的。有的歌唱家甚至说“会呼吸就会歌唱”,这说明了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当我们想要发出一个高质量的,年轻的,漂亮的声音时,是离不开正确的发声法的,然而正确的发声方法的关键就是正确的呼吸运用。

在17、18世纪的声乐著作中非常强调气息在歌唱中的支持和运用。当时教师在教学中最流行的说法是 “在气息支持下唱歌”,“很好地支持住”,“用气息托住声音”,“谁懂得很好得呼吸和吐字就会懂得很好得歌唱”。这些说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却包含了十分重要的道理。的确,在歌唱的每一分钟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凡是不用正确气息支持的歌唱,必然是挤着或是压着嗓子在歌唱。在长期的声乐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凡是高音卡、挤,声音不自然、不放松的学生通常都没有正确的呼吸。

总的来讲,人的呼吸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啜泣,哽咽时锁骨和上胸部位的呼吸方法,但这种方法气息太短不易歌唱。第二种是普通的胸式呼吸,这种方法气息虽然吸的很多,但呼吸的时候仅仅靠肋骨及胸部的肌肉收缩,控制力差,限制了演唱技巧的发挥,尤其是到了最后就像是泄了气的气球,此时再想做个渐强或者是唱个高八度的音就很困难了,因此专业歌唱中不采取这种方法。在初学的阶段,由于对歌唱中呼吸的陌生和呼吸时的心理紧张,导致身体紧张,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使用胸式呼吸这种方法来控制呼吸。第三种是婴儿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曾经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腹式呼吸的科学性“一个婴儿哭了十五天嗓子也没有哑,因为他用的式腹式呼吸法的缘故。”(《丹田气在歌唱中的作用》杨宁静)早年来我国讲学的意大利声乐专家基诺·贝基就十分强调腹式呼吸的优越性,认为使用腹式呼吸是获得漂亮声音的关键。他曾经说过“我倾向于腹式呼吸,因为它接近自然。”第四种是横膈膜来调节呼吸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的优点是吸气多,换气快,气息大小和变化自如,因此歌唱家多采用这个方法。可见关于歌唱的呼吸说法很多。那我们究竟用哪一种呼吸方法是最好的呢?我倾向于后两种方法。因为后两种呼吸方式更容易做到很好的呼吸控制,不至于一张嘴就没气儿,或是一口气不够用。至于后两种呼吸方式哪个更好,这就因人而异了,觉得哪种方法更容易控制呼吸,就用哪种呼吸方法。

每个人在初学歌唱时,对于气息在领会及其运用上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充分理解掌握后,对声乐演唱会有很大好处。用强调气息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声音比较自然,副作用较少,而且是气息与发声、与歌曲的情感内容、与舒适自如的演唱心理相结合,能较好的培养声情并茂的良好演唱状态。与之相反的是,片面地从生理上强调某个部位,训练某个局部的肌肉,这就破坏了学生整体的歌唱状态,脱离了气息的支持,让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舌头、后部肌肉、下巴或腹肌……那就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引起“越想哪里越紧张、越僵硬”的副作用,以致事与愿违。如果长期忽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单纯地训练局部肌肉的作用,即使是练出了洪亮的声音,但这种声音也是没有艺术生命力的声音。因此,气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声音的好坏。由此可见,气息是声乐的基础,气息的训练在歌唱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气息究竟该怎么用才是正确的?

