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评价,让我的“Show”更精彩

──课堂“表现性”评价初探

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胡心洁



“表现”一词在英文中经常可视为“show”(做秀),有表达、表示、展现、表露出来的意思。所谓表现,强调的是将内在的东西表露、外显、展示出来,让别人(也包括表现者本人)能够清晰具体地感受到,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作为一种观念和行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表现”不仅是为了张扬个性,也是为了打造优秀的自我。“注重个性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我们希望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内蕴、灵活的头脑、顽强的毅力,更应有张扬的个性。不善表现、不会表现的人,消极等待、被动等待的人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张扬个性和开放自我的机会,更是失去一次追求卓越、实现自我的机会。因此,“表现力”已成为当今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质。

一、表现性评价的价值

课堂是培养学生表现力的主阵地,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普遍发现这一现象:低年级的孩子爱发言、爱嚷嚷,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很少举手发言,即使有些人讲得很不错,他们也不愿举手交流。此外,学生普遍存在着表现手段单一、表现层次肤浅、表现内容贫乏等不足。表现力滞后实质上影响着儿童创新人格的发展。因为创新,于儿童来说,是不断追求新意、尝试冒险和体验成功的过程,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是建立在儿童表现力基础之上的。实施课改后,学生表现力滞后的现象虽有所改观,但是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以评价促表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尽情地展现自已的特长和才华,在表现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表现潜能,激发学习愿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能力,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评价中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的目标

课堂表现是否出色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敢表现、乐表现的意愿和会表现、善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现力首先要关注他们愿不愿表现、爱不爱表现,其次,要考虑他们能不能表现、会不会表现。因此,“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应该落实在“表现意愿”和“表现能力”的评价上,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意愿,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促使儿童愿表现、爱表现、敢表现、会表现,形成个体多样表现,群体共同发展的氛围,促使学生敢表现、乐表现、会表现、善表现,在表现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

三、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1.表现意愿方面

表现意愿可分为三个层次:1)被动表现:在老师或同学的指定下勉强参与表现活动。2)主动表现:自觉自发地参与表现活动。3)积极表现:自觉自发地参与表现活动并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表现。

2.表现能力方面

表现能力可划分为三个层次:1)模仿性表现:能依葫芦画瓢地模仿老师或同伴的表现作出相同或相仿的表现活动。2)求异性表现:能在模仿性表现活动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简单修饰进行表现活动。3)创新性表现:学生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特的创意并采取独特的展示方式进行表现活动。

