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1:3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教学反思

教学这课时,我紧紧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开放性问题展开。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是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教学中,我能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组织学生自由阅读文中关于水的三个场景,抓住能让我们真切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字、词、句认真阅读,交流体会,或在触动我们心弦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旁边做批注,再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

  二、以文为本,关注文本的深刻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始终紧扣文本,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从“排队挑水”场景中的“一个村子”、“十公里”等数量词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从“浇水解暑”场景的“不多不少、刚好、几乎没有”体会到人们对水的珍惜,“每个毛孔张开嘴巴在吸吮”等感受人们对水的渴望,从“抚摸”四个“滑”这些词语中,感受到这勺水带给作者很舒服的感觉……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完全来源于文本本身。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握住了文本的内涵:水是最珍贵的东西。

  三、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读:快速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而且指导学生读时也注意到了层次性:如让学生在交流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时,老师先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这时并不作具体的要求,但随着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碰撞,迸发火花时,教师及时地说“请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此时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在读时自然会更加地声情并茂。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这样一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1:36:20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五年级(下)第26课《水》教学反思
在自己的请求下,在学校的信任下,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6课《水》的第二课时。虽然我在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就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首先回顾一下自我认为的成功之处



1、课程改革后,语文课堂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教学手段越来越多了。但手段多了,对语文学习来说未必是好事。在这堂课上,我没有为了让学生“求异”或“发散”,离开文本进行无休止的讨论、争辩;没有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搜集来的资料却把文本丢在一旁;没有过份地使用多媒体来取代读书……从而,成功地把握了“度”,没有造成语文课程的异化。



2.《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与其教师细致的分析讲解,不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上“读”占鳌头。在这节课中,我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读,努力引导学生将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读中自行发现。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雨中乐”时,我首先抓住关键词,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它们,然后用语言为学生们创设情境,使他们把读书当成情感的体验。



3.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这篇文章又包含着浓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的活动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期盼”、“幸福和痛快”及“一勺水洗澡”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让自己最期盼,想想自己平时什么时候最“幸福和痛快”,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及“村里人”对水的情结。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合作、快乐地探究,获取新知,明白事理。



4、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在教学之前,我认真的研读了《水》这篇课文。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主线统领全篇,又以“缺水的苦”和“有水的乐”这两条副线的相互反衬,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感触。



二、再反思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1、学生情绪调动不到位,造成了课堂生成的缺失。



课堂上出现了多次这样的情况:我的问题抛出后,学生们想得很好、说得很好、写得很好,但是到我让他们举手发言时,却出现了“冷场”。如在自学“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洗澡”的过程中,我在下面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时,他们说得很好,在书上的空白处都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很到位。但我让他们汇报自学成果,竟然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更谈不上让他们对课文不解之处的质疑了。究其原因,其实不在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上课的老师有很大的关系,老师的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教师是开朗、热情、放松的教态,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上感到紧张、压抑,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起来。老师积极饱满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情调的关键。



2、没有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与空间,教给了知识,未能提高能力。



“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学生有较为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课堂。”这是教育专家何炳章先生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总结出的一种教学形式。这一形式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人在课堂上也设计了一个自学的环节,但对学生“放”的还不够。第一,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因为害怕“超时”,所以只让学生蜻蜓点水式的自学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第二,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为了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走,在课前我设计好了学生自学汇报的形式,这不但局限了学生自学的思路,也会使学生养成不好的自学习惯,也失去了一个让学生多元理解教材的好机会,不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



3、“深度语文”不到位,没能通过品词析句来启迪学生智慧。



在阅读文章时,抓住关键词语往往有“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也许就是一个词,却能品味出许多东西。课堂上,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做的不够。如对“倾注”一词的品析就没有到位,虽然母亲只用一勺水,还是为我们兄弟四人洗澡,但作者却用了“倾注”一词,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一个词就可以看出水带给“我们”的幸福,一个词就可以品味出水对村里人的珍贵。再比如第5自然段中的“吸吮”一词,它不但能说明“我们”风干的皮肤,还看出生命对水的渴求……这些词语的品味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让学生在学会这些表达方法的同时,启迪了自己的智慧。



4、解读文本过“散”,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和对表达顺序的揣摩。



为了配合教学光盘,我把《水》这篇课文中的一些片断“提”了出来,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品味、朗读。但由于被预设教案和课件的影响,我在教学时使片断出现了孤立的现象,段与段之间的衔结不构紧密,虽然最后的总结把它们强行的“串”到了一起,但我估计学生对整体的感知和对文章表达顺序的揣摩一定不是太好。



诚然,“咬文嚼字”是读书的必须,析句子、抓重心,点燃学生感情的触发点也是我们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必须。然而,文章是一个整体,我们的阅读教学还是要正确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整体把握,全面理解,细心揣摩。




    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去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改正不足,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我想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亮丽而难忘的课堂定会不断地展现在同行们的面前,让我们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们的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1: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