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复制链接]
9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简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构成



浙江温岭 江剑辉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多元变革的时代,政治在变革,经济体制在改革,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变革也不例外。如何与社会同步发展,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适应这场伟大的变革,就成了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才能够适应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才能够与整个社会发展同步。因此,不断完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把我国教育思想史看作是一个大系统,那么,我国的音乐教育思想史则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在我国古代,孔子是最早将音乐作为国民教育重要内容的先哲,他的乐教思想代表了整个儒家乐教思想。孔子取音乐的功能作用角度说:“移风移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把乐教摆在了全部教育体系中的第二位。在“礼”、“乐”、“诗”三者中,“礼”是中心,是占首要地位的,“诗”和“乐”必须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就不违反仁义道德了。他提倡乐教的目的在于强调“善”,而将“礼”、“乐”并提的内在本质是“仁”。因此,儒家音乐教育思想自产生起,一直没有脱离“仁”的规范,它强调乐教的政治功利性,这对我国两干多年来的音乐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其中有好的一面,也有极其凝固僵化的弊端,以后各个朝代的音乐教育思想都未超出儒家音乐教育思想的范畴。

再从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说,10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文人,极力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设立乐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梁启超指出:“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音乐教育之一要件。”“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一羞也。”他在这里强调了音乐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性。而后就是以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的“学堂乐歌”时期,他们为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发展我国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但是,从“学堂乐歌”到今天中小学音乐教育的100多年间,中小学音乐教育从理论到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均没有多大突破和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80年代初,我国政府推行素质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才得以长足发展。上世纪末,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与世界中小学音乐教育同步发展理念的驱动下,先后颁布了《音乐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并以此为蓝本,编写出适应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教材;另外,随着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音乐师资短缺的现象得到改善。但是,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课程改革,大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没有很好的学习和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内容,加上旧的知识结构所致,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未能及时的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造成了“新瓶装旧酒”的局面。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整个国民音乐教育水平,关键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而这个关键的关键,又取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落后状况,中小学音乐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与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假若音乐教师的观念与教学方法是陈旧的,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和学习热情。如一个教师在上音乐课时,总是陈词滥调,既无新鲜的思想意识,也不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只是按谱教唱,干巴巴的声音,无表情无韵律的吟颂,伴奏磕磕绊绊,既不讲歌曲的结构、旋律的表现意义,更忽略歌曲的深刻内涵与风格特点等等,这样就挫伤了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对音乐美的追求,使学生渐渐地失去对音乐知识的获取欲望。因此,完善中小学音乐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更新观念和改变旧的教学方法。

首先,作为新世纪的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音乐艺术和教育艺术专家的双重身份。他们不仅是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而且应该是具有突出音乐能力的音乐家、有着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因此,笔者认为,新世纪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教学品格。正如科尔伯特所说“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中小学学生的品格如何获得,学校教育是一条主要的途径。音乐教师的职业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师是学生品格的直接影响者和塑造者。教学问、教做人,以自己的品格为榜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所谓“先器识而后文艺”的道理,也道出了艺术教育重视学生品格教育的真谛。“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础,一位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应具备爱的品格,他需要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德”是成功教育的目标,古人说的好:“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强调出教师的楷模作用和学生对教师的效仿。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以人塑造人的过程,是以德才兼备的教师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发展是成功教育的方向,要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建立正确的学生观。

其次,作为新世纪的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从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重点分析音乐教育的教学技能。一位专业技能很强的歌唱家、钢琴家和器乐演奏家,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老师,因为歌唱家、钢琴家和器乐演奏家也许没有掌握音乐教育学知识,缺乏教学能力和方法。而对于一个音乐教学能力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全面地掌握音乐专业技能知识、掌握了音乐教育学知识,才能够成为一个称职、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应具备:音乐教学知识和音乐技能知识两个部分。音乐教学知识包括歌唱教学知识,这是普通学校音乐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技能,最好能够演唱一般的中外歌曲,在教学中能够适当范唱,并对学生在歌唱中出现的音准、节奏、发声、咬字、情感情绪、音乐表达等问题,及时发现并提出正确的改正措施;钢琴弹奏知识方面,要求音乐教师应该具有正确弹奏钢琴手法与基本的伴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调式风格与情感要求,正确选择钢琴和声伴奏织体,正确运用踏板,并掌握音区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简单的乐器演奏知识、合唱指挥知识、音乐欣赏知识、创造性音乐教学知识、课外音乐活动组织能力等。在音乐教学知识能力结构方面,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分析教材、组织教材的能力;灵活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准确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的能力;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此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应具备音乐教学理念、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教学心理和音乐教学研究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构架起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才是较为合理与完善的。