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可根据各个学科的具体情况来定。以音乐学科为例,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可分为参与课堂发言、参与小组或大组的合作交流、课堂上是否愿意质疑问难、在众人面前表现展示学习成果情况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
表现意愿和表现能力是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两个方面,划分层次的目的在于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表现现状,以便通过评价促使学生的表现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使他们逐步具有明确的努力目标和较高的抱负水平,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奋发向上的动力,积极地参与活动过程,热爱生活。有乐观进取的精神,有自控力,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能与人和谐相处。
四、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直接的评价,它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在评价人的能力(倾向)表现时采用的是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受测者在纸笔测验上的表现来预测他未来的工作或学习表现,并据此作出评价;表现性评价则与传统的纸笔测验相反,它绕过了作为测验与征兆的纸笔测验,对学生能力行为进行直接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可通过以下形式来呈现:1)演示。演示是一种按要求作出的能力表现,学生借此展示他能够使用知识技能来完成一件复杂任务。2)口头描述与表演。口头描述可允许学生说出他们的知识,并以会谈、演讲的方式使用口语技能。其中,争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口头表现,这是让学生之间的观点对立起来,有理有据地争论问题。3)作品选集。作品选集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作品选集最初是艺术家、摄影家、作家用来收集和展示其最佳作品的。在这里,作品选集并不仅仅是学生所有作品的集合,其中往往还包括判断优秀作品的标准、学生对作品的分析、修改与反思。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具体可采用以下做法:
1.自评、互评及师评相结合
表现性评价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及师评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在课堂某一环节或整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三项合计得分即为学生课堂表现的总得分。
其中,自评是学生对自己表现进行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可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已在课堂表现中的进步与不足,从而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实施表现性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必不可少。研究表明,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与他(她)对事物的态度和兴趣有着密切关系,同伴间的肯定和认可可使学生获得无穷的前进动力,使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倍增,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表现自己,以更出色的表现展示自我。表现性评价的互评应关注评价学生的表现过程。教师的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为学生的表现指明正确的方向,促使学生调整表现的目标,完善表现的行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多种评价手段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2.平时评价与即时查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我主要采用平时评价和即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并以成长树的形式来呈现。所谓“成长树”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的一种动态评价。教师在教室内设置两颗成长树(一棵评价表现意愿,一棵评价表现能力),学生将课堂表现评价表内“星星”(每得一次优秀便夺得一颗“星星”)的数量统计出来,将每五颗“星星”换成一个小水果图案贴在树上,让学生能天天看到自己在长“高”,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骄傲,从而受到激励。
3.整体评价与分析评价相结合
整体评价建立在对表现的整体印象上,而不是对个别成份的考虑上。整体评价在评分指标的指导下进行,按照评分指标得出总体印象分。分析性评价则是对学生表现的各个部分或特点进行评价,再将这些部分的分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分。
五、表现性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定评价任务,设计明确的评价标准。考虑到表现性评价往往比较费时,因而在选定评价任务时要作一定的思考。首先,教师需要关注那些复杂认知技能与学生表现的学习结果。教师还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设计和选择任务,从而确保评定任务与教学目的紧密联系。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及对他们的预期目标后,构建评定的指标体系。为防止不同的教师或同一教师在不同时期对评定的不一致,在任务设计时要澄清评定的内容,并设计十分具体的、明确的评分规则,构建一个恰当的任务框架,以便于认真遵循这一评分规则,提高评定结果的可靠性,使不同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评价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评价过程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有利于提高评价效率。教育评价包括表现性评价在内,都有使学生达到一定目标的取向。因此,在达到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指导,尤其要寻求教师设计明确的、使学生能够很好理解的指导语。含糊的指导语会产生众多不一致的行为表现,以至于难以用公平、可靠的方法评价它们。表现性评价在探索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提出新颖问题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但这一特点并不意味着指导语功能的丧失。
3.尽可能使评价误差最小化。几乎所有评价都是评定主体在事实判断基础上对客体作出的价值判断,因而它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主观性是难以避免的,相对于标准化测验而言,表现性评价具有更大的主观性,由此也会产生许多评定误差。显然,评定误差的存在对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具有负面效应。误差完全消除是极其困难的,但尽可能减少误差却是可行的,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择最适合评定目的的评定任务和评分规则;在评定另一个任务之前,对所有学生的当前表现给予评定;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匿名评定;适当综合考虑多个教师的评价结论。
4.教会学生自评和互评。将评定任务与评定标准提供给学生,同时向学生介绍教师的记录工具,学生以此来判断自己的表现。从教学角度看,让学生自评他们的行为和结果,再与教师的评定相比较,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给自己评定的理由,学生也可以了解教师评定的过程,为双方的沟通创造条件。其优点大致有:(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标和目的。(2)更有效地诊断自己的优势和存存的不足。(3)在此过程中学会自我评定的技能,而且这种技能会迁移到其他方面。自评的同时,也可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与互评能力会相互促进、相互迁移。
实践表明,多元、多样的表现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参与作出了准确的评价,在民主、开放的评价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吸收和掌握,还有过程与方法的经历与体验,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与发展。由于评价恰当地体现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它的层次性、过程性、发展性使多元智力功能、成功激励功能在学生表现的过程中得到完善,从而保护了学生参与表现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表现欲望。学生可以真正地凭自己的个性意愿来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创意更新颖,表现更精彩,其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07: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音乐教学中的民歌教学



张莹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我国具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更是无比丰富。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利用、教授我国民间音乐,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国民间音乐种类多样,又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音乐色彩鲜明。在现行音乐教材中,选用的民歌数量已有所增加,但限于篇幅,只能对少数作品进行介绍。为使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民歌教学,传播民族文化,我们应丰富民歌的内容,进一步研究民歌的教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在流行文化盛行的今天,民歌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教授学生民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是通过激发,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就民歌学习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地方风格最为明显的民歌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民歌种类和数量极其丰富。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中,选择适合中小学学生的民歌,尤其需要强调民歌的地方风格性。民歌的特色在于它浓郁的风格性,当今中小学生接触较多的是流行文化,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民族意味,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他们学习的欲望。所以,我建议教师选择能够代表一个地区音乐风格,具有明显音乐和民族特色的民歌作为补充教学,而不选择改编作品或具有民歌风格的原创作品。

