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音乐实践活动课的探讨
过佳
自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改变。音乐课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转化为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和探索,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音乐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果转化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如《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几种学习方式。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其中体验是提倡学生静静地、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除此之外的几种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都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探究、合作、综合学习方式参与其中。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常见的有歌唱、乐器演奏、舞蹈、律动、音乐剧表演等为音乐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以后,我们也在不断地研究与思考:怎样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养成一种习惯,能积极地投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体验,培养一种对音乐更持久的兴趣,我们探索更多的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使我们的音乐课不再是教师单纯的音乐技能展示,不再是教师一言堂,教师的角色转化为教学的引领者,转化为导演,是幕后的导演。要给学生一片天地,让学生展示自己,要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那么,新教材在新课程中就应起到一种推进的作用,就应该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趣味性与知识性;传统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性与可选性;可读性与观赏性;操作性与提示性;经典性与广博性”相统一。一套好的教材应很好地启发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设计很多音乐实践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与体验;教材内容应与相关文化自然结合,让学生在音乐课中身心受到美的熏陶,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一、 源于学生生活,设计音乐实践活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小学音乐教材依照《课程标准》,在诸多方面很好地体现了音乐课程改革新的精神与理念,与《课程标准》相吻合,建立起教材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了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整套教材用一种整体的观点全面依据学生的发展来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音乐教材能很好地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植根于音乐的土壤,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没有将学生与音乐课程割裂开来,而是很好地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最有特点的就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设计教材,开创了以单元为主题的教材设计。一个单元是围绕着主题选材,每一个主题又是精心选择的:有的与季节的变化与大自然紧紧相连;有的主题设计是反映了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生活情景;有的是与学生们的文化息息相关,是学生们共同喜爱的;有的是根据我们的国情,设计了在不同的节日里表达孩子们的情感的内容。有注重评价的《我的音乐网页》……新教材建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下的新教材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也非常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很好地设计了让学生“聆听──寻找──模仿──创造”声音的过程,在学会聆听后再分辨噪音与乐音,为以后养成听赏的好习惯打下基础。新入学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音乐课上学习与他们生活非常贴近的内容,自然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课堂上学生能找出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在老师的指挥下,敲出不同长短、强弱的声音,再随着歌曲唱一唱《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学生自己就会探究,什么样的鼓声像大鼓?用什么东西敲击更像雨声?第一单元就这样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
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红灯停 绿灯行》内包含活动课《红眼睛绿眼睛》、唱歌《小蚂蚁》(集体邀请舞)、器乐《做个好娃娃》、唱歌《小胖胖》内容。这个单元中的“红眼睛”“绿眼睛”,就是指马路上的红绿灯,“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有的教师将教室的地上画上斑马线,设置情境:“热闹的马路怎样才会有良好的秩序?”学生们边演唱边表演,有的扮演小司机、行人、小交通警察等。学生们根据红绿灯的变化,进行表演唱。生活中的经验与规则在歌声中更得到证实。教师再巧妙地引申红绿灯的作用:红灯在音乐中可以用休止符表示;绿灯可以放声唱,红灯又可以默唱。音乐知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了。《小蚂蚁》是集体舞,形式活泼,歌曲好听,学生非常喜欢。《小胖胖》学生们会分成小组,自己当小导演,扮演角色。有奶奶、叔叔和小胖胖。这又是采撷生活中的一幕,让学生在有礼貌与没有礼貌的小胖胖的表演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当然这也包括音乐课的情景设计的巧妙与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及教师“导”而不露痕迹的教学技能。
