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点滴体会



广西南宁市星湖小学 韦珍雅



新课程标准有以下优点。

1.突破了传统音乐学习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参与为中心转变,从面向少数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一;

2.突破了旧的学科中心模式,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水推向追求人的知识全面发展转变。

3.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及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突出情感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将其放在了首位,从强化竞争的教育到以合作为基础转变,从教育和社会脱节向紧密联系生活、社会生产实际转变。

5. 拓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文化的学习领域,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转变,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教材是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资源,根据《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我认为在内容的设置上较合理,容量适中。

新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本,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通过各单元由浅入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中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另外。还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唱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母谱。在识谱的要求上,降低过难的识谱要求及过高技能技巧,不提独立识谱的过高要求,还有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像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每册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板面设计图文并茂,多风格,多形式,使教材更生动活泼。

我认为新教材稍有欠缺的是;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难度大了些,《在动物园里》音准较难解决。

在试验了两个月新教材后,我颇有感受:新教材的内容很活,给教师教学的活动空间很大,所以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需做的准备工作还真的不少,并且马虎不得。如果观念没有更新,继续用老模式来套新教材,那将是寸步难行。最关键的是观念的改变。当然,旧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新的教学观念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得靠自己多去学习,多去揣摩,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才能做到观念更新,观念到位,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思想,真正把课改做到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兴趣、方法与创造力



广西南宁市中山北小 刘 蕴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体制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常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思维、探求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我谈谈在这一个学期音乐教改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想。

一、音乐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术课,它注重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通过参加音教改革培训,使我感受到学习音乐首先是使人有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首先让孩子愿学、乐学。在这学期的音乐改革教学实践中,我突出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例如:津动是一种技能,它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传统教学中,律动教学以模仿为主,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和学生都着眼于动作,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了要求。而现在,我在教学生律动的时候,首先启发学生想像“我们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象,我们一起到河边玩耍”。每个学生踉着《两只小象》的音乐,自由地行走,学生们自由模仿小象的动作,有甩鼻子的,有跳小象舞的,有用鼻子喷水玩的等等。最后音乐一停,所有的小象要回到家里。然后再由学生谈谈模仿小象做了哪些动作。又如,律动《大雨和小雨》,就是以学生自编动作为主,通过学生对大雨和小雨的认识,创造出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差异,学生边喝边随歌词变化即兴做出大雨和小雨的动作。在这个活动中,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运用动作大小、高低来表现大雨和小雨。运用手指、手臂的变化来表现下雨的情景。通过这个律动,使我看到孩子们的潜能,增强了对教改的信心。

二、音乐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不只是为了教,而更是为了学,即不仅学会,更要会学。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音的高低、强弱的感受。例如,用眼睛看:蝴蝶和小鸟谁飞得高,谁飞得低,感受音的高低:用耳听,让学生自己在钢琴上找两个音,听辨音的高低:用手敲,学生敲击打击乐器,要求学生敲出强弱不同的音,学生在敲敲玩玩中自由探索。用嘴模仿,用嘴模仿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音的强弱。

三、音乐教学突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的智力、创造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一些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并设计一些利于学生想学。想创造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创编节奏上,我先拍出两小节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其第一小节节奏并在第二小节创编节奏,要求节奏不能重复,做节奏问答游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拍节奏边创编短句,如苹果大苹果、我们去公园,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对今后学生创造歌词及旋律做好了铺垫。又如,歌曲《大鼓和小鼓》,在大鼓和小鼓的律动表演中,学生感受了音的强弱。然后再扩展学生的思维,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能表现昔的强弱。学生举手非常积极,有的说:“大狗和小狗”,“老青蛙和小青蛙”等,学生不仅举了很多例子,还进行了声音的模仿,然后,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编的词随着《大鼓和小鼓》的旋律唱一唱,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6: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踏着情感的阶梯走进音乐天堂



西工大附中 苟仙冬



柏拉图曾说:“我们一向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

可见音乐艺术除了审美功能外,其初衷是让心灵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和升华。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它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教学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空间,通过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学生自身的情感做纽带,用教学中的感染、激励、教化、启迪等效应,激发学生兴趣,使之爱上音乐、走进音乐、最后能够用心灵去感悟音乐,从而实现完善品格、高尚志趣的育人目的。