2.选择具有趣味性生活内容的民歌

民歌自古以后,都是劳动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民歌中积淀、流传了许多民俗内容、文化内容和历史内容。选择适合的民歌进行教学就势必要注重民歌的内容,而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歌兴趣为目的需要选择具有趣味性生活场景内容的民歌。比如: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场景的民歌、表现历史故事的民歌等。通过诙谐、幽默,富有民俗性的内容引导学生接触与他们生活具有时空感和距离感的音乐,会形成一种遥望美。而趣味性较强的民歌内容将激化他们对遥望美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民歌及民俗文化的探寻与热爱。

3.选择衬词具有特点的民歌

衬词是民歌的一大特色,也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民歌兴趣的直观方式。民歌中大量使用的衬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民歌中,衬词种类比较多样,带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和口语特点。它的使用有着两方面的作用:(1)对歌词进行补充,衬词内容具有实质意义。(2)通过模仿和拟声,渲染歌曲气氛,衬词内容没有实质意义。衬词具有特点的民歌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激发起他们学习全曲、了解歌曲特点及文化的欲望。

二、民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在进行民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普通中小学的民歌教学是为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引导他们关注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学习之情。所以,普通中小学在进行民歌教学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熟悉部分地区的民歌特点,并尽可能有“味道”地演唱歌曲。教学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把歌曲演唱得完美,只要能够演唱出民歌的地方风味,了解不同地区民歌中使用的特色音阶,就可以了。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如今,城市生活越来越繁复多样,流行文化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中。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学生接受并喜欢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民歌教学进行教学引导时,要注意阶段性特征。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引导,采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小学阶段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歌曲本身入手,进行音乐上的引导进而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意识的传输;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已经进入成熟期,是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及审美观的重要时期。进行民歌教学时,要先从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等具有历史深度和思想深度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发对民歌的重视,积极进行民歌学习。

另外,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民歌曲目选择和教学方法时,也要有所区别。小学阶段学生多选择比较简单、花音稍少、赋有儿童趣味的民歌进行教学,也可选择一些稍有难度和深刻意义的民歌进行欣赏;中学阶段选择余地较大,但要注意演唱过程中,灌输演唱方法的教学意识。

3.重视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授

民歌教学承载更多的是有关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风民俗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通过民歌这一载体,让学生建立民族意识。因此,在民歌教学中,要大力利用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与当今科技手段相结合。运用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民歌。例如:制作FLASH民歌动画、剪裁电影情节和场景做民歌配乐等等,最终达到传授民族、民俗文化,并让学生把音乐形象化、具体化的目的。

三、建议使用的部分地区民歌曲目

东北地区:《卖饺子》《煤黑子苦》《姐妹上场院》《翻身五更》《正对花》《摇篮曲》《放风筝》《茨儿山》《茉莉花》等。

河北地区:《小白菜》《茉莉花》《绣灯笼》《饿肚肠》《打花鼓》《走河东》《卖西瓜调》《献花》等。

河南地区:《老汉放羊》《对花》《打夯号子》《懒婆娘骂鸡》《一朵茉莉花》等。

山东地区:《山东小调》《沂蒙山小调》《小巴狗》《绣荷包》《太阳出来满天红》《老汉也唱个跃进歌》《花蛤蟆》等。

山西地区:《卖菜》《绣荷包》《看秧歌》《姐妹俩》《走降州》《五哥放羊》《走西口》《割莜麦》《刨洋芋》《十里墩》等。

陕西地区:《脚夫调》《揽工调》《三十里铺》《兰花花》《骑青马》《赶牲灵》《走西口》《大生产》《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跑旱船》等。

四川地区:《太阳出来喜洋洋》《摘葡萄》《跟着太阳一路来》《绣荷包》《黄杨扁担》等。

云南地区:《小河淌水》《赶马调》《绣荷包》《高高山上》《猜调》《放马山歌》等。

青海地区:《下四川》《跑马溜溜的山上》《一队鸽子虚空里飞》《尕马拉回来》等。

湖南、湖北地区:《一根竹竿容易弯》《幸福歌》《采槟榔》等。

江苏地区:《姑苏风光》《茉莉花》《孟姜女》《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等。

新疆、内蒙、西藏地区:《玛依拉》《都达尔和玛莉亚》《美丽的姑娘》《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牧歌》《嘎达梅林》《白色的羊群》《北京的金山上》《年轻的朋友》等。