歌唱中的呼吸众说纷纭,由于气息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只有从感觉上加以理解。歌唱时气息的呼吸总体感觉是“漂浮的感觉”或是总感觉“吸着唱”。例如:《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中说到“唱高音时,软口盖是一种轻微上抬的状态,只要想着吸着唱的感觉,软口盖就能自动抬起,这是一种含蓄的力量,千万不能抬过了头,那么搞,声音肯定僵。”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唱高音时,不能忽略气息的支持,(“吸着唱的感觉”),这种吸的感觉有“漂浮的感觉”(“含蓄的力量”),否则腔体撑的过大失去弹性,无法自如运用气息,导致声音发僵。范竞马在《忆恩师科莱里》中提到“我本人受益最深的是,科莱里认为歌唱的一个技巧是sing on the breath而非sing with breath。很多唱歌的人都是sing with breath,这是不正确的。科莱里找到了自己年轻时把声音唱坏的原因:本来他的呼吸很好,有强大的横膈膜,他还用自己加大的呼吸推声音。歌唱时,正确的方法是:让声音坐在呼吸上而不是用呼吸来使劲推声音。举个例子,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上面放个球,水好比呼吸,球好比声音,球(既声音)应该稳稳地伏在水面(呼吸)上,而不是去用力压水,使水顶这个球。”由此可以明确:歌唱时不要用气推声音或是送气、给气等等。凡是这么做必然导致“憋气”“泄气”现象发生,特别是在起音时,任何送气给气,都必定给气流造成一定的空气压力,造成喉咙收缩,导致后部肌肉紧张,无法正常发音。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发声器官——声带在受到气息冲击时,喉咙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打开,而是为了保护声带不受到打击而变得紧张狭窄。因此,声带在这种非自然的状态下很难正常发声,即使发出了声音也是苍老的,嘈杂的音色,而且唱出的音不是音不准就是到高音时破嗓。长期用气息冲击声带,就会使得声带产生器质上的损坏,例如:声带小结,声带充血等。因此,要永葆歌唱的青春,就必须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气息,而且要充分理解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

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稍有不同,不是一边唱一边收腹,恰恰相反,歌唱用气时,全部的呼吸器官(包括横膈膜、小腹)要有一种扩张的感觉,因此,芦老师(陕西师范大学芦康娥教授)总是告诉我说,“感觉腰是有力的,微微扩张的,能支持住的”“感觉自己的腰部像个轮胎”。这种感觉会使歌唱处于一个舒服的歌唱状态:喉咙松弛,不会挤、卡、压等紧张感觉;有效地避免了压胸而导致的胸僵、下巴紧张、牙关打不开;能感觉到身体中的气柱、通道、膨胀的感觉。很容易就能体会到歌唱中放松与通畅的感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歌唱中的呼吸运用必须遵循高效节约原则,即呼吸控制。要学会来控制呼吸,而不是呼吸控制歌者。歌唱中呼吸是用来保持的,要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而不是把气息“送来送去”的。例如:在学声乐的过程中,老师总是说,要均匀地出气,不要突然喷出,要节约着用气。好似在说吐气的过程,其实是暗含的道理是要让我们学会对气息的控制。亨德森说:“实际是,不费力的歌唱是建于快速的但轻松的吸气和节约的呼气习惯上。”可以这样理解亨德森的话:吸气时要放松,不要吸的过饱、过涨,否则会导致呼吸器官僵化失去弹性;吐气时要有控制,不要随意吐气。斯坦利认为:正确的发声包含呼吸的抑制。拙劣的歌唱堕化为只是以气息冲击一个缩紧的喉咙而已。所以,发音要求保持和节约气息,而不是送气,用气息冲击我们宝贵而又脆弱的声带。逐渐地和最小限度地呼气的结合构成呼吸控制。布朗说:“不要控制你的声音,而是控制你的呼吸。”“其实,呼吸控制就是呼吸节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检验你的呼吸是否节约,或者说是否能控制住了你的呼吸,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嘴很近的地方,如果正确控制了呼吸,此时无论所发的音有多响,烛火都将不动;如果烛火闪动,那就说明在起音或歌唱中逸出了过多的气息,没有很好地控制住呼吸,很可能一句没唱完就没气儿了。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只是歌唱的一个起点,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歌唱的灵魂。呼吸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整体。呼吸来源于生活,但又与生活中的呼吸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呼吸是为了歌唱事业而必须训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使歌唱能够继续下去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8-9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浅谈儿童音乐剧的表演与德育的渗透  



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 何洋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新的音乐教材、新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良好道德修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儿童音乐剧的出现正是以学生们喜欢的讲故事形式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诸要素构成情节,用以展开冲突,最终表现一定的人文主题、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它将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高水平的维系与发展。