一、正确认识音乐学科性质,把握情感因素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知识和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我们不能因学生的嗓音不够甜美或五音不全的弱势给与否定;另外,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死板机械的将音乐理论知识强行填压灌输。音乐艺术中的审美感受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由状态,我们应让学生在轻松自如、无拘无束的状态下通过情感教学使技术技能训练变的乐趣横生。音乐课程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特征,因此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其亲身体验产生审美评价,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用情感找到共鸣、使情绪得到陶冶,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笔者曾经给学生看过一部以音乐感悟人生的影片《海上钢琴师》,当同学们看到主人公与一位自称为“爵士乐开山鼻祖”的无聊黑人钢琴竞技时,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为他那精湛的钢琴技艺拍手叫好;在主人公面临死亡,他的好友全力劝说最后无奈放弃时,同学们又因为那感人肺腑的真挚友情默默叹息;最后在主人公因音乐而放弃生命时,随着轮船的爆破声同学们泪流满面。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是冷漠的,可以通过以情动人的方式和美妙的音乐作品,将学生置于情绪激动和精神陶醉之中,以此把理性内容转化为情感形式,使整个音乐教学变成渗透着理性的情感教育。

二、表情训练有利于实施情感教育

实施情感教学的最佳方式是表情,它是音乐教学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音乐教育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点是,音乐教育直接用音乐作品去拨动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整个感染过程几乎都是在表情中完成的。

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表情。音乐作品的表情包括:力度、速度、节奏、音色、和声、配器等等,只有教师对音乐作品的表情有正确全面的把握和感受,才能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传递的过程也始终贯穿着表情教育。这里的表情指教师除了要善于认识挖掘美,还要善于表现美,如教师应有的表情: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情绪明快活泼,语言幽默精炼、富有感染力等;最后,是学生的接受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在表情中完成的,例如学生感知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中的:动情、哼唱、模仿、表演、讲述、创作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入手,注重的表情的训练和培养。

三、注重学生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和思维结构特点

通过教学显现出,中学时期的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较小学时段虽有一定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和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只是在技术技能上略差。我们应根据此真实现状在音乐教学中做到力求简单的技术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最大限度的简化技能,尽可能的主意美感。如朱光潜先生所强调的那样:“艺术教育要从认知入手,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艺术之美美在何处;逐渐使之爱上艺术,乐在其中,形成审美兴趣:在审美兴趣的驱使下,一切难就不在成其为难,兴趣就是知难而上的动力。”在教学中应真正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巧妙的创设情景、合理的激发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广大学生爱上音乐,主动探索音乐。

另外,在教材的安排和使用上,也应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灵活的做出相应调整与安排,要正确的处理好艺术与技能的关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结合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等乡土特色,适当的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补和删减。例如陕西有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和珍贵的特色曲艺剧种,陕北的民歌、关中的秦腔、安塞的腰鼓和陕南的秧歌,这都是每一个陕西孩子所应该了解和传承的音乐文化瑰宝,通过此可以使学生对我们的本土文化有一个正确认知,从而引起对家乡的热爱,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情感因素设置合理评估方案

目前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体制虽然已逐步趋于完善,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的弊端。合理运用情感因素,可以针对学科特点,对教学评价体制做出相应调整。

在教学中笔者与很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逐步取得了一些信任,所以经常会收到来自他们的信件。其中一封这样写到:“老师:快到期末考试了,我的心里特别难受,升入初中之后,在您的感染下我慢慢的喜欢上了音乐课,但我没有一点点音乐天赋,上小学我对音乐课的态度不是无所谓而是憎恨,因为我总是因五音不全而被全班同学和老师取笑,特别是考试的时候。现在好不容易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老师恳求你不要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个人单独歌唱好吗?现在我才勉强张开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唱歌的嘴,我能感觉到上课你教的那些歌曲非常美妙动听,我也开始喜欢上了音乐,但我真的很恨我的嘴和嗓子,如果非要考试,您能给我一个机会吗?让我放学的时候来音乐教室悄悄的给你一个人唱。请您一定保密!”