民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地区同一标题民歌对比的方式,启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中的异同点。并可搜集一些民间歌手的原唱或其他演唱形式进行对比,使学生对民歌有更为形象和鲜明的认识。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传统民歌表现的一些内容已经所见不多。时空造成的错位欣赏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的,但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了解民歌、喜爱民歌却需要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延伸和发展的灵魂与根基,作为音乐工作者,具有传播民族文化的义务与责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具有意味和深度,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07: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在评价中体验成功

──也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江苏省无锡市山北实验小学 勇艳



长期以来的中小学音乐课考试,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要么“一歌定分数”,要么“一卷定成绩”。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考试方式既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学到某一方面的技能,也很难了解智能与情感的发展情况,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更谈不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

如今的音乐课与传统的音乐课相比,在学科性质、价值定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在教学评价方面,《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标准》指出:应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评价融进教学的全过程,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和谐、良好的评价氛围。它着重对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评价,运用描述性的、富有情感的语言,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作出肯定性的评价,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那么,如何较为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呢?就这个问题,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探索评价机制

学期初,当我拿到《音乐》课本时,不禁为其全新的理念和目标喝彩,但在高兴之余,也有一丝忧虑:音乐课怎么上?如何更好地体现课程性质?考试评价应怎样去做?……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认真地学习了《课改纲要》,研读《音乐课程标准》,并参加了新课标的培训,积极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通过学习培训以及自身不断的实践,我尝试着制定了一套评价机制:



二、形成评价方式

在音乐课程里,教师不再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严格考试评分,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我把音乐考核分为这几个方面: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主要通过建立音乐档案夹、平时表现、自评互评和游戏式口试、小型音乐活动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考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考试中体验成功。这就要求学生把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自觉、自主地学习,让他们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尽情地领悟。运用这样的评价机制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一件事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这样的评价机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1.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

自评、互评与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是实施综合性评价的重要体现。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灵活运用,通过建立档案夹、举行特色小活动和进行最佳优胜者评比等形式,开展自评、互评和他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自主地学习,在学习的点滴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1)音乐档案夹

质性评价是音乐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在质性评价中,音乐档案夹的作用尤为突出。音乐档案夹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音乐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它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在平时上课时,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或者“练习”给大家,如写一首童年的小歌,为自己制作一本“音乐成长日记”,录制一首“原创京剧”……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作,鼓励有创意的作品。音乐档案夹装载着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寄托着学生的执着和向往,同时也成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有效途径。

(2)最佳优胜者评比

在每节课上,我都会设计如“音乐知识知多少”、“歌曲大搜索”、“我也来抢答”等趣味性的内容,根据情况,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加分的奖励。在每节课下课前,是“最佳优胜者评比”时间,师生一起评选出一至两位学生为“最佳优胜者,他们无疑是本节课表现突出、积极发言、敢于表现的同学,他们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教师还会在评价表上隆重地加上一分。一学期内,被加分的同学如累计到三分,就可得到一颗星,累计得到三颗星者,本学期的音乐课成绩就为优秀,期末考试成绩作参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最佳优胜者评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为了得到他们心中的那颗星,同学们你追我赶,不仅认真地听课,投入地唱歌,而且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形成一个主动学习音乐的氛围。