一、让儿童音乐剧走进音乐课堂

1.在教学内容上挖掘德育内涵

《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让儿童音乐剧走进音乐课堂,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演出、评价就是对这一过程的新的阐释和演绎。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一方面学生思想道德情感也会潜移默化地得以逐渐加强、提升,使之变得更加美好、高尚。新教材中在低中高年级都安排了小小音乐剧。音乐剧综合了戏剧、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几大学科。它的出现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更打开了学生接触音乐的视野、拓宽了思路,其中包含很多高尚思想道德的内容给孩子们以启发、唤醒、熏陶。如:《小青蛙找家》《小乌鸦爱妈妈》《三只小猪》《蜗牛与黄鹂鸟》《东郭先生和狼》《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等。在学习《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老师启发学生表演时,特别注意问:“老乌鸦生病了,小乌鸦如何去照顾妈妈,这个过程你都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的表情、语气、动作要怎样来表现,才能把你爱妈妈的情感真切感人地表达出来。”孩子们到台前表演的时候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他们用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眼神与妈妈交流,他们给“妈妈”盖被、量体温、端水、喂药等入情入景、情真意切。扮演小乌鸦的学生说,表演时想起了自己生病时被妈妈照顾的情景,有的说自己说的台词就是妈妈曾经说过的。老师及时问:“如果你们的妈妈就在这里,你最想和妈妈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妈妈过去总觉得您照顾我是应该的,现在觉得您是爱我才照顾我。我想说,我也很爱您——妈妈。”有的流着小眼泪说:“妈妈我想您了。”还有的说:“妈妈等您像老乌鸦一样老了,我一定会像小乌鸦那样去照顾您。”从孩子们的表现中不难看出他们已经从麻木地接受妈妈的爱到现在真正地理解了妈妈的爱,这一变化是多么让人感到欣慰啊!

还有的课虽然不是以音乐剧的形式出现,但我们可以有效地将它编排成音乐剧。如六年级有一课《当五环传到北京的时候》,表现的是孩子们喜迎奥运时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及学习奥运健儿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奥运精神。课堂上笔者给学生列出几个主题,启发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主题编排音乐剧。一组学生围绕“团结互助”这一主题尝试编写了剧本


场景:北京电视台演播室、五套桌椅。

道具:抢答器、得分牌。

人物:浩骐、李晓、外校学生1号、2号、3号。

(五名学生各自坐在椅子上,等待抢答问题,话外音:上半场比赛结束了,下面请各位同学休息五分钟。浩骐看看桌子上显示着的自己的得分,很沮丧的表情)

李晓:(急忙来到浩骐的座位边,关心地)没关系,下半场如果发挥的好,就还有希望。

浩骐:希望太渺茫了吧,我只有200分。

李晓:现在外校那三位,一个得分是240,一个是260,另一人是220,下场还有五道抢答题,一道20分,还有希望追上的。咱们可一定得加油,为学校争光啊。

浩骐:我这手怎么总比别人慢,好不容易抢到了,可一站起来就特紧张。一紧张就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不,一开始抢答环节,我一分没得。

李晓:别灰心,这次是五选四,只要进了前四名就能看奥运会第一场比赛啦,那可是有咱中国队参加的比赛。咱俩要都进了前四名多好呀。

浩骐:你现在是220分,估计能上,我看来是没戏了。咱学校有 你一人做代表也行了,别忘了比赛那天把校旗举高点,使劲摇起来。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我们学校的名字。(无限向往的神情)

李晓:好了,你的话我听着咋那不舒服呢。大家还等着听你为中国队加油的声音呢。你的嗓子那么洪亮,上次咱班和一班拔河比赛,幸亏你带动全班喊加油,咱班才起死回生。

浩骐:(摆摆手)好汉不提当年勇。(转念一想)是呀,我要能去,给我们的奥运健儿喊口号,那多来劲。(轻声的)中国队

李晓:加油。

浩骐:中国队。

李晓:加油。

(俩人相互看看,不禁大笑了起来。引得其他三人纷纷往他俩这边瞅)

李晓:好,还有几分钟,我来帮你复习一下。(俩人打开复习材料)奥运吉祥物是什么?代表什么含义?