看完这样的信笔者觉得非常心痛,音乐如果带给孩子的是伤害,是使他们的缺陷更加引人注目,那么何谈育人?首先音乐就没有让音乐教师自己懂得什么是音乐教育,如果我们非要让那些身体不协调的学生表演跳舞、让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表演唱歌,音乐还有什么美好可言。

笔者觉得音乐教学的结果比其他学科更明显的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差异,即使学生对复杂的知识技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包括所存在的各种音乐缺陷,但只要他们从音乐中受到了感动、引起了思索、开阔了视野,这其实就是成功的音乐教育了。只要教师自己能够真正走进音乐,用心灵诠释作品的情感,我们就不难发现,只要拥有一双健全的耳朵和一颗感知的心,任何人都可以走进音乐,并在这美妙芬芳森林中自由呼吸。

情感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教学情感和音乐作品的真挚情感做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使那些因为缺乏音乐天赋而胆怯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让所有孩子都能因音乐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用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做纽带,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音乐、爱上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后达到全面育人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6: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



浙江松阳 江有标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的最大特性就是必须通过个体或群体的表现才能展现出来,这就为人们展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我们认为表现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表现使自己和他人获得愉悦的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才是表现的真谛。没有表现就没有音乐,同样没有交往合作,表现也就失去意义。那么从音乐教育中学会表现,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通过交往合作来达到生命的和谐,就成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下面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这个问题。

一、音乐表现需要交往合作

l.这是由音乐表现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音乐表现本身蕴涵着交往、需要合作。体态律动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校音乐表现活动;演唱、演奏是最主要的音乐表现实践活动;综合性艺术表演,如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音乐剧、简单的歌剧(戏剧、曲艺)片段表演等,是最复杂的合作性音乐表现活动。音乐表现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本身就是一种合作表现,需要每个参与活动者将自己看做群体中的一员而与其他人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当学生参与表现时,听到自己与同伴发出美妙的乐声,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听到受众热情的赞赏时,又会产生极大的自豪感,同时又进一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去,这就是音乐表现中的交往合作给同学们带来的极大的乐趣和学习原动力。因此,群体性的音乐表现活动,对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协作的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是极为有效的。

2.这是由教学的本质决定的

新课程改革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超越。教学中的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包括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在教学中实践交往互动,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作为表现艺术的音乐,显然音乐表现是音乐学科的一大特色,音乐表现就是以音乐为媒介展示自我的过程。我们认为展示自我必须要有展示对象的存在,孤芳自赏不应该属于表现活动。因此音乐表现还应包括与受众(接受的对象)的多向互动交往,表现与交往不可分,没有交往,音乐表现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础,音乐也是交往的艺术。没有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没有交往的表现是假表现。所以音乐表现更应该遵循教学新理念,应该强调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以实现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

3.这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在一项报告中指出:“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合作”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是成功的阶梯。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社会共处不仅仅是人生的技巧,而且还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音乐表现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音乐教学的领域之中,其价值还会对参与其间的每一位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产生影响。在日益强调个性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培养学生在踏上社会后与他人协调和谐地共存的素质与能力。而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合唱、合奏等音乐表现活动正能起到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音乐表现怎么交往合作

民主平等的氛围是进行良好交往合作的基础。从音乐表现的角度看,音乐表现中的交往合作,主要是在表现者之间以及表现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协作。因为音乐表现的是美:美的节奏,美的旋律,美的舞姿,美的情感。所以同学们在相互欣赏的过程中,都喜欢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是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的有利条件。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等充分发挥个人独特创造性的音乐表演形式,又有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音色、不同声部纵横交错相互协调的多声部合唱、合奏。如果说,独唱、独奏能使人充分感受到艺术表现的自由与无拘束的话,合唱、合奏则能在集体艺术表现中,使每一位参与表现者之间产生心灵的共振,使每一位参与表现者体验到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的默契的审美愉悦感。久而久之,每一位参与表现者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合唱、合奏等集体活动是学生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交往合作的主要领域。在音乐表现活动中学习相互交往合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l.学会相互融洽

我们指出音乐表现中的交往合作还包括表现者与受众之间的多向互动,如他人的欣赏、反馈评价,即使个人在小组、班级表演中获得同学们的好评,也是一种默契的交流。那么音乐表现首先要与受众相融洽,才能实现良好的交流。因为如果表演者不顾当时的环境条件,脱离当时的情景,那么他的表演肯定缺乏感染力,不能引起同学的共鸣,也就达不到表演的目的。也许某个节日在学校舞台上表演一曲,全校的师生都知道你的名字了,这不是很好的交往吗?所以一方面要提高个人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从交往合作的高度认识自己的表现,使自己的表现贴近观众,以营造融洽的气氛,这是交往合作的精髓。