再者,中小学音乐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还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支持,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对现任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和补充。同时还应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条件,如时间、资金等,可组织教学经验交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以获取更完善的知识结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具有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的音乐教师其教学效果往往较佳,反之则效果较差。



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完整性的知识结构,这是历史赋予给我们的重任,所谓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绝对化的。当下的一些中小学音乐教师,由于受自身爱好的影响和制约,在音乐的某一领域很有特长,或在声乐方面、或在器乐演奏方面、或在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但其中外文化常识、音乐教育教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其它方面的知识却不足,显示出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性,因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往往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进而造成学生获得知识的不平衡,此类的小学音乐教师就应该在发挥其特长的同时,努力使自身的知识结构达到相对的完整,不然的话,就会脱离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

所谓中小学音乐教师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就是指其音乐知识结构要有系统性、严密性和准确性。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表情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因此,它呈现出多层次性、表现也是多样化的。作为当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把音乐看作是一种文化、一门科学,并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判断及评价。例如,声音作为物理现象,情感意识作为社会心理现象,两者的联系和贯通不像语言艺术那样约定俗成的。所以,音乐的科学性也应该受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视,这样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整体的知识结构,可以进行检验,使它更切合于音乐教学实际,更符合于科学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门学科的互相渗透,构成了许多边缘学科,仅靠人们的原始思维来理解音乐艺术就显得不够了,必须将它提高到科学的层面,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更深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立起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的稳定,同时更富有时代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06: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音乐教育



江苏盐城 朱玉江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所谓多元文化观就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它文化更为优秀,也不存在一种超然的标准可以证明一种正当性:可以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多元文化观的核心是文化的多样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的相互影响。作为教育理念的多元文化观认为“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主张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值得学习,音乐的文化价值是平等的,不存在先进和落后之分。我们知道,由于欧洲经济、军事的强势,使得他们的文化也成为人们信奉的圭臬,于是,音乐的“欧洲中心论”便对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文化多元化或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人们开始逐渐从对欧洲音乐的盲目崇拜中走出来,并关注长期被忽视和遗忘的音乐文化,普遍认为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值得学习,正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世界音乐文化政策”中所言:“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接受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由此可见,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都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值得人们学习。

在我国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去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种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无疑会对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城乡之间经济、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差异,音乐教育的质量必然也会相应呈现出不同的现状。农村的音乐教育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以及农村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重点谈谈农村中学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供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者参考。

关于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笔者主要以问卷形式展开了调查。该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宿迂、盐城、淮安五个市,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基本上可以管窥农村中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

首先是对音乐文化价值认识的偏颇。

长期以来,中国音乐“落后”和欧洲音乐“先进”的观念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国家卫星电视教材的《交响乐赏析》中就说道:“最能够抒发人们思想、最能够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又是最能够震撼人们心灵的典范的音乐就是交响乐。”随着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人类学等学科对音乐教育的渗透,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及音乐文化价值的平等性。正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所说:“普遍有效的音乐评价标准是不存在的。所有的音乐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学习、理解和欣赏。”对音乐价值的认知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增强他们对世界各种不同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理解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

其次是对本土音乐和西方以外的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知之甚少。

由于我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是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基础的,我国目前的音乐课程基本上还是一种“民族附加模式”──课程按照主流音乐观念组织,也包括经过选择的民族群体的一些音乐观念和材料。如用西方的节奏和记谱法来教练中国歌曲,这种“民族附加模式”的教学使得西方音乐成为传授的重点。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不仅包括西方音乐、西方以外的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还应该包含本土的音乐文化。根据问卷调查得知,农村中学的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还是知道一些,但仅仅局限于一些人们熟知的少数民族,而对于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则知之甚少。对于世界民族音乐的学习与认识情况不容乐观,甚至对自己家乡的一些音乐还有些陌生感。如今,按照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增加了本土和亚非拉等地区的音乐文化,这对于“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内容的增加无疑会对音乐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音乐教师的再学习也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其三是学生期望对多元文化音乐的认知。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对于我们从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想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尽管有学生表明“无所谓”,但只要顺势利导,同样可以激发他们对世界民族音乐的兴趣。