浩骐:这道题我可是记得最清楚。2008年奥运吉祥物是五个福娃(还未说完,传来广播的声音:五分钟休息时间已到,请各位选手准备下半场的比赛。李晓对着浩骐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浩骐有力地点了点头)(后面略)

老师对这一剧本的内容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之后同学们在合作表演过程中,已完全把自己和所表演的那个角色相融在一起,剧中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真情已经潜移默化地流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而音乐剧的表演则使这一艺术更加生动而感人。

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个悲剧,是由于老太婆的贪心而最终落得一场空。比喻那些好逸恶劳、贪得无厌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对这样浅显的道理老师不用花太多时间来启发教导,但如何让孩子们从这个故事中领悟更多的道德内涵,我想到了近一段时间学唱的八荣八耻歌,问大家这首歌里有没有这个故事中揭示的道理,大家很快找到第四句: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接着大家又把这首歌演唱了一遍。当在孩子们头脑中加深了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的意识之后,笔者又问:“今天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改编一下,变成现代版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们让老婆婆变成一个正面人物,让别人像她学习,好不好?”大家的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笔者又规定原故事开始的情节不变。但是老婆婆不再要“木盆”“新房子”“做贵夫人”,而要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之后说出了:要“善良”、“智慧”、“勇气”、“勤奋”、“正义”等,孩子们对这一创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提出剧中的主题歌太悲伤,要在原基础上变成大调式,使之变的像新版的故事内容一样充满生机和阳光;有的建议歌词要首先改动,将过去的“蓝色的大海岸上有一所破泥房,老婆婆伴着旧木盆老公公守着破渔网,”改变成“蓝色的大海岸上,住着幸福的老两口。老婆婆勤劳而善良,老公公勇敢又坚强。”灵活的启发性教学法、对比性教学法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思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打开了他们认识美好人性的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渗入德育内容

音乐剧表演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气氛民主且生动活泼。比如在教授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学生们被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所吸引,平时很羞于当众表演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要到台上展露自己。于是班里很多同学表现的很诧异,也有学生甚至嘲笑地说:“她也来表演,哈哈。”结果这个同学表演老婆婆的角色演得很好,台词简洁,语气入情,简直和平时那个胆怯的她判若两人。表演后,即刻掌声四起。这个同学挺直了胸膛走下台,脸上的得意与自信不言而喻。笔者也赶忙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不能因为她(他)某一点不是很好就瞧不起甚至嘲讽别人,这样是很不好的。刚才大家看到了,这位同学表演得非常好,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对她的精彩表演表示祝贺!”我又顺势说道:“平时多鼓励、帮助那些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人,真心实意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你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你也会找到更多的快乐。”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心态和以前有所不同,他们多了一份平和、宽容和理解他人的感受。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实践活动,更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提高表演水平的同时,也锻炼了与他人和谐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课外小组活动──课堂音乐剧的延伸

学校组办的课外小组的活动,给了更多热爱表演艺术的同学更加广阔的舞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儿童剧组的训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在排演音乐童话剧《丑小鸭》时笔者给学生提了三点要求: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称赞美。金某某同学扮演的是丑小鸭的角色,有一段情节是鸭妈妈看丑小鸭不像自己的孩子,便抛弃了它。这一段要求“丑小鸭”一边跑着追妈妈,一边喊“妈妈,怎么连您也不要我了……”然后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每次演到这里四周一片寂静,同学们都在悄悄地抹眼泪。过一会儿,笔者问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老师,我刚才发现了金某某同学的美,她一遍一遍摔倒在地上,膝盖都磕青了,这是为艺术献身的美。我们给她鼓鼓掌吧。”为了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这位同学的膝盖的确早就磕青了。很多次刚刚结了痂,摔一下又破了,每次摔完后,所有的小演员都会簇拥过来,看看伤是否又重了,同学们的掌声是对金某某同学最高的赞美。在排练过程中,给孩子们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是团结、是正义、是善良、是百折不挠。这些可贵的品质,随着孩子们在剧中时而激动、时而悲伤、时而震撼、时而落泪的情感体验,早已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了。无论是课本上的音乐剧或改编名家的音乐剧,这当中赞美正义、善良,勇敢等高尚品质的主旋律,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所起到的作用显然是无庸质疑的。