再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单元。其中有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和欣赏《放风筝》《出发》。在这一单元结束的时候,书上有一个活动课的要求,教师们会设计这样一个音乐活动实践课:就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到郊外去看一看,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面对美好的大自然,学生们的情感被激发与调动起来,他们快乐地唱着歌,设计着到郊外游玩的情景:过小河、穿山洞、爬高山、听一听山谷的回音,唱一唱、喊一喊,再在普罗柯非耶夫的《出发》音乐中做一做开火车的游戏,体验音乐伴奏下集体合作表演的快乐,在音乐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事物。这种音乐实践活动课的增加,无疑是传统教材中没有的。
《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通过各种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力与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二年级下册《猴子蒸糕》一课中,有分角色的歌表演,学生不但会将饥饿、懒惰的小狗与勤劳的猴子扮演得很好,还有的小组合作,同学们会用身体造型:有房子、小树、磨盘,学生的想象力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充满活力。
在一年级下册欣赏《春天交响曲》一课中,春水、春风、春雷、春雨的声音,学生会分成小组用打击乐敲击表现,或者用自创的音响(人声、报纸、塑料板、饮料瓶装沙子)与音乐结合起来表演,他们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兴趣盎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教师也同样,使用这样的教材,不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是不行的。我们的教师也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地改变与进步。他们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将授课的过程视为人际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积极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他们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学生非常喜欢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尤其是一些角色扮演的小音乐剧或歌表演,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要求表演。他们变得大方起来,变得愿意与人交往,变得更加自信。虽然最初有的同学表演会稚嫩些、缺乏美感,但是,学生在这种音乐活动的积累中,变得越来越好,变得有架有势。还有的学生喜欢将自己制作的各种打击乐器拿到课堂上参加演奏。教材中这种活动设计很多,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去做一做、演一演、敲一敲。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与研究,在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多设计受学生欢迎的音乐实践活动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 以儿童生活为主线,设计音乐实践活动
“兴趣是进入学识领域的敲门砖”。音乐教材必须一改过去用枯燥无味的语句罗列知识、陈述内容的旧风格,而应以多种有创意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富有童趣的图画,形象生动的语汇,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等,对音乐作品的选择也应是儿童、少年所爱好的,短小精悍,易记易学。但同时也应渗透一定的知识量,并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降低知识难度,又有知识量积累,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范本”。人教版的音乐教材,正是这样的优秀教材。在我们已经实验过的几个年级的教材里,能清晰地看到教材中尊循儿童身心成长特点,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的完美体现。
以二年级上册为例:共有六个单元《妈妈、老师》《永远住在童话里》《月儿弯弯》《快乐的游戏》《动画城》《下雪啦》。仅从单元的题目上就不难看出,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是与学生的情感、生活紧密相连。《妈妈,老师》整个单元,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在教师节里,献上对老师的一片挚爱之情。这个单元中包含的《小乌鸦爱妈妈》更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儿童歌曲,学生们唱着这首歌,讲述着“乌鸦反哺”的故事,在歌声中,孩子们围着生病的“妈妈”,扮演懂事的小乌鸦,“一口一口喂妈妈”,他们动情地演唱着、表演着,这种教学开启了学生潜在的善良的品质。书上有一句提示“将这首歌唱给妈妈听”。这又为学生表达情感、展示自己创设机会,让学生在与亲人、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与多彩。这种将传统的文化与音乐结合的人文教育,既免去了生硬的说教,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音乐教育的魅力是无法估量的,正如台湾的一位艺术家所说“艺术教育一旦没有人文精神的艺术,仅是一种技术教育”。第二单元《永远住在童话里》,以孩子们的眼睛去看世界,整个单元除了唱歌、欣赏等授课形式外,还有活动课《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歌表演《大鹿》,最后,有一首很深情的歌曲欣赏《我愿在童话里》,歌中动情地唱道:“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如果这世界像童话一样有趣,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永远住在童话里。”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里,一切是多么美好!
教材遵循儿童身心成长特点,选用很多这种学生们喜欢的题材,如《动画城》《可爱的动物》等。还有古诗新唱《咏鹅》《江雪》等作品,优美的旋律、流传百世的诗句,深受学生的喜爱,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又对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很好地传承。我们区教师在授课时,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在教学中,学生运用绘画、舞蹈、诗歌朗诵、创造音响等许多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意境,美的熏陶使得学生变得更高雅,增加了文化修养。教材中还选编了我国各个民族的优秀民歌与民间音乐,选材也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四川民歌《数蛤蟆》,幽默、风趣。教师在教授中,介绍了四川方言、风土人情,再让学生分成小组数出两只蛤蟆、三只蛤蟆、四只蛤蟆几只眼睛,几条腿?有的教师还介绍了山东民歌《花蛤蟆》,这一堂课中所包含的相关学科真正很多:数学、地理、语文和有地方特点的方言。这种音乐中的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为未来的音乐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在《下雪啦》这一单元开篇,编者深情地用几句诗,把学生带入雪花飞扬的世界(教师问)“小雪花,一身白,请你告诉我,你从哪里来?”(学生答)“我呀本是江河水,太阳一晒变云彩,冬天冷得受不了,又变雪花飘下来。”学生在和老师的对答中,了解了雪花形成的科学道理。教材中选的音乐欣赏《雪花飞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又是充满了童趣的优秀作品。最后一课是歌表演《小动物告别会》,我们教师更是具有人文内涵地来设计:冬天来到,要和冬眠的小动物告别;寒假就要到来,要和同学老师告别,开一个小告别会,相约明年春天相会。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爱同伴,爱小动物,爱大自然。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述“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三、 音乐知识融于教学实践中
