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后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0:0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长集小学  江华
    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教师随即提出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问题一提出,有近十位同学举起了手,(这在平时已经是比较多的了),但我并没有立即请学生回答,因为这是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清晰认识的一个重点内容,于是,我说:“别忙着作答,请大家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亮出你的观点,摆出你的理由,然后以“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个            的人”为开场白,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听了教师的提示,教室里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纷纷在自己的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分钟后,我示意停止讨论,指名让学生来演讲,此时,班上举手的人已上升到一半左右。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平时理解能力平平的余明亮等人也把手举着,我赶紧有请。余明亮说“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因为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创造了伟大的业绩,生活上却一点也不讲究,还有一颗童心,我认为他很了不起!”平时不善言语的他虽回答简短但能把我课上讲的内容回答出来,说明他对课文内容已有一定理解,我赶紧肯定一番。再请其他同学回答。学生们看到余明亮都被赞扬,举手的人更多了,我又请了好几个同学进一步补充,完善,大家都认定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这是不容置疑的。此时,我把话题一转,大家都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陷入了思考。
    存在的问题
    “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没能全面的、立体的认识爱因斯坦,还停留在类似于小女孩初次遇到爱因斯坦时的感受。针对此况,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他自己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意识情况轻声进行个别交流。学生在老师的轻言细语中和老师再一次回味了课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另外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字序颠倒等情况时有发生。也许是和第一课时隔的时间长了些的原因(第一课时是上周五上的),但细细想来,应该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有一定关系。心中老想着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读得还不是很多很透,这才造成了学生读书时也偏急了些,于是结结巴巴、反反复复的情况才会出现了好几次。
    这堂课是上完了,但是课后的事情还没有完。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让自己的课越上越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0:07:21 | 只看该作者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课文也配有插图,能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爱因斯坦,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科学界的巨人,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他是“伟大”的化身,世人崇拜的天才。他与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但是他们之间却发生了如此有趣的故事。在文中,我们见识了他的另一面。在备课中,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不断地思考中,我觉得教学时要重在“悟”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实实在在的文本。既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又要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不同角度的描写来体会爱因斯坦的为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为立体地了解人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扣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进行揣摩,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去认识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

因此,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特点的学习能力,体会说话必须做到言之有据。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是对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全面理解,让学生建立起丰满而又立体的爱因斯坦这一人物形象。

二、多角度认识人物特点

认识一个人需要多种不同的角度吗?在生活中,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本课学习中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大板块:“小女孩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读者眼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这一人物。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透过文本,透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我们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

三、反复读讲,感悟人物特点。

西师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练、以演促读”,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知识,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发挥想象,升华人物特点。

在完成了上述的三个板块教学后,我留给学生一个当堂完成的写话作业——晚上,小女孩的一家人又谈论起爱因斯坦。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爱因斯坦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在他们的写话中有所体现。学生都能想象得到小女孩在经过和爱因斯坦的一段相处之后对爱因斯坦也有了全面的认识,她更多的认识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小女孩的家人则更多的通过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走下了神坛的爱因斯坦。于是,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就站在了小女孩的一家人面前,也站在了我们大家的面前。人物的特点也适时地得到了升华,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五、存在的问题

“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没能全面的、立体的认识爱因斯坦,还停留在类似于小女孩初次遇到爱因斯坦时的感受。针对此况,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他自己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意识情况轻声进行个别交流。学生在老师的轻言细语中和老师再一次回味了课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另外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字序颠倒等情况时有发生。也许是和第一课时隔的时间长了些的原因(第一课时是上周五上的),但细细想来,应该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有一定关系。心中老想着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读得还不是很多很透,这才造成了学生读书时也偏急了些,于是结结巴巴、反反复复的情况才会出现了好几次。

这堂课是上完了,但是课后的事情还没有完。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让自己的课越上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0:07:56 | 只看该作者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文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巨人,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他是“伟大”的化身,世人崇拜的天才。他与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但是他们之间却发生了如此有趣的故事。在文中,我们见识了他的另一面。在备课中,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不断地思考中,我觉得教学时要重在“悟”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实实在在的文本。既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又要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不同角度的描写来体会爱因斯坦的为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为立体地了解人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扣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进行揣摩,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去认识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

一、反复读讲,感悟人物特点。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

二、引领学生多角度认识人物特点。

认识一个人需要多种不同的角度吗?在生活中,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本课学习中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大板块:“小女孩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读者眼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这一人物。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透过文本,透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我们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

另外,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结结巴巴、字序颠倒等情况时有发生,今后需要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努力加强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0:08:16 | 只看该作者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前几日结束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课的教学。其实在备课时我就没有认真对待,可想课堂的教学效果了。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过程,教学围绕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来进行的。其中“父亲心中的伟大”、 “小女孩心中的伟大”、 “爱因斯坦心中的伟大”、 “我心中的伟大”都应该是教学中重要的思路。而在我的课堂中,却忽略了“父亲心中的伟大”以及“我心中的伟大”。父亲说爱因斯坦伟大,是因为他在科学上作出了杰出的成就。而如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形象呢?当学生明白了小女孩所认为的“伟大”是充满童真时,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判断一个人伟大不伟大是不对的。此时如果能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伟大的人物,并且说说这些人物为什么是伟大的。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再来谈自己对伟大的认识,应该是非常有见解性的,而且学生也能更深入明白一个人的伟大并不是通过外在的衣着打扮表现的,而是看他有多大的成就和对社会、对国家有多大的贡献。

课堂另一个失败之处: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12岁的小姑娘来让我们走近爱因斯坦的。也就是说课文不仅仅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还写了小女孩,课堂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感悟爱因斯坦的伟大形象而忘记关注小女孩这个人物形象了。

这节课的败笔之处还有许多。总之这节课上完后,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不良现象:学生和我都只是满足于解决一些浅显的或者是略微深奥的问题,当问题解决后,我就会以为教学任务已经完成,而学生则会认为自己都会了。这就导致了自己不再思索,不再钻研,不再深入研究。这样不负责任的教学作风在今后的教学课堂中我会杜绝再次出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07: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