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柳南区实验小学 王微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了有关仿生学方面的内容,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好教的,有不少的老师把力量放到了课外知识拓展上。但是我觉得语文课毕竟不是科学课,应该紧守语文的本位,仔细研读课文,对照年段教学目标,找准语文的训练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筛选出了中心问题,人类的老师有哪些?人类从中学到了那些本领?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接着通过设计如下的表格,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解决。 二、着力抓住两个训练点: 1.给一种方法。 练习概括段意,可以训练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抓住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课文三、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段,结构相似,课后要求概括段意。因此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概括第2段的意思: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这一段中,哪些句子能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2)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课件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一步一步指导,教给学生“找重点句——提炼整理”的方法,接下来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运用方法,概括3、4两段的大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渗透一种思想。 课题是《人类的“老师”》,学生在研读课文之后弄清了两个浅显的问题:人类的老师有哪些?人类从中学到了那些本领?然而,自然界的生物为什么会能成为人类的老师?学生缺乏深入的思考。我引导学生探讨:“老师”二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仅仅因为他们不是人类吗?通过互相启发、补充,学生明白了,要想真正获得科学的新发现,还得人类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理想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通过以上几点,学生学得有趣,老师也教得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