低年级教学重点是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为主。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新教材里被巧妙地设计融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又是我们区使用新教材后探索的教学新特点。
如:音的长短,教材中在《可爱的动物》里,以小动物叫声的长短,引入教学,真的是很好的设计。教师们会准备很多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戴在头上,自己根据头饰上的动物叫声的长短,来组成小组。你看吧:青蛙、小狗、鸭子成一组(四分音符);小猫、老牛、小羊成一组(二分音符);小鸟、老鼠和小猪又成一组(八分音符)。老师说:小动物音乐会开始了,大家同时唱了起来。教师引导:这个音乐会有些混乱,你们能根据小动物叫声的长短,分别演唱吗?这样就组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接着再用打击乐器将音的不同长短组成三个声部的伴奏。教师会让学生自己根据打击乐器声音长短的不同,自己再一次组成小组(第一次是根据小动物叫声的长短,自己组成小组),声音长的有碰钟、三角铁;稍短些的铃鼓、沙球、响板、双响筒等为一组。看着黑板的节奏合奏谱敲击,再为一段好听的音乐配上伴奏,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音的长短与打击乐器合奏谱和敲击方法。
再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唱歌》,怎样唱出力度不同的动物叫声?教师用两个力度记号的牌子“f”“P”指挥学生来演唱。也可以让学生来指挥。有的教师用狮子和小猫的叫声对比,有的教师用红、绿灯再加上强、弱的提示,也有鼓励学生创编歌词的,“将你喜欢的小动物唱出来”“几只小动物在唱着歌‘喵喵、汪汪、喔喔、叽叽……’真快乐!”一切都是自然地掌握了。
音的高低认识更有趣了。学生带来很多物品,同样材质的组合一组,有大盘与小碟、大锣与小镲、大钟与碰铃,比较一下音有高低,再唱一首歌曲,用手势将音的高低表示出来(旋律线有高低),最后,老师放一段《猫和老鼠》动画片段(无声的),怎样配音?为猫和老鼠的脚步配音(学生选大鼓和小鼓区别);为猫和老鼠的说话配音(学生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用钢琴怎样配乐(学生会用高音区为老鼠配音,低音区为生气的猫配音)。学生是快乐地学,教师有了更多的灵感,给教学赋予了智慧和个性,音乐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我区音乐教学呈现的另一大特点。
二年级有“五十六朵花”的单元,其中有《乃哟乃》,土家族民歌。教师和学生一起找来玻璃杯、瓶子敲一敲,加上水再找一找,找到三个音高sol、mi、do。根据教材的提示,边唱边敲击,在钢琴和玻璃杯的伴奏下,在教师和学生领唱、齐唱中,sol、mi、do三个音高被学生牢牢地记住了,完成了歌曲难点的掌握。在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教与学同样是充满了乐趣。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号手之歌》,教材有一情景设计:画面中有“小号手的一天”。我们的教师在授课中,将学生分为:军号小分队、冲锋小分队、大刀小分队、机枪小分队,学生自己选择书上所示的节奏型(十六分音符、后十六音符、四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进行综合训练与表演,学生很快进入情景。你听“哒哒哒哒”的机枪声;“冲啊……”的喊杀声;“的的哒的哒”的军号声;“刷刷刷刷”的脚步声,整齐而有秩序。接下来的《小号手之歌》当然是充满激情,歌声嘹亮。综上所述,教师们依据新教材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转化为愉悦的音乐教学过程,那么,个体参与音乐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与美的享受,更多地就是来自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又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兴趣与动力。学生体验、感受、学习的过程是一气呵成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都是不露痕迹、顺其自然的。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毫无疑问是快乐地学习、体验过程。
四、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更多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观念的转变,显现在课堂上就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都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如《小雨沙沙沙》一课,学生在会唱歌曲后意犹未尽,教师及时启发:我们知道了,春天的小雨落在哪儿,哪儿就快乐。你们想想,小雨还会落在哪儿呀?学生创编出歌词:小雨落在大海里,海水乐得翻浪花;小雨落在校园里,我们乐得笑哈哈……事实证明: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和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音乐课程标准》)
新教材给予教师和学生很大的空间,让我们去探索。我们区组成课题小组,根据教材挖掘更多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教材留有15%的空间里,设计与创编校本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同时,我们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高尚的人格去感召学生,达到心灵的情感互动。我们区音乐教师在近两年的实验中,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与拓展;我们尝试了在教材可以增加的空间里多设计音乐实践活动课。我们不但熟悉和掌握教材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精神融入内心的体验中,展示在课堂上。我们也能灵活地运用教材,适当地扩充和修改,创设出更多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得音乐课更加具有吸引力,受到学生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