(3)特色小活动

如果说“最佳优胜者评比”为音乐评价奠定了基础,那么别出心裁的小活动更为音乐评价搭建了舞台。现在学校一堂课的时间为四十分钟,而科学表明,在四十分钟内,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都集中。我在每节课上留出十分钟的时间,开辟了“请您做老师”、“表现我自己…‘流行十分”等栏目,让学生去演唱、演奏、创作、交流、教授和赏析等等。“请您做老师”就是由学生或老师选定内容(比如某位音乐家,某件乐器,某个音乐知识等等),在课下像老师一样备课(查出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像老师一样把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有补充或者反驳都可以交流。“表现我自己”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用才艺表演的方式向同学介绍自己。“流行十分”就是有选择地请同学们收集思想健康、贴近学生生活的流行歌曲、流行歌手的小资料等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社会教育接轨。开始几节课,还自个别学生觉得不好意思或者其他原因放不开,但随着参与学生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主动走到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了,而且他们发现在教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努力地学习着,学生们会主动地去上网、去图书馆查询,向家长、向老师询问有关知识。在展示时,同学们的出色表现都会得到大家的热烈掌声。在此基础上,我尝试开展了“学生小型音乐会”和“学生音乐作品展览”,都有了令人欣喜的成功。通过这些活动,我很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使用教具利网络:从个人表演到集体合作;从扭扭捏捏不自信到大方自如……参与本身是个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欢声笑语常常飘扬在音乐教室和校园里。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存考试中体验成功

在教学中,质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学习过程的乐趣,而期末结性评价的改革也会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就是学期末的考试。考试的内容是统一的,方法是单一的,这样的考试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出现偏颇,严重的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厌学的情绪。我在评价方式上大胆改革,在评价前就让学生积极准备,在音乐课上开展“露一手,,比赛、“音乐观摩会”、“我是小小创作家”等活动,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采的音乐考核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考试,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镜头一:评价过程中,我让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及学习各种乐器的同学进行表演。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弹钢琴、电子琴的、舞蹈表演的、吹黑管、长笛、萨克斯的、唱歌的,同学们把自己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和课余学习的成绩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每当一位学生表演完之后,大家就为他鼓掌,这样把考试变成了全班的音乐观摩会。这种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充分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气氛。既让学生自豪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才艺,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音乐,又让老师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也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

镜头二:将音乐与绘画、文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因为一首同样的曲子,由于受到阅历和文学的影响,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同。如在进行音乐评价时,我放了两首对比性强的曲子:唢呐独奏《百鸟朝风》与大提琴曲《天鹅》,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选取一首、画一幅跟音乐有关的画或附上一段对音乐理解的文字。当我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看着一幅幅具有创造性的画面和优美流畅的文学语句时,我不由地感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富有文学色彩的辞藻,以及对作品感情的准确把握。的确,音乐以他特有的魅力,与姊妹艺术密切联系,感染、影响着孩子们,让他们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镜头三: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化为文字,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感悟之中。我设计了一份趣味问卷,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老师的评定,作出较为准确的音乐课评价。如:你能在同学面前勇敢的单独演唱、演奏吗?你能与别人合作吗?你能认真及时的完成“音乐练习”吗?课外你经常欣赏音乐吗?请你表演一段卓别林的故事?……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他们新颖独特的回答和自主的判断,让我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三、收到评价效果

我在学期末给学生的音乐成绩采用“评语+等级评分制”,写在学生的档案夹里,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取长补短,体验成功,并且记下成长的足迹。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在不知不觉和微笑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评价考核,在洋溢着艺术魅力与文化氛围的环境中成为精神境界极其丰富的人。这样的考核,不再让学生感到紧张、害怕,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这样的考核也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和创造性,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喜爱音乐,在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正如一位同学在《沉浸于此音乐》一文中写到:音乐,你是一片辽阔的海洋,/广阔而豪放,/《黄河大合唱》吼出了民族的自尊,/《折纸船》放飞了我们渴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尽管我们只是在海边拾着小小的贝壳,/却已弥足珍贵。/……/音乐,是一扇文化的大门,/音乐课就是那开门的金钥匙,/一点一滴的积聚,/终将找到真理,找到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08-8-20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刘 岩



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学实践工作的教师,我们渴望通过教学活动传承人类经典的音乐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结。我们希望每一节音乐课都是孩子们获得艺术享受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困惑,经常听到青年教师问:“这节课我应该设计个什么样的活动?”或是“我这个环节怎么设计才能‘出彩’?”的确,面对内容丰富的教学用书、面对艺术素质日益提高的教学对象、面对浩如烟海的相关艺术常识教师难免手足无措,无法选择。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还是首先要解决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教材中显现出的教学内容,还包括隐含在教学内容中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基本技术。而“形式”则包括了教材的呈现形式、教学活动的呈现形式、师生互动的形式等等。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审视教材、挖掘教材,准确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以新理念为指导备好课。新理念强调学习过程,但更强调学习的实效性。为使教学有趣有效,高趣高效,关键是备好课,细化三个维度的落实。提到备课,我们都能说出一套程序:备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先前学习经验、知识与能力的基础)、编写设计教案。但如何在备课过程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抽丝剥茧,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则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人们常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从2002年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教材,在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和这套教材共同成长、共同完善、共同提高。应该承认在刚刚接触这套教材的时候,我被它新颖的内容、精美的插图所吸引,在经历了“走近教材──走进教材”这样一个过程之后,我被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开放的教学活动平台以及蕴涵在教材呈现形式内部的深厚的文化知识所折服。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一个单元、一首歌曲的出现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站在课标的高度、全册教材的高度俯瞰教学内容,透过教材本身呈现出来的教学活动形式挖掘蕴涵在教材内部的情感态度导向,探究蕴涵在教学内容深处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充分分析课标、教材、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一、认真研读“课标”

