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0:2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而学生对于《西游记》更是熟悉。他们即使没看过书,也看过电视剧。本课教学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从介绍我国的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引起探究的欲望。
    教学中我给足学生读书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研读文本,有层次地读好文本。一读:读正确,读通顺。(独立、轻声读,勾画生字词)二读:读流利,读懂。(独立、大声读,勾画句子)三读:理条理,悟特点。(默读、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学会有层次地读书,在渐进的读书过程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读书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0:29:27 | 只看该作者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避免占用课堂大量时间。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我没有点拨学生说一说:石猴——美猴王。没让学生感受这称呼中微妙区别,并说说美猴王“美”在哪,学生也没深入体会到:勇敢无畏,也是一种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放不开;板书也不够完美;时间把握不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0:29:45 | 只看该作者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是一篇阅读课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全文主要讲述了猴王出世及其成为猴王的经过。通过这篇课文体会猴王的形象,品悟语言的精彩,感受名著的魅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在学生初读课文已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猴王从哪儿来和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基础上,抓住“那猴在山中,都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和猴子的语言“大造化!大造化”“我进去!我进去!”“没水!没水!”等语句作为突破口。教学前一部分时首先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语言文字上,让学生在自主读中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秘密。然后提出“这样的句子用什么节奏读呢?”这一提问就将学生的理解通过读得以外化,而在反复品读中猴子顽皮可爱的形象亦呈现在眼前了。此时此刻学生对什么是经典,什么是语言与内容的高度融合已深有感触。第二部分,猴子的几处语言看似平常,却同样显示着名著的魅力。教学中通过“我进去!”与“我进去吧”的对比,感受到“一流作品和二流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的含义,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会到猴子敢作敢为的美猴王的形象。可以说正是在这节课中对这两处的重点学习,避免了面面俱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课文不仅要注意写什么,还要注意是怎么写的,将名家的手法铭记心中。

这节课讲完后同样也留下了思考:

1、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文字含义比较拗口,难懂,什么时机解决,又解决到什么程度?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只有一课时的时间,如何完成几个层次的读?

3、阅读课中教师的角色与讲读课中教师的角色有不同吗?有何不同?

带着这些问题我请教了领导,并准备听一节师傅的引路课。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预习课文必须落实到实处,有时间可以在下午自习课时给学生一点时间读,以解决优生读,困生偷懒的现象;课上可以直接检查,读文读生字词的情况,不准不会的地方直接解决,对于词的理解可以以句子的形式呈现,重点词还可在品读课文时进一步感受;阅读课不能面面俱到,抓住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解决了,课亦完成任务了。

课完了,思考却在延续。以上我粗浅的认识,对与否还需实践的检验,我将在实践学习中不断改进,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2: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