2.学会相互聆听

聆听他人是学会交往的基础。在合唱、合奏等群体表现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在表现过程中必须学会聆听同伴的唱奏,应该知道任何过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会影响集体表现的和谐性。因此,通过聆听音乐美妙的和声、感受同伴的协作,将大大增强交往合作的主动性,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心理基础。

3.学会相互烘托

在合唱、合奏中,每一位参与者可能属于某一声部,有时自己所参与的声部处于主要表现地位,有时处于陪衬地位。这种有主有次的合作表现,需要参与表现者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该大胆表现时就倾情表现,该做好陪衬时决不喧宾夺主。只有分清主次,才能互相烘托共同表现,这在一个乐队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乐于助人的交往合作品德。

4.学会相互激励

赞美他人是交往成功的诀窍。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单独表现行为与在群体中表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意识。合唱、合奏作为一种群体行为,同样需要群体各成员相互间积极的互动。在实际合唱、合奏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如果合唱、合奏者中的大多数成员都精神饱满、全情投入,那么整个群体就会产生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艺术表现的质量会大大提高;反之就会精神萎靡,表现力低下。因此,学会合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在群体表现中全情投入,以自己的饱满情绪去激发同伴的情绪,同时又善于接受同伴的情绪激发。最终达到审美情感表现与审美情感体验的更高境界,学会欣赏自己又赞美他人。

音乐的织体层次丰富,学生通过合作表现的训练从中感受到“和”的美,领会合的力量,懂得个人与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重要性,还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之情。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音乐无须翻译,用音乐进行心灵的交流沟通有它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发挥这种优势,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由此构筑生命的和谐,世界的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6: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审美趣味的培养



山东淄博高青台李小学 翟芳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本文想就此与大家讨论几点认识。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 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了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

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位,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渗透到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音乐老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在音乐游戏“好朋友来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愉快地边唱边进行角色表演:“客人”来了,轻轻“敲门”,主人“开门”,互相问好;主人招待客人“请坐”,告别再见。在唱唱、动动的活动中学生体验了朋友见面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重要……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6: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浅谈心理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幸福中心小学 车晓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指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发展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关键有两方面:

一、掌握渗透的操作要领

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特点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与教学互补。音乐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领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整合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以音乐技能、技巧为核心,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与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的有机联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授一首歌时,除了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音高,准确把握节奏外,教师还应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使他们获得求知动力,并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2.创设参与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感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策略。

3.进行行为实践

行为实践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物的理解。例如,教学革命历史的音乐题材时,可以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诵读烈士诗文、讲述烈士故事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若要在音乐课中更好地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要内容:

1.锻炼坚定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展现音乐家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进行心理渗透教育。

2.培养活跃的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音乐形象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把握音乐艺术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4.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和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教材与教学的结合,注重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6: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在音乐欣赏中感悟、想象、表现音乐



广东省佛冈县第三小学 梁清桃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可见,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觉,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呢?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音乐欣赏中感悟音乐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及对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例如《口哨与小狗》,乐曲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跳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感动。

音乐欣赏不应该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二、在音乐欣赏中想象音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舍弃一些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如在欣赏《丰收之歌》前,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秋天的景色,接着播放丰收景象的flash,学生们看到了田野上庄稼都已成熟了,人们在忙着收割,果园里甜美的水果挂满枝头,人们正在忙着采摘,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学生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成熟果实的香味,脸上也露出了像秋天一样的灿烂笑容,并且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次欣赏歌曲时,学生们很快地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听赏,并试着用打击乐器随歌声进行伴奏,进一步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三、在音乐欣赏中表现音乐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欣赏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欣赏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内容。比如《快乐的诺苏》是根据彝族民间音乐改编的弹拨乐合奏曲。在欣赏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听着音乐,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接着播放一些彝族歌舞给学生看,激发学生喜爱彝族音乐和歌舞的情感。然后让学生穿着彝族服装,戴上头饰,扮演成“彝族小朋友”,跟着音乐跳起欢乐的舞蹈。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首欢快热烈而又轻松活泼的民族乐曲。

一次,我让学生们一边欣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一边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他们,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作为教师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创作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现代课堂教学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勇于创作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悟、去想像、去表现,创设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具备“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在“音乐王国”中做“自由天使”,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创作的探索者,在广阔的艺术道路上漫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9: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