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样,世界的音乐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使得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这个窗口来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风土人情等,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并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正如(《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因此,针对农村中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l.树立“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观念

由于人们对音乐的学习和教学至今还没有摆脱“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因此,许多音乐教师的观念处于一种单一的音乐文化观之中。随着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许多新的、前沿的音乐教育理念接踵而来,但许多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这些内容知之甚少,还缺少一种全球化的“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因此,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理解和吸收当今前沿的音乐教学理念,同时还要有一种学科综合的意识,并在这种学科综合中吸收营养。

文化多样性的观念有助于人们从单一的“欧洲音乐中心论”的藩篱中走出来,意识到音乐文化的丰富性。美国的音乐教育家雷默教授把美国称为是一个有着“多元音乐文化”的国家,实际上,中国的56个民族的音乐也构成了一个多元的音乐文化的事实。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的思想开放,增强对世界上不同“声音”的宽容,学生在欣赏、演奏(唱)或创作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审美体验。

2.是加强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许多农村中学的音乐师资还呈现出匮乏状态,许多教师不愿到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即使是音乐专业的教师,有时也是“多面手”。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也相当缓慢。由于农村地理位置的偏僻、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等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许多音乐教师对新的知识了解甚少。即使有求知的欲望也因学校的不重视或多种原因而不得不弃之,由此可见,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和内容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和领会,因此,对音乐教师的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地的音乐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学习有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如对音乐教师进行世界音乐的培训,并在理论中进行实践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村中学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从一池死水变成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活水而滋润着更多的人。

3.加大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需要配备许多音像、音响、图书以及一些乐器,教师最好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通过视听结合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中学应该多方面筹措资金,保证音乐教育领域基本设施的使用。笔者在对江苏省苏北的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村中学没有钢琴,即使有风琴,也是多年没有及时更新的。多媒体教室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也不是音乐课可以享用的。有的音乐教师焦虑地说,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温饱”还没有解决,怎么能踏进“小康”呢?由此可见,加大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投入是农村中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农村中学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对于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音乐文化和反观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和归属以及对世界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又有助于建构和谐的社会以及抵制西方的文化霸权。作为文化一部分的音乐和音乐教育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因为“本质上,只有真正在世界视野中教授音乐,一个人的转变才可能发生(玛丽·麦卡锡)。”我们期待着,农村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美好明天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



丹麻教育委员会 苏存昌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整个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却不够完善。小学音乐教育该如何改革?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发展动力,而“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精神的双重力量”。当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显得至关重要。

我在教学实践中,在前人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音乐创新的经验和体会,愿与同行们交流。

一、观念转变

要想创新成功,必须在思想观念上革新。音乐教改的新思想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小学音乐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承载太多的专业化内容。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师要善于用音乐之美和自身的一片爱心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从繁忙的知识传递事务中解放出来。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有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才可能有新的教育思路和手段。

二、环境变化

音乐课的环境虽不是关键之处,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当然,教学环境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音乐教师,如音乐教学设备的先进与达标,老师几乎无能为力。但教师们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创造音乐环境。

三、教具创新

教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工具能事半功倍,如虎添翼,常用的乐器教具有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为了使教学更加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老师根据自身优势,用笛子、二胡、小提琴、长笛、单簧管等辅助教学,使课堂气氛焕然一新。还有的老师自制乐器,或让学生自制乐器,如:用酒瓶制作“编瓶”,用大小不同的碗制作“缸碗”,用铝条制作“铝板琴”,用塑料吸管制作“排箫”,用易拉罐制作“沙锤”等。学生对此乐此不疲,争先恐后,大显身手。不仅促进了教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探究学法