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动画城》单元中的欣赏课《三个和尚》为例,它属于“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那么我们就要从“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这几个角度去审视教材。在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不妨先看看课标,目的不在于从课标中发现什么具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而在于让自己站得更高,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去分析教材。通过研读“课标”,我们可以了解本年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以及各个学习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全面把握教材,制定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

二、认真审视教材

教材中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真审视教材。还是以《三个和尚》一课为例,首先,从整套教材的角度去分析,这个单元是前面《动画城》单元的延伸和发展,那么我们就要找到它与前面教材之间的联结点和知识能力的生长点。而且在后面的教材中还有以《动画城》为呈现形式的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又要考虑到这一节课与后续教材之间的联系。从整册教材的角度去分析,这个单元在音乐知识上的感受体验是建立在前面几个单元对音的高低(第一单元)、速度变化的体验(《龟兔赛跑》、《转圆圈》)、民族打击乐器的初步认识(第四单元)的基础上的,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应该看看全册教材。因为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和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联系梳理清晰,做教学活动的有心人。从整个单元教材的角度去分析,这个单元的总体要求是通过优秀的动画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由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解相关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启发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等传媒听赏音乐,积累和丰富课外学习成果。《三个和尚》是一部上个世纪80年代出产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电影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和对白,完全靠音乐和视觉形象的巧妙结合来展现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经过了从“具体教材”到“课标”到“全套教材”到“全册教材”再回到“具体教材”的过程,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这三个方面:1.通过聆听、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趣,体验民族拉弦乐器以及打击乐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独特效果。2.通过听辨、模拟、体态律动等学习活动识别、记忆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堂鼓、木鱼、小钹。3.通过视觉形象和优秀的动画音乐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传媒中的音乐,了解相关的国产动画文化知识。

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心里要装着“三个维度”,装着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我们不妨把这样的备课活动当成是对课标、对教材的一次温习。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08-8-20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刘 岩



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学实践工作的教师,我们渴望通过教学活动传承人类经典的音乐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结。我们希望每一节音乐课都是孩子们获得艺术享受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困惑,经常听到青年教师问:“这节课我应该设计个什么样的活动?”或是“我这个环节怎么设计才能‘出彩’?”的确,面对内容丰富的教学用书、面对艺术素质日益提高的教学对象、面对浩如烟海的相关艺术常识教师难免手足无措,无法选择。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还是首先要解决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教材中显现出的教学内容,还包括隐含在教学内容中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基本技术。而“形式”则包括了教材的呈现形式、教学活动的呈现形式、师生互动的形式等等。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审视教材、挖掘教材,准确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以新理念为指导备好课。新理念强调学习过程,但更强调学习的实效性。为使教学有趣有效,高趣高效,关键是备好课,细化三个维度的落实。提到备课,我们都能说出一套程序:备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先前学习经验、知识与能力的基础)、编写设计教案。但如何在备课过程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抽丝剥茧,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则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人们常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从2002年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教材,在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和这套教材共同成长、共同完善、共同提高。应该承认在刚刚接触这套教材的时候,我被它新颖的内容、精美的插图所吸引,在经历了“走近教材──走进教材”这样一个过程之后,我被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开放的教学活动平台以及蕴涵在教材呈现形式内部的深厚的文化知识所折服。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一个单元、一首歌曲的出现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站在课标的高度、全册教材的高度俯瞰教学内容,透过教材本身呈现出来的教学活动形式挖掘蕴涵在教材内部的情感态度导向,探究蕴涵在教学内容深处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充分分析课标、教材、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一、认真研读“课标”