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以对他的道德情感的净化与升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之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一部好的音乐剧的播送,让学生从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让学生领悟到什么是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依附,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07: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等待如此美丽

──论音乐课中等待的艺术

西岗区红岩小学 陈彧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案例中讲: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用了五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并不聪明、老实得近于木讷的孩子来讲一道数学题,在孩子足足一分钟没有说话后,老师还是鼓励、等待着孩子,经过无数次的提醒,直到他完整地讲出整道题,老师觉得这五分钟值得,因为在五分钟里孩子体验到了一种讲题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我想这是老师在用宽容等待着这个孩子,实在是一剂良药。

生活中总有一种莫名地等待,也许是一张久违的真诚的笑脸,也许是一种触动心弦的感动,而在教学中,等待是老师的爱与理解,尊重与信任,换来的是学生的自信与进步,因此我说等待如此美丽。数学课如此,音乐课也是如此。

一、提问中等待

聪明的教者总是善于提问,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是重要而有价值的,有的是一语中的,有的是有的放矢,有的环环相扣,我欣赏那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效果的好问题,如果学生能迅速回答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对其他学生有暗示的作用,更值得提倡,而有些时候却需要一些等待。

在我看来,当一些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巡视全体学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神色来判断这个问题的价值,在学生的神情中你可以判断学生对此问题的喜欢程度、思考程度、甚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判断是否应该再给学生一些时间,甚至判断由那一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这算是一种等待,不急于让学生回答正是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也是给了更多孩子思考的机会,所以有的时候,我还是愿意在提出问题后稍微等待一会儿,希望等到的是更多孩子高高举起的手臂,因为在孩子手臂高举的瞬间,那也是一种力量。

二、合作中等待

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合作的时代。音乐课的合作,即是人人参与,在动脑、动口、动耳、动手中互助。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落实到课堂中关键在教师的引导。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合作搭建一个舞台,提供一个空间。很多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合作,如:分角色的合作表演、打击乐器的合奏、合唱中的合作,这不仅是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更是一种孩子们智慧的融合,也是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养的良机。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演之后,孩子们希望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因此,他们需要多一些时间。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我总是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欣赏其他孩子的表演,等待着他们有更多、更精彩的表现。学生们小组合作表演《大鹿》,合作表演《龟兔赛跑》,合作表演《小乌鸦爱妈妈》,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老师搭建的舞台上,学生们用合作创造出一条条美丽的彩虹,如此绚丽,我等待到的是和每个孩子一样的喜悦。

三、创编中等待

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每个老师都在动脑、用心在做的一件事情,关于它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一次,在歌曲《对鲜花》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创编歌词。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续编了多段歌词,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然后汇报,学生创编了很多形象、有趣的歌词,我继续提示学生,“我说一个五,你对一个五”,很多学生都举起了小手,他们一一说着自己创编的歌词,可是我依然慢慢地说着每个字,“我说一个五,你对一个五,什么开花在水里?你说一个五,我对一个五……”有的孩子很是奇怪地看着我,此时课堂上出现了一小段沉默,最终一个小女孩,举起了手,“我说一个五,你对一个五,什么开花在中午?午时花开花在中午。”我笑了起来,问孩子们;“你知道午时花吗?”,很多孩子摇了摇头,我请编歌词的孩子来说说自己了解的午时花,她说这种花是在中午开花,我赞赏地点点头,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为什么笑了吗?”有的说是她歌词编的好,我说“还有。你们再慢慢读读歌词,发现了什么?”又一个孩子举起了手,“她创编的歌词押韵”,我请全班的孩子掌声鼓励她。我说:“你们真了不起,不但了解午时花,还知道了歌词创编中的尾字押韵方法,今天老师回去找找关于午时花的资料,下节课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好吗?”

