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0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后随笔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3:5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后记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我认为这四个目标的是符合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也是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目标的定位做到了准确。

教学流程的设计科学清晰,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鱼游到了我们的心中。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融。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应当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的清晰。这节课的整体感觉比较“紧”,作为教师,我自己的情绪都没有调动起来,更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在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上不是那么的自然,这里还需要好好去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该怎么设计,我事先制定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是以“这名聋哑青年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辐射到全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的引导去实现教学目标。第二套方案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入手品“游”字,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鱼怎样游到心里的,然后又怎样游到纸上的。后来我确定的教学设计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名师王崧舟的教学设计,但并不是简单地搬过来,在充分理解了他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如:王崧舟老师抓“静”字,引导学生“静心悟禅”,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文化的层次。通过我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认为学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因而在教学中是降低了难度的,去寻找学生情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进行情感的熏陶。还有对描写人物的动作这一段的品读,对人物“坚持不懈”精神的感悟,教学版块之间的衔接等等。我想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对老师的个人发展有益的,仿效名师未尝不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3:58:45 | 只看该作者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学校要听老师的课,名日“考核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选择了〈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劳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入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我首先让学生自渎一遍课文,在学生自渎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位聋哑青年的初步印象,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2)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观鱼、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3)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反思: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人,只有自省,才能常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3:58:59 | 只看该作者

27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如①“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②“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③“‘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④“他告诉我,……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记了吃饭,忘了回家。”⑤“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⑥“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等。

3、学习作者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从侧面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路,受到启发,并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出示三、四个生词,指名个别学生读,全班齐读?

师:上节课有个同学问,鱼是在水里游的,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是鱼画到纸上,画得很像,跟真的一样,像在纸上游。

师:那我们把标题改为“鱼画到了纸上”行吗?

生:不行,“游”字更能体现画得栩栩如生,就像活的一样。

二、自读课文,品味句子。

师:好的,接下来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描写青年人的画画的好的句子找出来,用心读,看课文中有那些句子?

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划,边读边写批注。

师:小组先交流一下,再请学生汇报。

生:①“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个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人他的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看起来很逼真。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从他有时“工笔细描”、“一丝不苟”、“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画出金鱼的动态”等词语可以看出。

师:讲得非常准确!有人看过姑娘绣花吗?

生:姑娘绣花非常精致,一针一线都不能出错,否则花就不好看了。

师:由此可以看出青年他的画技如何?

生:画技高超。

师:是啊,作者用了“有时……有时……”描写了青年人画画一丝不苟,把金鱼画活了。全班把课文中的这个句子读一读,然后请你也用“有时……有时…… ”写一个句子。(如:看电视时,听课时,考试时等。)

生:……

师:课文还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他的鱼画得很好?

生:②“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可以看出青年他的鱼画得很棒!

师:哪些词语?

生:从“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赞叹”、“议论”、“融为一体”可以看出青年画画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

师:假如你们是围观的人,你们来赞叹,议论下眼前的这位青年。

生:……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③“‘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这个女孩“惊奇”地赞叹青年的鱼画得活灵活现,很逼真!

师:还可以用哪个词?(惊讶、惊喜)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生:……

师:非常好!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感叹句。

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

请两个学生范读。

师:全班一起来一遍。

全班一起读这个句子。

师:这两个句子都是一种什么描写?

生:侧面描写。通过对围观的人进行侧面描写来烘托青年人画鱼画得很好。

师:不错!我们写文章,特别是写人,记一次活动等如果能运用侧面来进行描写会使文章更生动,效果更佳。

三、研读课文,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师:可是鱼怎么就能游到纸上来呢?

生:要“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呢?它与“鱼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生:“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鱼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只有游到了心里,才能活灵活现地游到了纸上。

师:讲得非常棒!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生快速读课文。

①生:从“他告诉我,……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记了吃饭,忘了回家。”可以看出青年常常流连忘返,和鱼融为一体。体现青年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②生:“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可以看出他观察金鱼入神着迷。

师:哪个成语可以形容青年此时的情形?

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或聚精会神。

师:是啊,这个青年做事非常专注。还有哪些句子吗?

③生:“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可以看出这个青年非常地勤奋,非常认真,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是啊,青年人他画技高超,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就是因为他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勤奋与执着的追求,使鱼先游到了他的心,再游到了他的纸上。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

生:他是一个“特别”的青年。⑴聋哑人;⑵观察鱼出神入迷;⑶作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⑷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四、总结全文

师: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们回顾全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着与专注。)

小结:题目——鱼游到心里——什么样的年青人?——用什么方法描写?(最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写人的手法。)                                                                                                                                                                                                                                                                                                                                                                                                                                                                                                              

教学反思:①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体会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②对课文深刻句子的理解,学生也掌握很好;③通过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学生对写人物的文章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④感觉我自身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要注意,比如语言还要更简练,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更具体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3:59:10 | 只看该作者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上完《鱼游到了纸上》这节课,我的第一感觉是比较成功的:首先,学生对学习活动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其次,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培养.而且积极性很高;再次,是因为我能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共同演绎这激情的40分。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课堂,我首先要找的是课堂中的亮点,其次是不足。
一、指导朗读,深入人心。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传授语文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导朗读,从而传情达意,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我觉得自己在处理读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读,必须有目的,不能是为读而读,而且必须用心去读。在课一开始,我让学生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就明确指出“读,既要用嘴读,也要用心读”,然后让学生再读课题。随后圈出“游”字,读而设疑:读课题时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读而思,从而指出,读书还要“心到”。只有用心读书,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
2、读,必须读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不能千篇一律。《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地关注了这一点。在学生找出了7个带“游”的句子之后,我请了6名学生和我一起引读课文,读出自己对这7个带“游”的句子的感受。通过师引生读,学生自然就精神集中,情趣盎然。由于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朗读也不一样,有的流利,有的平实,有的生动,此处我觉得就尊重了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并适时评价 “读的既对又好!读得字正腔圆,读的真娴熟!你真了不起!,读的真不错!”这让学生充分找到了自信,保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品读和把这七个带“游”的句子串起来思考和体会,帮助学生理解“游” 的各种含义。我反复引导学生读,用情领情,让学生在品读中亲近文本,享受读书的乐趣。
3、读,必须反复地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不能蜻蜓点水。在第一个特写镜头“青年静静地画画”,我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了“静静”之后,便引言“正是这样静静地画画,才画出了这样的画,生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正是这样静静地画画,才画出了这样的境界,再读课题;正是这样静静地画画,才引得了周围的赞叹,又读课题”。我觉得正是这样反复地读,不断地读,层层深入地读,才使学生的情感步步深入,得到升华。
二、以词切入,感悟全文。
在理解文章时,词语的理解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学生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鱼游到了纸上》以青年人“身残志坚”为主题,而我则是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静静地画画”这个词使学生对文章解读回归了心与物游、宁静致远的中国传统的文化主题上,让平淡无奇的文章一下子丰盈起来,充满了文化的意味。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细细回味也有不足之处:我的这节课并没有达到我所想象的那种教学效果.课堂气氛并不是很活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最积极的心态去调动、感染孩子们的那份热情,而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还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一点有待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5: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