也称“发现探究法”、“问题解决法”。它是由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学的过程》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学习者自已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接受还是发现,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事物进行过分析和整理。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或弄懂的东西,要比教师直接教的印象深刻。多少年来,我们大都使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教法,整节课由老师一人大包干。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晕乎乎。而“探究学法”正好与此相反,它相信和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真相。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即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如:欣赏一首乐曲时,教师不要先讲,要让学生讨论、发言,谈谈他们对这首乐曲情绪、情节、风格、韵味、形象……的感受。在指导学生唱歌、奏乐时,先让学生来研究、评价学生的表演,包括优点和不足,教师做最后发言。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五、改革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音乐课的创新主要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有一个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别具一格地采用了闭目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法削弱了视觉的干扰,大脑高度集中,一切外界的信息都由双耳承担。这就是盲人的听觉为何那么灵敏的原因。一般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可否打破惯例,倒转过来让学生讲,学生问教师、后讲后答呢?教学程序能否颠倒?我们不妨称之为“颠倒教学法”。如叫同学对某一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的“讨论法”;教师故意将答案总结错,让学生去鉴别的“试错法”;精讲多练,师生各半的师生教学“互动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内容和盘托出,有意留下空白,让学生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结论的“内容不完全法”,还有由老师组织、学生表演、最后由老师一起点评的“室内音乐会教学法”,总之,要独辟蹊径,敢于创新。

六、改变课型

即打破教学常规,建立新的课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它是可分可合的。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能否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事实证明是完全可以的。如以往的唱歌教学大多是教唱或欣赏歌曲的一种唱法,可否改为一首歌曲用三种唱法进行教学。在器乐曲欣赏教学方面,可将以往单独欣赏一首乐曲改为“管乐浏览、弦乐浏览、弹拨乐浏览。”如“小步舞曲系列欣赏”、“春之歌系列欣赏”等类比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而提高欣赏能力。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可重组一下课本的结构体系。试将因果关系、章节层次、中心位置进行改换。

七、突破内容

这里说的不是要随意旁征博引以炫耀老师的学问,也不是盲从的把深奥的知识放到小学,而是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引向自然和社会。科学筛选课外信息并引入课堂,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学到了东西,掌握了一定技能,就是达到了创新课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逻辑性思维与音乐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莹莹



教育乃立国之本,就教育本体而言,更是门系统的学科。音乐学科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具有着自身鲜明的教学特点。长期以来,我们对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以为,注重培养教师的逻辑性教学思维,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运用逻辑性思维进行教学,也就是利用事物因果关系达到教学目的,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一切教学手段与方法用横向与纵向的交叉关系连接起来,以形成音乐教学中的逻辑关系.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逻辑性思维首先需要确定与建立正确的逻辑目的,即教学总体目的和教学阶段目的。这是进行逻辑性教学的关键,也是理顺逻辑性教学思路的前提,形成逻辑性教学思维的各个环节都将围绕逻辑目的展开。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学过程以分阶段实施为方式,以逻辑关系为内在发展动力,完成知识循序渐进的累积。教学阶段目的是完成教学总体目的的细化,包括学年目的、学期目的及课时目的。建立逻辑性教学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以教学总体目的为指导,教学阶段目的为具体任务的分层次性递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蕴涵着整体逻辑中的逻辑细分、逻辑渗透与逻辑拓展,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多角度透视,重要环节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备课思路、课堂教学语言、教学课件的使用和课堂探究活动中.

一、备课思路的逻辑性

教师课前备课思路将引导教师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进行课堂内容设计以及对教学辅助材料和方法进行筛选与选择。逻辑性教学思维要求教师具有缜密的备课思路,尤其需要了解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梳理教材内容时。要建立局部体现整体、局部联系整体、局部完成整体的教学意识,对教学内容做逻辑细分,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教材全学年的教学重点,最好对此学科一个教学阶段的教材进行了解。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师应对本教学阶段教材内容有总体的了解与把握。如果能对小学、初中,高中的整体教学内容进行研读,更有利于教师的整体知识积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各阶段必然存在阶段性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包括技能、音乐理论知识、文化与相关联系等多方面内容,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设定及选择也势必具有着不同时段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性。如人教社新课标教材一年级教材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中涉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教学;二年级教材中开始引入音高、唱名的教。教师了解了一年级和二年级教材设计的重点,才会有针对性地将节奏和唱名教学进行联系,设计铺垫环节和拓展环节,才能对一个知识点的引入、进一步巩固以及向下一知识点的过渡具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尤其可以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时段的教学深度进行掌控,形成连续性的逻辑教学思路,也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逻辑建造。

其次,教师应对每一课时进行细致备课,在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基础上,完成教材局部教学。局部教学中,教师依然要以逻辑关系为教学主线,对本课时的课堂内容进行设计。要细分课堂时间的每一分钟,设置课堂节奏,使教学内容能一气呵成并起伏叠置,形成教学陈诉阶段、思考阶段、兴奋阶段及教学总结阶段等。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排列这些教学阶段的顺序,营造不同风格课堂气氛,完成各环节的紧密链接。