下课后,我马上上网查找了关于午时花的资料,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午时花开花在中午,花开呈白色。我的眼前好像盛开着好多的午时花,他们不仅盛开在中午,而且盛开在每一个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课堂上。

在我一次次等待孩子们创编歌词的同时,我就知道孩子是不简单的,是了不起的。他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创编歌词时要押韵,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想创造的东西,我没有急于说出歌词创编的要求,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创作的规律,我认为自己做得很对,我认为这样的等待很值得。

四、等待的魅力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这样的话: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此时,我就想课堂教学与学生教育中的等待也算是一种方法,我可以试着在更多情况下使用它,把握好等待的艺术,也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积累了方法。

等待,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这源于一颗爱心。虽然有的时候等待了,期望了,结果也许会让人失望,但是在整个等待的过程中,会让别人感受到一种真诚、执著、坚定。对于学生来说,我的等待会换来学生的信任、思考、被尊重的感觉,我认为这就很难得。我还是愿意多用一些等待,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更加喜欢音乐,永远喜欢艺术,永远感受来自于老师的温暖、爱心与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07: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华北路小学 刘杰



案例:
师:“听,彝族小朋友请我们去干什么?”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第一段。
生:“做游戏。”
师:“要想和彝族小朋友做游戏,有个要求,必须要和着这首乐曲的拍子进行。”老师边说边放歌曲,然后走到画好的方格前说:“彝族小朋友先请我们玩跳房子游戏。”老师示范一遍后请同学上前试跳。既要跳好房子又要和着音乐进行,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有难度,在试过几个学生都不行后,终于有一个学乐器的同学较好地完成了。
接着老师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了传球﹑拍球﹑踢毽子﹑跳皮筋等游戏,此时的教学时间已过半,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巩固歌曲﹑及创编第二段就显得比较匆忙,学生创作的思路刚打开,就被老师无情的结束语关掉了。
这是我所执教的二年级音乐课《阿西里西》的教学片段,本以为运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学唱歌曲,既熟悉旋律,又进行了节奏练习,在学会歌曲后又以边唱边玩的形式巩固歌曲,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事与愿违。
问题到底在哪儿呢?是思路不对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教学理念与思路并没有错,关键是我没有摆正游戏与学唱歌曲的关系。
在这一节课中,唱好歌曲是目的,而游戏是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所运用的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当跳房子这个游戏全班有个别学生能和着音乐跳时,就应意识到这个手段的选择是不恰当的.已远远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有那些大部分学生稍稍努力就能达到的游戏才是适合学生的,才是能更好的为学唱歌曲服务的最佳的方法和手段。
在众多游戏中拍手和传球游戏能达到上述要求,师可只选择这两种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并融入歌曲的游戏,这样既达到了熟悉歌曲和节奏练习的目的,又节省了大量时间为后面的创作环节让出时间。
而那些只有少数同学能胜任的游戏则可以作业的方式让其试试,还有什么游戏可以边唱边玩,那不同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成为下一课的反馈、拔高环节。
细细品味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正是因为没有摆正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形成了现在学生“喜欢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尴尬局面。
培养全体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达到这一目的所运用的手段。
以前的音乐教育过分:手段的作用,最后以牺牲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为代价而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当人们意识到问题所在之后,马上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改,一下子又将手段缩小的无影无踪,将目的无限扩大。公开课上几乎看不到发声、打节奏、识谱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体验、感受,低年级的歌曲似乎还可以在反复聆听中学会,那高年级,尤其是二声部合唱又怎能在听赏中学会?没有适当的手段为载体,那目的又将如何实现?
我们的音乐教育似乎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几年的课改下来,老师们明显意识到课堂是变热闹了,学生的兴趣也有了,但学生能力却下降了,于是出现了回到以前的局面。
这样转来转去,问题的核心就是没有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教学手段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的来确定,只有正确运用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手段,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依靠恰当的教学手段,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能否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使自己能正确地分析、处理和重组各种教育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其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走出误区,以健康、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2: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