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 13:59:10
|
只看该作者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上完《鱼游到了纸上》这节课,我的第一感觉是比较成功的:首先,学生对学习活动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其次,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培养.而且积极性很高;再次,是因为我能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共同演绎这激情的40分。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课堂,我首先要找的是课堂中的亮点,其次是不足。
一、指导朗读,深入人心。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传授语文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导朗读,从而传情达意,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我觉得自己在处理读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读,必须有目的,不能是为读而读,而且必须用心去读。在课一开始,我让学生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就明确指出“读,既要用嘴读,也要用心读”,然后让学生再读课题。随后圈出“游”字,读而设疑:读课题时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读而思,从而指出,读书还要“心到”。只有用心读书,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
2、读,必须读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不能千篇一律。《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地关注了这一点。在学生找出了7个带“游”的句子之后,我请了6名学生和我一起引读课文,读出自己对这7个带“游”的句子的感受。通过师引生读,学生自然就精神集中,情趣盎然。由于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朗读也不一样,有的流利,有的平实,有的生动,此处我觉得就尊重了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并适时评价 “读的既对又好!读得字正腔圆,读的真娴熟!你真了不起!,读的真不错!”这让学生充分找到了自信,保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品读和把这七个带“游”的句子串起来思考和体会,帮助学生理解“游” 的各种含义。我反复引导学生读,用情领情,让学生在品读中亲近文本,享受读书的乐趣。
3、读,必须反复地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不能蜻蜓点水。在第一个特写镜头“青年静静地画画”,我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了“静静”之后,便引言“正是这样静静地画画,才画出了这样的画,生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正是这样静静地画画,才画出了这样的境界,再读课题;正是这样静静地画画,才引得了周围的赞叹,又读课题”。我觉得正是这样反复地读,不断地读,层层深入地读,才使学生的情感步步深入,得到升华。
二、以词切入,感悟全文。
在理解文章时,词语的理解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学生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鱼游到了纸上》以青年人“身残志坚”为主题,而我则是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静静地画画”这个词使学生对文章解读回归了心与物游、宁静致远的中国传统的文化主题上,让平淡无奇的文章一下子丰盈起来,充满了文化的意味。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细细回味也有不足之处:我的这节课并没有达到我所想象的那种教学效果.课堂气氛并不是很活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最积极的心态去调动、感染孩子们的那份热情,而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还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一点有待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加强. |
|