二、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课堂的层次性与课堂内容组织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学语言完成。语言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体,它具有的直接性、描述性、感染性决定了语言是教师传达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具有逻辑关系的教学语言。

教师教学语言的组织与运用直接显现了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具有引导学生学习,树立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的作用,合理运用语言进行教学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课堂教学语言需要避免随意性,教师的每一个语句、每一个词汇都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意识。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对语言进行整理,设置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和教学内容的引导,要使语言具有承接性,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模式.可以以几种方式建立符合逻辑思维的教学语言:

1.以逻辑推理意识为指导,利用语言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并学会通过语言培养推理能力,更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如利用音乐学科知识与生活其他内容进行比较或比喻,对学生形成思维上的逻辑暗示。

2.发挥语言的描绘性和感染性,渲染课堂气氛,建立逻辑性思维空间。使学生情景交融,尤其要设置与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在有高度和深度的思想指导下,促动学生思考,并进行相关知识的逻辑拓展。

3.通过师生语言交流,完成课堂内容的逻辑分析与思考。运用线性及线性横向扩展的逻辑思维方式,控制师生交流内容,细致分析课堂内容,并对其展开关联性探讨,开阔学生视野。

如果有必要,教师需要准备精美且细致的教学讲稿,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控,并逐步纠正和改进逻辑环节的失衡与可操作性。

三、多媒体课件使用的逻辑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开始应用在教学中。多媒体可以使教学更加丰富、形象,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面临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当今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多媒体使用过多,从而冲击教学主题的现象;多媒体使用过滥,与教学内容脱节等多是由于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缺少逻辑性而引起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适当使用需要逻辑性教学思维进行指导,使多媒体课件能够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实效与魅力。

多媒体课件使用是教师备课时就要考虑的教学因素。如果教师确定在课堂中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他务必要对所使用的课件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进行设置。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使其体现出逻辑性教学思维的意义。

1.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要与课堂节奏相配合。课堂节奏是教师通过逻辑方式设立的教学环节,而多媒体可以给予教学内容以支持和解释.因此,多媒体课件在内容上要极其明确,与课堂内容紧密吻合,应是课堂内容的延伸、拓展和多角度呈示。

2.多媒体课件使用中要运用逻辑思考能力对内容进行筛选.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将面对大量的相关材料。对这些材料需要有选择地使用,既要使课件丰富多彩,又要避免过多的材料堆积,造成课堂资源浪费。

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内容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并对表现此主题思想的手法与方式进行设计.其后,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与相关材料进行逻辑分析与逻辑联系,确定相关内容的选择点,并在选择点上筛选具有关键性意义的材料应用在课件制作中。以此保证多媒体课件简洁、准确又涵盖量丰富,使学生能够在逻辑分析基础上建立联想性记忆,完成课堂内容学习。

3.多媒体课件使用需要“三位一体”原则,也是一种隐性逻辑关系的体现。所谓“三位一体”原则,是指图像、音响与文字的整体结合,所体现的教学内容代表着三者之间的隐性逻辑关系.

图像、音响代表着对人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文字则可以以两种形式出现:静态文字和动态文字。静态文字指以字幕形式出现在多媒体课件中的方式,通过文字与图片的配合,对图片与教学内容进行诠释;动态文字应用以语音方式完成,例如教师为多媒体配解说,并同步讲解等。

“三位一体”提供了从多方面、多角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精心挑选的教学背景(图片、FLash、影片片段、记录片等)、音响背景(音乐、音效等)、文字(静态文字、动态文字)的紧密配合,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

四、课堂探究活动的逻辑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手段,也是使学生有效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途径。“新课标”出台后,课堂教学活动,如探究性活动成为教学的一大特点.如何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具有实效的教学方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以逻辑性思维进行指导,运用逻辑学意识建立课堂教学活动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课堂教学活动设置首先就应体现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为进一步展开和深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设置了体现课堂精神的课堂活动.需要明确此类活动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确定内容与活动之间的因果、拓展关系,环环相扣地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包括明确活动意图,提出活动解决的问题,采用何种活动方式等.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对与其具有逻辑关系的内容展开动态设计。

活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逻辑性思考方式:

1.反思。反思是逻辑学中的一个概念,对事物及自身行为进行内省,以总结经验。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可以加入反思环节或设计反思性类型活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

也可以设立阶段性反思练习及学生交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回顾,要求学生有明确反思目标并形成独立见解。

2.换位思维。换位思维是逻辑性思维的一种延伸形式,换位包含内容换位、人物角色换位、场景换位.在课堂活动设置中,可以大胆运用假设与想象,激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对情感进行体验和探索,并通过情景交融与场景换位对比,感受更多的人文情感与文化内涵。

换位思维具有着多方面的触角。它以逻辑性思维为主线,但又对其不断进行调整与对置,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多角度联系与延伸。

总体说来,逻辑性教学思维既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线性梳理,也是对学生形成缜密思维方式的引导。逻辑性教学思维还需要大量援引逻辑学相关概念,以及逻辑学中认识客观事物的意识和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音乐新课程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教学评价

陕西教院 刘永昌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推行,音乐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按照新教材、教材教学法、课程标准或参照、甚至套用课例去“上好”每一节课,对课堂教学是否科学、规范、目标达到程度高低,却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音乐课堂教学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课堂教学不仅包括教学的目标、理念、内容、过程、方法等,还应包含对课堂教学进行判断和测评的关键环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评定,并给以价值的判断。只有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才能规范音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改善管理。

教学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是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通过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进行调整与改正,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发展性评价是对教师评价的新理念,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过程进行评价,尊重音乐教师的个性特点与个体差异。要支持和激励富有创意的教学行为,鼓励创造热情,给予教师更大的空间和自由,避免过于机械、死板的评价模式评价,要充分尊重艺术教育的特点,使评价更民主、更科学。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育教学专业素养的评价、教学工作评价、教学态度评价、科研工作评价等。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整个评价的主要方式,它能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评价的标准与途径包括:

一、教学目标

首先要看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音乐艺术教育的要求、是否全面,如艺术性、人文性较强而内容经典;其次是看涉及到具体课堂教学目标(某一节课)是否具体、准确,学生是否能接受,如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经验和能力;最后是看是否关注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

能正确地吃透教材,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格和不同程度的学生,按照自己的风格,合理的、灵活的富有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不要~味的依附于课标与相关的教学辅导用书和现成的教案,去卡拉OK式的套用模仿和照本宣科,而是要将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二度创作;教学内容安排应针对教学目标,合理恰当。准确地理解教学目标,将音乐新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情感世界、认知能力与特点相结合。通过各科音乐艺术及其它学科的综合、连接并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与教学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由、积极的表现。要将艺术学习内容与游戏与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巧妙的结合,激发学习兴趣与欲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主要是研究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和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过程。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活动,培养他们艺术学习兴趣和树立自信心,学会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逐步让学生掌握音乐学习的方法和音乐艺术的综合能力。另外,能面向全体学生,并注重个性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艺术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充分的艺术体验、游戏和表现中感受音乐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培养创造性。要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学会学习和创造性的善于学习,那么,就要设计建立相应的教学策略体系:

1.采取激励性教学策略,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明确艺术学习的重要价值,这样较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习的理想和制定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教学设计;应尊重儿童的创造与表现,适当运用肯定与奖励的方法来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进步的满足感。因此,采取激励性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唤起学习探究的欲望,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

2.采取自主性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典型的艺术学习内容的设计、讨论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与空间;组织丰富的活动,如音乐作品的共同创作、讨论和具有个性的表现,以及鼓励学生更多参与社会艺术实践,将艺术学习深入生活,培养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创造艺术,逐步养成学会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引导和传授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与诀窍,使他们自己有信心、有步骤,并能用适当的方法来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师不能把个人的方法强加于学生;在教学中能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与习惯,注重自学的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树立自信心弓I导学生自由学习与自我评价能通过对学习的反思、分析更有效的改进、调节和完善学习方法和设计学习策略与方向。

3.采取探究性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的大胆提问与发表个人观点,并重视他们的疑问与观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他们心中的疑团;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他们对相关问题与内容进行分析、观察、收集与处理信息材料来获得自己的发现与答案,培养研究意识与能力。探究性教学策略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关键。

四、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新型音乐教育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要求更加完备、全面,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其基本素养主要有:音乐基础知识、演奏、演唱、创作、作品鉴赏分析以及音乐美学、音乐批评、艺术史等基本功与一定的文艺理论水平和人文修养;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如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等;具有现代教师的观念,如高尚的人格魅力、关爱与尊重学生,民主平等的作风和在实践中善于思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断地收集信息,分析和做出反思性思考,包括音乐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及时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教学结果