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动画城》单元中的欣赏课《三个和尚》为例,它属于“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那么我们就要从“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这几个角度去审视教材。在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不妨先看看课标,目的不在于从课标中发现什么具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而在于让自己站得更高,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去分析教材。通过研读“课标”,我们可以了解本年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以及各个学习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全面把握教材,制定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

二、认真审视教材

教材中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真审视教材。还是以《三个和尚》一课为例,首先,从整套教材的角度去分析,这个单元是前面《动画城》单元的延伸和发展,那么我们就要找到它与前面教材之间的联结点和知识能力的生长点。而且在后面的教材中还有以《动画城》为呈现形式的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又要考虑到这一节课与后续教材之间的联系。从整册教材的角度去分析,这个单元在音乐知识上的感受体验是建立在前面几个单元对音的高低(第一单元)、速度变化的体验(《龟兔赛跑》、《转圆圈》)、民族打击乐器的初步认识(第四单元)的基础上的,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应该看看全册教材。因为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和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联系梳理清晰,做教学活动的有心人。从整个单元教材的角度去分析,这个单元的总体要求是通过优秀的动画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由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解相关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启发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等传媒听赏音乐,积累和丰富课外学习成果。《三个和尚》是一部上个世纪80年代出产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电影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和对白,完全靠音乐和视觉形象的巧妙结合来展现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经过了从“具体教材”到“课标”到“全套教材”到“全册教材”再回到“具体教材”的过程,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这三个方面:1.通过聆听、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趣,体验民族拉弦乐器以及打击乐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独特效果。2.通过听辨、模拟、体态律动等学习活动识别、记忆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堂鼓、木鱼、小钹。3.通过视觉形象和优秀的动画音乐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传媒中的音乐,了解相关的国产动画文化知识。

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心里要装着“三个维度”,装着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我们不妨把这样的备课活动当成是对课标、对教材的一次温习。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08-8-20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①练习曲训练

选择1—2条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曲,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声部练习,然后合练。再让学生互换角色,进行互换声部练习,体验和声效果。

②完整曲目训练

把一些长唱不衰、优美动听的名曲,改编成两个声部,进行重奏训练。如课本中的《欢乐颂》这首歌曲。

练习前,先向学生介绍曲目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及其倾注的思想感情。并在练习过程中,将这些内容适时地加以提示,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投入感情。

接下来,教师将曲目分声部完整地演奏一次,再分小节带领学生吹奏,直到他们都能以准确的节拍吹奏整个曲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进行互换声部练习。重奏时,教师用钢琴伴奏指挥。

当学生置身于融各声部旋律为一体、音色和谐统一、优美动听的和声音响效果之中时,心灵将会受到震撼。这时,就可因势利导地在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思想感情和个人与集体等方面加以要求。这样,他们就可以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世界名曲的宏伟气势,领会到“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的优美意境,享受到他们集体共同创作出来的“美”。

六、教学实验效果

我们采取两种形式检验教学实验效果,其基本情况如下。

1.问卷调查

在本次教学实验的初、中、后期,我们共开展了三次问卷调查。初期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家长对学校开展器乐教学的看法;中、后期调查则是了解学生学习后的感受,并请家长和其他科任老师,对本次教学实验活动给予评价。在后期的调查中,我们还增加了对一个平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经整理分析,就其中具有共性的结果总结如下。

(1)已学会了弹奏口风琴

现在,实验班的学生都掌握了口风琴的基本演奏方法,有近90 9/6的同学能够演奏7—8首曲目,部分同学还在课外自学吹奏其他曲目。

(2)巩固了音乐基础知识

实验班的学生普遍反映在识谱能力、乐理知识和音乐鉴赏等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对音乐也有了兴趣。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有音乐细胞”了。如过去不识谱,音也唱不准,现在不但学会了识简谱,还学会了识五线谱,音也唱得准了。

(3)提高了生活情趣

现在,虽然口风琴的教学活动已经结束,但它已经成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他们时常将它取出,吹奏给家人听,吹奏给其他小朋友们听,更多的时候,是吹奏给自己听。