教学结果是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与水平的反映,是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终极目的与标准。如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投入、师生交流互动亲切、艺术氛围浓厚、教学中始终体现较强的艺术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学生的艺术能力与素养得到发展、达到目标程度高。教学效果这种方式方法被教育教学部门用来考核教师教学而被广泛地应用。

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艺术课程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广泛的收集信息,全面的、科学的设计评价方案与评价工具,进行对艺术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检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师生得到及时反馈,以矫正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达到教学目的。正如泰勒所说“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过程”。教学评价是在整个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对教学是否科学、是否成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音乐教学评价也不例外。

只有通过教学评价,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全面地、系统地学习音乐教育教学知识、理念、方法,提升教学和评价能力,为音乐教育教学总结经验、改进措施、规范管理、科学决策和提高、改进教学提供有效依据,使音乐艺术教学有目标的、规范、科学、良性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音乐课程改革与创新刍议



格尔木市站前路小学 宋 毅



音乐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做到创新,而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创新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而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钥匙,音乐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大优势。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灵感。当代社会的发展,让我们这一代人深感幸运,我们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21世纪既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全新的世纪。因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首先,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其次,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而基础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投身到这次课程改革中去。

音乐课堂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也必须能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要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与特点,必须遵循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观。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而是通过教育来学习音乐,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今天的享受而学音乐,而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而学音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牺牲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来一味满足学生眼前的喜好。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成功的欢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和享受音乐、发展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音乐教育离不开音乐教育赖以生存的各种外部客观条件。应与相关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使之合理、自然、得体。但是,音乐教育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又有赖于音乐教育改革,我认为音乐教学改革要遵循以下几方面:

一、音乐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个体差异。所有学生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

二、音乐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利,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发展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三、音乐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欣赏学生各自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以及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的创造才能,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融洽的人际环境,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学生。例如我在教《我的小绵羊》这一课时,由于学生都比较喜欢小动物,我让他们根据动物的特点、叫声自由创编歌曲,使那些平时不爱动脑、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有了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一个好的开始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为今后上好音乐课打好基础。所以要提倡愉快教学。从音乐教学角度,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的前提。黑格尔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品。”只有重视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温馨,感到教师可亲、可爱,从而真正喜欢上音乐课,这样有利于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和新事物对大脑的刺激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新事物来吸引他们。一年级孩子刚从幼儿教育转入学童教育,从身心发展来看,是一个较大的转折点,他们注意力的保持可能远远不足15分钟。在上述案例中,我运用猜谜语、表演、讲故事、带头饰、发奖品等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这样,一节课上得轻松愉快而又有情趣。

四、音乐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设计、评价标准的确立等各方面,都必须以学生主体为主要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的那样:“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五、音乐课程应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

1.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相结合,使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三者形成合力,把学校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2.在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要求的确立等方面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以便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足够的“接口”和创造余地;加强音乐课程和学校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使音乐课程和其他课程密切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探究(从做中学)、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的学习惯性,使之转变成为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创造式学习,关键问题是要彻底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变“教会”学生知识的手段为“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这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组织教学,而且更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挖掘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质。

4.音乐教学活动的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的必由之路,要求广大音乐教师登高望远,转变观念,以创新的思维和教学手段,认真教授好每一堂课。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进行创新课研究,并获得累累硕果,然而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其中就有选题的问题。选题是一堂创新课成败的关键所在,选择一个恰当的课题事实上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实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创新是事物进步的推动力,音乐课的创新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如何要做到音乐教育的创新,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欣赏和学唱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音乐感受。如我在教《山谷回音真好听》这首歌曲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学生模仿和传递得非常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去感受,学生非常喜欢。

教师要培养学生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例如改编歌词,这个练习创作要求不高,学生能够很快把小狗、小猫等填进去,创作了新的歌词。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加以引导,提高他们的思维质量。

第二,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去

德育教育是教学中的首要内容,无论哪门学科都应注意德育的渗透。音乐课堂是德育渗透的良好阵地,学生往往能在感受美妙音乐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音乐教学应在教学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今的电视广告越做越精,音乐成了广告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若能把那些意义深刻、画面音乐赏心悦目的公益广告作为素材,即可以活跃课堂,又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三,不要把“创新”改变意义

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继承发扬、调整完善、改革创造。有的老师对“创新”二字的把握不够准确,以为创新课就必须把所有传统的环节都改掉,如唱歌前不练声、歌曲难点不突出、忽略歌曲的演唱处理等,一味地追求课堂环节的“创新”一味地追求课堂热闹。

第四,不要把《标准》设定的音乐教学领域分割开

《标准》设定的音乐教学领域包括:“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上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不能把它们相互孤立、相互割裂开来。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将它们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五,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要注重可操作性原则,不要超越师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这里属于边远地区,条件差,无法实现的目标不要去强求,不应是空中楼阁,一切创新应建立在一定基础上,这样的创新才有意义。

总之,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感悟、表现和创造的启蒙教育。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学生在陶冶情感的同时,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浅谈教研活动与教研札记



辽宁大连 薛 晶



教研札记是对教研活动中产生的随想,引发的议论的摘记。要想写好教研札记关键是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教研活动,只有开展好活动,才能有内容可写,才能引发感想,引发议论。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因此,基本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深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

1.专题式教研:即教研时,教研组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它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教研组是以音乐与相关文化为研究对象,先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围绕这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与常规的教研活动相比,它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等特点。

2.问题式教研:问题式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的最大区别在于问题式教研解决的是个性问题,而专题式教研解决的是共性问题。问题式教研时可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利用教研的机会提出,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

3.随机性教研:在教学中,倡导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研究。比如:欣赏《渔舟唱晚》一课,在备课时,笔者发现教参中划分的乐段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是按照教参的分析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笔者决定与大家共同探讨。问题提出后,大家畅所欲言,有的教师有多年的古筝教学经验,对这首古筝独奏曲谈了自己的见解,经过探讨,达成了共识,改变了教参的提示,使教学明确了方向。

4.互动式教研:组内教师上研讨课,上完课之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然后,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围绕本节课进行研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研讨中共同提高。

5.反思式教研:即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倡导人人参与在探讨互动中,唤醒教师内在的探究需求。每个单元结束后,大家结合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进行理性的分析,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逐渐转变为反思型教师。

二、教研札记的写法

l.记录成功做法及感受

将教研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教研共鸣的做法,教研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研活动中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研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谈谈感受,为了今后教研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如:前面提到的改变教参的随机性教研活动,笔者在教研札记中做了详实的活动记录,并谈了自己的感受:只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学生为载体,树立新课程意识,在音乐课程改革中,可以打破原来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开展这种集体研讨,使一线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实践研究者。另一点感受是传统课堂中,许多教师手中离不开两本书,一本是教参,一本是他人现成的教案。我们并不反对“拿来主义”,可以对教参和他人现成的教案进行借鉴,但只能作为一种手段,是我们备好课的措施之一,不要把它变成教师备课的全部。教师既谓“师”,就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自己对教材的独特感悟,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合适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这样才配做“师”。而教研的过程,正是促使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教材,从而产生个人感悟的过程,所以说教研活动是促使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

2.记录不足之处及原因分析

教研札记中除了记录教研的成功做法,还应对教研效果不明显的活动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并写出改进设想,使之成为以后再教研时应吸取的教训。

记录不足之处还包括教学的反思,大家结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进行理性的分析,不但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与完善,同时也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记录学习材料的感受与体会

教研组是研究、学习的阵地,每次活动中都应按排适当的理论学习。教师通过每次的学习, 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和收获。不但大大丰富了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例如:前一阶段教研组根据教师提出的学生对欣赏课不感兴趣的问题安排了相应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大家对欣赏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充分认识到教学中应全方位挖掘作品潜在的美感,展示作品的精华,从不同角度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自己能体会到音乐美、艺术美,而不是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强加于学生.笔者便将这些体会和感受记录在札记中,它不但是教研活动的纪实,同时也是我们教学成长过程的纪录.

三、写教研札记的意义

记录教研活动只是记写下活动的过程与内容,是一种单一的、叙述性的记录。而写教研札记是理性的、实践性很强的反思性记录。它有助于调整自己的认识,改进自己的做法,使教研更趋合理、更具实效。另一方面,及时反思自己的教研行为,才能从教研的各环节中获得体验,使自己更趋向成熟,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总之,写教研札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研,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9 08: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