(4)欢迎学校开设口风琴器乐教学

口风琴基本演奏方法的掌握,实验班里约80%的学生反映,是圆了他们童年时期的一个梦。他们在家里和伙伴面前演奏,感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自豪。平行班里约60%的学生,为没能够得到这样的学习机会而感到遗憾。

实验班相当部分学生的家长反映,起初他们对孩子学会口风琴并不抱多大希望,甚至还担心会影响主科的学习,可现在他们改变了看法,很高兴学校让他们的孩子又多掌握了一门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素质。有的家长还很有兴致地写来数页感想,称赞本次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及其深远意义。

本次教学实验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可用一个家长的反映作为典型。她曾在孩子6岁时买过一个电子琴,希望孩子由此能够得到音乐方面的熏陶。可几年过去了,孩子一点都不感兴趣,一首曲子也没学会。现在她的孩子不但学会了吹奏口风琴,而且还能在电子琴上弹奏出曲子来了,对音乐也有兴趣了。对此,她很感谢学校给孩子带来的变化。

2.汇报表演

2001年6月1日,我校举办了“风帆艺术节”活动。实验班的同学在此次活动中,成功地演奏了《雪绒花》、《长城谣》和《沂蒙山小调》曲目,博得了来宾们的好评。

3.其他

现代教育实践表明,从转变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人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继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我们看到,口风琴教学使学生们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得到了升华。在前不久结束的“贵阳市口风琴教学实验学生征文”的活动中,我校选送的22篇学生征文全部获奖,其中,有21篇获得了一等奖,1篇获得二等奖。这个成绩的取得,出乎我校全体师生的意料。但是最让实验班的师生感到意外的是,平时学习成绩并不起眼的谢建同学,竟然是本次一等奖获得者中的第一名。

七、取得的成绩

我们在本次教学实验中,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成果,实现了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

1.学生成绩

见“口风琴实验班学生评价表”。

2.老师成绩

(1)提高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认识;

(2)提高了教育科研意识;

(3)提高了对教育大纲的认识,增强了开展器乐课堂教学的信心;

(4)进一步提高了音乐素养和音乐理论;

(5)密切了师生关系。

3.具体成果

(1)快乐式教学法模式;

(2)“12字”途径方法;

(3)在“贵阳市口风琴教学实验学生征文”的活动中,我校选送的22篇学生征文全部获奖,其中,有21篇获一等奖,1篇获二等奖;

(4)录像课《口风琴编创与活动》获贵阳市口风琴教学实验优秀录像课比赛一等奖;

(5)论文《关于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问题的探讨》获第三届贵州省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学术论文二等奖;

(6)论文《将口风琴运用于音乐教学的尝试》获第三届贵州省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学术论文三等奖;

(7)论文《浅谈口风琴简易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8)论文《口风琴教学的起始课教学》。

除此,我们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多层次的社会调查活动,增加了社会需求的了解,密切了与学生及其家长的联系,从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科研素材。我们的科研手段与途径,以及中间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典范在全市口风琴实验学校中进行推广。

八、思考

普通中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虽然普通中学并不是培养音乐人材的专门学校,但它是向全体学生提供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并以此来提高我们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器乐教学是普通中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其发展的前景而言,除了学校教学安排方面的因素外,还需要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接受,这两个方面,是我们在本次教学实验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下我们的几点认识。

1.必要性和可行性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有:唱歌、器乐、欣赏、音乐知识和基本练习等。在我市,过去由于受到经费和师资力量方面的影响,器乐教学一直未能正式纳入到音乐教学体系之中,普遍以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基本练习为主,从而使人们形成了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误解,加上又是非统考科目,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看到,本次教学实验活动的举办成功,在学生和家长们中引起的反映是强烈的,他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开设器乐教学课程。我校的音乐教师也通过这次教学实验提高了认识,取得了经验,为下一阶段开展器乐教学做好了准备。

2.课程与学时安排

通过实验我们认为,中学的器乐教学安排在初一年级阶段,是比较适宜的。此阶段学生的课程与课业负担相对较少,对主科学习的影响也较小。

此阶段器乐教学的任务,主要应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为他们在二、三年级阶段,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打下基础。

本次实验显示,学生一般经过2──3个课时的学习,即可初步正确掌握口风琴发音方法,经过4—5个课时的学习,可以进行齐奏,再经过3—4个课时的学习,可以进行重奏。此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和表演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巩固性学习和强化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8: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